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肥水也流外人田
作者:江城大俠123      更新:2021-08-11 03:39      字數:4226
  十月三號,張明宇和其他姊妹的家人,連同二伯家的六個孩子一起,在川水的父母家相聚。

  ??一個完完整整的大家庭,一群從幼小不善飛翔的小雁,長大成為翱翔藍天的大雁,一些從嗷嗷待哺的小鳥,成為鷹擊長空的猛雕,兄弟姊妹熱熱鬧鬧在一起,談天說地,打打麻將,玩玩撲克,一大家人其樂融融。

  ??家裏有什麽?家裏有親人、有溫暖、有親情……滿滿的都是溫馨。是什麽讓我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是親情。

  ??家,可以緩解人們在冬天的寒意,給人帶來心靈的慰籍。

  ??家,是心裏永遠也不熄滅的燈;家,是夢裏那座燃著炊煙的木屋;家,是你永遠的港灣……

  ??在家中,誰和我們是最親的親人?對於張明宇他們姊妹來說,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對於二伯家的六姊妹來說,是小父張江海和娘娘陳秀蓮。

  ??望著爸媽略微彎曲的脊背,張明宇心裏一陣酸楚,是爸爸和媽媽,把一大家人帶出來,不辭勞苦地勞作,讓孩子們生活得有滋有味。

  ??是爸爸媽媽,含辛茹苦把兄弟姊妹帶大。

  ??他想起,小時候,媽媽陳秀蓮在煤油燈下紡線,衲鞋底的情景。

  ??母親,在昏暗的燈下,為了不讓自己瞌睡,一邊紡線一邊唱著歌,那個聲音是如此的婉轉動聽,如音繞梁。

  ??母親可是生產隊的婦女隊長,每次村裏的打夯鼓勁的號子,都是母親率先喊出的。

  ??張明宇想到,爸爸當時是駐外村的幹部,一周才回來一次,所有的兄弟姊妹平時的生活起居全部是媽媽在操心。

  ??而且,媽媽為了讓姊妹幾個上學,每年都是省吃儉用,勤扒苦做。

  ??那時候,一家五姊妹同時上學,從高中到小學,一字排開,簡直是奇葩。二伯家的孩子們媽媽也不歧視,都細心嗬護著。

  ??七八個讀書的孩子就這麽樣,不缺吃不缺喝地生活,想想都難以置信,可是,母親陳秀蓮,一個平凡的農村婦女,一個偉大的母親,卻做到了,寧可自己家是缺糧戶,寧可去借吃的,也不能讓孩子輟學。

  ??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我不識字,不能讓孩子沒文化。

  ??於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婦人,培養出一群有文化的後輩。

  ??爸爸則經常節衣縮食,在當公社駐村幹部的過程中,拿出自己當時微薄的工資補貼家用。

  ??張明宇想到這,眼眶裏噙著淚水,母愛無疆,父愛如山。

  ??有父母在,才是一個完整的家。

  ??張明宇暗自下決心,一定要爸媽幸福地活著。

  ??……

  ??小妹從香九回到國內,帶回來好些香九的東西,吳濤自上次出事後,就綿條多了,在車城市的專用車廠負責辦公室接待工作。

  ??姊妹們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說實話,有父母的紐帶,姊妹們親熱得多,有張明宇這個催化劑在,姊妹們融洽得多。

  ??“小哥,貨發的快吧,跟你說,汪大哥把明年的船都訂好了。”

  ??明燦對著張明宇說,

  ??“什麽呀,你懂嗎,都是小哥預先安排的。”吳濤搶著說道。

  ??“就你嘴多,一邊去。”小妹不給泡皮好臉色。

  ??“明紅哥,接貨沒有什麽情況吧?”張明宇也不管小妹兩口子,問向張明紅。

  ??“不是又招了一批人嗎,素質高,管用,現在港口的交貨快多了。”張明宇回答。

  ??張明紅剛剛從海城回來,現在,他基本上帶領的員工,全部在幾個碼頭上。

  ??“明宇,倉庫的吊車還得換個噸位大一點的,現在的起重量隻有25噸,太小了。”,明漢二哥湊過來說。

  ??“二哥,這是你的職責所在,跟老謝商量,如果合適,馬上就換吧,安全生產最重要。”張明宇了如指掌,現在很多鋼卷子重量有30噸,吊車承載25噸,確實不相配。

  ??“二哥,燕子學的財會專業,以後可以用得著了。”張明宇知道,二哥的二女兒張燕高考後,上了南江經濟學院。

  ??“是啊,今後就到宇紅公司算了。”明漢說道。

  ??“沒問題,二哥,三兒張建偉後年高考就選汽車工程好了。”張明宇回答道。

  ??如今二哥家三個孩子都大了,二嫂從川水過來照顧二哥的生活,兒子建偉也被張明宇找人安排在江城市的高中上學,一家人可以經常在一起團聚。

  ??大姐一聽說要選專業,馬上一跑過來,說道,

  ??“小弟,外外的事你說的要承包的,明年就畢業了,反正交給你了,還有我提個建議,以後孩子們的專業選擇,要圍繞著宇紅公司的業務,大家說好不好?”

