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詹天佑與鄺榮光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8      字數:3391
  鄺榮光與詹天佑。

  ??鄺榮光是回鄉省親,路過武漢,看望老朋友詹天佑。

  ??兩個人都要往南方去,不過都接到了與張春有關的請帖。鄺榮光是自己的小師弟王仁彬寫來的,說能不能抽時間來看看洪澤湖潛江凹陷區。詹天佑是接到了蔡元培的請帖,說能否派一個工程師過來幫忙設計新民大橋。

  ??新民大學由於連續跑過去了兩位大師級人物,張春也是小有名氣的農學專家。兩個人一合計,過來看看吧。何況當年瘦弱得奄奄一息的王仁彬居然活得活蹦亂跳的,兩個人也應該來看看。

  ??沒想到,進來就聽到了一個非常出色的研究報告。雖然隻是設計一個四合院。但是報告對於鋼筋混凝土的運用理論,已經有些模樣了,甚至比很多外國專家都要強幾分,這是牛刀殺雞的典型。

  ??兩個人的到來,張春大喜過望。不過這兩個人的工作都非常繁忙,一個負責廣漢鐵路的修建,一個是直隸礦產調查局的總監,所以不大可能逗留太長時間。張春夫婦、蔡元培、王仁彬、梁啟超陪著兩位總工程師從學院出發,穿過軍事工程學院的研究基地到新民鎮,吳詠恩陪同。

  ??梁啟超也是第一次走過這個研究基地,單被裏麵的廠房就被震撼了一下。鄺榮光和詹天佑更是羨慕不已,隻是路口都有士兵把守,兩個人不便於有過多要求。

  ??關於新民大橋的跨度和跨高,張春沒什麽要求。所以兩位工程師對這裏的地質情況看了一下,否定了修大橋的想法。因為這裏是衝擊平原,下麵的地質情況複雜,很可能有古河道存在,所以建議修一座單跨的傳統拱橋,這種橋加上采用鋼筋混凝土,也能夠有滿足要求的跨度。吳詠恩的理論基礎已經有了,詹天佑再寄自己手裏修建的幾座大橋的資料過來,以建築所的研究能力,設計出來問題不大。這種橋最大的好處就是對基礎地質條件要求不高,省很多麻煩。

  ??既然兩位牛人來了,不去看漢江修橋,那就浪費了。所以一幹人過河繼續向沙洋進發。

  ??造紙廠的規模也把兩個人嚇了一跳,而且這裏是用電,而不是用蒸汽機或者內燃機。發電廠幾乎沒有什麽排放,

  ??蘆葦堆成了幾座“大山”。隻是工廠還在做調試,沒有開工。周湖上,還有一船船的蘆葦運過來,那是沙洋幾個湖區的蘆葦。印刷廠在小規模開工,正在印刷教科書。

  ??新民書局現在還在圖紙上。梁啟超夫婦住在新民大學的教職樓裏。

  ??漢江的大橋,張春提出來的要求驚人,他說要保證漢江最大通航能力。不僅是漢江,還是長江,都應該這麽設計,長江的萬噸級要能過重慶,要是因為修橋而進不來,那就是千古罪人。

  ??鄺榮光看著詹天佑,張春的話其實是說給詹天佑聽的。

  ??詹天佑沉思不語。

  ??“鐵路與橋,百年大計。教書育人也是,為民辦學,為求實際,所以學科分置,越是詳盡越好。為民提倡係統論,是因為任何一種學科都不是單一存在的。比如農學,就包含了農林牧漁業,而這其中可以細分成非常多的門類。總概括起來少不了環境兩個字。植物、動物、微生物、細菌,每種生物都相互製約相互依存,從中又衍生化學、醫學、連礦物質都跑不掉。為了把這些資源加工成產品,有不得不有各種機器設備的製造。凡此種種,農學院變成了一座大學,還是不夠,比如建築學也要添加進來。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存在的。鐵路,航運,這是目前的兩大運輸。但是以後肯定還不止,因為西方已經有一種汽車出現,那麽就會出現公路運輸,飛機出現還會出現航空運輸。航空運輸暫且不提。但是公路和鐵路運輸到時候肯定會有重疊和交叉。國家應該有一個五年和十年的規劃,從總體上慢慢推進。不讓你就會出現很嚴重的浪費現象。這也是為民即便是修一座小橋也要再三慎重的原因。今天詹工到來,為民不吐不快。”

