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醉人的年味道(二)
作者:江城大俠123      更新:2021-08-11 03:40      字數:4014
  原來,就在張明宇和四哥明紅在書房裏密謀的時候,二伯家的幾個孩子及全家陸續到達了。

  ??按照川水年夜飯的習俗,年夜飯前,放完鞭,“祭祖”開始了。

  ??隻見廳堂內,張江海早已準備了一張大方桌,擺上幾張凳,幾副碗筷。

  ??牆上的壁櫥內,一對紅燭亮起來,張江海畢恭畢敬點燃三炷香,插在盛滿白米的香爐中。

  ??張明宇的母親陳秀蓮用餐盤端來了飯菜。張江海不要別人幫忙,自己小心翼翼接過,在桌麵上擺放了八大碗菜,紅燒五花肉,油炸豆腐,肉圓子和紅燒鯿魚,葷素搭配,有魚有肉。仔細一看,四樣菜都是雙份的。

  ??陳秀蓮笑著解釋道,給祖宗吃年飯,這叫“好事成雙”。

  ??敬酒是有講究的,酒具是張江海早已準備好的,每年一新的小酒杯,酒是新開封的好酒。按照酒席座次順序,他先為幾個杯子斟上酒。

  ??“祖先們,今天是大年三十,接您老們吃年夜飯,張家已經開枝散葉,不負你們的期望了。”張江海邊說邊將筷子搭在菜碗邊,然後又一輪斟酒。

  ??過了三巡,他又將杯中酒倒回壺中,再盛滿熱乎乎的米飯,後倒上茶水。

  ??“祖先們,您老們吃飯宴菜(方言,意為勸吃飯菜),現在物資條件豐富了,多宴菜。” 自始至終,張江海神情嚴肅認真,他說為了不打擾祖先用膳,自己身體不能與飯桌接觸。

  ??然後,每個人在準備好的墊子上,給祖先磕頭跪拜。

  ??祭祖禮畢,早已饑餓難耐了的眾兄弟姊妹,看到桌子上五顏六色,香氣撲鼻的年味道,簇擁這兩個老人---為眾人操心大半輩子的張江海和陳秀蓮夫婦,各自圍坐在桌前。

  ??按照張江海的要求,十一個兄弟姊妹不分親疏,不分彼此坐桌子,小孩也不例外。

  ??於是,二伯家的四個兒子和張明勝、張明宇跟張江海夫婦坐在一起,另外加上李書林和二伯家的大女婿程兵。

  ??大姐明花坐到另一桌,跟兩個嫂子(明橋大哥的妻子袁友娣和明漢的妻子朱文芝)和幾個女婿在一起。一落座,明花的大嘴一撇,跟幾個同桌的人笑著說,

  ??“你們看看,我爸媽對待姊妹們,平時不分彼此吧,一到過年過節,就把他們喜歡男孩的心思暴露無遺。”

  ??“老人們都一樣,別說父,就是我們家,我爸媽不也一樣,不然怎麽給我起名友娣。”大嫂袁友娣說道。友娣就是“有弟”,大嫂的爸媽盼著兒子的心昭然若揭。

  ??不知道為啥?二伯家的孩子們管張江海叫“父”,而且,張明宇發現,川水木蘭鎮的人,管父親的弟弟們都叫“父”,張明宇心裏想,具體原因不清楚,可能是更親熱的一種表示吧。

  ??一大家人在最大的哥哥,明橋的號召下,齊齊跟張江海夫婦倆敬上一杯酒,祝老人健康長壽。

  ??一家人團聚,多麽幸福呀!兩位老人欣慰地望著眾下輩,毫不遲疑把杯中酒一飲而盡。

  ??大家嚐著陳秀蓮精心設計的年夜飯,多麽熟悉的年夜飯,多麽醉人的年味道!

  ??兄弟姊妹們吃喝著,就開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敬酒環節。

  ??大家倒是心照不宣遵循老幼尊卑的順序,依次敬酒,一時間,戰火紛飛,風起雲湧。

  ??不大一會,明橋大哥、明漢二哥等幾個不勝酒力的已經被眾人灌得暈頭轉向,不知所雲的,當張明宇到明橋跟前時,明橋一下子驚醒,把自己的兒子叫過來,對張明宇說道,

  ??“明宇,建雲這孩子今年退伍,工作的事,我就交給你了。”

  ??原來,大哥明橋的孩子張建雲,五年前因為不想讀書,就去參軍入伍,在部隊上本來有機會轉為義務兵,但不幸的是,考試成績不過關,隻能服役到今年下半年,就必須轉業。

  ??“大哥,沒有問題,建雲,聽說你還是部隊的汽車駕駛的教官,不錯,你工作的事包在小叔身上。”

  ??“小叔,我敬你一杯,謝謝你了。”張建雲急忙道。

  ??張明宇看到,建雲這孩子,比以前有很大的進步,敢說話,敢鬧酒,不禁感歎,部隊真是個大熔爐,敢叫孩子大改變,敢叫日月換新天。

  ??“明宇,大哥我過了今年就會內退,到時候我也幫你們的忙,給你們做點事,”明橋說道。

  ??張明宇當即答應道,

  ??“大哥,我早就想到了,你要是過來,跟大嫂有個伴,還可以管管倉庫,兩好合一好,太好了。”

