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希特勒的圈套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9      字數:3402
  1943年3月,意大利以多次戰敗都需要德軍解救為由,認為墨索裏尼無能而軟禁了墨索裏尼,希特勒趕到了意大利,強硬地將意大利軍隊合並到德軍,由德國進行訓練。.

  ??羅馬教皇皮亞斯十二世接見了希特勒,希特勒曾經被驅逐出了教會,導致希特勒支持新教。希特勒掌權之後重組了德國教會,不承認自己曾經被驅逐出教會,並以忠實的基督教徒自居。由於希特勒調和了新教和舊教的矛盾,並把國家社會主義與基督教的關係進行闡述,他在《我的奮鬥》中寫道:國家社會主義運動認為,兩大宗教係統對我們民族生存是同樣珍貴的支柱,所以要與一切試圖把我們民族實體的倫理宗教與道德穩固的這一基石貶低為政黨利益的工具的政黨鬥爭。

  ??希特勒促使新教和基督教放棄了宗教紛爭,支持第三帝國。當然就是支持他了。

  ??希特勒隨後又在解釋納粹運動時認為納粹運動實際上是基督教運動。他說:我們衷心地盼望,在我們自己民族最深重的苦難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能夠團結起來。承襲基督教曆來打擊異端、壓製無神論的傳統。

  ??而正是這個言論讓信仰社會主義和**的人認為希特勒背叛了人民,導致希特勒與納粹衝鋒隊首領羅姆產生了矛盾,希特勒不得不發動長劍行動,把衝鋒隊頭目清除。而這也是希特勒與資本家達成妥協,最終取得德國最高政權的開始。

  ??當希特勒完成了德國教會的和解之後。不管是在教會,還是在納粹黨內,都把希特勒當成上帝指定的救世主。

  ??羅馬教會沒有承認。但是也沒有否認。

  ??希特勒強化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矛盾,因為猶太教認為耶穌並不是救世主,認為救世主並沒有到來,正是猶太人的舉報讓古羅馬執政官處死了耶穌。雖然耶穌後來複活,但是並不能洗脫猶太人的罪惡。而且猶太教也從來沒有承認耶穌就是救世主。希特勒利用這個矛盾以及一戰戰敗後猶太人資本家對德國人的“洗劫”,強化了反猶太人運動。

  ??而這是羅馬教廷讚成的。

  ??但是隨後,希特勒讓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引起了羅馬教皇的不滿。羅馬教廷雖然成了梵蒂岡城國。但是有非常多的限製,同時,教廷也試圖通過希特勒恢複過去的教皇國。

  ??1934年4月。教皇支持意大利並入第三帝國,希特勒承認羅馬教廷在第三帝國的宗教地位。意大利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被剝奪了國王的稱號,送到了柏林,被軟禁了起來。不過由於埃馬努埃萊三世在意大利支持率很高。意大利隨即發生了大規模的動亂。

  ??但是由於有了羅馬教廷的支持。意大利的動亂已經顯得不重要了。教皇國自然也沒有必要了。

  ??“您認為是第三帝國重要,還是教皇國重要?基督教是要麵向全世界的。”這是希特勒的回答。

  ??希特勒在1939年就開始了對教會的改造,並將聖經改名為《德國與主同在》。由於希特勒急於穩定自己的統治地位,所以答應將和教廷一起重新審定《聖經》,恢複聖經的名字,而把“德國與主同在”的字樣附在後麵。

  ??希特勒的行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而這也讓英美,特別是猶太財團大為恐慌,要知道。羅馬教廷對於猶太教的敵視由來已久,德國出版的聖經直接抹掉了猶太的內容。把耶穌直接改成了雅利安人,也就是德國人。羅馬教廷就算是要修改德國版聖經內容,恐怕也是有限的。反猶太內容能修改多少不是那麽樂觀。

  ??5月,英美法聯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因為德國根本就是放任了這一行動。登陸的部隊很快就收到了德軍的重重包圍,為此,德國甚至在北非收縮防線,任法軍怎麽攻擊也不進行反擊。

  ??德國采用這個策略正是聽取了一個中國人的意見。

  ??“德國隻要不兩線作戰,英美聯軍越早發動登陸作戰越好,沒有必要反登陸。與其到處防守,還不如做好反擊的準備。而德國在歐洲越穩定,英美就越急不可耐。攻擊的時間就會越早。蘇軍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兩個月的時間從東線轉移到西線。德國隻有這一個機會,如果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必敗無疑。”

