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中國民族性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9      字數:3271
  阿爾泰山脈的保護要比阿拉善早得多。

  ??阿爾泰山也叫金山,清朝時在阿爾泰山脈淘金的人達到七八萬人,人民革命軍控製了阿爾泰山後,殺掉了一批,驅逐了一批,現在采金的人已經差不多絕跡了。

  ??山脈南北氣候差異非常大,南部溫帶幹旱和半幹旱荒漠氣候,北部受到西風環流帶來大西洋水汽,順額爾齊斯河穀地和哈薩克斯坦齋桑穀地長驅直入,遇到阿爾泰山,受逼抬升降水。因此降水較為豐富,降水隨高度遞增和由西而東遞減,冬夏多,春秋少,降雪多於降雨,積雪時間隨高度增加而延長,最低的雪線低至海拔2800米左右,氣溫變化隨高度增加而遞減。阿爾泰山區氣候垂直梯度變化明顯,具有冬長夏短而春秋不顯的特征。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顯。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以前主要生長西伯利亞鬆、西伯利亞冷杉、雲杉等;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

  ??農場分布在山間的盆地,山頂和山下都有牧場。不過隨著漢人對森林的養護,森林的在上下延伸。植物種類幾乎翻了一番。野生動物種類也在增加。不過這一代是地震多發區,其中1931年的地震造成了一百多公裏的斷裂帶。貝加爾地區的地震活動頻繁。軍隊和老百姓幾乎都采用了木質結構的房屋。

  ??一些學校,商場等大型建築在建設的時候。充份考慮了地震的影響,采用了加固的混凝土框架結構。

  ??不過山間的房屋都是采用兩層木製牆體加上中間土牆的形式。火牆是做不成,所以他們每家每戶都采用了改進的壁爐。帶有俄羅斯風格。高速重軌列路線從張掖一直穿過阿爾泰山脈到到達巴彥查幹,然後沿著杭愛山到巴彥布拉格、巴彥海爾罕,越過特斯河,唐努烏拉山到烏梁城。

  ??這一帶由於阿爾泰山豐富的降水和冰川融化的雪水,河流眾多,湖澤眾多,草場豐美。

  ??不過在蒙古時期。受到蘇聯集約化的影響,曾經在這裏開墾了大量農田,準備種植糧食。隻是實際上由於人口的缺乏。導致這些農場並沒有起到作用。

  ??並入武漢政府後,這一批大規模的農場保留了一半左右,另外一半不是恢複成草場,而是森林。蒙古平原地區降水很少。主要的降水全部在山區高海拔地區。生態係統對於河流的依耐性很大。加上平均氣溫較低。冬天長,夏天短,適宜種植的農作物種類受到了限製。即便是最科學的農業種植方式,也還是需要一定的灌溉用水。所以農田的開墾麵積也要受到限製。

  ??南貝加爾同時也是風速很高的地區,因為千百年來,這裏主要是畜牧業,導致植被單一而稀少。導致戈壁灘眾多,隻是因為氣候寒冷減少了一定的水分損失。比綏遠情況稍好而已。

  ??環境條件不同。問題卻是一致的。就是植被恢複緩慢。

  ??好的地方是,由於高山降雨和降雪豐富。沿著河流進行植被擴張的條件比綏遠強多了。

  ??農田也集中在這些地方。這讓南貝加爾的種植業占整個農業的比例迅速升高,達到了近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幾年南貝加爾的主要精力就在開墾適當的農田,增加森林覆蓋率,維護草場發育,保護沼澤濕地和草甸。當然在阿爾泰和赤塔也在建設一個有色金屬工業區。

  ??所有的這些措施都導致了南貝加爾的人口暴增,從最初的三百多萬猛增一千二百多萬,已經不比湖北人口少了。

  ??但是南貝加爾的地盤太大了,所以實際上在南貝加爾行走,看不到多少人。

  ??南貝加爾的鐵路線因為為了國防的緣故,是最先突擊修建起來,大部分都是沿著山脈修建。

  ??赤塔,自從人民革命軍占領興安山和赤塔後,蘇軍主動撤出了貝加爾東部布裏亞特絕大多數地區,因為這裏都是森林。在擅長叢林作戰的中**隊麵前,蘇軍完全沒有守住的可能。

