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秘的等腰三角形
作者:三行的書      更新:2020-03-01 21:50      字數:2475
  “塔比星的非周期光度變化,確實是由某種智慧生命的舉行造物所致。”

  當陳宇此話落下,原本混亂的觀察者大廳瞬間鴉雀無聲。

  十大直播間內的彈幕也陷入了短暫的稀疏……

  所有人,都在消化這一則摧毀三觀的信息。

  雖然大多數學者和普通人,都確定浩瀚的宇宙中不可能隻有人類這一種智慧生命。但現實終有一天擺在眼前,每個人還是受到了巨大衝擊。

  抬腕,看了眼彈幕,陳宇站在原地靜靜等待了半晌,估摸眾人思維能力恢複,便繼續開口道:“我知道,智慧生命造物這件事難以置信,那為了明確我不是在空口白話,接下來,我會拋出一係列無可爭議的證據,來證明傑森·萊特的觀點。”

  “首先,塔比星的光度在不斷下降,幅度快到不可思議。而明麵上,有關它的最新一條、也是最後一條相關信息,是2018年3月的觀測記錄,亮度再次下降了5%。”

  “在此之後,仿佛一夜之間,全世界都對它失去了興趣,完全沒有了後續討論。由尤裏·米爾納和霍金聯合發起的‘突破聆聽’最大規模計劃,也沒有一絲消息傳出。”

  “華夏的天眼觀測,也僅在2019年4月公布了一條沒有任何異常的新聞。但塔比星可是一直在降低光度!這條沒有‘異常’的新聞,本身就代表了異常!”

  “直到如今,2021年,網絡上也沒有再出現任何一條有關塔比星的新消息。隻有權限相當高的天文機構內部服務器、和各大高校天文係資料庫能找到相關文獻。”

  “當然,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一些公開的專業論文中,無意、或是有意提到了塔比星。”

  “典型的,就比如2019年12月份,華夏科學院國家科學中心孫偉教授的論文——《麵向空間天文觀測的序列圖像壓縮算法》,主要講述:對定點天體連續觀測得到的序列天文圖像,會有時間與空間冗餘較高的特點,對此提出了一種利用幀內壓縮與改進幀間壓縮相結合的無損壓縮算法。”

  “在這則論文的電子版第六頁,就透露了華夏天文台19年3月,曾和多國合作,用地外望遠鏡對塔比星拍攝過大量的天文圖像,采用的無損壓縮方式,正是這篇論文的上一代壓縮技術。”

  嘴角浮現若有若無的冷笑,陳宇聳肩。

  “按照論文內透露的數據量,這次拍攝的數據想要全部處理,工作量極大!單獨的天文機構無法承擔,需要全世界天文機構的幫助。”

  “試問,一個2018年就沒有人後續討論的塔比星,為什麽會在2019年針對它拍攝如此多的天文圖像?”

  “而更有趣的,2018年11月份,華夏火箭軍工程大學,劉一院士、張誌立院士、周發教授也發表過一篇論文——《基於恒星像點軌跡的星圖添補》。在電子版第五頁,有一句說明:可以對1400光年左右的恒星構建缺失星圖的像點添補模型。”

  “這所大學本身就非常特殊。1400光年,也正是塔比星的距離!論文的時間,更是19年拍攝行動的前四個月!這一連串的巧合,不太可能是巧合吧?”

  拍拍手中的《文明閃耀》報刊,陳宇繼續道:“這兩篇論文,網上直接就能搜索到。除此之外,國際上涉及塔比星的論文也非常之多,比如《anexperimentofccdframe-ation》、《distributionofpsfofnearearthobjectsurveytelescope》等等。”

  這都是真的嗎?

  搜到了……

  我也搜到了。

  細思極恐。

  艸!我就知道沒那麽簡單!怎麽就忽然之間不報道塔比星了呢?原來是發現外星人了!

  主播牛逼!

  up主的大佬之風撲麵而來。(狗頭)

  唯獨這個英語的發音,怎麽那麽像初中生?

  當你注視外星人的時候,外星人也在注視著你……

  “正所謂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全球官方為何突然隱瞞了塔比星消息?就因為他們發現,一開始娛樂大眾的外星人假說,竟然越來越具備真實性了。為了避免恐慌,必要的封鎖是一定的。”

  “那麽接下來,我就從2017年的時間線,開始向後介紹人類對塔比星的所有發現。”

  再次打開《文明閃耀》報刊,翻到第二十二頁,陳宇語速飛快的講述:“17年3月,觀察開普勒光曲線的nasa某小組,異想天開用等腰三角形帶入模型,所下降的光度竟然與現實的塔比星完美契合!這一發現立即被nasa發布到官網,被各大媒體轉載。”

  “遮擋物是標準的等腰三角形,對於平民來說無疑是極佳的噱頭。”

  “然而兩天後,經過nasa完整的計算,發現這不是巧合!遮擋塔比星的物體竟然真的是三角形!於是,全網相關新聞紛紛下架。就此,全球官方對塔比星的觀測徒然拔高了幾個量級!”

  “由於互聯網的特性,一條引人注目的新聞如何被封禁、下架,也會留下蛛絲馬跡。現在,華夏國的觀眾們如果在某度搜索‘塔比星三角形’六個字,應該還能找到含糊不清的描述。穀歌搜索到的信息會更多。”

  話落,陳宇翻開二十三頁,繼續道:“19年7月,六國官方天文陣列拍攝的數據整合完畢,進一步證實了巨型等腰三角建築的存在。”

  “20年6月,三角形移動到正對太陽係的方向,塔比星亮度再次下降21%,三天後慢慢恢複。在這三天內,通過淩日法,天文界計算出了巨型造物的表麵積約為木星九倍左右。”

  “2026年3月。霍金號天文望遠鏡升空,專注塔比星六個月的拍攝,得出三角形質量為地球的四分之一!這意味三角形厚度不會超過5微米!排除環世界、太空站、宇宙艦隊等假說。”

  “2044年。塔比星亮度持續下降,證明它的質量損失很嚴重。天文界繼續排除了巨型結構為戴森環的假說。因為戴森環隻是吸收恒星正常散發的能源,無法造成恒星‘早衰’現形。”

  “等腰三角形所為何物?再次成迷。”

  “2078年5月。京東大學天文係某學生,在分析塔比星從09年到78年這七十年光譜變化,發現等腰三角形的環繞有規律性!”

  “2078年8月,規律性證明是氫元素的化學性質,進而在一年後被完全破譯!翻譯成人類理解的語言,有85%的幾率是‘這裏’的意思。”

  “2092年,三角形環繞次數增加,翻譯準確率上升到99%,可以確定外星智慧文明的存在。僅以塔比星為例,文明程度至少領先人類2500年以上。”

  “2105年……”

  念到這裏,陳宇輕吸一口氣,看向鏡頭:“聚點式哈勃望遠鏡升空,完成高精度拍攝。全人類終於親眼見到了遠在1800光年的外形造物。”

  “那東西並不是什麽戴森球。”

  “而是……”

  “銀河係互聯網絡!”

  話音落下,天文界、各國官方、四千六百萬觀眾瞬間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