八百三十二 瘟疫爆發
作者:禦炎      更新:2021-08-11 05:43      字數:4064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行軍打仗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足夠的糧食,有足夠的軍費和足夠的軍械,而這三樣發動戰爭和進行戰爭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就是後勤的體現,所以又有打仗就是拚後勤這樣的說法,這樣的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是一旦兩個國家兩支軍隊打得難舍難分的時候,後勤往往就會成為決定性因素。

  ??在古代,限於生產力的水平,糧食的儲備量一般都不會很大,不管這個國家多麽龐大多麽富庶,都是一樣的,國家的戰略儲備糧食可以供軍隊征戰的數目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年,因為糧食首先就有一個儲存期限的問題,還要考慮到收成的問題,而且這還是隻有一支軍隊打仗而不是同時開辟幾個戰場的情況。

  ??古代兵法之所以忌諱兩線作戰,就有糧食供應不足的考慮在裏麵,沒有比較好的儲備糧食的手段和足夠的糧食,根本就不敢打仗,一打起來除了軍隊的食用以外,還有運輸糧食的隊伍的食用限額,人吃馬嚼的,秦始皇建造長城的原因就是算了一筆賬,發現比起外敵入侵就出征這樣的損耗,還是建造長城更加省錢一點。

  ??高句麗原本就不是一個很大的國家,饒是大唐這樣大的國家,那麽多的領土和耕地,在得到了高產作物種子的前幾年還是沒有同時對薛延陀和西突厥開戰的底氣,否則貞觀五年六年的時候就可以開戰了,那個時候也不是沒有過相對應的考慮,但是李二陛下召集民部官員算了一筆賬之後,鬱悶的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別說西突厥了,就是薛延陀也打不了,武德末期和貞觀前四年的糧食儲備基本上都被貞觀四年的東突厥會戰消耗掉了。而其後緊隨而至的靈州之役越打越大,也消耗掉了大量的糧食,以至於剛剛得到土豆和水稻的時候。大唐正處於一個即將就要糧食見底的情況下,所以李二陛下才會那麽激動。那不僅是往長遠考慮了,也有為眼下考慮的想法。

  ??之後情況穩定了,錢財的收入劇增,糧食產量劇增,江南崛起計劃開始之後,揚州和荊州兩個地區的糧食種植開始了一年兩季度的實驗,之後大獲成功,才逐漸開始推廣在江南的種植。關中地區擴大的種植麵積和受眾人群之後,糧食的危機才逐漸解決,之後在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錢財的充裕之下,李二陛下大把花錢把農業拉了起來,貞觀六年以後大唐的糧食儲備才回到了貞觀四年的水平。

  ??不過隻要扛住了最艱苦的時期,接下來就容易了,貞觀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四個年頭連年大豐收,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高,貞觀八年九年兩年的糧食產量更是把大唐的數百座戰略糧食儲備倉庫堆的滿滿當當的,長安城周邊的數個大型糧倉堆的都冒了尖兒。就這樣能夠還有很大的富裕,土豆和稻米堆的到處都是,黃澄澄金燦燦的一片特別喜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貞觀十年,隨著江南的問題被蘇寧逐漸理清楚,財政充裕,糧食充足,各項改革計劃穩步推進,內部基本穩定,李二陛下才會提出解決薛延陀和西突厥的戰略思想,授權參謀總部全權策劃整場會戰,一舉消滅薛延陀和西突厥。把北方邊患徹底掃清,為下一步東征和西進的戰略奠定基礎。

  ??這樣充沛雄厚的國力支持下。大唐才有底氣發動草原會戰,才有底氣開辟兩個戰場。同時進行,高句麗這個戰場是預料之外的,大唐最開始支撐的非常困難,隨著蘇寧的奇襲戰略實施之後,危機解除了,大唐在充沛的國力和足夠的人口的支持下體現出了強大的戰爭潛力,短短三個多月,二十萬人的新兵入伍計劃就基本完成了,軍事大學的畢業學生也被乘勢送入了新兵隊伍擔任基層軍官,和新兵一起成長。

  ??而相對於大唐遊刃有餘的戰爭力量,高句麗則顯得疲軟無力,國內民眾死傷嚴重,餓殍千裏,基本上是處於竭澤而漁、引鴆止渴的狀態,三大勢力不斷的征兵備戰,青壯男子沒有了就開始對其他的男性下手,男性實在是沒有辦法上戰場了就從健壯的女人身上下手,組織了很多支女子別動隊。

  ??男人用完了,隻剩下女子,而小孩子基本上死的差不多了,一千個人裏麵都看不到一個嬰幼兒,後代問題堪憂,這一代打光了,下一代還有多少人成長?年輕人都被拉出去當兵了,然後快速死掉,根本沒有機會創造下一代,高句麗的人口銳減乃至於全體滅族都是可以預見的。

  ??而且隨著氣候的炎熱,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出現了,貞觀十年七月十六日,從高句麗各地潛藏的血滴子那兒突然傳來了很多信息,這些信息都驚人的一致,綜合判斷之後,蘇寧可以認定,大同江北岸的高句麗和大同江南岸原高句麗領土上發生了瘟疫。

  ??行軍打仗不可避免的要死人,而死人的屍體會腐爛,會產生細菌,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屍體腐爛速度加快,瘟疫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所以古人在了解到了這一點之後,就會在大戰之後立刻將屍體火化或者掩埋,以避免瘟疫的產生。

  ??而在這場波及整個遼東和大半個朝鮮半島的戰役中,除了大唐有意識的在寒冷的季節就把屍體全部處理掉以外,整個高句麗除了泉蓋蘇文就沒有幾個人這樣做了,或者說他們來不及這樣做就被戰爭打斷了,從五個月前戰爭開始一直到現在,整個高句麗就沒有超過二十天的休戰期,總是停了沒幾天就開始打。

  ??現在勢力派別隻有三個所以停戰周期稍微長一些,而在之前,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說法,五十多個地方實力派窩在這麽一塊小地方,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打完之後屍橫遍野。沒清理完畢呢其他人就又打來了,哪有時間清理屍體?