  ??這一地區準備新成立赤塔省。包含大興安嶺分水嶺以西和貝加爾湖移動的地區。涵蓋了整個興安山脈。傅作義調過去當省長。

  ??赤塔省在貝加爾湖和興安山與大興安嶺穀地的農業發展很快,這裏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六百萬。赤塔省主要以農業,林業,狩獵業和工礦業為主。牧業最近幾年才在交通線附近略有發展。而且實際上它主要用於森林防火和軍事用途。產量完全忽略不計。

  ??中蘇分界線在包恩特和中卡拉爾一線,以維季姆河的兩條支流為界。北部已經大麵積開墾,現在正是收獲小麥的季節。蘇聯大型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小麥。而拖拉機在耕地。與蘇聯轟轟烈烈的農業生產相比,河流這邊的中方看起來除了樹木還是樹木。

  ??中方的農田全部在森林之中,即便是在貝加爾湖湖畔也是如此。它們被森林分成了很多塊。

  ??也有一部分農田在收割小麥,但是壟間的土豆和一些豆類蔬菜瓜果類作物種得滿滿的。而不是如蘇聯現在一樣全部是翻耕的黑土地。

  ??中國人的運輸還是用牛馬。不過進入加工廠後就沒有再出來,它們被直接脫粒烘幹進入了倉庫,最後會被製作成澱粉和麵條,或者其它食品出售。

  ??在加工方麵,中國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已經很高了,交通係統也比蘇聯先進得多。

  ??所有的中國人,即便是幹活的農民身上都有武器,他們還是喜歡用冷兵器。護林人身上有槍支,全部是帶狙擊鏡的半自動步槍。說全民皆兵並不算錯。

  ??一個十五層樓的辦公室裏。

  ??朱可夫用望遠鏡看著森林中勞作的人們歎了口氣,對身邊的參謀說:“謝廖沙,這是個可怕的民族。日本人和中國人相比,那就是愚蠢的豬。”

  ??朱可夫感到可怕的是即便是動用大規模的空軍,取得了空中優勢,要想重創中國的經濟,那幾乎不可能。因為你根本找不到轟炸和攻打的重點,可以說所有的地方都是重點,你打下任何一個地方有不會影響他的全局。

  ??而中國人,所有的中國老百姓,最後可能都會成為終結士兵生命的戰士。

  ??但是實際上,想取得空中優勢是不可能的。

  ??一些高高的山巒上麵,有中國人先進的雷達站,中國人的步兵擁有一種能夠追蹤戰機的火箭。中國人的噴氣式飛機是怎麽達到高速飛行,還能有非常遠的航程,這簡直就是一個謎。

  ??以前中國飛機據說沒有纏鬥的功能。但是現在他們的飛機就是天空中的鳥,不僅速度快,還變化莫測。

  ??除了這一種飛機外。還有一種能夠貼著森林飛行的直升機。這可比德國人的直升機還要先進。蘇軍也在建設雷達站,但是根本發現不了這種飛機。

  ??這兩種飛機上都有一種飛行速度很快,螺旋槳飛機根本逃不掉的火箭。

  ??而這種火箭是怎樣追蹤戰機,追蹤坦克的,這也是一個謎。

  ??蘇聯的軍工企業也在實驗相關的理論和技術,但是結論是以現在的技術,完全做不到。特別是指揮追蹤需要大量的計算,這是用人工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中國人應該發明一種能夠自動計算的機器,然後用無線電指揮。蘇聯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能夠自動計算的電子管計算器,但是體積非常龐大。隻能用於武器製造與設計的計算。

  ??“中國人雖然可怕,可是人心卻不齊,一直到現在,國家還是分裂狀態。他們是農耕民族,講仁義道德,把生命看得太重。這樣的民族隻要你不碰它,不具有攻擊性。日本人不同,他們就是一群饑餓的狼。隨時都會撲上來咬你一口。”

  ??謝廖沙這樣總結。(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