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太空生物係統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9      字數:3371
  空間站電子係統的整合與程序安裝調試到了十月份才完成。? 重力模擬艙和生物艙開始啟用。

  ??生物艙實際上是一個模擬生態係統。它的中間是一個用矽納米材料多層網包裹的一個水球,呈半圓形扣在地上。這個水球麵積非常大,占據了艙體的一半。因為太空中水是懸浮的,會緊緊地吸附在材料裏麵,所以雖然這個透明的,有很多層的多孔網在重力下,水絕對會漏光。可是太空中沒有重力啊。

  ??這層透明的玻璃絲網有近十公分厚,非常輕,被中央科學院成為太空土壤。同時它有著光纖的效果,隻要接入光線,這個網都會發光。這是為了即便是這層網全部被藻類或者苔蘚類覆蓋,水球裏麵還是有光線,可以模擬淺海環境。

  ??最先被植入的就是藻類和苔蘚。

  ??生物艙也被科學院稱為空間生物氧艙,它連接著空間站的空氣循環係統。科技人員將在海底監測站和潛艇裏的生物氧循環概念在這裏進行了放大,希望能夠降低太空站製氧消耗的電力。

  ??生物艙之所以投入使用非常晚,是因為無論是藻類還是苔蘚,它們產生的除了氧氣,還會有其它的氣體以及孢子等等。這些東西在無重力環境下到底會產生什麽樣的變異誰也不知道。貿然接入空氣循環係統,會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需要有一個空氣檢測和淨化的係統。

  ??同時太空中生物死亡後,它會浮在空氣和水中。或者附著在最近的物體上。這就非常麻煩,設計空氣循環、檢測和淨化,水循環、檢測和淨化係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實際上人體在空間站生存也會產生大量皮膚碎屑。頭屑以及體內寄生的微生物排放和各種氣味。特別是空間站駐守人員增多的時候,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而所有的這些,都通過循環淨化係統收集起來,作為一種肥料用來填充到假壤之中,提供給植物生長和轉化。

  ??中央科學院成立了太空生物環境研究所,用來專門研究和完善這套係統。認為這才是能夠讓人們長期在太空生活的學科。

  ??張春在電腦上看到學生們演示這些時,也非常好奇。

  ??“失去重力後。空氣流動產生的壓力成為了水分子揮發移動的主要力量,顯微鏡下,苔蘚植物的根係就是隨著這種移動反方向生長。直到插入水中。這些甲蟲如果沒有風,它們的很多感官係統感知不到水汽或者食物的氣味,因為這些分子是靜止的。同時因為無重力,一些氣體分子會很快彈出去。當動物接觸到的時候。離食物的距離其實非常遠。這些微生物完全不能控製力量的大小,最後漂浮在空氣中死掉或者被淨化係統吸收殺死。所以第一次的引種實際上是失敗的。”

  ??“那動物不是無法生存?”

  ??“也不能這麽說,這些植物最先適應環境,不能吸收運送水分的部分很快死亡,活下來的都是能夠形成循環的部分。這些水分被植物吸收,在表麵形成一層水膜。這些水膜是在隨著生命作用流動。我們仔細看這些水膜裏麵,你看這是藻類和微生物。”

  ??“最先引進的生物種群多達一千多種,現在隻剩下不到二十種。所以這是一個生物選擇的過程。也是一個生物演變的過程。中央研究院已經確定按照張先生的光合進化假說,先引進最基礎的藻類苔蘚類植物。然後統計存活下來的物種,跟蹤它們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的變異情況。逐步形成種群後再進行下一步研究。而生物艙隻要能夠滿足生物製氧功能就可以了。”

  ??“撲”地一聲,張春將嘴裏的茶吐了出來,因為他說這些話時,是隱瞞身份的,隻有少數人知道。但是現在把這個什麽假說安在他頭上,隻能說新民基金那幫家夥盯得非常緊。

  ??學生們奇怪地看著張春,張春搖搖手說:“沒事,你們繼續,我隻是嗆住了。”

