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二章 再無妥協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2-02-17 05:47      字數:3421
  兵部尚書陸完不情願的重新將寧王叛軍和朝廷兵馬的調度交戰情形做了介紹。之所以說不情願,完全是因為朝上眾官均已知曉戰事進展,唯一不知道的便是宋楠;這就像是專門為了宋楠一個人而做的介紹一般,這讓陸完很是不爽。

  特別是宋楠不是打斷他詢問細節,那架勢就像是上官詢問下屬一般,更是讓人不開心;而且,問的這些話,陸完若是全麵掌握情形能一一回答便也罷了,問題是很多問題陸完無從回答;譬如宋楠問:“據兵部判斷,寧王叛軍的進攻方向是何處,是往東還是往西?”

  陸完隻能答:“目前看,叛軍集結兵馬在九江,恐是攻擊南京之勢。”

  可宋楠又問:“你們怎麽能判斷出他不是在玩聲東擊西之地?若他們的真實目的是往東攻打湖南進而入川或者占據雲貴西南大後方,兵部可有應對之策?”

  陸完一個頭兩個大,心中惱怒不休,若兵部真有這方麵的布置倒也罷了,事實是,陸完壓根也沒想到這一點,更別說有所布置了。

  群臣都聽得出宋楠其實是在故意的找茬,宋楠這麽做的目的其實也很明顯,此次平叛兵部本打算主導,以地方衛所兵馬就地解決,而絕不想讓宋楠或者宋楠一係的將領再主導此事,說白了便是為了奪功;而宋楠明顯是要當仁不讓,將兵部的計劃問的千瘡百孔,自然便會讓正德改變初衷。

  “鎮國公,我兵部行事自有一套辦法,前日早朝上,皇上授命兵部全權平息叛亂之事,有些事鎮國公還是不要過於勞神費心的好。鎮國公剛剛曆險歸來,該好生的將養休息才是,這件事便不要管了。”陸完終於忍無可忍,話中帶刺的說出這番話來。

  宋楠歎了口氣道:“不是我想多管閑事,我實在對於你兵部的能力有所懷疑。這次寧王反叛那是準備充分的,我和他庇護的山匪交手,連山匪都配有火銃和馬匹盔甲,更何況是依附於他的叛軍了。他這麽多年來苦心經營斂聚了大量的財富,朝廷不是沒錢麽?這又要打仗,我是怕你們吃虧啊。”

  “不勞費心,朝廷平叛的銀子還是有的,兵器馬匹糧餉也是足夠的。”陸完冷哼道。

  宋楠皺眉問道:“是麽?足夠?年前你們可不是這麽說的,我北伐收複河套的時候,內閣首輔楊大人和外廷諸位大人可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窮,搞得我欠下一屁股的債。原來我帶兵打仗便沒有錢,你兵部打仗便錢糧充足?”

  陸完驚覺失口,支吾道:“我不跟你吵,現在可沒心情跟你翻舊賬。”

  宋楠怒目喝道:“這是什麽話,你們這是把朝廷的銀子當成自己的銀子了,把持著財政大權便不許他人染指?簡直是荒唐。”

  楊廷和不能讓宋楠將此事鬧大,忙咳嗽一聲道:“鎮國公你誤會了,陸大人說的錢糧是年後收上來的去歲財稅,否則哪裏有錢糧平叛?眼下當務之急是平息寧王叛軍之亂,而非對舊事纏雜不清,鎮國公當不會不知道輕重緩急吧。”

  宋楠冷笑道:“我自然知道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不重要的。這次平叛我要領軍出征,兵部可以歇歇了。”

  “什麽?這叫什麽話?皇上已經授命了兵部,憑什麽你去?”陸完叫道。

  宋楠不搭理他,拱手朝正德道:“皇上,臣請出征平叛,請皇上應允。”

  正德本就屬意宋楠,之所以下旨給兵部授權平叛,那是因為謠言宋楠已死不得已而為之,此刻宋楠自請出征,他求之不得;於是道:“朕答應你,你帶兵出征,朕很放心。”

  陸完叫道:“皇上,您可是授命了兵部的,臣已經做了大量的調度,平息叛亂指日可待……”

  正德撓了撓頭道:“那聖旨便作廢了吧,之前鎮國公沒有歸來,你兵部擔此大任也是迫不得已,現在宋楠回來了,朕想著,他曆經大戰,於事更為有利。”

  陸完求救般的看著楊廷和,楊廷和眼觀鼻鼻觀心沉默不語,倒是費宏氣炸了肺,出列大嚷道:“焉有是理?兵部有沒有過錯和敗績,皇上下達的聖旨豈能說作廢便作廢?這不是朝令夕改麽?恕臣不敬,皇上這是縱容某些人專橫囂張的風氣。就在剛才,有人在奉天殿外將禦馬監首領馬永成杖斃而是,這件事不知皇上可知曉否?”

  正德一驚,他沒想到宋楠下手這麽快這麽狠,馬永成已經被他杖斃在殿前了,於是問道:“宋楠,你說拿馬永成朕是同意的,但你怎麽就直接打死了他了?”

