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宜城叛亂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8      字數:3607
  宜城,黃元平對於傲然站在院子中的幾個學生沒有什麽辦法。

  ??這是一起學生和民兵發生衝突的惡性案件,宜城的民兵有些特殊,宜城位於襄陽和荊門之間,拿下襄陽後,因為襄陽是鄂中重鎮,傳統世族勢力舉足輕重。而且這麽多年,張春所行的一套,世族們也已經熟悉,所以在周榮拿下荊門的時候,絕大多數老世族就已經把土地分給了家族子弟。與其政府平均分配給泥腿子,還不如我自己分給家人或者可以信任的人。

  ??所以周榮拿下宜城後,實行的土地改革實際上並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反而讓世族名正言順地把所有不服從的窮人趕到了荊門境內。

  ??周榮在宜城除了把山林收歸國有,能做的並不多。之後實行農村政權的建立時,老世族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掌權者。後來政府幫助設立的工廠和產品購銷體係自然也毫無例外地落入了世族的手中。

  ??但是唯一世族不可控的就是學生和工作組。

  ??老世族們利用從學生和工作組那裏得到的技術,在襄陽建了一些工廠,偷偷把鄉鎮的初級加工廠的原材料運到襄陽,生產出成品後銷往外地。這些產品盡管質量不能達到鄂中自治政府的要求,但是在外地還是賣出了黃金的價格,特別是一些醫藥品。

  ??由於利潤豐厚,已經在老世族控製下的初級加工廠拚命擴大產能,對森林進行了掠奪性的收刮。大量使用政府已經明令禁止的肥田粉等化工肥料。

  ??這種情況開始並不明顯,但是很快就被學生們發現了。

  ??學生和工作組開始限製老百姓進山,清查土地施肥的情況。環境所公布了環境監測數據。開始取締一些產能過大的加工廠。

  ??而老世族以已經向政府上交了足夠的稅收,擴大產能有利於發展地方經濟為由拒絕執行。

  ??最後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由於學生和工作組訓練有素,張春給了他們先期處理危機,保護自身安全的權利。所以這些隻為了賺錢,沒有時間進行訓練的民兵死傷慘重。學生們直接扣押了民兵和一些村莊的幹部,將他們的槍支繳械。

  ??老世族以宜城臨時政府的名義告到了鄂中自治政府,他們不敢直接告政府。而是告到了人民代表大會主任梁啟超那裏。

  ??梁啟超不清楚實際情況,下令黃元平對這些學生繳械,送回學校。

  ??黃元平連夜趕到宜城。但宜城已經被學生們控製,一些他們認為是首惡的世族家主被抓,並直接擊斃了。

  ??黃元平的冷汗就下來了。黃元平宣布了梁啟超的命令,但是學生們據理力爭。根本不買賬。

  ??黃元平隻好命令帶來的警察清查事實真相。

  ??由於各地的學生都受到了威脅。所以學生們在宜城縣城越積越多,各地的工作組也撤回了宜城。多個工作組聯合在一起,已經有權否決黃元平的命令。第四軍的軍部已經接到了工作組聯合發出的電報,政府方麵也接到相同的電報。

  ??但是宜城各地的民兵在各處設卡,一半打著支持梁啟超的名義,一半有捉拿學生,興師問罪的意思。

  ??鄧集,警衛連和林雪菲將一些老百姓帶到張春和毛石山麵前。真相慢慢被揭開。

  ??但是始終沒有所謂的荊門守備團的信息。

  ??幾乎所有帶過來的人都不知道有什麽荊門守備團。但是宜城臨時政府卻在暗中組織宜城守備團,守備團的團長據說叫做劉福貴。原本是皇城街劉家的一個下人,後來分了田地,成為了農會的會長。

  ??據說是農會和商會聯合,獲得了人大梁主任的支持,準備組建宜城守備團。

  ??同時,學生們與農會與商會的矛盾也呈現在了張春麵前。

  ??老百姓的說法是,學生和工作組反進了宜城,梁主任正在派警察捉拿學生。宜城守備團也準備進城平叛。

  ??警衛連長是一個叫做張俊華的老兵,他問:“要不要向軍部發報。”張俊華的想法很簡單,他不認為學生和工作組出了問題。如果沒有張春和毛石山在,警衛連可能直接掃蕩這個所謂的宜城守備團。