  ??白雲溝林區和洞水埡林區交界,一株古樹上的小木屋裏。

  ??王韜給兩個小夥伴蓋上了被子。

  ??他第一次感到了當老大的不容易,而且這兩個小夥伴太難帶了,龔誌斌和艾麗差不多大,都像個好奇寶寶,什麽都想看一下,還膽大包天。要是他們身上有裝備,怎麽都不怕。可是三個人身上什麽都沒有,還是王韜為三個人弄了三條結實的木棍。才算是有了武器。

  ??現在他正在用一頭狼的狼牙裝兩把匕首,這頭狼也是三個人的午飯和晚飯,這還不是兩個家夥惹的最大的麻煩。艾麗居然敢用石頭扔一頭巨大的白虎。如果不是白虎吃飽了,懶得理他們,而且他們也算躲得快,不然就算王韜能夠逃走,兩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家夥就難說了。

  ??好在王韜連哄帶騙把兩個小家夥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植物上。才算是順利走到了這裏。但是前麵的森林消失了,全是矮小的樹木,最大的樹木也不過四五米高。碗口粗細。草場的草也不如山下的濃密,不利於躲避,也不利於逃跑。

  ??夜晚,這片山林裏到處都是食草動物成群的亮晶晶的眼睛。還能聽到狼嚎以及受到驚擾的動物逃跑的聲音。

  ??這可不是一個好地方。

  ??好在這些森林的古樹上有研究人員用來觀察的小木屋得以棲身。三個人身上穿的都是普通衣物,保暖防寒效果不好,林區夜晚氣溫下降不快,但是本身溫度就不高,王韜還在小山穀裏看到過沒有化掉的冰。

  ??小木屋裏有幹燥,還算幹淨的被子以及手電筒等物品,甚至還有一點米,一小瓶煤氣和一個煤氣爐。使用這些物品,是要還回來的,這是野外工作者的規矩。好在王韜隻用了一下被子而已。

  ??匕首當然是給龔誌斌和艾麗用的。兩個小家夥終於玩累了,抱在一起睡得很安心。雖然王韜知道應該告訴他們隨時要對身邊保持警覺,但是這種信任感,還是讓他感到一種幸福。因為以前,自己也是這樣折騰過師兄師姐,當時沒有感到有什麽,但是想現在才知道,做個師兄還是挺不容易的。

  ??一隻貓頭鷹無聲地掠過森林,落在了屋頂上,稍作停留就很快就飛走了。

  ??夜晚在空中飛行的還有各種昆蟲和蝙蝠。蛇可不分白天黑夜,這個季節它們要準備越冬的營養。一隻山貓在樹幹上慢慢行走,而猴群對著這個危險的動物發出了一聲聲警告的叫聲。

  ??森林在黑暗中緩慢地呼吸,生化反應高於光合作用,消化著白天吸收到養分,這個時候釋放的二氧化碳要高於氧氣。這也是為什麽一到晚上,大多數動物們都要進行休眠的原因。人類其實也是一樣,要保證足夠的休眠時間,或者類休眠的時間,從這方麵來說,人類還保留著這種生物鍾的特性。

  ??暗月的課本裏對於如何維持類休眠和類清醒狀態有著一些說明。其根本就在呼吸和身體機能的調解。

  ??兩個小家夥雖然也學習過,但是他們的精神力和控製力還達不到長期維持這種狀態的程度。王韜其實也還達不到,但是今天,他聽著小家夥們的呼吸以及森林的那種微妙的律動,被感染到了。天地人其實一直都在這種律動之中,不同的是你能不能感應到,能不能順應它而已。

  ??呼吸並不是隻有口鼻和肺部,而是每一個細胞。所有的動植物其實都依靠呼吸作用而活著,不同是植物和一些自營養微生物多了光合作用而已。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礎,因為它把無機物合成複雜的有機物,提供給呼吸作用轉換成生物能,為眾多的生化反應奠定了基礎。而動物們幾乎都是通過獲取植物合成的物質來維持生命。

  ??人類的運動,又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暗月的教程中雖然強調無氧運動帶來的爆發力,但是卻並不提倡,因為它是一種消耗。而隻有在有氧呼吸作用的情況下,細胞才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儲存能量多餘消耗能量。

  ??天人合一,老師們一直強調要維持的狀態,王韜以前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他就像這兩個小家夥一樣隻顧自己玩,不顧別人,又怎麽會顧得上理解這個世界?

  ??王韜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未完待續。。)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