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恥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8      字數:3033
  民國三年對於沙洋來說除了開始有些亂以外,是平靜安穩的一年。段芝貴把沙洋縣定為了清查模範縣。

  ??劉英因為共進會的關係,當了一段時間的荊襄軍分區司令,因為同盟會在湖北的基礎被破壞,隻好南下跟了孫中山。

  ??戰亂沒有波及新民大學。

  ??雁門口的玻璃廠升級為精密儀器廠,在沙洋重新建設,新民大學全資組建,那裏的製造玻璃的主要原料完備。

  ??雁門口中學的規模已經可以和文科學院相比,不過有向技工學校演變的趨勢,專門為工廠培養技工。張霖越留下的好處還在持續,這裏是蔬菜、油茶、畜牧、奶製品生產中心。

  ??沙洋造紙廠還在做持續的改進工作,不過去年的蘆葦已經快用完了。雖然已經進行了移民,但是周湖周邊的農田還是有所收縮,這裏的人口減少太厲害了。空出來的土地種上了大麵積的桑樹。讓農民們種桑養蠶。同時一些低窪的地方恢複成了濕地。周湖水麵沒有減少,反而有所擴大。那裏有一個周湖漁場,是以前的湖匪組成了的村子。隻有少量的土地,以打漁為生。現在不管是那個市場都是按照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收稅。沒有亂攤派,沒有雜稅。漁民們日子過得不錯。但是張春規定了休漁期,規定了漁網的孔徑,隻準打大魚而不準打小魚,一年有一半的時間不準打漁。

  ??張霖越拿下漁薪鎮後,這裏算是徹底納入了張春的管轄,那裏是純棉產區,郭華保留了這裏的種植格局。因為這裏離沙洲很近,農業所正在做純棉產區和混作地區的棉田病蟲害的區別,環境所也在做生物防治的調查。

  ??哪個地區的富戶們集中到了漁薪鎮,正在籌建一個大型的棉紡廠,用的是合作銀行的貸款,政府占有股比百分三十八。全套設備都是新民紡織廠的最先進的設備放大版。不過他們不做成衣,紡成布算完。這裏的油脂廠采取相同的辦法籌建。不過政府股比占了百分之七十。那是一整套的化工體係。富戶們的錢加起來也不夠。整個漁薪鎮幾乎全部種的是棉花,非常集中,人口也非常稠密,一望無際的平原。

  ??隨著沙洋農民日子好過了後,沙洋在山裏和湖裏的人都出來了。他們被集中在了拾回橋。那裏有麵積很廣的緩坡地,農民們喜歡種菜籽和油茶。王場,其實沒什麽人,就是幾個村子。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為什麽張春的部隊留在這裏,還是最精銳的顧明一團。

  ??什麽道理要問王仁彬,因為他在這裏已經呆了大半年了。正因為這裏人不多,守備團直接把這裏當成了演習場。少有的幾戶居民也被嚇得搬走了。這些士兵們都瘋了,日夜不停地“打架”。你打我,我打你,好不熱鬧。

  ??《新民報》國內外達到了十萬份的訂閱量,在全國成了影響最大的報紙。因為有蔡元培和文科學院的幫助,雖然編輯部人丁有點少,但是也不是那麽困難。

  ??梁啟超更加像一個主編,文章寫得不多,隻是每期些卷首語。

  ??張春多半都是看一下排版出來的樣刊,幾期過後,風格確定下來。基本上也就是畫個圈圈而已。

  ??他多半的日子都是和麗質一起東遊西逛,按照梁啟超的說法是:“你又去哪裏玩去了?”