  ??殘酷的戰爭在法國海岸線進行。

  ??而各方的外交也在異常忙碌。

  ??美國以調解者的身份到了蘇聯,提出了英國的條件,那就是允許印度支那**,換取蘇軍向德軍全麵進攻。

  ??而德國的密使在上海與猶太財團協商,德國以不再支持阿拉伯人,轉而支持猶太人占領阿拉伯半島和伊拉克,兩國合作開發中東石油為條件,讓猶太人不再支持英國和美國。

  ??至於如何修訂《聖經》,以後再說。

  ??六月,蘇軍趁德國邊境防禦空虛,進攻波蘭和芬蘭。以色列發動了六月戰役,橫掃巴勒斯坦,因為德國遣送到以色列的猶太人已經達到了一千多萬人,猶太人不僅得到了德國的默許,同時得到了從英國和美國轉移過來的軍事裝備以及技術,是除了中國和德國以外,世界上頂尖的。

  ??阿拉伯人根本沒有辦法抵抗。

  ??世界財團一分為二,猶太人已經知道沒有自己的國家,說什麽都不管用。

  ??大量猶太人掌控的船隻被德國的默許之下,進入地中海,帶來各種軍事裝備和人員,並開始組建以色列海軍。

  ??這大大削弱了英美的補給力量。英美登陸部隊很快陷入了絕境。

  ??德國一邊芬蘭和波蘭艱苦地抗擊蘇軍,一邊加快遣返歐洲猶太人,對美國猶太財團全麵開放直布羅陀海峽,主動將軍隊退到了蘇伊士運河以西,將整個阿拉伯半島拱手讓給了猶太人。一邊用空軍在英吉利海峽上與英國空軍爭奪製空權,同時全力猛攻聯軍。

  ??七月,聯軍登陸部隊在內外交困下被迫投降,英國遭受重創。

  ??法國喪失了最後的精銳部隊,複國的希望更加渺茫。而真正陷入困境的竟然是美國。美軍因為參戰部隊很少,軍事力量沒有多少損失。但是猶太財團的撤離,一下子吸走了國家一半以上的資金,同時大量的軍事,科技,金融,商業人才流失。

  ??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羅斯福不得不放棄海外戰略,把主要精力回到國內。不過他無法阻止已經分裂的財團,也無法阻止猶太人撤離。

  ??中東。

  ??阿拉伯人陷入了悲慘的命運。猶太人蜂擁而來,到處都在戰亂之中,連逃難的地方都沒有。以色列很快就占領了整個阿拉伯半島,並向伊拉克進發。猶太人很極短的時間就達到了一千萬。

  ??隨著英美登陸軍隊的失敗,原本就沒有準備好的蘇軍也不再進攻,采取了防守態勢。蘇德兩國的實際控製線其實變化不大。德國稍微吃虧一點。隻有捷克和羅馬尼亞的遊擊隊接受了蘇聯大量軍援壯大到了足以對抗德軍的地步,他們在蘇德邊境建立了解放區。

  ??盡管如此,希特勒也暗自慶幸,因為他頂住了戰爭以來最大的危機,雖然在國土上吃了虧。

  ??但是即便是沒有英國和美國的變化,國內還抱著等待時機的反對力量徹底失望了,意大利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的政要紛紛出逃。以前他們堅持在國內,但是現在黨衛軍再傻,也知道了這些人的目的。都不用等到納粹的清洗,他們自己就逃了。

  ??由於蘇聯在這次戰爭中,沒有盡力,也沒有達到英國和美國想要的效果。英國直接反悔,不允許印度**,出兵鎮壓印度**建立的遊擊隊。不過澳大利亞,中國國民黨的軍隊在約克角半島登陸,擊敗了那裏本來就不多的英**隊。中國漁民占據了整個珊瑚海和大堡礁海域。澳大利亞原本就不多的部隊在歐洲損失殆盡,總理柯廷組織不了能夠抵抗中國人的軍隊。隻能想英國和美國求援。

  ??不過此時美國無暇顧及,而英國不僅不能援助澳大利亞,反而從澳大利亞抽調軍隊回英國,因為英國本土已經岌岌可危了。(未完待續。。)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