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環境與女神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8      字數:3909
  環繞仙女的一條場區鐵路已經修建完畢,采用的是國際標準軌。正在試驗運行一列新式客運列車。車廂是在公共汽車基礎上改進出來的,車頭采用的是內燃機車。單項技術機械廠沒有問題,但是整車係統和鐵路運輸係統問題多如牛毛。

  ??詹天佑正在專門的廠房兼車站裏帶著交通研究所的人攻關。但是仙女的產能和資源畢竟有限,車輛和槍彈隻能保一邊。所以彈藥廠現在轉到斷崖銅鐵廠。那裏離飛控所近,四周的人口稀少,安全性和保密性都比較好。

  ??飛控所和電子所都有人參加了交通研究所,主要是驗證電子信號在控製係統中的可行性。

  ??鋪設電纜的是工程師學會的一個會員譚浚。電纜分為供電的電纜與通訊電纜。為了不暴露行車線路,所有的電纜都是走的地下管線。

  ??通向天坑的電纜也是從九曲橋下通過去的。絕緣材料采用的是橡膠和合成樹脂。這兩項都是雁門口生產。因為那裏的運輸要方便很多。新民商行擴大成為新民進出口公司,主要出口食用油,服裝,日化用品,罐裝食品,醫療藥品和器械。進口需要的橡膠,礦產品等原材料。

  ??雁門口精密儀器廠還生產機械表,除了軍隊使用以外。銷售也非常不錯。

  ??隻是這些商學畢業的學生更多的是做生意,收集情報的事情就做不來,張春也不要求他們做。

  ??廠區道路多處與鐵路相交。譚浚在設計人行天橋和人行通道的時候,都遇到了要將通訊和供電線路穿過這些構築物的問題。他設計了專門的電纜溝渠。不過張春提出如果鐵路被炸斷一節後怎麽辦?鐵路好修複,電纜怎麽辦呢。最好修成一節一節的。這樣有利於修複和維護。

  ??這樣又出來了非常多的問題,比如接線和信號衰減問題等等。

  ??這些工人用上了千斤頂等這些液壓工具,這表明飛控所的液壓係統的製造已經成型,密封的缸體,密封件,高壓管以及高壓管的接口都能夠滿足一定的要求。但是能不能夠適應飛行控製,飛控所顯然還沒有多少信心。

  ??“你花這麽多錢研究出來。能賺多少錢?算上鐵路建造費用,你都是虧損的。”劉清看著鐵路線上建設的人們歎了口氣。

  ??“賺多少錢我不知道,但是至少不用像現在運輸一點東西要動用幾百上千人。從仙女到新民鎮不用走兩天,貨物的流轉會快很多,這些都是有成本的。這種社會成本如何估量,還這不好說。”

  ??“張大人。劉廠長。劉院長好。”工人和技術員們都和一行人打招呼。

  ??劉清的院長稱呼其實是老百姓的一個誤解,因為她經常出入衛生院,而且是她們的頭頭,所以老百姓多半就叫劉清為院長。劉清也習慣了這種叫法,微微點點頭。

  ??車站是剛建成的。

  ??張春剛進入就有無數的噪音傳來,因為整條鐵路是半封閉的係統,就連鐵軌也在輕微的震動,一些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從通過鐵軌傳導。普通人可能聽不見。但是張春和麗質卻能夠感覺到。最重要的是,這裏的微生物和昆蟲處於一種焦躁的狀態下。他們的生物周期被打亂。再加快。而正因為它們的生命周期短,所以適應性的進化也在加速進行。這也表明軌道的鋪設應該還需要增加減震和阻止聲波傳導的措施。

  ??“這裏的環境不太好。”

  ??麗質首先開口了。

  ??劉清看了看車站。這所車站是劉清看到的最好的車站,幹淨,整潔,為乘客準備了休息的椅子,鐵路兩側都修建了隔音牆。這種帶著波紋的牆壁據說能夠阻止聲波的傳導。車站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光照很好,所以車站裏還種植了一些室內觀賞植物。幾個工人甚至在安裝一種電子所研製的指示牌。車站也並不是全封閉的,通風性也不差。

  ??“這是按照環境所的要求,詹工他們已經近最大的努力了。”劉光利解釋道。

  ??張春點頭:“為了不幹擾外界,他們的選擇是對的。不過這裏的環境比外界是要差很多。主要是噪聲和空氣流通性。恐怕還會造成生物總量的減少,生物間相互製約能力減弱,物種平衡很容易被破壞,環境自我更新的能力很差。簡單說,就是假如一個人帶著病菌來到這裏,這種病菌就很容易在這裏繁殖,而沒有天敵。”

