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九 遊戲規則(上)
作者:禦炎      更新:2021-08-11 05:42      字數:4034
  這世上的很多事情就像是一個遊戲,行政也好,經商也好,打仗也好,都有一個規則放在那裏,什麽叫做贏,什麽叫做輸,什麽叫做平局,這都是有規則的,違反這個規則的人不是死了就是打破舊規則訂立了新規則,接著還是一個規則,人類的曆史就在確立規則和打破規則中不管前行,不斷死人,不斷進步。

  ??蘇寧知道自己今天所訂立的規則肯定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但是在沒有一個足夠優秀的人把這個規則改善或者徹底破而後立之前,自己需要訂立一個在當前狀態下絕對可以支持大唐帝國發展下去的遊戲規則,把江南給理順了,方便大唐的官員南下建設江南,把江南打造成大唐出征天下四麵八方開戰最堅實的後盾。

  ??憑江南的土壤和氣候,開發起來以後,在這個時期的生產力狀況下,可以支持大唐政府在如今的狀態下再養兵至少五十萬,江南土地是多麽豐饒啊,魚米之鄉,蘇杭熟天下足,那是何等的豐饒肥沃之土壤?這樣的土壤所產出的糧食,無論是稻米還是土豆或者是其他的什麽,絕對足以讓大唐的百萬兵馬吃飽。

  ??第一步就是把江南給理順了,收回人口,收回土地,派遣官員,安排好春種秋收,扶持農業發展,勸課農桑,與此同時發展養殖業,推廣教育,把放在關中之地大獲成功的部分政策在江南順著這樣的發展就推廣起來,兩三年的科舉考試所儲備的大約五百人左右的官員人才正好可以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

  ??廬江第一次經濟會議很快就召開了,在蘇寧宣布了朝廷的政策以及朝廷此項政策在嶺南的成功經驗之後,這些事情自然不是多麽困難的事情,嶺南的大地主大土豪們所經曆的問題,江東之地隻會更加嚴重。他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那些種子糧,至於其餘的情況,什麽佃戶和售賣土地什麽的。都屬於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一類的。

  ??此事既然在嶺南已經有了先例,那麽他們也就明白了此事一定是對他們有利的。蘇寧以朝廷信譽作為擔保,向他們保證此事一定是朝廷說到做到的,所以這些事情也就沒什麽難度的辦下來了,江南如今的五大領頭羊家族——蕭氏、顧氏、陸氏、袁氏、張氏或許是為了表達其友好態度,為之後更重要的小範圍會議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他們給蘇寧送了一份禮。

  ??五個家族,以蕭氏為最,售賣五萬畝土地和一千戶佃戶部曲給朝廷。隨後的顧陸袁張則是分別售賣四萬畝到三萬畝不等的土地數目,以及各自八百戶七百戶六百戶這個數目的佃戶和部曲,算是給了蘇寧一份大禮,以五大士族帶頭,其餘的中小士族也就跟著吐出了很多的土地和佃戶部曲,滿足了蘇寧的同時,蘇寧也滿足了他們。

  ??一天的會議和飯局下來,蘇寧點了點手上土地的數目,不算那些本來就沒人要隻是為了好看的荒山野嶺之類的地方,就是江南偏北部那些已經開發了部分的平原土地。朝廷就收下了二百六十餘萬畝的土地數量,再往南部那些連這些士族和地主們自己都無法開發的荒地,則有三百五十萬畝左右的數量。也就是說,這一次下來,在整個江南,蘇寧和平購買了六百一十萬畝的土地,超過嶺南之地總共獲取的土地三倍數量。

  ??至於佃戶和人口數目,這些家族則連頭帶尾的吐出來了五萬多人將近六萬人的數目,其中有多少青壯年勞動力蘇寧不知道,但是蘇寧知道的是,這一次的購買協議隻是一個開始。蘇寧相信他們所持有的土地和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他們明麵上展示出來的這些,嶺南的例子就很好的表現出來了這一點。

  ??嶺南的土地會議結束之後到紙幣頒布之前的這段時間裏麵。以及後來紙幣頒布以後的繁榮時期裏麵,這些大中小家族又變著法兒的弄出一部分數量相當龐大的土地和人口要贈送給朝廷。說是贈送,其實他們也知道蘇寧肯定會付錢的,畢竟數量那麽大不是?那些土地又是一百萬畝,大部分都是沒人種植的荒地,可是開發起來以後肯定是良田。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整個嶺南總共收獲的土壤數量是二百一十萬畝,戶數九千六百七十三戶,合計人口三萬零一百五十六口,是江南地區第一輪貢獻的二分之一,而蘇寧相信,這些江南的大地主大士族們所擁有的土地數量和作為回報的贈送絕對不僅隻有六百萬畝,也就是六萬頃的數量。

  ??史書上形容一些巨富之家一次性獲得賞賜或者是一次性購置的土地都是萬頃、二萬頃、五萬頃之類的,那可真是一大片土地啊,從太空往下看都能標識出來一片土地,那就是一個人的家產,李二陛下在關中規定的賞賜給功臣們的土地數量僅僅是對於關中而言,和地廣人稀的江南地區一比,那簡直就是不夠看的,蘇寧自己都想在江南購置一片土地了。

