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九章 利益同盟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2-02-17 05:48      字數:2611
  一千親衛營兵馬已經在永定門外站了近半個時辰,通報身份之後,城頭的守軍給予的答複倒是彬彬有禮,要鎮國公稍微等待片刻,因為上麵下了命令,數日前便關閉城門禁止出入,即便是鎮國公回京,也需要上報上官,得到允許之後方可放行。

  宋楠靜靜坐在馬上,盯著緊閉的高大的城門,他當然知道這都是借口,城頭的守軍的盔甲根本不是團營的盔甲,那是外軍的甲胄;身邊的王勇悄悄告訴宋楠,城門上的兵馬是中軍都督府的京畿守軍,宋楠明白問題的嚴重性了。

  原本城門值守都是京營的職責,現在外軍入京把守城門,難道說張侖已經徹底被剝奪了職權不成?又或者是張侖聽之任之視而不見明哲保身?宋楠考慮過回京之後的險惡局勢,但沒料到竟然已經到了這一步,如果整個京城的都為中軍都督府的外軍所控製,那麽自己進了京城之後,還能有何作為呢?

  ……

  內閣公房之中,去年升任侯爵的張偉和譚佑兩名侯爵正焦急的說著話,他們麵前,楊廷和端坐椅子上,他的兩旁是梁儲和費宏,三人麵色平靜的聽著兩位領軍侯爺的稟報。

  “兩位侯爺請坐,來人,上茶。兩位侯爺甚少來內閣公房作客,倒是稀客。”聽完他們的話,楊廷和微笑道。

  “楊公,您怎麽還這麽悠閑?宋楠就在南門外,您說怎麽辦?他是平叛的功臣,咱們總不能老是不讓他進城吧,於情於理也說不通啊。”譚佑搓手道。

  楊廷和側首道:“有必要那麽緊張麽?宋楠帶著多少兵馬?”

  “隻有一千錦衣衛親衛。”

  “那你中軍都督府調了多少兵馬入京了?”

  “神策衛、應天衛、營州兩衛、延慶衛共五衛兵馬啊,這您楊公不是知道麽?”

  楊廷和歎道:“五衛三萬兵馬,你還擔心宋楠帶著這區區一千錦衣衛緹騎進城麽?”

  惠安候張偉眨巴著眼道:“楊公,您可別弄錯了,宋楠是錦衣衛指揮使,京中錦衣衛親軍緹騎便有近兩萬人手,再加上京營總督張侖又是他的大舅哥,他一進城,怕是不好對付啊。”

  楊廷和嗬嗬撫須道:“你們是太給他麵子了,宋楠難道有三頭六臂不成?就算他有些本事,那也是在朝廷的允許範圍內,皇上準許他做什麽他才能做,難道他敢抗旨麽?那張侖不是和宋楠一個鼻孔出氣麽?皇上聖旨下達,讓外軍入城把守九門接手城中防務,要他的京營盡數歸營不得妄動,他不也乖乖照辦了?”

  惠安候張偉皺眉道:“您的意思是……”

  一旁的梁儲起身道:“楊公的意思是,該是頒布皇上遺詔的時候了,適才內閣諸位大人已經征得太後懿旨,鑒於皇上身體的現狀,該提前將皇上遺詔昭告天下,讓人心得以安心定。”

  譚佑驚道:“可是……皇上還沒……”

  費宏斥道:“譚侯爺,太後都同意提前宣布遺詔了,你還有什麽可疑問的?咱們不是對皇上不忠,咱們這恰恰是為了社稷江山著想;社稷的穩定是第一要務,若讓人趁著這段間隙鬧出事來,破壞社稷平穩交接,那才是不忠呢。”

  譚佑忙道:“本候沒說這是不忠之舉,然則幾位大學士的意思是,這便宣讀遺詔,讓宋楠不能動彈?”