  ??“傳染?”劉清聽過醫學院和環境所的一些論文的演講。很快反應過來。

  ??“也不能這麽說,隻能說對於防疫力比較差的老人和孩子有些考驗。最關鍵的不是這個,是因為這裏有一些噪聲,以後還會有與自然界不一樣的光照環境和輻射環境。這會加快微生物的進化。而這種進化是不可控的。衛生所和微生物所要在這方麵進行定期的觀察。但是絕不能簡單殺菌,那是一個惡性循環。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很短,進化會非常快。殺菌的藥物會跟不上生物進化速度。解決的辦法隻能是增加這個小環境的生物種群數量,主要是植物種群數量。要進化,所有的生物一起進化。”

  ??劉清點頭,而蔡威廉和林徽因就聽不太懂,有些茫然。

  ??“再就是盡量減少大量的人群在車站滯留的時間,這也是人為製造生物失衡。致使適應於人體的各種生物大量繁殖。”

  ??“列車裏怎麽辦?”

  ??“列車因為高速運行在各種環境之下,設計一套良好的通風係統就好。它是流動的,不是像車站一樣是不動的。醫院和衛生所要在接診這些環境下的病人多注意一下。”

  ??劉清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對了,從人口比例來說,單從年輕人群看,機械廠工人的病例要比學生,比農村要高一些。中年人以上相反,但是大多數是營養不良,長期勞累造成的。年輕人不同,這幾年生活好了,大家起點差不多,但是工廠的發病率就是要高出數倍。這是不是與小環境有關?”

  ??張春皺了眉頭。

  ??“應該是,他們長期在高噪聲,光譜不全的光照環境下工作,這還不知道通風和空氣中粉塵數量情況。”

  ??劉光利也點頭道:“環境所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張春道:“這已經不是環境所能夠解決的問題了,讓醫學院,微生物所的人進入。你們也要盡量改進生產工藝,減少這些這些汙染物。當然可能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在工人足夠的情況下,減少工作時間。工人們的家庭情況怎麽樣?”

  ??“年輕人中很多結婚了。居住在鎮裏,居住環境還好。”

  ??林徽因插嘴道:“他們那些人多半都是技術狂和研究狂,除了規定的鍛煉時間,就是呆在家裏也很少出來。生病了也活該。”

  ??嚴肅的話題中,突然插入一個這麽一句,讓所有的人都笑了。

  ??笑過後,麗質誇了她一句:“你說的對,應該多出來和大自然接觸,多鍛煉。”

  ??劉光利也笑道:“看來調整工作時間,加強健康宣傳是必須要進行的了。以前大家一心搞技術,對這些不是太看重。”

  ??“不看重不行啊,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學生和技術人才,要是身體全部弄垮了,你劉光利可賠不起。”

  ??劉光利嗬嗬笑了。劉清就告辭帶著蔡威廉和林徽因到衛生院去了。

  ??列車到站的時候,刹車係統顯然不過關,列車的震動非常大,而且超出了停車區才停了下來。

  ??車上都是技術人員,到了機械廠的廠房後就開始查找問題。

  ??毛石山就在機械廠裏等著張春。他是來接收遠程火箭發射車的。

  ??一共二十台這樣的發射車,和後世的喀秋莎火箭非常相似,采用六排發射導軌。火箭彈彈體加長,加上了飛翼,射程要比喀秋莎火箭遠,達到了十公裏。一次發射可以達到十二枚。

  ??除了二十台發射車,還有運輸車,指揮車。指揮車上安裝有新研製的電台,而不是電報。這是一個火箭團的裝備。隻是這些裝備對道路要求太高。被列入了防禦性武器。彈藥所、動力所和飛控所長研究三十公裏的長程火箭已經有幾年了,但是由於不太穩定,問題太多,沒有交付部隊。

  ??由於第四軍沒有研究和生產火炮,所以這款被命名為女神的火箭炮成為各師期盼已久的支援火力。

  ??“十公裏,不夠啊,發射和轉移的準備時間有些長,我們的部隊都是在運動中作戰,沒有設固定的防線,如果敵人采取大軍團集團突進,隻要不分散,突進二十公裏是很正常的。”

  ??毛石山不是對火箭發射車不滿意,而是認為第四軍的裝備和戰術都決定了他是一個進攻性的部隊,而不是防守型的部隊。他為每次進行戰役準備時至少要留二十到四十公裏的緩衝區而發愁,這意味著,每一次的戰場條件都在一百公裏以上。

  ??在目前狀態下,如果遇到強大的對手,整個轄區都是戰場,他保不住任何地方,包括新民大學。

  ??好在不管是直係,還是皖係,甚至各派靖**,都比第四軍差遠了,不是一個級別。

  ??“戰術上的缺陷就是缺陷,早晚有一天會暴露問題。如果有一天我們麵對的是日本人,德國人,甚至俄國人呢?”這是毛占山的判斷。(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