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古怪的運動方式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9      字數:4392
  很顯然,中國的運動會拒絕了商業運作。是真正拒絕而不是如奧運會那樣欲拒還迎。這將比以戰爭與和平等等原因拒絕參加奧運會更加可怕。以中國的運動會模式,不會選出單項最優秀的選手,但是可能會選出綜合能力最強和運氣最好的選手。

  ??這樣的選手會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嗎,還真的有些懷疑。

  ??不過這次中國沒有拒絕拉圖爾挑選省級選拔和東京運動會。

  ??運動會很歡樂,不過拉圖爾很快就被現場的攝影設備給吸引住了。英國廣播公司采用的是機械電視傳播技術,在柏林奧運會上進行了現實轉播。拉圖爾已經了解到,中國的電視技術發展與英國廣播公司的技術類似,甚至連顯示技術也是采取逐行逐點進行掃描而成。但是這對於製造工藝太複雜了。柏林奧運會之後,美國製造出了電子電視顯像管。雖然軍事上要考慮電子幹《無〈錯《擾問題,但是什麽電視都有這個問題,機械電視也不例外。

  ??而中國似乎還是基於機械電視在發展,他們的彩色顯示屏如果仔細觀察,能夠察覺是很多行和點平均分布。但是他們怎麽樣製造得這麽薄,這麽大,這就是一個謎。

  ??中國限製采用無線電,而是采用了有線傳輸,其實美國也基於抗幹擾的原因提出了有線信號傳輸的概念,但是由於無線電公會和愛迪生公司以及許多因為無線電電子廠商的暗中允諾能夠實現抗電子幹擾技術的突破,至少在民用級別可以做到。所以有線信號傳輸技術的發展受到了打壓。進展緩慢。

  ??而英國和德國的工程師還真的突破了電子屏蔽技術,至少在目前英國和德國通過爆炸推動電磁的原榔造出來的電磁炸彈是損壞不了電子部件。

  ??唯一有顧慮的還是美國,因為美國和日本是受到過中國電磁炸彈的轟炸。他們當時也運用了電子屏蔽技術。特別是美國還使用了特斯拉申請的專利中的電子屏蔽技術,具體效果從美**方始終不放棄有線傳輸和對英國德國的電子屏蔽技術興趣缺缺就可以知道。美國不認為現在的電子屏蔽技術能夠防住中國人的電磁轟炸。

  ??中國的攝像機非常小,以前因為攝像設備非常大而要用車輛拿著采訪和拍攝。現在不了,但是車輛卻還保留著,記者和攝製組在上麵可以直接進行文字,畫麵,聲音的編輯。隻是似乎也沒有采用無線電傳輸,而是在某個地方設置了有線信號傳輸接口,直接傳給電視台進行播出。體育場和電視台也是固定攝像機也拖著一個電纜。

  ??毫無疑問。中國人找到了一種簡便,抗幹擾,在機械電視上麵發展起來的技術。

  ??拉圖爾帶來的執行委員會有不少這方麵的專家,算得上是帶來的間諜。因為這些技術直接決定著奧委會投資者能不能賺到錢。這些專家收集了看到的所有蛛絲馬跡。得出的結論就是並不是機械電視原理不適用。也不是有線信號傳輸不可行。而是這兩項技術都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單單像中國這樣把電纜拉到村莊,就要消耗無數的資金。西方的投資者不可能這麽做。無線電技術缺點再多,終究還是最便宜和最經濟的做法。

  ??為了保護無線電技術,世界上的無線電公會已經聯合起來,要發展民用無線電技術,奧委會就是最大的推銷對象。附屬的這些財團已經在推動一項禁止使用電磁炸彈攻擊民用電子設施的公約,包括德國也有同意簽署這個公約的趨勢。畢竟德國的財團也是要賺錢的。

