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二 初見祿東讚
作者:禦炎      更新:2021-08-11 05:42      字數:4196
  杜如晦是一個在各個方麵都很有建樹和能耐的國士,在軍國大事上他的謀略或許沒有房玄齡那麽犀利,但是若要論決斷,從房玄齡的種種建議當中選擇出適合大唐的決策,所以蘇寧就會將一些想法說出來,告訴杜如晦,聽聽他的看法,對於這些事關重大的決策都有很大的好處。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杜如晦既然對設立一支常備軍隊很有好感的話,那也就是說這個事情十有**是可以實行的,大唐國內總歸是有這樣的人的,入軍校無望,也不喜歡讀書,那麽沒有別的出路之下,就加入這支軍隊,成為一名職業軍人,終身為大唐作戰,五十歲退役,之後的日子會有大唐政府全麵負責,隻要你活下來,五十歲以後的生活政府承擔。

  ??這支軍隊,就是以後征戰西域收拾吐蕃人的主力,不論是在西域還是在吐蕃,都無法在短期內解決戰鬥,所以長期駐軍就很有必要,中國古代軍隊最大的缺失就在於難以擴大勝利果實,往往出兵外族取得一場勝利之後就收兵回國,勝利果實無法被保障,過一段時間他們的實力又恢複過來了,接著騷擾中原,中原帝國耗不起。

  ??漢武帝是怎麽對付匈奴的?大範圍持續性的打擊,以消耗掉文景之治留下的一半的人口作為代價,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最後一戰之前朝中的反對勢力空前龐大,都認為沒有必要再繼續打下去了,漢武帝孤注一擲,力排眾議,集合十萬鐵騎和五十萬步軍民夫發動了漢匈之間的最後決戰漠北決戰,終於徹底擊敗匈奴,這在世界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當時的生產力和交通環境之下。注定了農耕民族在和遊牧民族的交手中處於不利的地位,遊牧民族隻要有馬有羊有水草就能生活,飄忽不定,農耕民族卻是定居在某一地點不會離開。而且所謂以戰養戰的策略被認為是有損天朝上國威儀。戰後條約從來沒有被重視過,所以農耕民族發動一場戰爭的損耗是驚人的。

  ??漢武大帝之所以會遭到幾乎滿朝文武的反對就是因為最後的決戰一旦發動。那麽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事實上世界上的曆史研究者也為中國漢王朝的那一場漠北決戰感到震驚,一個農耕民族可以對一個遊牧民族發動那樣長時間持續不斷的連續打擊,幾乎是不可能的。世界範圍內隻此一例。

  ??雖然漢王朝為此付出了一半人口的代價,文景之治留下的充沛國力被消耗一空,漢武帝下了輪台罪己詔,開始休養生息,但是結果卻是匈奴再也沒有力量和漢王朝交戰,壓在漢王朝身上幾十年的匈奴被徹底幹翻,再也翻不起大的風浪。至於幾百年後威震歐洲的阿提拉所代表的匈人帝國,已經不是漢代時期單純的匈奴人了。

  ??這就是中國曆史上的絕響,甚至大唐帝國也沒有對一個外族進行過如此猛烈的打擊,事實上除了突厥以外。唐王朝並沒有那樣危及到國家安全的強悍對手,隻有大漢帝國和漢武大帝能夠有這樣的實力與魄力,合奏一曲世界曆史上的絕響。

  ??這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自古以來故土難離的習俗和國家軍隊製度上的缺失,以及作戰指導思想上的不足,但是如果可以解決掉後麵兩者,第一個要素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的,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要家鄉何用?說難聽點,項羽的話其實非常現實,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但是如果鄉中沒有親人與舊友,回去又如何?

  ??大唐在今後若要長時期的控製西域和藏地,那麽府兵製度就完全無法供應足夠的軍隊,當地沒有足夠的漢民,沒有漢家人口,府兵製度下哪裏有兵可以用,當地的外族還不能進入大唐軍隊當兵,所以隻有從內地征調,內地的士兵都是府兵,他們也有農活需要幹,也要承擔家庭任務,一下就離開好幾年,府兵一定不滿意。

  ??常備軍就很有必要了,常備軍一旦設立,對付西域和吐蕃就不需要那麽困難,大唐也不會出現恒羅斯之戰戰敗以後就無力繼續向中亞發展的事情,有一支職業軍隊在手,無論多遠,都可以派出去征戰,雖然消耗很大,但是若是大唐的財政充裕,李二陛下看中了這個製度的優點之後,府兵製度是否還可以繼續發展下去,就有待商榷了。

  ??談判團隻有一百人,除了杜如晦和蘇寧以外,還有十個縱橫司的主要官員陪同,剩下的除了衛兵就是縱橫司新近學員,很有前途和能力,就帶到外麵去見識一下,學以致用一下,縱橫司不是學習儒家經典的地方,縱橫司是學習如何唇槍舌劍為大唐爭取最大利益的地方。

  ??從這些地方出來的學員,都是大唐政府相當倚重的談判高手,每一場戰爭以後都會有他們的存在和戰敗的部族國家簽訂不平等跳躍,廢掉他們東山再起的能力,這一點從西突厥兵變事件以後就得到了大唐朝野的廣泛認同,後來的屢次談判都是縱橫司在杜如晦的率領下獨自完成,任務完成的相當完美,縱橫司的名望越來越高。

  ??而在政法大學建立以後,原來屬於縱橫司內部的縱橫學院也被納入了政法大學,麵對全社會招生,當然,最隱秘的血滴子的招募和培訓還是隻能夠放在縱橫司內部執行,縱橫司已經走上正軌,全大唐也默認了縱橫學派的崛起和複興,而杜如晦已經成為縱橫學派的代表性人物,比起複興始祖蘇寧還要有威望。