  ??大姐嗓門大,一下子引得眾姊妹拍掌通過。

  ??張明宇心裏明白,孩子們的專業選擇跟宇紅公司相關,沒有問題,但這些孩子不能成為躺在功勞薄上的所謂富二代。

  ??張明宇深知,目前,國內大部分民營企業以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為主,經營理念陳舊,管理方式粗放,組織製度模式落後製約企業素質和層次。

  ??張明宇不想宇紅公司成為一個家族企業。

  ??即使這一幫姊妹,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積極性特別高,有利於企業的發展,但是當企業發展起來後,應當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處理好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特別是要重視對第二代、第三代繼承人的培養。

  ??所以,從一開始,宇紅公司就聘請,大批的懂現代管理理念的職業經理人,就在於此。

  ??有了這批人,才能讓企業發展壯大。

  ??隻是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年代,以近親方式繁殖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隻滿足於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家族式企業,是沒有前途的,而且後麵的發展必然遇到瓶頸。

  ??張明宇抱定:一定要多聘請一下企業高管,實在不行可以以企業的股份相送,為了宇紅公司的騰飛,肥水也流外人田啦!

  ??……

  ??晚上,張明宇一家人匆匆從川水趕到王和平家吃完飯。

  ??王和平早早做好晚飯,等著張明宇一家人。

  ??“明宇呀,叔叔這次怕是要退二線了。”王和平鬱悶的喝著酒,說道。

  ??“哪能呢,叔叔今年才五十一歲,在副廳級位置上,你這個年齡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張明宇不經意說了這個詞。

  ??“拉倒吧,白頭發都快出來了,就這把年紀還揮斥方遒,激揚文字了?”旁邊的李姨聽不下去了,把太祖的詞搬出來截住了張明宇的話。

  ??“不是那個意思,阿姨,我想說,副廳級別上,叔叔的年紀是優勢,”張明宇接著說,

  ??“你想想,叔叔又有文憑,又有政績,絕對可以換個好局委的。”

  ??說的也有理,王和平最近也動用了一些老關係,可是效果不好,現在沒有硬關係不行了。

  ??“明宇,哪有老常那樣的福氣喲,聽說他準備外放了。”王和平感歎道,

  ??“就老常那個回答水平,還可以繼續幹正廳,真是沒天理啊!”

  ??“可能到曾州當書記,常廳長身後有周省長杵著呢,說你行,就行嘛。”張明宇說道。

  ??“這次老常果真是有人陷害的,現在上任的廳長,後麵杵著紀委書記喲。”王和平說著。

  ??張明宇想到,王和平畢竟是紀委這一塊的,對紀委的事還挺熟的。

  ??“叔叔,你的事要抓緊,您可以找下錢勝文伯伯,我呢,再找錢二哥尋思尋思,看看有沒有好的去處,咱雙管齊下。”張明宇總結陳詞,最後算是給王和平交了底。

  ??餐畢,張明宇和王和平坐在書房,當著王和平的麵,張明宇給錢明打了電話,

  ??“二哥,我在物資廳王叔叔家,現在王叔遇到難題了,請你幫忙指點一下迷津。”

  ??錢明知道張明宇跟王和平的關係,作為組織部的處長,也清楚哪些廳局缺位,當下就直接指了條明路,

  ??“老四,好的廳局不多,我看,你能不能讓王叔試試建設廳的位子。”

  ??張明宇一了解,才知道,原來,建設廳紀檢組長空缺多時,廳機關的各色人等,為了這個位子爭得麵紅耳赤,攪得雞犬不寧,組織部也不好平衡各方勢力,幾個方案都擱置了。

  ??接下來,王和平馬上行動,找了老鄉,又找了老領導的錢勝文,做通紀委的工作,加上他的工作業績確實有目共睹。

  ??而且,王和平同誌在各大報紙刊物上,發表過多篇有建設性意義的紀檢黨建方麵的文章。

  ??可以說,王和平同誌是硬件條件和軟件實力都相當有競爭力。

  ??接著,組織部門一看紀委的推薦,哦!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建設廳找了半天,爭論不休的紀檢組長,原來在這裏呀!

  ??於是,一個高大上的紀檢組長被組織部門鄭重推薦!

  ??就這樣,紛擾了半個月的建設廳黨組,似乎安靜下來。

  ??自然,讓人大跌眼鏡的王和平,走馬上任建設廳紀檢組長。

  ??建設廳的機關幹部們驚呼:一群窩裏鬥的家夥們,這回吃虧上當了吧!怎麽著,肥水也流外人田了!

  ??(夥伴們,本小說已經在簽約階段,盼望各位朋友多點擊,多收藏,接下來更精彩的內容在後頭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