  ??蘇聯對於這個公約采取的是摸淩兩可的態度,斯大林說隻有停止對於蘇維埃國家的圍攻。包括使用無線電節目對於蘇維埃的文化侵略,蘇聯才有可能放棄電磁炸彈的技術研究。

  ??而中國,伍豪代表政府已經明確反對在地球生物圈之內大規模使用無線電技術,反對這個無線電公約。理由是超過環境容忍力的無線電信號,必將帶來生態災難,無線技術的使用應該在生物圈之外進行。即使要與地麵進行傳輸,也要有嚴格的控製。中國宣布了一個地麵無線電站點的容許分布密度,而且這個分布密度還需要根據森林豐度進行係數調整。這就意味著城市和平原地區的站點分布非常稀疏,如果不配合有線信號傳輸係統建設,根本無法覆蓋全區域。也根本無法進行商業運作。

  ??中國還宣布,無線電信號要盡量接近生物圈本身就有的頻率範圍,因為這是生物可以接受的電磁擾動。但是這樣的電磁信號會隱藏在無數噪音之中,有什麽辦法能夠把它們區分出來?

  ??無線電聯合工會認為這是中國人反對無線電技術的接口而已。是要扼殺無線電技術的發展。

  ??不過中國的申明也透露除了一些信息,那就是中國已經掌握了無線電在外層空間的傳輸技術。可是中國人拒絕提供這種技術,理由是,中國不相信比如無線電聯合公會這樣的與資本家關係密切的組織,這些組織隻會把中國的技術直接拿去換成錢,換成剝削人民的工具,所以中國不會把技術透露到自己的轄區之外。

  ??張春在見了拉圖爾之後,就離開了東京,因為全運會的籌備章程製定出來後,他就已經決定離開了。隻是因為拉圖爾的關係而多留了幾天。讓夫婦兩人成天裝老演戲,兩個人都有些受不了。何況妞妞可裝不了,她的曝光率越高,時間一長,張春夫婦也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妞妞總是自己跑出去玩,而張春夫婦也告誡采訪的人員盡量不要拍攝妞妞,用妞妞的安全來做擋箭牌。采訪的人員也就不敢播出有妞妞的畫麵。實在躲不開。也要做一些角度和技術處理。

  ??張春的離開,也讓拉圖爾感到了中國對於奧委會也是不信任的。張春和拉圖爾的談話也是質疑多過讚揚。

  ??其實奧運會真的那麽不堪嗎,也不是。如果拉圖爾自己來,可能情況會好一點,但是他帶來的執行委員會的人一看就不是好對付的角色。張春可不想把辛辛苦苦利用特斯拉去世後進行的技術誤導給廢掉。而是要做出更多的誤導。並把中國技術,建設上的不同往傳統,文化,社會經濟上的不同上去解釋,淡化科技差距。

  ??好在。拉圖爾的第二站選在北京,之後又返回了東京,北京是一個傳統文化城市。學生確實非常多,但是都是基礎教育。稍加掩飾,拉圖爾的團隊就隻能是免費旅遊了。北京的旅遊景點多如牛毛,從港口到長城。比後世的地盤還要大。拉圖爾除了感歎中國文化底蘊深厚以外。還真沒有看到別的什麽。

  ??東京全運會正式開始,他也就到了東京。

  ??中國人就是多,參加的選手隨便就超過了奧運會,達到了七千多人,男女相當,這是奧運會沒法比的。中國的長跑比賽的賽程長的嚇人,是六十公裏。一方麵因為這個大東京看起來高樓十分稀疏,但是範圍卻很大。另一方麵。原來中國人學生開始就跑二十到三十公裏。軍隊滿裝越野是三十公裏。運動會是輕裝,不帶任何裝備。跑遠一點似乎沒什麽。隻是成績不怎麽樣,參加的選手沒有競技的心態,一路上沒人停下來,但是打鬧,甚至往回跑找人的都有。