  宋楠拱手道:“皇上,馬永成勾結叛賊朱宸濠通風報信,本就是死罪,臣杖斃了他有什麽不對?”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算馬永成是死罪,朝廷隻有程序定罪行刑,你有何權力杖斃馬永成?”費宏喝道。

  宋楠冷笑道:“說的好,我這麽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一來非常時期杖斃通敵之人乃是震懾宵小之輩,警醒蠢動之人。京城之中,各地官員中,誰能知道有多少是被寧王收買之人?我便是要告訴這些人,但發現從快從重嚴懲不怠,這是戰時的策略。二來,你們說我不守規矩,那是因為我之前太守規矩了,故而好好一個大明朝被你們當中的一些人弄得紛亂不堪。今日作亂,明日作亂,這到底是為什麽?我算是想明白了,亂的根源便是你們這幫人,嘴上喊著法令規矩,暗地裏卻幹著不守規矩不尊法令之事,我絕不肯相信你們。”

  “什麽?”

  “簡直放肆。”

  “一派胡言。”

  外廷眾官一片嘩然,連正德也被宋楠這大膽的話語驚得愣在寶座之上,張侖以及一幹侯爺將領們也都張著嘴呆呆不語。宋楠這些話是公然將矛盾激化,直接攻擊外廷官員,將大明朝所有的禍亂都歸於外廷身上;特別是當庭如此指責,那是極為極為不妥的,這也和宋楠一向較為低調的作風迥異。

  楊廷和再也無法保持沉默,緩緩走出伸手示意眾人平靜下來,默默看著宋楠開口道:“原來鎮國公眼中,我外廷諸位大人都是庸碌屍位素餐之輩,原來大明朝倒是你鎮國公獨立支撐著的,照國公爺這麽說,我等幹脆全部辭官歸老便罷,由你鎮國公獨攬大權如何?”

  宋楠冷笑道:“楊首輔你愛怎麽想怎麽想,我說的是你們中的一部分人,你若執意辭官歸老,我也不會去勸你留下。”

  楊廷和冷聲道:“我為何要歸老?想我楊某忠心耿耿為皇上效忠,為朝廷鞠躬盡瘁,今日卻被你如此指謫,這件事鎮國公非要說個清楚不成,否則必不能幹休。”

  宋楠道:“那又如何?”

  楊廷和厲聲道:“楊某持身為正,怎受人當麵造謠潑汙?你去看看我府上,我家中仆役不過雙數,每餐素菜兩盤素湯一碗,出門青騾小車,仆從數人。我家夫人至今穿著布衣素裙,連像樣的首飾都沒有;而你鎮國公高宅大廈住著,出門前呼後擁,家中豪奢萬分,你卻來指責我們屍位素餐,天下間焉有此理?”

  宋楠大笑道:“楊首輔讀書讀多了,昏了頭了吧,清廉二字可是分為兩層含義的,一為清一為廉,清者乃是處事得當稱職有能力之意,可理解為清正而非清貧,廉者乃是固守操守不貪汙腐化之意;楊首輔固守清貧宋某固然欽佩,然清是清、廉是廉,清者未必廉,廉者未必清,這個道理難道還要我解釋麽?”

  楊廷和怒道:“你的意思是我不稱職了?處事不清了?”

  宋楠道:“既然你跳出來,我也不怕當麵得罪你,你處事確實不太清。”

  “請將話說清楚,否則你血口噴人汙我名聲,我今日和你拚命,哪怕血濺朝堂也要在皇上麵前求個清白。”

  正德萬沒料到宋楠今日性情大變,今日的行為可謂失當,這是大鬧朝堂的架勢了,對外廷的指責也過於激進,若當真要做個評判的話,正德倒是有些偏向外廷這一方;於是正德開口道:“宋楠,不要胡鬧,眼下可不是你們吵架的時候,平息叛亂才是頭等大事。”

  宋楠拱手道:“皇上息怒,今日臣說了些不該說的話,但臣憋得太久了,朝廷之中的事情掩藏著始終不是好事,臣固然不願將矛盾公開化,但臣不願再看到大明江山千瘡百孔,禍亂叢生的天下是難有中興之望的。臣本以為,收複河套絕了外患便可讓天下安定朝政平穩,但臣錯了,攘外雖重要,安內同樣重要,今日是寧王,明日未必不會有個什麽其他的王爺。朝廷不力是一切的根源,皇上授予這些人管理朝政的權利,而他們不能阻止內亂的產生,他們便有責任。”

  楊廷和道:“一殿之臣,我們有責任,你鎮國公便置身事外麽?”

  宋楠道:“莫扯上我,你不是要我給你個交代麽?我便告訴你我所知道的事情。寧王謀反之事早在數年前便有官員上奏,江西巡撫前後上奏七道奏折,曆數寧王巧取豪奪、勾結土匪、排除異己、擴充武備準備謀反之事,我想請問,這些奏折都去哪兒了?皇上一份也沒見到,敢問內閣首輔楊大人,這些奏折被你們上茅房擦屁股了麽?寧王謀反早有端倪,若早就加以遏製,豈有今日之禍?楊大人,你能否當著群臣和皇上的麵給個解釋呢?”

  滿朝嘩然,這件事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連內閣的幾位大學士都沒聽說過這件事;若真如宋楠所言,寧王謀反之事早有地方官員彈劾上奏,奏折卻又沒到皇上手裏,那顯然是有人在刻意的包庇了。

  而從程序上來說,奏折匯總拆閱之後統一由內閣上報皇上,內閣是首當其衝,也就是說,內閣中有朱宸濠的人,這一結論的得出,頓時讓朝堂上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