  ??實際上,軍部的通報已經有第一師和第三師的連排在集結,他們有自行處理危機的權利。但是軍事委員會沒有下達停止行動的命令,那麽就是默認部隊執行先期賦予的權利。

  ??“不用,軍部沒有下新命令,就表示可以執行原有的命令。”

  ??“梁公應該是不了解情況,但是黃元平不應該不了解,宜城應該問題不大。現在的問題是政府到底對形式如何判斷。”毛石山倒還沉得住氣。

  ??“孫鏡為人雖然表麵穩重,但是內心剛強。蔡和森表麵暴烈,但是實際上要比孫鏡更加穩重,他們應該不會過早下命令。可是一旦下命令,恐怕不會顧及梁公的麵子。何況郭華也是類似的性格。”

  ??“畢竟人民代表大會才是最高權力機構,梁公這次草率了。”麗質平時很少插話,但是這次略微透露出了不滿。

  ??“人大和政協都需要協調各行業,這些行業實際上就是小黨派。鄂中七縣不管是農會還是商會,現在基本上是學生出生的人。但是其他地方不是這樣,商會基本上是舊商人和世族,現在農會被買通變質,這些人利欲熏心,什麽事情都幹得出來。梁公受蒙蔽也算正常。”毛石山在宜昌工作時對這一點感同身受,所以替梁啟超解釋了一下。

  ??張春點頭道:“等等,正好考驗一下政府的效率和軍政是否協調。”

  ??傍晚時分,一師和三師已經開始掃蕩周邊。一師的一個排和警衛排遭遇,帶來的消息是周榮和張天把情況向軍部匯報,軍部回複是便宜行事。因為沒有接到軍部停止行動的命令,周榮和張天也就沒有阻止連隊的行動。

  ??宜城基層被富戶把持部隊一直都非常清楚,隻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出出格的行動,部隊才沒有去管。但是這次不一樣。有挾持政府反叛的嫌疑,整個性質就變了。

  ??夜色漸濃。梁啟超與孫鏡、蔡和森共同下令,宜城臨時政府私設守備團,形同反叛,命令即時繳械,命令警察局與法院清查事實真相,將違法違規之徒抓捕公審。凡有暴力抗法者,立即擊斃。

  ??隻是命令下得有些晚了。

  ??一部分被富戶控製的民兵已經發現部隊在進行圍剿,就集結在了一起,開始衝向宜城。他們雖然沒有受到嚴格的訓練,但是手中的武器卻是半自動步槍,還弄出了抬槍和土炮。

  ??因為宜城學生與警察一直處於對峙,所以對於群眾的疏散並沒有進行。好在受到攻擊後,學生和警察共同製止了人群的騷亂,在撤退的同時,組織阻擊。因為城裏也是老百姓和叛軍難以分辨,老百姓和學生有一些死傷,但是不多。

  ??偽守備團攻入了宜城。但是很快就像陷入了幾乎一邊倒的巷戰之中。

  ??武器再先進,如果不懂得利用地形地物掩護攻擊,加上組織性不強,攻擊時一窩蜂,被阻擊時撤退也是一窩蜂。

  ??偽守備團的人數在不知不覺中飛快消耗。如果不是學生和警察手中除了手雷,沒有重武器,還要組織老百姓撤退,他們早就沒人了。

  ??當部隊對宜城合圍,火箭彈爆炸的火光出現的時候,這些原本還是老百姓,被臨時召集起來的偽守備團士兵扔下槍支投降了。

  ??張春和毛石山趕到宜城時,因為死了二十多個學生,已經控製不住憤怒的學生們有些過激行為。如果不是黃元平限製,一千多名被抓起來的富商和老世族,恐怕活不了幾個。

  ??張春默默地看著這些自己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屍體,心像刀子一樣刮得疼。隻是宜城死人太多了,應該說富商和老世族糾集的力量一點都不小。城裏城外,加上部隊掃蕩,死的人恐怕超過了三千多人。

  ??黃元平也隻能歎氣,二十七個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掩護老百姓撤退而犧牲的,還有就是被混在老百姓中的叛軍暗槍擊中的,真正死在正麵戰場的人很少。黃元平一個一個地介紹犧牲的學生的姓名,專業,工作情況,如何犧牲的。

  ??四周都是默默哭泣的學生。

  ??而另一邊,是一片求情饒命的聲音。隻是當聽說是張春到了時候,居然沒人敢再求情了。

  ??因為誰都知道,張春對學生看得跟寶貝一樣,一些人直接嚇暈過去了。(未完待續。。)u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