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 三國熱潮
作者:禦炎      更新:2021-08-11 05:12      字數:3902
  關於三國的熱潮,是在蘇寧閉關讀書六個月之後開始產生的。

  ??六個月的功夫,蘇寧把三國的故事寫到了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情節,相交於前期的風起雲湧,曹操和劉備相繼離世之後的歲月就顯得遜色不少,一幫從那個時代走來的老將老臣咬著牙肩負著當初的榮耀,但是再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蜀漢無後人,諸葛亮始終沒有為蜀漢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就算他權傾朝野,也沒有做到這一點,吳國倒是靠著陸家父子和老將丁奉等人支撐著,勉強還能支撐下去,魏國占據了中國最精華的北方地區,人才不缺乏,但是政局動蕩,時不時就有叛亂和征戰產生,大家都沒辦法過上和平的好日子。

  ??不過按照劇情的發展,蘇寧依然可以用大量的筆墨描述諸葛亮的北伐和曹魏的應對及反擊,以及東吳時不時的客串一下,依舊精彩一些,比如揮淚斬馬謖,斬魏延,孟達反正不成反被殺,東吳方麵的周魴斷發賺曹休和江夏之戰等等,雖然沒有前期那麽精彩,卻依舊壯烈。

  ??三國的故事最早是在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後之間傳閱,蘇寧一般是以每三天一回的速度寫,寫完之後就會命人送到皇宮,李二陛下要做第一個閱讀的讀者,然後長孫皇後做第二個,原本倒不一定會出什麽事情,隻不過有一天李承乾來給長孫皇後請安的時候意外發現長孫皇後正拿著幾張紙看得津津有味,出於好奇他也討過來看了看,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出於對這本書的喜愛,李二陛下特意下令讓印刷局專門給他一個人印刷三國的故事,出一回印刷一回,僅僅隻是他一個人和長孫皇後可以看到,每天當他感到累了的時候,就會拿起已經看了不知多少遍的之前的故事再一次回味,大有百看不厭的架勢。長孫皇後在閑暇的時候也喜歡拿著三國看來看去,說實在的,和那些晦澀難懂的經義書籍比起來,蘇寧的三國簡直是強的太多了。

  ??李承乾毫無意外的被三國給俘獲了。金戈鐵馬,戰場廝殺,陰謀詭計,活生生的三國出現在了李承乾的眼前,當晚,李承乾失眠了,哦不對,是沒有睡,挑燈夜讀三國四十三章節,對於李承乾而言。從小隻讀過儒家經典的他還是頭一回讀到和故事書差不多的三國,所以毫無意外,根本就沒有意外。

  ??第二天李承乾頂著熊貓眼上課,被孔穎達訓斥了一頓,孔穎達詢問他為什麽。李承乾如實說出,是蘇寧寫了一本書,他的父親和母親都很愛看,他也借來看了看,結果一個晚上都舍不得放下,一直看到天亮,都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這就讓孔穎達大為吃驚和好奇,對於蘇寧的一切在孔穎達看來都是很具備吸引力的,於是他當即要來了三國的印刷本,隻有四十三個章節的印刷本,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孔穎達的意誌力是很堅韌的。看了五章之後,孔穎達猛然驚醒,意識到自己還在授課,心中有一種渴望要繼續看下去,但是理智卻告訴他要繼續授課。孔穎達立刻感受到了李承乾昨天晚上的感覺,因為他也有了要一口氣讀完整本三國的衝動。

  ??蘇寧這小子,好長時間沒動彈了,結果就弄出了這麽個玩意兒?言語簡單易懂,行文流暢,還有那奇奇怪怪的小符號,似乎是斷句之用,對於《三國誌》上一筆帶過的事情,蘇寧將它擴寫成了一整段故事,環環相扣,扣人心弦,讓人看完上一章節就忍不住要看下一章節,孔穎達必須承認,就算他是一個文人,也被這本蘇氏三國吸引了。

  ??就這樣,通過李承乾,東宮開始流傳蘇氏三國,和東宮有來往的皇室也開始接觸到了蘇氏三國;通過孔穎達的影響,孔家開始流傳蘇氏三國,這還是孔穎達主動向皇帝提出的請求,孔家和很多文人都有往來,於是乎讓孔穎達著迷至此的蘇氏三國也勾起了他們的興趣,文人們也開始閱讀蘇氏三國,他們大多數都被序言的那首《臨江仙》所吸引,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文人有文人的夥伴,一傳十,十傳百,蘇氏三國的故事在文人圈子裏麵引起了一陣轟動,皇室的影響力也很大,通過東宮的關係,很多大臣也開始接觸到了這本讓那個皇帝皇後太子日日夜夜翹首以盼後續的蘇氏三國,爭相傳抄裏麵的章節和故事,然後到處宣揚自己和皇帝皇後太子接軌了,也在不經意間,為蘇氏三國做了宣傳,當然,就此沉迷於三國故事的人,也絕非少數。

  ??相對與文人而言,武將圈子對於蘇氏三國的誕生那可就是狂熱追捧了,蘇寧最開始寫戰爭場合的時候不太敢下筆,怕弄出什麽笑話惹人非議,所以就拿了很多專業的問題請教李靖,李靖很奇怪,但是還是一一作了解答,然後出於好奇,李靖詢問蘇寧這樣做是為了什麽,蘇寧給出的答案就是蘇氏三國的手稿。