  ??當然了,在嶺南的那片一萬畝地的甘蔗莊園也是蘇寧的家產了……

  ??蕭氏,蘭陵蕭氏,在大唐可算是頂級豪門了,九代人十個宰相,何其輝煌也,占據個一兩萬頃兩三萬頃土地很稀奇嗎?如今已經式微的王氏尚且吐出來了一萬畝土地,更何況那些根本沒怎麽損失的大士族,五大領頭羊?江南的蕭顧陸袁張五氏,那就是江南的山東五大豪門崔盧李鄭王。

  ??如今山東五大頂級豪族隻剩下李氏還在苟延殘喘,那還是因為李二陛下之前為了對抗山東士族恬不知恥的把自己的家族歸類為隴西李氏的原因,現在根本不需要了,一套組合拳連消帶打,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被迫著吐出了百分之六十的旁支子弟給大唐,送到了師範學校裏麵接受孔穎達的再教育,現在是在也不願意回歸隴西和趙郡了。

  ??饒是如此。他們的田產還是多的讓人發指,李二陛下並沒有動他們的田產,據官方不完全統計。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加在一塊兒估計擁有超過八萬頃的土地,就是之前主動獻給朝廷一部分討饒之後還是有那麽多。以小觀大,這江東士族所占據的土地數量又是多少?更不用長江中下遊的平原麵積和華南地區的平原麵積,那基本上都是他們占據的。

  ??一個家族占據的土地基本上可以比擬春秋戰國時期好幾十個小國家的領地總和了,他們的實力該有多強大,該有多駭人,蘇寧覺得,把這些事情談妥了之後,至少還有一個六百萬畝入賬。又可以“解放”一大批人,即使他們自己可能還不願意被“解放”,不過呢,種植了高產作物之後,一百畝土地應該是可以養活他們的。

  ??接下來就是在江南興修水利,利用江南充沛的水利資源,好好兒的給整合一下,雖然這個時代搞不出什麽南水北調,蘇寧也沒打算弄什麽南水北調,有水就利用水。多發展農業,沒水就少利用水,多發展商業工業。硬是要打破自然平衡搞什麽翻天覆地的大動作,必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海運開始以後,京杭大運河的存在幾乎就成了雞肋,海上是天然的水道,從金陵港口出發北上到北平港口下來,然後運往內地,和使用京杭大運河基本上差不了多少,而且大運河時時刻刻都需要疏通需要護理,弄出來就是一個吞錢的無底洞。一段時間荒廢那就廢了,河道幾乎無法行使船隻。還在後來出現了一個什麽“漕幫”,鬧出很多不好的事情。

  ??蘇寧對於江南的建設建議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少去弄些改變地貌的大動作,以為人定勝天,但是周圍地貌形成以來多少萬年了,周邊的生態係統基本上就是確定的,你改動一點點就會引發蝴蝶效應,然後帶來各種災難,生態係統被破壞,癱瘓,毀滅,人類還能重建生態係統嗎?

  ??以自然生態為代價發展經濟和國力那是得不償失的,你得到的遲早都要還回去,還要倒貼不少,那都不一定能恢複的過來;走過的彎路,就不要走了,經曆過的錯誤,就不要再犯了,這是個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不過,人類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犯錯誤,走不出來。

  ??不過,現在或許可以嚐試一下的。

  ??第一次會議召開的三天之後,大體上把事情都確定完全了,讓整個江南的土豪們都安心了之後,蘇寧才秘密的邀請五大領頭羊士族一共五個人在自己的目前的住所裏麵吃飯,吃的都是蘇家美食,五大領頭羊當代族長欣然前往。

  ??事情就是這樣,大多數人的命運,往往是由少數人的會議決定的,並且根本就沒有關心過那些大多數人的想法,蘇寧相信這些大家族肯定和底下的中小家族商量過一些關乎於他們自身利益的事情,不過現如今的情況下,這五大領頭羊肯定是關心他們自己的,沒看到現在還存在著的但是勢力大衰的王氏根本本連出席的資格都沒有嗎?

  ??王氏因為王敦王導的作亂以及侯景之亂的屠殺,已經式微,根本翻不起什麽風浪了這一次聽說本來是很想和蘇寧蘇侯爺做一次會麵,然後說一些關乎王氏的重要事情,結果被五大領頭羊給按了下去,沒讓他來,牽頭的就是袁氏,這個袁氏的來頭可不小,當初隋軍南下滅陳的時候,陳後主身邊隻剩下一個官員,那就是袁家人,被譽為忠良滿門。

  ??王氏由於出了幾個造反的和幾個變節的,袁氏這個家學淵源以“忠烈”為家學門風的家族最瞧不起的就是王氏,這一次王氏也主要就是被袁氏打壓,沒能和蘇寧見麵,自然也談不上什麽王氏複興了,蘇寧對王氏的印象僅僅局限於王羲之一個人,什麽王敦王導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對於王羲之也僅僅喜歡他的字畫而已。

  ??你們已經顯赫過了太久太久了,東晉初年全靠王氏掌管政務謝氏掌管軍務來穩定東晉局麵,這才有了一個“王與馬共天下”的民謠,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你們已經顯赫太久了,以前歸你們的現在都被其餘家族瓜分了,你王氏提出要求不就是意味著要蘇寧像五大家族伸手嗎?是不理不睬還是冒著得罪五大家族使得大好局麵毀於一旦,是個人都分得清楚。

  ??我是來妥協談判的,不是來鬥爭的,大家都打算互相妥協,你一個人在那兒要求鬥爭,誰理你?洗洗睡吧!(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