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絕地反擊的英國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9      字數:3449
  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除了美國德國和蘇聯的一些大學。==

  ??國內主要是北京的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特別是各部委的研究谘詢機構。同時上海圍繞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在以複旦大學為基礎,在擴建學校。

  ??一些中學生畢業後會在上海接受基礎學習,然後報考研究生,才能進入新民大學,西北大學,敦煌大學這樣的超一流的學校。很快,原本以為複旦大學將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的外籍研究員們知道,這在中國僅僅是一個基礎大學而已。

  ??“如果在電學上有所突破,複旦大學才有可能成為超一流大學。”

  ??複旦大學的老師和教授們對此抱著很現實的希望。

  ??國際原子能機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美國的華盛頓,德國的慕尼黑,蘇聯的斯大林格勒建設一個核能發電廠。所以這三個城市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來進行相關事務。

  ??四個大國隱然有重新在國聯之外**的態勢。而沒有加入的英國成為了世界上各國眼睛盯著的地方。這讓丘吉爾非常難受。

  ??十一月,丘吉爾到訪華盛頓,與羅斯福進行了會談。他需要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羅斯福熱情地接待了他,但是除了推銷軍火以外,羅斯福對中國的其它事情采取中立或者回避的態度。

  ??隻有在聯合遏製德國和蘇聯的擴張達成一致。認為不能再讓德國和蘇聯這樣擴張下去。英國的盟友已經不多,美國和英國應該結成同盟。組建盟軍聯合司令部,在中東和北非投入對德作戰。歐洲大陸不能一直被德國這樣占領下去。要支持法國複國,畢竟法國在非洲還有一些殖民國家。利比亞還有一支六萬多人的法**團。

  ??美國當然不能就這麽幫助英國和法國。美國要求用中東的時候以及秘密建議一個歐美航天中心。建設航天中心必須的雷達測控站。這些測控站要在盟軍的直接管轄之下。關於地球同步軌道。目前北天球已經被眾人占領,並很可能向南天球滲透。所以美國可以支持英國發射人造衛星,在同步軌道占有一席之地。

  ??羅斯福認為為了達到與中國相抗的目的,英國應該允許澳大利亞,印度波斯和阿拉伯、非洲國家**,加入歐美航天中心,與中國分庭拮抗。所以英國加不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都不重要。核能發電技術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公開。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都能發展自己的核電技術。但是不要製造原子彈,原子彈確實是禁區。美國的道理很簡單,不管怎樣。都要有對抗,有對抗才會有錢途,美國才能渾水摸魚。如果能夠拉下中國,那就是最好的。

  ??丘吉爾卻沉默了。現在的英國就靠殖民地才能夠有抵抗德國實力。允許澳大利亞。印度等國**,英國當然可以扶持忠於自己的政府。但是這等於開了別國同樣影響這些國家的口子,而最容易替代英國的正是美國。

  ??丘吉爾是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首相,現在確實非常困難,但是真的困難到了解散帝國的地步?困難到了看著被盟國落井下石的地步?一戰過後,國際金融中心曾經轉到了美國。不過現在美國發生了內亂,美國在努力怎樣維持自己大國的地位。英國就該放棄。

  ??丘吉爾不會。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曾經以為是虛弱不堪的大國。現在卻顯露出了從未曾有的強硬。擠垮了日本,削弱的蘇聯。從美國的嘴巴裏硬奪走了菲律賓,很可能還會吞掉夏威夷。這還是中國並未統一的情況下。中國在陣痛中完成了整合,這個整合的速度快得驚人。美國可以與中國做生意,英國為什麽不可以?