  ??李靖仿佛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那金戈鐵馬的時代,然後一個人太孤單,又拉著牛進達一起回到那金戈鐵馬的時代,牛進達覺得兩個人不夠,又拉著幾個武瘋子一起回味青春,一傳十,十傳百,武將的嘴巴有些時候比文人更加厲害,比如某咬金,一張大嘴巴在長安東門嚎一嗓子長安西門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相對於部分文人喜愛這種故事和情節以及內涵的深意,武將們則單純得多,他們隻是單純的喜歡各種各樣的戰爭場合,各路英雄豪傑粉墨登場,絕世武將酣暢淋漓的大戰,據說看完了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的章節之後,一群武瘋子忍不住了,披甲上馬就要決鬥,還爭著吵著要做呂布,嚷嚷著我要打三個,把軍事大學給弄得雞飛狗跳,學生們好奇啊,就來問個緣由,於是乎。蘇氏三國的故事也就在軍事大學以生化病毒的速度傳播著……

  ??這是一本戰爭小說,所以武將喜歡這本小說也就是毫無意外的,為了滿足武將的需求,李二陛下下令印刷局連夜刻印五十本出到了五十回的蘇氏三國送到軍校和參謀總部以平息武將們的熱血。然後派人敦促蘇寧,盡快把這個故事寫完,然後下令今後每一次新的章節出完之後都要立刻刻印,送到軍事大學和參謀總部,還有孔穎達府上和東宮。

  ??蘇氏三國在大唐的統治階級裏麵引發了軒然大波,對於上層大人物們的趣事,底層老百姓們顯然是喜聞樂見的,更喜歡強勢圍觀,於是從味仙居裏麵開始,蘇氏三國的故事開始往長安市井流傳。什麽桃園三結義啊三英戰呂布啊青梅煮酒論英雄啊之類的經典故事以可怕的速度在長安傳播開來。

  ??當有一天蘇小妹從外麵遊玩回來無意間和蘇寧說起了好多人都在談論什麽劉備曹操之類的,蘇寧才愕然發現,自己原本隻是給李二陛下還有長孫皇後預覽的蘇氏三國,已經是盜版如洪水一般泛濫了……

  ??軍事大學,參謀部。弘文館,朝堂,皇宮,長安市井,幾乎每時每刻都能聽到關於三國故事的議論和講述,軍事大學如今課餘最大的娛樂休閑就是三五成群跑到大操場上聽那些看過三國故事的老將軍們神侃東漢末年分三國的經典,以某咬金打頭。一批老不要臉的一邊吹噓自己一邊講述三國的故事,講得那叫一個繪聲繪色,讓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恨不得抱著三國就猛看,不過很可惜,聽說老將軍們有三國的印刷本。但是那是限量版,都舍不得拿出來的……

  ??桃園結義,十八路諸侯聯合討董,虎牢關之戰,三英戰呂布。每每都讓軍校學生們熱血沸騰,不能自已,據小道消息,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講完之後,當天晚上就有一大幫子學生成群結隊跑到軍校西邊兒的一片荒林子裏麵燒香磕頭結拜為異姓兄弟,大家說沒有桃花林,就拿荒林子對付一下,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嘛!

  ??而在關羽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的故事說完之後,軍校裏的不少學生又開始決定自己的長兵器一定要是青龍偃月刀或者是方天畫戟,然後就開始進行角色代入,你是關羽,我是華雄,你想斬我?來啊!斬不了我我就是關羽,咱們換著來!

  ??三英戰呂布的戲碼也有很多人上演,比如薛仁貴,因為薛仁貴的武力值是軍校公認的第一,幾個大將都不是他的對手,再加上薛仁貴的長兵器也是一杆虎頭大戟,所以薛仁貴自然而然的就被大家視為呂布的最佳扮演者,三個一群前來挑戰薛仁貴的絡繹不絕,薛仁貴為此甚為鬱悶,老子明明是居家好男人,為什麽要扮演三姓家奴?

  ??相對應的,參謀總部裏麵也掀起了一陣三國潮,新任參謀總長侯君集甚至在休息的時候都拿著蘇氏三國的印刷本閱讀,時不時還點點頭搖搖頭之類的,看到妙處哈哈大笑,看到痛處大呼可惡,左右次長李世績和高士廉幾乎也是手不釋卷,李世績還從專業角度褒獎蘇寧寫的戰爭場麵的合理性和計謀的正確性,更有甚者開始研究虎牢關和洛陽長安這一代的地形,就諸侯聯合討董之戰討論長安洛陽聯合防禦戰術的可行性……

  ??這股熱潮愈演愈烈,為此,長安市井開始出現一種新興的職業——說書人!就是一群時常混跡於大人物經常出現的場合的偽文化人,識些字,有些學識,記憶力好,就把從喝醉酒的大人物那兒聽來的斷斷續續的三國故事給拚湊在一起,放下一張軟墊就開講了,這個時候百姓們的生活單調,有一個熱烈的話題誰都願意說上兩句,有一個好聽的故事誰都願意聽上一會兒。

  ??這些說書人用他們道聽途書來的故事為蘇氏三國做著免費的宣傳和無恥的盜版,讓蘇寧不由的感歎盜版的悠久曆史,但是同時也感到竊喜,因為蘇氏三國一經宣揚,已然是人盡皆知了,這個時候你要是在街上拉一個人問一下什麽是三英戰呂布,保準這個人會用鄙視的眼光看著你:“不是長安的吧?這都不知道?這是蘇侯爺寫的一本書,叫做啥子三國,那家夥多好聽啊,現在大家都知道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