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袁4小姐
作者:鬱榕      更新:2021-08-11 04:38      字數:4106
  袁四小姐,這是芹姨對袁芳的稱呼。張揚氏則直接叫她四丫頭。畢竟袁芳和大姐年紀相差太大,在張揚氏眼裏,袁芳隻是一個小姑娘。隻是按照習俗,已經快十六歲的袁芳還沒有婆家,這是很少見的事情。袁芳之所以答應來當張家嶺大少爺的先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她已經被媒人弄得煩不勝煩了。

  ??常年在外地的袁芳,對於張揚氏誇得地上無天上罕見的天才張家大少爺並沒有多少印象。

  ??袁芳是袁家最小的姑娘,父親對她寵愛有加,上武漢,下上海都帶著。七歲在漢口的教會學堂啟蒙,大了讀的也是總督大人辦的女子新學堂。袁家不是什麽大家族,隻是一般的米商,說白一點就是米販子,這麽費心花錢培養一個女子,可見袁芳多麽討人喜歡。

  ??袁家的本家原本不在雲龍鎮,而在下遊的拖船埠,一次湖匪作亂中,拖船埠被屠,才搬到了雲龍鎮,一部分在河對岸買了田地,一心種田,與河道上絕了關係。一部分則依靠著河道上關係繼續米商的事業,這就是雲龍米商袁家。

  ??米商袁家一直人丁不旺,或者說有出息的孩子不多。袁芳這一代,男孩子中是三哥袁定國,女孩子就屬袁芳了。可惜兩個孩子都因為見過了世麵,不想再繼承半**,半白道的河運販子的角色。

  ??袁芳能夠答應張揚氏的請求,除了心煩,再就是老父親老母親並不反對,並對張家嶺的大少爺頗有些認可。這在袁芳的印象中可不多見。

  ??“八歲殺人持家,又得到了清河吳家的支持,這孩子培養好了,以後不得了。”

  ??老父親的胡子一翹一翹地,滿是商人的狡黠。

  ??河道上的事情,其實也很難說清楚。袁家能夠勉力維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靠上了吳家的勢力。那可是真槍實彈,山賊湖匪也不敢隨意動的。

  ??常年跟著父親的袁芳,一下子就明白了,父親要給吳家掌家奶奶一個人情。

  ??所以袁芳是帶著好奇的眼光到了張家嶺的土圍子。

  ??匪患過去才幾個月,張家嶺已經與其它地方有了很大的不同。這裏除了南河邊上的巨墳以外,已經看不到多少匪患的痕跡。如果不是大院裏的傷殘以及孤兒寡母,眾多的孩子,初來此地的人們肯定以為這一定是一個鄉村學堂而已。

  ??看著八歲的張春背著麗質,對著書本在地上一筆一劃教一幫蘿卜頭識字的時候;見到張春和那幫孩子抬起頭,臉上滿是陽光和希望的時候,袁芳感動了。因為就算是在漢口,在上海,在洋人的教會學堂,也沒有這麽燦爛,這麽美麗的笑容。

  ??也許是孩子當家的緣故,張家嶺的人除了寵孩子,幾乎沒有任何外麵的“規矩”,沒人教那種三叩九拜的禮節和規矩。

  ??後來袁芳也不想去教,因為她本人就對這個死氣沉沉的規矩十分反感。

  ??袁芳見到沙地上的第一行字就是張春寫的“待人以誠,至人以真,執事以信”。筆力綿軟,略有些散亂,畢竟隻是一個孩子而已,但是架構錯不到那裏去,有著一種氣勢在裏麵。

  ??袁芳雖然是在洋人的教會學堂啟蒙,但是啟蒙的約翰牧師是一個對漢學研究很深的英國人,並沒有教多少英語,反而很注重漢文化,這導致袁芳在進入女子學堂後,學的不是英語,而是德語。而書法是袁芳下了功夫,也能夠拿出手的一項技藝。

  ??從張春在沙地上的幾行字中,袁芳認可這個可能自己教不了的學生。

  ??時間稍微長一點,袁芳就發現,張家大院說是張春主事,但實際上他大多數時間都在學習與和小朋友玩耍。其它的人不管是芹姨還是張秀清或者其它人,都自覺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幾乎所有人都生怕雜事打擾了這個還是孩子的主子,總是搶著把事情做完。

  ??但是事情哪裏有做得完的?

  ??所以整個大院裏,所有的人都忙忙碌碌,看不到一個閑人。

  ??就是真有事找張春,也多半是跟在一群嘻嘻哈哈奔跑的孩子們的身後,一邊笑眯眯地看著張春混在孩子們中間嬉鬧,一邊說著事情。

  ??最奇特的是,仿佛所有的事情,張春都沒放在心上,總是隨口答應或者吩咐幾句,事情就有了眉目。

  ??然後,該做事的去做事,該玩耍的繼續玩耍。

  ??這種奇怪的方式,每天都在進行,連袁芳也見怪不怪了。

  ??張春的學習方式也非常特別。即便是玩耍,總是要弄清楚為什麽玩耍,如何玩耍,玩耍中需要了解哪些知識。一草一木,一舉一動,張春都力求把它解釋清楚,並教給身邊的孩子們。

  ??這種神奇,在袁芳看來,簡直是聞所未聞。卻不知道這對於張春來說是收斂了又收斂的結果。

  ??沒有人比張春更加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但是張春隻有八歲,原主聽說並沒有讀過多少書,所以張春滿肚子的知識不敢用。

