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醉人的年味道(四)
作者:江城大俠123      更新:2021-08-11 03:40      字數:2746
  張明宇枕著媽媽陳秀蓮悅耳動聽的歌聲,小寐了好一會,張明宇起身聞一聞,身上的酒氣也散得差不多了。

  ??到了客廳,張明宇發現,先前拜年的親戚們走得差不多了。

  ??張明宇記得,大年初一,按原來川水待客規矩,拜年時,親戚朋友要拉你“燒茶”喝。說是燒茶,並不是開水衝茶葉,而是用豬肉或雞湯下麵你吃,其中有豬腿、排骨、整塊肉糕,或兩三個雞蛋。這時,你隻能吃麵,喝點湯,吃一塊肉糕或一個蛋,千萬別吃光了;若吃光了,那可是個大笑話,說你不懂禮節。

  ??實際上,過年時也吃不了那麽多,留下來主人又可將主要部件去招待另一批客人。

  ??確實有點不衛生,但多少年的習俗,就是這樣傳承下來了。

  ??現如今,新時代,川水人們開始講究衛生,也沒有那麽複雜,讓拜年的客人一撥一撥的吃著,現在客人一到,湊一桌就是酒席,快捷方便。

  ??張明宇想到,原來到嶽父嶽母家過年,嶽父嶽母在北方當兵多年,雖然轉業南方了,但還保留著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待客的傳統節目就是一頓豐盛的芹菜餡餃子。

  ??嶽父嶽母家的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或者是初一早上吃,當然,如果你不想睡覺,最好是半夜子時吃了,因為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張明宇看過資料介紹,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按川水的拜年規矩,哪一天到哪裏拜年也有規定,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從初四起,才拜一般親友。

  ??隻不過如今,張江海這一輩的人,就剩下張江海一人,至於張明宇的嬸娘,也隻有一個在世,張明宇他們姊妹準備明天一起回老家時再拜年看望。

  ??下午,張明宇大伯的子女,住在江城市的四兄弟姊妹,匆匆到來,給自己家族的長輩,張江海和陳秀蓮夫婦拜年。

  ??張江海讓明燦聯係,自己家的姊妹和老家的明漢他們,能夠來的,就過來,晚上兄弟姊妹好好熱鬧熱鬧。

  ??不大一會,該來兄弟姊妹的都來了,不該來的也沒有舉手。

  ??晚上,大夥陪著張江海和陳秀蓮夫婦喝酒,聊天,聽張江海娓娓道來那些過年的規矩,

  ??“我們知道,過年是歡樂的時刻,說話都是互相祝賀,都要用吉利的語言,祝福的話,都願這一年吉祥如意。

  ??過去過年,彼此之間絕對都不說不吉利的話,不願遇上不吉利的事,所以忌諱就特別多。每到過年,大人囑咐小伢莫亂說,小孩也提心吊膽,噤若寒蟬,生怕說錯話,影響別人家一年的運氣。”

  ??張江海喝了一口湯,回味著,招呼幾個下輩說,

  ??“你們幾個,別聽我嘮叨嘮叨的,就忘了吃菜,明順,你最喜歡吃三鮮的,趕緊吃呀,不要停筷子。”

  ??張明順是大伯的大兒子,他們幾個吃了幾塊肉糕,真是醉人的味道!

  ??“爸,你老再說說,過年期間哪些話不能說呀?”張明宇一邊吃著菜,一邊催促張江海說說川水過年的禁忌。

  ??張江海於是又開始侃侃而談,

  ??“從語言上講,不能說鬼、死人、背時、得病、倒黴、賒本、沉船、失火、垮台等。在過年時,還有些特殊用語:睡覺叫挖窖,開門叫開財門,流血叫見紅,把雞蛋說成元寶,貓叫財喜,老鼠叫客人,蛇叫錢串子或叫長蟲,舌頭叫賺頭,牙齒叫材條-子,小伢生了病叫做狗狗等。”

  ??一餐酒下來,聽著這些掌故秘辛,張明宇感到,中國地方語言表達的博大精深,估計那些所謂的語言專家學者,恐怕對一些地方的禁忌規矩,也知之了了吧。

  ??……

  ??第二天一大早,五姊妹駕車前往老家,給二伯家的幾個兄弟姊妹拜年。

  ??說是老家,其實明紅他們住的地方,潭水農場是他們的第二個老家。

  ??張明宇他們的第一個老家,是位於川水區木蘭鎮的張家灣,那是一個靠著木蘭湖邊的村落,上世紀七十年代,剛剛打倒“四-人-幫”不久,因為木蘭湖常年發水,經常把農田淹沒,川水縣展開移民計劃。

  ??於是,張江海夫婦帶著全家和二哥的子女們,響應號召,移民搬遷到了現在的潭水農場。

  ??張明宇回想起自己家剛移民到潭水農場時的艱辛,自己就有點不寒而栗。

  ??想當初,潭水農場是一片鳥不下蛋多麽荒涼的地方。經過二十多年的滄海桑田的變遷,苦日子到頭了,潭水農場也舊貌換新顏。

  ??張明宇一下車,看到明紅他們住的地方,又比從前大變樣了。

  ??樓房一字排開,房屋旁邊,是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張明宇忙不迭跟曾經熟悉的人群打招呼。

  ??“明漢哥,兩年沒來,大不一樣呀!”張明宇說道。

  ??“是啊,這個變化你的功勞最大呢。明宇,你找人批的款後來下來了,還有,你不是捐款了五十萬嗎?村裏麵派上用場了,不然,路哪有這麽寬。”

  ??明漢一提到,張明宇猛然想起,是有這個事,潭水農場的人去年到南江省物資總公司,找張明宇幫忙讓江國慶市長批點款,順便自己捐款五十萬,為家鄉人民做貢獻。

  ??最後,江城扶貧辦主任,在接到江國慶市長的電話後,大筆一揮,批給潭水農場五十萬元。

  ??幾個姊妹一起到嬸娘家拜年,並且由王冰倩送上祝福的紅包。

  ??嬸娘是張江海堂弟的妻子,年紀比陳秀蓮小,精神確實一點不差。

  ??幾個叔伯兄弟家都在一起住著,拜年的禮數當然要完成。

  ??大家又到村裏的各家串門拜年,一上午走走停停,就這麽耗過去了。

  ??中午,明漢家準備了三桌,堂哥、堂弟、堂妹都參加,大家在一起回憶往事,一起追憶童年,一起嬉笑怒罵,一起感歎似水流年,一起回想自己曾經不堪的糗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