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沒文化真可怕(下)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1-08-11 04:26      字數:2644
  宛平縣縣衙大堂裏又出現了奇怪的現象衙役沒有呼喝“威武”,書吏沒有捧著狀詞陳述案情,被告來了原告卻不見蹤影,而且就是這個被告也沒有高喊冤枉的叫天屈。

  ??應該說,今天出現的奇怪氛圍是有點多。方應物瞥了幾眼左右,心裏暗罵一句“真是狗肉上不了席麵!”

  ??如此隻能靠自己了,方應物掏出一疊文書遞給左右,然後拿起驚堂木,猛然拍下並大喝道:“永平伯!你前日在都察院自招事跡,坦承強奪店產、毆打官民、圍攻官衙之事,可否如同上麵所寫?”

  ??自有衙役將文書呈遞給永平伯看,安小伯爺大略掃了幾眼,上麵所記載大都是前日在都察院接受詢問時所陳述的,想否認也否認不了。

  ??如此他便冷笑幾聲道:“確實如此,那又如何?我倒是很好奇,你這狗官究竟是如何騙得陛下下詔,叫我道你這破爛衙門聽審?”

  ??在旁邊錢縣丞聞言搖搖頭,心裏輕輕的歎口氣,從這一句話他可以斷定,這小伯爺算是完蛋了!

  ??這些非法事情,確實可以對天子坦然承認,表現實誠作為一種策略未嚐不行。再大的事情,隻要天子看你順眼,即便殺人放火那也都是小事。

  ??但這些非法事情能對天子招認,不代表著可以在這裏對方應物承認,方應物隻會依“法”辦事。

  ??常言道閻王易見、小鬼難纏!小到這衙門裏,正堂官是閻王,胥吏是小鬼;放眼到朝廷。天子就相當於閻王,方應物就是小鬼。別拿知縣不當幹部!古往今來多少英雄好漢。都是懵懵懂懂的栽倒在刀筆吏之手。

  ??所以錢縣丞隻能搖搖頭,這安小伯爺還是太年輕。處世經驗實在不足,才會犯下如此大錯!

  ??方應物還以冷笑,醞釀這麽多天,不就等待此刻麽?又喝道:“既然認罪,便可伏法!”

  ??安小伯爺“哈哈”狂笑,眼淚都笑出幾滴,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似的,“我家有金書鐵券,乃是太宗皇帝頒授。明明白白寫著常刑免責、子孫免死一次!不知道方縣尊你打算如何讓我伏法?”

  ??金書鐵券四個字一說出來,滿堂胥吏都覺得今天縣尊討不了好了。不能不承認,縣尊是一個正直的人,為了一個平民小商人,對平安伯不依不饒至今,實在難能可貴,可正直不能當飯吃。

  ??大明勳爵都有金書鐵券,作為酬功恩榮的特權象征。其實金書鐵券並不是萬能的護身符,太祖皇帝洪武年間。拿著金書鐵券卻被搞死的不要太多,但是想直接破去金書鐵券,也隻有天子辦得到,其他人都沒這個本事。

  ??安小伯爺的惡行當然夠不上死罪。所以是“常型”範疇,但安家的金書鐵券上又有“常刑免責”的特權,所以論理隻能當堂釋放。

  ??方應物不動聲色。等安小伯爺笑完後,朗聲背誦道:“凡公侯之家強占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蕩及金銀銅場、鐵冶、店鋪者。初犯、再犯免罪附過,三犯準免死一次。”

  ??見方應物好端端的背誦起條文。安小伯爺疑惑不解,問道:“你說的是什麽?”

  ??方應物淡然一笑,“此乃朝廷頒布的鐵榜也!其中意思就是擁有金書鐵券的勳臣之家,初犯免罪記過,再犯仍免罪記過,三犯便要抵消掉你的金書鐵券,不能再寬宥免過,要一並治罪!”

  ??從小不愛讀書學習的安小伯爺大驚失色,朝廷還有這種規定?兩邊的胥吏也有點漲了見聞,因為縣衙這小廟從來沒審過權貴,所以沒人關心與權貴有關的律法條文,卻不料還有這種暗扣。

  ??安小伯爺不知方應物所言真假,但想來方應物也不敢在這時候胡編朝廷的律令,忍不住高呼道:“我家金書鐵券乃是太宗皇帝所頒!朝廷律令如何能隨意抵消!”

  ??方應物拍下驚堂木,暴喝一聲:“這鐵榜乃是太祖高皇帝頒布,特為鉗製功臣犯法而作,藍玉、湯和、郭英之輩皆記過伏法!

  ??太祖高皇帝比太宗皇帝如何?你家伯爵比當年的罪臣藍玉、湯和、郭英之輩又如何?”

  ??安小伯爺強辯道:“縱然如此,也得三犯”

  ??“大膽狂徒,還敢無理狡辯!公堂之上本官沒有準你開口!”方應物厲聲嗬斥道:“不過既然你不肯死心,那本官就教你知道個好歹!

  ??你強奪坐商店產,此非一犯乎?你當街毆打縣衙官吏,此非二犯乎?你縱兵行凶,毀掉縣衙,此非三犯乎?人證俱在,你也想天子承認過,還想反悔狡辯?”

  ??永平伯站在公堂上,這一刻忽然感到寒風滲體,第一次感到害怕了。他做夢也沒想到,還有這種結果;更沒想到,自己向天子坦誠過錯,卻變成方應物手裏的罪供!

  ??安小伯爺總算增加了點閱曆,體會到對天子該如何答話,對方應物這種審案官又該如何答話。但很可惜,這時候才漲的人生經驗已經來不及了。

  ??他還是不明白,自己這種身份的人犯了錯,一般就是直接奏請聖裁,讓天子根據個人喜好決定,為何今日卻讓自己到縣衙受審?正是因為誤入白虎堂,所以才釀成了眼下這個局麵!

  ??方應物似笑非笑的說“你很想知道?叫你當個明白鬼也無妨。前日在都察院,你走了後,我便對戴總憲說,店產主人陳別雪已經將店產獻與報國寺!

  ??所以陳家店產要拆掉建新報國寺,同時原報國寺也要拆除建市場,等於是陳家店產與報國寺換了一下地方!

  ??這新報國寺地方位於皇城北門外不遠的鍾鼓樓附近,東朝太後往來方便,比城南偏遠地方便利多了,想必太後也是極歡喜的。

  ??隻是你這小人卻在中間屢屢作梗,甚至霸占新報國寺地方不放,真是自尋死路!”

  ??小伯爺雖然年輕,但缺乏管教縱情酒色,身體不是很好。聽方應物說完前因後果,登時眼前一黑,喉嚨一甜,幾乎吐出一口血。

  ??他不知道方應物具體怎麽對天子奏報的,但以一個會元的文才,妙筆生花無中生有肯定是手到擒來的。

  ??他又記起父親生前說過,讀書人多有心機,實在是防不勝防!便憤而高呼道:“吾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