  ??張明宇心裏想,大嫂袁友娣已經在宇紅公司倉庫幫忙管理食堂了,如果明橋大哥過來,工作能力強的話,正好把二哥明漢抽出來,負責加工中心或者宇紅天下工地上的事。

  ??張明宇又把王冰倩拉上,依次給二哥、三哥敬酒,表達祝福。

  ??如今,二哥的兩個女兒都已經畢業,安排在宇紅公司上班,二嫂跟著明漢二哥,照顧二哥的生活起居,小兒子建業也從川水轉學到了江城市的高中讀書,二哥家的小日子過的挺滋潤。

  ??三哥的大孩子燕雲還有一年就畢業,兒子建功在讀中專,三嫂也跟著明鋒三哥在宇紅天下的工地打轉,順便承包了工地的食堂。

  ??兩家人都很感激張明宇夫婦倆,所以,張明宇多喝了幾杯,張明宇心裏道,看樣子,今天又得拿出喝酒的禦敵神器了。

  ??到了四哥那,明紅不言語直接跟張明宇夫婦碰了兩杯酒,接著,他把四嫂叫過來,又喝了不少。

  ??四嫂陳玉鳳其實是陳秀蓮的侄女,也就是說,是張明宇的表姐。

  ??原來,陳玉鳳是張明宇堂舅的女兒,陳秀蓮覺得明紅和玉鳳挺合適的,就直接做主,讓張明紅娶了陳玉鳳。

  ??幾圈下來,張明宇也覺得喝得有點多,用了禦敵神器之後,才發現,自己剛才噴湧而出的全是酒,哎呀,虧了,這麽多的菜咋沒有怎麽吃呢?

  ??回到桌上,幾兄弟聽著張江海侃侃而談,

  ??“過年期間的活動中,打糍粑忌諱裂口子打不緊,年飯不能煮生了,煨湯怕罐子破,做菜莫燒糊了,小孩子吃飯莫把碗摔了,做齋飯不缺口,敬神時鞭要響燭要亮,錢紙要燒盡。”

  ??張江海夾了一口菜,對著大夥說,

  ??“你們不要停下來,都動筷子呀!多香喲。”

  ??張明宇和大夥趕忙夾著菜,吃了起來。

  ??陳秀蓮招呼大家,“來來,嚐嚐咱們張家年夜飯的保留節目,”

  ??不用看,張明宇就知道,所謂張家的保留節目,乃是陳秀蓮借鑒了張明宇他姥姥的祖傳手藝,經過自己改良換代而成的兩道菜。

  ??第一道菜是陳秀蓮自己醃製的臘肉,經大火炒熟,加上川水本地新鮮出爐的土大蒜,用土罐子熬製而成,大夥一嚐,味道還是那麽美的年味道。

  ??第二道菜是陳秀蓮用自己精心處理過的,川水當地有名的薄千張皮,用肥臘肉煸炒一番,加水,再放進去綠豆粉,大火煮開,小火熬製而成。

  ??張明宇吃了兩筷子,感覺爽極了。

  ??看到眾人吃的香,張江海又開始說起掌故來,

  ??“過年期間莫害病,過去的迷信,一害病影響全年健康;過去吃年飯不能泡湯,否則出門常遇大雨;三天新年期間,男的不動鋤頭,女的不拿針線,家中少動煙火;封門不要把封門紙丟了,要在神前燒掉;每個房間,晚上都要點燈;天燈一直要到元宵節止。”

  ??張江海咪了一小口酒,笑著說,

  ??“現在是新社會,好多迷信我們已經破除了,像掃地往內掃,垃圾三天內不外倒,這叫聚財;還要在堂屋裏放幾根板炭和劈柴,圈上紅紙條;三天內不出外挑水,家家的水缸要滿儲清水,保證新年三天內有水用,寓意是“福水長流,子孫富足”。這些規矩現在都已經不守了。”大哥明橋說道,“父,我還聽說,過去過年期間,牽牛去塘邊喝水,要在塘邊放一掛鞭,這是借水喝。”

  ??“是啊!過去還有許多的規矩,現在都已經失傳很久了,有些尊老愛幼的規矩,我們可以繼承,甚至發揚光大,但有些規矩有太多的迷信色彩,作為新社會的人,我們就要摒棄掉。正所謂移風易俗過新年嘛。”

  ??聽著,吃著,喝著,兄弟情誼永恒,說著,笑著,鬧著,年夜飯的味道更濃。

  ??大夥感歎歲月如梭,光陰荏苒。

  ??大姐的兒子李明經過江城市政府辦的錘煉,已經頗有他爸,也就是張明宇的姐夫李書林的遺風了。

  ??李明給姥爺姥姥敬完酒,就挨個給每個人敬酒,輪到了張明宇這裏,李書林喊上大姐明花,說道,

  ??“明子,這杯酒,咱們一家三口敬明宇舅舅一杯,感謝舅舅的栽培,感謝……”

  ??“姐夫,你這是折煞我也,我哪裏擔當得起?”張明宇沒有等李書林說完,連忙說。

  ??“哎呀!小舅,你老咋當不起,江市長對我特別關照呢,而且你老一句話,我們政府辦的崔處長跑都跑不贏,再說了,小舅,你老還是江城市的資政顧問,絕對當得起的。”

  ??李明謙恭說道。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