  ??看轉播的人都哄堂大笑。他們更加注重隊友的總體成績,和隊友拉下太遠,會放慢速度幫助一下,跑回去找就過分了。

  ??中國人測試速度的短跑距離非常短,隻有二十米。因為中國人認為現實中,不會給你太長的突擊距離。二十米是最長的了,十米突擊才是常見的。

  ??二十米的突擊,幾乎就是眨眼過去了。全部都在一秒左右,最差不會超過兩秒。十米突擊是什麽概念,那就是你根本沒有時間反應。不過中國人的突擊動作沒有進行什麽規定,所以千奇百怪。有些明顯不夠科學,身形很矮,不好發力,限製了速度。有人會用騰空動作來縮短突擊時間。二十米突擊的起點和終點有一個很小的電子傳感器觸點,起點在腳尖,終點絕大多數人使用手指去點,兩個傳感器記錄的時間就是最終成績,任何人做不得假。

  ??這個比賽明顯帶有軍事性質。隻是沒有多少規則限製而已。

  ??測試靈敏度的是一種曲線跑。賽道非常複雜,甚至還有折回的部分。距離還達到了三公裏。總成績自然不好。但是這種跑步方法跟玩雜技沒有什麽區別。拉圖爾完全不理解為什麽要進行這種賽事。

  ??力量測試也是投擲方法,隻是鉛球要重太多了。能提起來就不錯了,所以能扔出去也不會太遠。

  ??跳遠和跳高測試與奧運會差不多,但是兩種跳,選手們的采用的跳法,都不是追求最遠和最高,而是極端講究落地後的穩定性。真有人跳到竿子上用腳尖點一下,由於點的技巧和力度,竿子隻是輕微彈了一下,沒有掉下來。被裁判放過了。

  ??不管是跳遠,還是挑高選手,幾乎都采用了讓身體低矮,甚至收縮成球形的姿態進行跳躍。這種姿勢簡直就是一種浪費,跳躍非常費力。

  ??沒有標槍比賽,而是多了測試準確度的飛刀比賽。飛刀還是各選手自己帶來的,而沒有準備統一的專用飛刀。所以飛刀千奇百怪。有重,有輕。拉圖爾問為什麽會這樣?一個裁判看了拉圖爾一眼說:“每個人的手部力量,手腕,肘臂結構個肌肉都有所不用。用力習慣也略有差異。這是測試準確性、瞬間感知和肌肉協調能力。也就是說你能射中一百米外的目標就可以了。這是一般測試。”

  ??遊泳不是在遊泳館理由,而是真正在東京灣裏劃出來的賽道。滑冰不在東京據說這些選手在來東京之前就已經進行過雪上測試了。

  ??運動會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根本沒有觀賞性,動作都不好看。不知道那些觀眾是為了什麽而歡呼,不可理解。當然起哄的聲音也有。問題是起哄的人多半是為了失敗而起哄,選手也隻是拍拍手了事。

  ??這種粗鄙,無規則賽事的轉播在西方能夠有人看嗎?無規則還談得上公平嗎?

  ??比賽的主裁判是一個眼睛極其銳利的女人。年紀看起來不到五十歲。拉圖爾不知道這個女人正是暗月的最高領導人張春雅,雖然她可能已經不是暗月中最厲害的人。

  ??“規則?什麽樣的規則才是公平的規則?這些選手的動作和方法都是在各自的環境下形成的,都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形成的。所以達到目的就是規則。還有一個潛在的規則就是能夠盡量利用自己的身體條件。我們研究過奧運會的一些規則,發現它們不是發揮人的潛力,而逼著人在簡單環境下,進行簡單運動。如果這些人按照奧運會的方法訓練,隻能成為一個演員而已。到了森林和牧場,受到猛獸的攻擊必死無疑。賽場確實沒有可利用的外界環境,但是如果你連自身身體條件都不會利用,你也就不用來了。”(未完待續……)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