  ??屍體沒時間清理,就放那兒放著。天冷的時候還好,天氣一熱。屍體腐爛速度加快,屍體比較密集的地方,方圓好幾裏的地方都能聞到那股惡臭之味,更加難以接近,整個一片地區就是死域,活生生的生物都看不到幾個。

  ??這不是最致命的,死的人多的地方也根本沒有人住,高句麗的人口現在主要集中在幾個勢力的中心地區。偏遠地區除了邊防部隊就沒有人了,千裏無人煙,疫病也傳染不開,要命就要命在有些人死在了水域周邊,乃至於是水流的上遊地區,意思就是幾百幾千個,全死了之後屍體要麽在水裏麵要麽在水邊上,一開始還好,漸漸的屍體腐爛了,大量肉眼無法看到了的細菌進入了水源地。隨著河流慢慢向人口聚居區開始移動。

  ??於是,高句麗人沒有大唐人如今不喝生水髒水,要喝也一定喝煮沸的清澈的水這樣的習慣。細菌潛伏期一過,伴隨著雖然短暫卻一樣炎熱的夏季到來,瘟疫早已確定但毫無征兆的爆發了,幾大水源地周邊的人群無一不是得了瘟疫,大同江的主幹道因為水流量大,靠著主幹道的水源生活的防禦兵團反而沒什麽事情,但是支流周邊的那些生活的人就遭殃了。

  ??總體來說,新羅人因為時間相對充裕,而且國家也是統一的。情況相對較好,在瘟疫爆發的第一時間就組織了防疫隊開始對瘟疫開戰。也開始喝沸水不喝生水,喝遠離疫區的水不喝疫區的水。對疫區進行隔離,屍體焚燒,反倒是控製住了瘟疫的蔓延,新羅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但是高句麗人,大同江北岸的高句麗人就慘了,仍然處於相互對峙並且戰爭一觸即發狀態的三大勢力都是毫無征兆的就被瘟疫偷襲了,來勢之凶猛前所未見,從第一個人高熱不起到第一個人死去,僅僅用掉了半天時間,半天之前隻有一個人有症狀,半天之後不僅全是患者,死者也出現了。

  ??這一次的瘟疫來的更加凶狠,更加嚴酷,比之大唐當初的那場瘟疫來的要厲害得多,大唐那樣雄厚的醫療實力和蘇寧嚴厲的命令還有軍隊完全的配合,三管齊下仍然有萬人喪命,就更別提根本就沒有防疫時間和準備的高句麗三大勢力了。

  ??泉蓋蘇文還好,兵力多,有時間清理屍體,防災意識也比較重,最初的瘟疫爆發點不在泉蓋蘇文的領地,而在金勝的領地中,然後是北方的李越男領地,最後通過邊防軍團傳染至了泉蓋蘇文的領地,泉蓋蘇文第一時間派人隔離了北方邊境和南方邊境,派了足夠的弓弩手,見到試圖越界之人就殺,殺了不知道多少人然後一把火燒掉之後終於控製住了瘟疫的再度蔓延,保住了他的老巢。

  ??可是金勝和李越男就不一樣了,金勝領地的爆發點就是他的老巢,李越男領地的爆發點是北部長城地區,來勢凶猛,從發生到大麵積感染幾乎沒有幾天,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金勝之所以發現瘟疫是身邊的一個親衛在執勤的時候突然倒地不起,一天之後死去,嚇得他魂不守舍,隨後他才開始注意,然後意識到,瘟疫爆發了。

  ??至於李越男是接到了派往北邊找糧食的隊伍捎來的信件,得知北邊長城爆發瘟疫,人口十不存一,但是等他想要阻止的時候,第一個從長城逃入領地的第一波瘟疫幸存者已經死了,軍營出現了大麵積瘟疫患者。

  ??連糧食都拿不出來的高句麗人,怎麽還有治療瘟疫的藥物呢?再說了瘟疫就是殺手,不要提什麽治療,先遏製住蔓延再說,否則沒等你研製出特效藥,人就全死了,大唐上一次戰勝了瘟疫的幸運是不可複製的,從那以後,公共安全衛生問題進入了大唐高層的視野,這才開始了整治衛生的垃圾的集體運動,這兩年漸趨成熟。

  ??可是這一切在高句麗都沒有出現,該死的人還會死,不會死的人也有可能死,蘇寧接到情報的第一時間就嚴令北方駐守軍團封鎖如今的唐高邊境,不允許任何一個來自於高句麗的人進入大唐領地,不管是誰,不說明身份妄圖越界者,直接射殺,屍體焚燒掉,接觸這些人的士兵務必戴上手套和口罩,之後去軍醫那裏使用酒洗手,得到軍醫的允許之後才可以恢複自由。

  ??高句麗遭殃,總不至於讓大唐人也跟著遭殃,遼東半島沒什麽人,都是軍隊,一旦感染了瘟疫可就太可怕了的,而且此處根本就沒有特效藥,孫思邈人在草原,更談不上研究治療瘟疫,高句麗人還是自求多福吧!(未完待續)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