  ??兵家覺醒,縱橫家崛起,法家複興在即,墨家已經在工部工作,諸子百家中最實用重要的四家已經重新走上複興之路,至於儒家和道家這兩個主要探究人倫道理的哲學性質的學派,暫時被人們忽視了,雖然文士依舊以儒生自居,可是儒生究竟能幹什麽,他們自己也覺得很迷茫。所以大量儒生也進入了政法大學學習法學和縱橫學,蘇寧覺得,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最好還是用作哲學用途比較好。用來治國。太消極了。

  ??法家力圖打造的法製國家,卻因為皇帝的存在而存在致命缺點。因為皇帝是淩駕於法律之上的,什麽時候,皇帝也要俯身於法律之下,才算是真正的法製大成。治理國家需要以法治為基本,以儒術和道術為輔助,向董仲舒那樣,隻能引來酷吏,什麽也得不到。

  ??其實蘇寧很想批鬥董仲舒的,但是考慮到他的天人感應很受李二陛下的推崇,而且涉及到皇權的根本意義。蘇寧還是決定緩一緩,董仲舒這廝當真是狡猾透頂,一招天人感應就把儒家和皇室綁在了一起,要不是儒家豪門自絕於天下。蘇寧還真沒有辦法對付他們。

  ??以後的道路,且艱且險啊……

  ??十三天以後,杜如晦和蘇寧率領的談判團抵達了吐穀渾原先的邊境處,在那裏,李世績親自帶人迎接,見到了杜如晦這位縱橫司大佬,李世績也不免的要上來巴結一下,縱橫司現在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唐第二部門,第一是尚書省,第二就是縱橫司,級別是司,但是李世績總是覺得這縱橫司極有可能要在將來升級為縱橫省,成為三省之後的第四省,沒辦法,涉及太廣了。

  ??“此間小事居然勞煩杜相親自前來,某當真過意不去啊!”李世績一臉笑容,看在蘇寧的眼裏就有些鄙視他了,這家夥也聰明得很,知道什麽人應該巴結,什麽人不巴結,雖說參謀總部設立以後文武相互不相幹,但是杜如晦是個例外,縱橫司也是個例外,縱橫司是文官部門,但是卻掌握著武將集團的核心利益——西突厥商隊。

  ??所以任何一個武將都不敢給杜如晦什麽臉色看,就算是侯君集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也會乖乖的喊一聲“杜相公”,不過現在沒什麽必要了,李二陛下親自下令,把侯君集家族在西突厥的利益全部剝奪了,侯君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徹底震懾住了那些不太安分的武將,同時武將們也意識到,縱橫司其實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劍。

  ??掌握縱橫司侍郎這樣一個關鍵職位的一定是李二陛下的絕對親信,而且一定是一個相當公允的人物,否則諸將不服,也會覺得相當不安全,因為無論怎樣,縱橫司掌管著他們的經濟命脈,縱橫司直接對皇帝負責,那就是皇帝掌握著他們的經濟命脈,這樣一個職位如果是一個諂媚的小人,大將們還能有好日子過?

  ??杜如晦是一個可以讓他們感到心服口服的人物,事實上杜如晦做的也是很不錯的,所以武將們可以不理睬其他文官,卻絕對不可以不理睬杜如晦,曆史歸為武將集團第二號人物,馬上就是一號人物了,卻還是被杜如晦把持住了命脈。

  ??杜如晦當然明白其中的貓膩,於是溫和的笑笑說道:“李將軍謬讚了,老夫不過是奉陛下之命前來談判,不懂之處,還需要李將軍多多相助啊!”

  ??李世績立刻說道:“那是自然,哈哈哈哈!哦?三明啊,你也在啊,哈哈哈,正好,那一群小子現在都在軍中,成天念叨你,你快過去和他們見見麵去吧!”

  ??蘇寧一翻白眼,我去!你這老家夥,我饒不了你!

  ??杜如晦和李世績一路笑談著來到了軍營中,李世績立刻下令大擺宴席,讓軍中諸將全部都來參加此次的宴會,好好兒的款待杜如晦,蘇寧被丟出了營帳,被程處默和尉遲寶林這兩個壯漢一人提一邊帶走了,兄弟們不要命的征戰四方,你小子在長安享受,好不容易把你小子盼過來了,你可要出點兒血……

  ??軍帳中的宴會還沒有正式開始,李世績正在和杜如晦聊天,聊得正有興致的時候,外麵親兵來報:“將軍,吐蕃主帥祿東讚來了。”

  ??杜如晦眉頭一皺,想起了蘇寧對祿東讚的忌憚,不由得起了防備之心,李世績卻很輕鬆的說道:“祿東讚將軍就是此次吐蕃方麵的談判使節,今日杜相既然來了,那麽就和他見一麵,也算是認識認識,了解一下,等明日正式和談開始之後,再說其他的。”

  ??杜如晦點點頭,李世績見狀就說道:“去請祿東讚將軍進來!”

  ??親兵領命退下,沒一會兒,親兵就在外麵喊道:“吐蕃統帥祿東讚將軍到!”

  ??李世績喊道:“請!”

  ??親兵掀開幕簾,一個身材高大的吐蕃男子走入了軍帳中,一入軍帳,杜如晦雙目精光一閃,緊緊盯住了這吐蕃男子的雙眼,吐蕃男子便是祿東讚,看到了一個身穿文士服裝的中年漢人看著自己,心中一緊,毫不猶豫地把目光對上了杜如晦的目光,就這樣對視著,祿東讚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