  ??袁芳所有的學生中,張春最為“刻苦”。無時無刻不再學習,這是張春留給所有人的映象。

  ??張春的學習速度也是“飛快”。其次學得“快”的自然是麗質,因為除了袁芳給她上課外,還有張春為她隨時補課。當然不到四歲的麗質其實還記不住那麽多知識,大多數時候都是死記硬背。但是麗質的接受能力確實要比其它孩子要強,堪稱神童。那可是實打實的神童。比張春這個偽神童厲害多了。

  ??張春的學習範圍之廣,也是袁芳吃驚的。

  ??袁芳和張春住的房子是剛剛維修好的一個小閣樓,以前似乎是一位小姐的閨房。房間緊挨著,張春除了有春丫照顧,沒有其它服侍的人。房間裏很簡單,除了床就是書桌,再就是巨大的書架,裏麵擺滿了新的舊的書籍。床上和桌椅上幾乎都是翻開的書籍。張春自己不收,似乎還縱容麗質到處翻看。其他孩子跑進來亂翻,張春也沒有阻止過。

  ??這讓袁芳很不能接受。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張春看的書,從天文到地理,從文史到農學,幾乎無所不包。涉及的範圍是看張家的那個大姐每次帶回來什麽書籍就是什麽書籍。

  ??開始的時候,書籍少,還不覺得什麽。

  ??隻不過幾個月後,袁芳不得不每天到張春的房間收撿滿地的書籍。

  ??每天一次,不勝其煩。

  ??即便是袁芳在最好的洋學堂啟蒙,讀的是最好的女子學堂,單講知識麵的廣度,那是萬萬不及張春。而且,講實話,袁芳也不過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就算在學校讀書,大多數時候也沒有張春現在這麽刻苦。隻能說給孩子們啟蒙可以,僅僅過了一個月的時候,再教張春就有些吃力了。

  ??而普通孩子連三字經都還背不完。這就是差距。

  ??張春的這種恐怖的學習速度,逼得袁芳不得不從家裏把自己讀的書背過來,交給張春自學。也幸好是如此,讓袁芳躲過了滅門之禍。

  ??而張揚氏幹脆把家裏的藏書全部交給了張春。金雞嶺張家什麽都毀了,但是書房裏的書被土匪們胡亂扔到了院子裏,保留了一大半。而吳家經常有船從漢口來,或者送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帶走一些山貨。但每次來都要帶上幾本書。

  ??張春和麗質除了讀書以外,就是跟著春丫修煉。春丫來自什麽門派,她自己也不清楚,她隻記得從小跟著賣藝的班子跑江湖,直到張家把她買回來。她原本以為不需要在修煉了,但是現在經曆了滅門慘禍,以及張春從一個不曉事的少爺變成張家當家人的刺激,開始勤奮起來。她有一本家傳的“秘籍”,其實張春認識這本書,這是道藏的一部分,被某位大師進行通俗化和實用化的注解了一遍而已。

  ??張春曾經一度認為這種訓練不會有什麽效果,但是事實相反,春丫的進步神速。張春在戒毒期間又體會到了好處,所以張春和麗質也開始修煉,沒有什麽比身體更加重要。

  ??夏收時,山裏的山民和土匪果然下山了,不過奇怪地沒有到張家嶺這個方向。而大李家村和雲龍鎮遭了大難。雲龍鎮的大火燒了三天才停歇了下來,袁芳家裏因為是米商,首先被搶,然後一把大火連鋪子帶人全燒了。在張家大院的袁芳聽到消息立馬暈倒。(http://.)。土匪之所以這麽狠,是因為這次雲龍鎮幾個家族奮起抵抗,土匪死傷慘重,所以就殺人泄憤。

  ??不過經此一役,雲龍鎮的團練直接殺到了山裏,把土匪的老巢都抄了。幾大家族收獲頗豐,但是貧苦老百姓和袁家這樣的小家族卻在戰爭中損失慘重。

  ??土匪沒有來張家大院這個方向,因為這裏地形複雜,沒什麽油水不說,張春現在名聲大振,聽說還有新式火槍,土匪們大多都是衣衫襤褸的山民,連砍刀都配不齊,攻打張家嶺得不喪失。自然不願意來。

  ??張春因此躲過了一劫。夏糧歸倉,秧苗插上。這一年因為雲龍鎮被毀了,辛寶久向縣令大人求情,稅收也減免掉了。

  ??7月,勸學篇的皇榜正式下了,不過勸學篇不再是一篇文章,而是整整二十四篇文章。湖北自己印製,辛寶久就帶給了張鳳蘭一本,以期鼓勵商戶籌辦新學。張鳳蘭就把這本書給了張春。

  ??張春是理科生,但是這並不妨礙他閱讀“勸學篇”。隻是張大人的學識太“高”,寫的文章連袁芳都讀不懂,更何況普通老百姓?那無疑是本天書。不過這次辛寶久沒有能力在鄉村張貼皇榜,隻到了還是一片廢墟的雲龍鎮。一些大家族也傳送到了。並宣告朝廷開始正式變法維新。

  ??變法維新、開辦新學的消息是張鳳蘭傳過來的。此時袁芳躺在病床上,心如死灰。張春擔任了給所有人掃盲的任務。張春的目標不大,讓所有人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