  ??丘吉爾並未與美國達成什麽協議。而是直接飛到了上海。這是不告而來。如果上海不接待,丘吉爾的飛機也要降下來加油,不然會直接墜毀在中國。由於毫無準備。所以伍豪直接帶著外交部的人與丘吉爾進行了會談。英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領土和殖民地橫跨世界各大洲。所以丘吉爾有霸王硬上弓的本錢。

  ??會談很順利,伍豪答應在中東戰局中保持中立,答應為德國和英國和談做中間人,地點可以選在上海。

  ??英國可以簽署不發展核武器的協議,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同意讓研究成果公布於眾。

  ??“中東和北非,大英帝國的利益核心,絕不會放棄。”丘吉爾非常嚴肅:“我想知道中國的態度。”

  ??“中國對中東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不過中國希望各國能夠和平相處。”伍豪微笑著說。

  ??“中國對於德國吞並歐洲大陸持什麽態度?”

  ??“中國政府不會幹涉各大洲的內部事務。”

  ??丘吉爾笑了。

  ??英國麵對現在的危局,犧牲掉法國又怎麽樣?德國並沒有逼迫英國,相反在海上和地中海都保持了克製,反而和蘇聯衝突不斷。在中東,英國說是核心利益,但是如果蘇聯和德國為了中東打起來。英國倒是樂見其成。扔掉中東又怎麽樣?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是美國的美孚,他們更著急。

  ??美國在中東朝英國背後下刀子,現在更加是擺明了要肢解英國,把自己當傻子。丘吉爾笑的很開心。

  ??盟國?大英帝國獨自幹又怎麽樣?其它國家該誰死誰死。

  ??丘吉爾回國,但是外交大臣留了下來。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趕到了上海。

  ??英國和德國兩個外交部長進行了閉門會談。中國外交部並沒有參與,真正做到了不幹涉。隻是英德兩國外交部長離開時臉色都不好看,顯然並沒有達成協議。

  ??兩國的外交部長移到慕尼黑,這次加上了蘇聯的外交部長。不過對中東問題依然沒能達成任何協議。

  ??但是有一點已經非常確定。英國已經放棄了幫助法國複國,默認了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所作為。現在的爭議在中東和北非這是世界的油桶。三個國家都想在這裏獲取最大的利益。

  ??法國終於明白了要發生什麽事了,戴高樂將軍在利比亞進行了演講,反對三國瓜分中東,號召所有的法國人到利比亞,組建自由法國政府。1940年年末,法國南部,幾千萬人在德國戰機的呼嘯之下,逃出法國,戴高樂集中了全部的海軍和誌願民用艦船,開始了大撤離。

  ??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也開始組建非洲軍團。隻是人的問題好解決,糧食武器怎麽辦?

  ??美國政府顯然沒有料到丘吉爾居然有如此大的魄力要和德國進行和談,也沒有想到這種和談還真的局部達成了。至少德國沒有對英國本土有任何動作。

  ??英國雖然沒有明確拋棄美國,但是羅斯福已經感受到了丘吉爾的怒氣。

  ??英國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關係破裂不可能,但是轉為冷淡卻可能。不能從英國的虎口拔牙,那麽利用法國的複國主義思想,也是插手中東絕佳的機會。利比亞就是北非最重要的一個國家,也是石油儲量豐富的一個國家。法國雖然在歐洲戰敗,但是底蘊還在。所以赫爾到利比亞表示可以支持法國複國,甚至可以出兵組建盟軍。

  ??戴高樂也知道羅斯福沒安好心,但是誰叫法國現在已經沒有了退路。

  ??“歐洲戰爭沒有那麽容易平息,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伍豪向張春通報了外交部從各方得來的談判結果。

  ??“歐洲戰爭有著其必然性,這個禍根從資產階級興起開始就埋下了。戰爭就是那些資本家們發財的一種方法,怎麽可能放棄。現在再加上石油利益,嗬嗬......”張春笑了一下。

  ??麗質給伍豪加了水說:“老張已經不管國事了,接見一些外國客人可以。但是真正的談判什麽的你們自己做主就行。”

  ??伍豪見到麗質還是有些畏懼。連忙說:“最近國際局勢詭譎,所以請教張先生多一點。”

  ??麗質笑著說:“你們該做主就做主。”

  ??伍豪笑著不說話。

  ??張春確實不太想管外交事務。2014年的學生到了分配的時候,這將又是一個人口流動和民族交融的過程,比外國的那些事情要重要。(未完待續。。)u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