  ??詹天佑聽著張春講完,長歎了一口氣:“國家暗弱,路權均不在,何談規劃。孫先生有長遠之策,國家無執行之能。”

  ??張春笑道:“總會有的,隻是孫先生的長遠之策,也還是需要論證,輕重緩急還是需要分清楚,否則就是華而不實,勞民傷財。鐵路建設,公路建設,必須與經濟以及物流密切相關。這就是規劃的好處,使物盡其用。朝廷也好,孫先生也好。修鐵路隻為修鐵路,倒是舍本求末了。”

  ??詹天佑拱手一拜:“詹某受教了。”

  ??詹天佑參觀了沈集水泥廠,然後就乘船下武漢去了。

  ??鄺榮光卻和王仁彬以及留在沙洋的一幹學生直奔潛江。鄺榮光剛剛爭取了本溪煤礦,對張春的謹慎非常理解,不過他實在忍不住要去王場看看。

  ??鄺榮光回來也非常興奮,不過答應不透露風聲。

  ??他又和王仁彬看了小鳳坡煤礦和斷崖銅鐵礦。這裏雖然小,但是卻是裝備試驗基地,是未來大礦的雛形。

  ??鄺榮光在參觀仙女工礦基地時徹底震驚了,這裏的先進程度在世界上已經是數一數二了,居然靜靜地藏在深山裏。

  ??張春送鄺榮光時說:“鄺工,我想您也知道懷璧其罪的古語,過早透露出去,於事無補。”

  ??鄺榮光笑道:“我曾以為我就是在國家找出來無數的礦,最後都會落在洋人手中,甚至給國家帶來滅頂之災。所以這兩年心灰意冷。不過總算讓我看到了一絲希望。”

  ??這一年的春節,新民大學過得很是溫馨。學生們舉行了第一次迎春晚會,因為每年臘月二十六學生們都在大食堂裏一起吃年飯,然後回家看父母,和父母一起過年。元宵節過後,才回學校。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家可回。張春收留的孤兒這麽多年下來,有五百多人。這些人很多都是研究員了,占了研究員的半數。很多都在鄉村和鎮上工作。

  ??張春帶著這五百多人以父輩的禮數給蔡元培,梁啟超,徐振鵬獻禮,因為他們是學院裏年紀最大的人。算是上一輩。王自立夫婦,王仁彬夫婦,顧明夫婦,都是三十多歲。剩下的就是張天陳繼祖張春這些人。最大的張天也才三十出頭。最小的十四歲。

  ??大年初一,雁門口鎮養殖場、綠源養殖場宰殺了大量的豬肉,新民、沙洋的幾個鎮的窮人,每戶都分到了兩斤豬肉。新民幾個鎮沒什麽,他們自己家都養著豬。可是沙洋的十多個鎮子的農民都感恩戴德。

  ??二月,白朗兵臨武勝關,武漢震動。

  ??袁世凱解散各省議會。

  ??張春和丁槐都接到了進攻隨縣的命令。

  ??丁槐攻下隨縣。白朗向老河口而去。

  ??梁思成和梁思永回北京讀清華大學,這是為了留美而準備的預科生,是張春的建議,美國還是有些好東西,去學回來,報效國家。

  ??袁世凱來函催促梁啟超和吳貫因赴京上任。梁啟超和吳貫因均請辭。梁啟超正式結束了《庸言報》。籌備《新民報》。在在《庸言報》的最後一期上,梁啟超交代了自己的去向和想法。吳貫因表示支持,並寫了一篇關於新民大學側記。第一次明確對新詩的支持,並推崇演唱的新表演形式。

  ??由於新民大學有蔡元培和梁啟超兩位聲望極高的人物,《庸言報》本身的銷量不低,這成為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

  ??三月,教育部提前批準私立民國大學、私立新民大學、私立中華大學、私立明德大學、私立中國公學立案。原本這個要等到五月才立案提前批準了。這樣湖北有兩所私立大學,都排在前麵,一時之間風頭無兩。而新民大學在這五所大學中,穩坐第一的位置。

  ??全國的年輕學子陸陸續續從水路或者陸路感到新民,才知道新民的考試非常難,大多數人都隻有讀初中的水準。

  ??好在新民大學裏武漢並不是很遠,沙洋的航運發達,考不上新民大學的,大多往武漢而去。

  ??也有一些不願意走,而留在雁門口和沙洋中學。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