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付出慘痛代價(上)
作者:江城大俠123      更新:2021-08-11 03:40      字數:2397
  第218章

  ??張明宇邊散步邊回想著過去,正糾結於高中跟劉芳草交往情感的矛盾中,肖輝來電話了,

  ??“明宇,你在哪?如你所說,我們查了一下,嚴光榮果然不簡單。”

  ??原來,江國慶得知張明宇提供的信息後,連夜就召集肖輝,指示他摸清嚴光榮的底細。

  ??結果,江城公安經偵大隊在臨省西江省的天台市,嚴光榮的老家,發現了嚴光榮詐騙斂財的蛛絲馬跡。

  ??嚴光榮利用各地政府急不可耐的招商引資的良好願望,打著大規模推動城市發展的旗號,利用在幾個銀行貸款的資金,拆東牆補西牆,為的是騙取地方政府的信任,取得貸款資格和項目投資資格,然後再進行更大規模的詐騙。

  ??嚴光榮在自己的老家儼然以香九商人自詡,大興土木,為自己及其家屬,建別墅,開發房地產項目。

  ??而這些投資款則是嚴光榮從北疆烏齊市詐騙所得。

  ??張明宇嗬嗬一笑,說道,

  ??“肖哥,辛苦了,這個嚴光榮應該還有深挖的必要,你們可以趁熱打鐵,讓經偵支隊同誌們再把證據搞實,這回不給嚴光榮一點顏色看看是絕對不行的。”

  ??肖輝喜形於色道,

  ??“明宇老弟,江市長也是這麽說的,我們經偵已經支隊的葉隊長已經兵分幾路,調查取證,爭取早日結案,絕對要讓嚴光榮付出慘痛代價。”

  ??掛完電話,張明宇竊喜,嚴光榮算是跑不了的,他也慶幸自己那天不知道是那根神經提醒他,要在木蘭鎮跟江國慶分別前,談嚴光榮和南水區政府的合作。

  ??要知道,嚴光榮忽悠南水區政府他可以投資五十億,建造一個多功能的商務小區,還取了很好聽的名字,叫“南水天地”。

  ??這個小區位於江城南水區漢中心城區天安地塊,東臨南江,麵向風景如畫的江灘公園。

  ??“南水天地”參照京城重建項目的發展模式,將打造成集住宅、辦公樓、酒店、零售、餐飲、娛樂等多功能設施的市中心綜合發展項目,以配合整個江城市國際化發展的遠景規劃和發展戰略。

  ??現在,既然嚴光榮已經“光榮”被抓,張明宇尋思著,可以把南水區的這個項目接下來,相信,南水區政府和江國慶市長肯定不會反對的。

  ??想到這,張明宇把劉芳草的事暫時放在一邊,快步回到父母家,吃過早餐,帶著王冰倩,先到川水的幾個建設項目看一看。

  ??目前,宇紅天下在川水區已經投標的三個項目中,第一個項目梯形開發到了第四期,其餘兩個項目才剛剛開始動工。

  ??其中一個最大的項目是張明宇自己親自參與設計,張明宇非常自豪的“川水岸邊”這個房地產項目。

  ??此項目占地川水河東西兩岸將近六百畝的麵積,東西兩岸在小區中間用一個斜拉橋連接,每一期的開發項目自成一體。

  ??斜拉橋由川水區政府負責投資興建,小區配套也是川水區政府和宇紅天下共同完成。

  ??張明宇和王冰倩巡視一番之後,就匆匆忙忙趕回江城。

  ??……

  ??還沒有回到辦公室,張明宇就接到了江城鋼廠林總的電話。

  ??“明宇,你上次的提議,我們在非典之後組織專人進行密集調研,確實發現我們江鋼的定價模式有一些問題,所以特地想召開一個大型江鋼材料懇談會,”

  ??江鋼林總親自跟張明宇溝通,足以見得林總對張明宇的重視。

  ??張明宇頗為感動,

  ??“林叔,你讓小王跟我說一下就行了,不必勞動您老人家的大駕。”

  ??林總嚴肅說道,

  ??“明宇,每一次你的意見都十分讓江鋼受用,非常中肯,我很高興,懇談會以用戶為主,你是我們江鋼的大用戶,所以我給你打招呼也是應該的。”

  ??張明宇笑盈盈說道,

  ??“多謝林叔厚愛,為了江鋼,我張明宇一定不遺餘力,不辭辛勞,報效林叔對我的信任。”

  ??林總哈哈大笑,

  ??“明宇,現在不是表決心的時候,你們的意見最重要,希望你不要怕江鋼的那些定價的老爺們受不了,多提定價意見,我正好要好好整理整理江鋼內務呢。”

  ??張明宇樂嗬嗬說道,

  ??“林叔,你這是要把我們當槍使的節奏呀!”

  ??林總倒是沒有生氣,平心靜氣說道,

  ??“明宇,不想法子推動這些家夥,他們就成了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東西,我這是曲線救國,”

  ??張明宇能理解林國華此刻的心情,江鋼的一幫定價格的中層幹部,成天不摸市場,不看國內外形勢與政策,就知道閉門造車,導致江鋼的定價模式比海城鋼廠不知道差幾條街呢。

  ??就是這麽個現狀,江鋼的價格處和銷售中心的幾個定價核心人物,還經常跑風漏氣,江鋼價格還有一個星期出來,外麵早有江鋼價格的詳細信息。

  ??張明宇朗聲回應道,

  ??“林叔,您老人家的想法我舉雙手讚同,江鋼價格體係,已經被幾個害群之馬弄得亂七八糟,不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絕對是不行的。”

  ??林總毅然決然答道,

  ??“哼哼,這次我要他們付出慘痛代價。”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