  ??張春沒什麽架子,能夠和學生和老百姓玩到一起,但是總和富人們保持距離。

  ??張春有一次在政治協商會議上指著討價還價的商會的人說:“你們這些人就是喜歡勾心鬥角,難怪一個個都變成老頭了。”這句話成了沙洋縣拿來損人的常用語。

  ??一戰爆發後,日本看到了機會,宣布對德國開展,日本的軍艦出現在了青島海麵。德國建議不妙,稱願將膠州灣租借地直接歸還中國,日駐華使館代辦警告外交次長曹汝霖,不準中國接受德建議。日軍和英**隊把德**隊團團圍困,但是戰爭打了三個月,還是沒有攻下隻有數千德軍的膠州灣。但是日軍和英軍借此強占了青島,將中國的土地變成了戰區。

  ??新民報一直都在聲討列強在中國的軍事行動,要求外**隊退出中國。

  ??民國四年一月七日袁政府正式照會日、英兩國,聲明取消戰區,請撤退英、日軍隊。但是日本人怎會聽他的?一月十八日,日本向袁世凱遞交“二十一條”。

  ??袁世凱也知道這是個賣國條約,故意把它泄露出來。

  ??張春撰寫文章細說二十一條的危害,如果簽訂,就國將不國。白話,簡潔,嘲諷多了一些。

  ??陳獨秀直接說這是要袁世凱當兒皇帝,是賣國條約,嬉笑怒罵十分有性格。不過凡屬於引經據典的都被張春砍掉了。說新民報很多老百姓看,那個老百姓聽你胡說。

  ??李大釗印發《敬告全國父老書》,被張春嘲笑不臭,但還是太長了。

  ??二月,仙女至白馬的道路修通。

  ??三月,徐振鵬的第一艘實驗巡邏快艇下水,雙艇身,減少和水麵的接觸麵積。為了追求速度,用了兩台改進型內燃發動機,規模很小,沒有加裝任何武器,就是為了試驗發動機性能和雙艇身的穩定性。速度達到了三十節,漢江江麵對它來說太小了。不過,實驗證明,發動機問題不少。焊接技術問題不少,快速穩定性不夠。

  ??發動機研製組拿回去研究去了,而造船廠也開始研究怎麽才能改進相關技術,同時承接建造普通商船的生意,招募造船的人才。

  ??大橋修建成功後,把新民和周湖、漁薪鏈接了起來。同時征兵結束後,張霖越組建守備三團。周榮的二團也補充完畢,新成立兩個連從仙女調到白馬完成換裝和整訓。

  ??同時隨著大橋的修通,通向小河口、漁薪鎮的道路開始加寬和整修,各鎮都在加蓋糧倉,增加糧食儲備。

  ??五月九日袁世凱屈服日本,接受了“二十一條”。全國教育聯合會決定,各學校每年以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

  ??《新民報》出了“國恥”專版。段芝貴以妄論國事為由,下文張春取締《新民報》。

  ??張春拒絕。被袁世凱任命為襄鄖鎮守使、陸軍第十一師師長的黎天才專門拜訪張春。不過見到梁啟超後拱手而去。荊州鎮守使石星川通電不接受“二十一條”,自然也不肯派兵攻打沙洋。再說了,誰不知道這幾年,張春就沒打過敗仗。沙洋境內,防得跟鐵桶一般,已經成了事實**,隻不過沒宣布而已。

  ??段芝貴找人謀調東三省,也就不理這回事了。

  ??此時張春正在前往拾回鎮的路上,他接到了有殺手進入沙洋地域的警告,這是暗月第一次沒有把握能夠保護張春。

  ??來人隻有兩個,據說都是兩個高手,和暗月幾次交手,暗月吃了一些小虧,但是這兩個人被限製在了荊州一帶,被警告再深入就會直接開槍。加上拾回鎮老百姓本身也都是長湖等一些地方的土匪與黑幫轉變而來的。石星川雖然不接受二十條,但是他也要維護自己轄區的穩定,不敢得罪那些大家族。這導致拾回鎮的形式十分複雜。

  ??可是張春還是決定陪著林業所的學生去拾回橋,因為連暗月都無法阻止的人,不敢對軍隊動手,但要對學生們動手沒有人能夠阻擋。有張春在,情況會好很多。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