  “正是。”梁儲冷笑道。

  “他若不理呢?”張偉忽道。

  楊廷和目中精光大盛,輕輕道:“有人不尊皇上遺詔,那便是大逆不道,還請兩位侯爺立刻拿辦,非常時期,兩位侯爺要果斷堅決,這也是太後的意思。兩位侯爺若是不信的話,可自入宮見太後,聽聽太後的教誨。”

  到此時,惠安候張偉新寧候譚佑哪裏還不明白,宋楠的突然提前到來雖打亂了眾人的計劃。本以為宋楠起碼還要七八日方率大軍回京,皇上病體垂危,數日不吃不喝,已經到了彌留之際,根本熬不過這兩日;宋楠回京之前有充足的時間宣布遺詔,迎接新皇來京。而現在,卻是不得不皇上尚未殯天便提前宣布遺詔了。這是不得已的辦法,事實上皇上還健在便張羅新皇即位之事,那是嚴重的逾矩不軌之舉,不過此時倒也顧不得了,更何況是請了太後的懿旨。

  “那麽,諸位大人,我等便去永定門開城門吧,宋楠也算是麵子大了,本來該召集京中文武統一宣旨的,但總不好讓咱們的大功臣在城外久候,咱們一麵去迎接,一麵去頒布這個遺詔;單為他宋楠一人率先宣旨,這也是他宋楠的榮光了,嗬嗬。”楊廷和起身輕撫衣袖,微笑道。

  梁儲笑道:“楊公可是給足了他麵子,但願宋楠能感激涕零。楊公安排的甚是得當。”

  費宏道:“梁公,最近說話可中聽了許多嘛,聽著人心裏舒坦的很。”

  梁儲臉色一紅忙咳嗽掩飾尷尬。

  梁儲自家事自己知,他為何還能安然無恙的坐穩內閣的位置,那是楊廷和放了他一馬。

  本來內閣是要著力追查扣留江西官員上奏寧王奏折之事的,梁儲自己也以為這一次將徹底栽了,沒想到楊廷和親自找他談話,告訴梁儲,種種證據表明,是梁儲手下的一個筆吏的疏忽導致了這個錯誤,那筆吏也供認不諱。

  梁儲大為意外,不過他很快就明白過來,這是楊廷和在保自己,驚訝之餘不禁感激涕零,楊廷和此舉不僅是救了他的命,也保全了他的一切,這關鍵時候的一把,堪比雪中送炭。梁儲自然明白,楊廷和這麽做可不是無回報的,他梁儲能給的回報便是從此死心塌地跟著楊廷和,再不生異樣之心,楊廷和包庇他的同時,其實也是將這件事當做小辮子抓在手裏了。

  對楊廷和來說,他需要梁儲這個人,一來,大事將至,他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二來,梁儲是太後充成,留下梁儲可通過梁儲跟太後之間建立穩固的聯盟。那張太後自打推薦了寧王世子為皇嗣,之後寧王悍然發動反叛之後,羞愧之餘也自責的很,終日擔心自己會因為此事遭受皇上的質問和大臣們的非議,她也需要趕緊平息此事,這便需要有人替她在外廷平息非議。

  楊廷和通過梁儲這層關係如願以償的和張太後結成了聯盟,張太後欣然同意了楊廷和推薦的朱厚熜為新皇的人選建議,這也是投桃報李之舉。其實對於皇嗣的人選,張太後並沒有什麽強烈的堅持,之前隻是堅持了那麽一次,結果自己中意並推崇的人選竟然是心懷不軌之人。

  張太後算是明白過來了,以自己的智商,在這樣的大事上還是不要瞎指揮的好,這些事還是讓大臣們做決定的好,自己可千萬不要自作主張了,一個不好,晚年的安逸生活怕是都要泡湯了。

  這樣的聯盟雖然倉促,但卻絕對穩固,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維護,而唯一需要擔心的便是宋楠一派的反對。張太後也明白,宋楠若反對的話,皇上也不會同意,而楊廷和也抱著同樣的想法。不過一個絕佳的時機很快到來,宋楠離京平叛,正德病重苟延,在這個時候,無意是敲定此事的最好機會。於是經過數次精心計劃之後,張永所發現的一切便在神不知鬼不覺中發生了。

  現在宋楠回來了,事情迫在眉睫,張太後也不得不答應楊廷和的請求,提前將這份遺詔公之於眾,唯有如此,才能徹底將這件事釘上最後的棺蓋,讓宋楠無從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