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明變天
作者:高月      更新:2021-08-11 01:15      字數:4056
  中午時分,府東街的鳳西酒樓的生意不是太好,大堂裏稀稀疏疏地坐著一些零散吃飯的客人,隻有樓上的幾間雅室勉強坐滿了客人,在三樓靠窗的一間雅室裏坐著幾個官員,也就是鳳西酒樓的老客,今天葉如棠事務繁忙,沒有過來和他們一起吃飯,幾個人談得倒也暢快。

  ??眾人的話題總是離不開最近熱門的話題,裘海正喝了一口酒道:

  ??“看來恢複相製已是大勢所趨,李維正出任相國將不可逆轉,不過有相國對咱們這些低品小官是一種保護,至少皇上不會和咱們直接打交道了,不像太祖皇帝時,連九品官犯事他要過問,問也不問清楚,一揮手就統統拖出去殺了。”

  ??崔光清卻皺了下眉頭道:“李維正推崇的是恢複唐製,如果是這樣話,應該有左右相才對,右相不用肯定非李維正莫屬,那左相會是誰,你們想過沒有?”

  ??裘海正笑道:“從資曆來看,我以為很可能是葉天明,不過葉天明和李維正是翁婿,哪有翁婿同為相國的?”

  ??“翁婿同為相國可不是佳話嗎?”旁邊的王凡插口笑道。

  ??裘海正搖了搖頭道:“此翁婿同為相國可不是什麽佳話,左相不過是擺設,以葉天明那樣重的權力**肯嗎?所以他若為左相,必然會導致翁婿間的流血,李維正也不會同意,依我看來,這個左相最有可能是禮部尚書陳迪,他一向為人低調,而且年紀也大了,在左相這個位置上體麵地退仕,對他是最好的結局。”

  ??“裘兄目光犀利,說得果然不錯!”

  ??幾個人一起鼓掌大笑起來,忽然,幾人一齊停止了鼓掌,仿佛聽到了什麽聲音,是的!他們是聽到了一陣聲勢浩大的喊聲,緊接著是密集的腳步聲,起伏鼎沸的嘈雜聲從窗外傳來,幾人連忙丟下筷子,奔至窗前,眼前的情形頓時把他們驚呆了,隻見浩浩蕩蕩的太學生一眼望不見邊際,有數萬人之多,從盧妃巷方向而來,到了府東街的口上又轉道向東,向皇城方向而去,他們一路高呼著口號:“支持相製,支持恢複中書門下省,反對君主**!”

  ??數千幅百布橫幅上也用鬥大黑字寫滿了各種各樣標語。“君相分權……李景隆的敗局不能再度生!”

  ??林林總總,但意思都是一樣,堅持相製,反對君主**,太學生們情緒激昂,臉上洋溢著對變革的期盼。

  ??裘海正幾人麵麵相視,眼中皆露出了震驚之色,裘海正一聲長歎道:“看來今天我大明要變天了!”

  ??數萬太學生如一條長龍,浩浩蕩蕩來到了西長安街,這裏是進入承天門的大路,兩邊已經布滿了軍隊,但是士兵們並沒有阻擋他們,而是任他們繼續向前,這種情況在半年前也同樣生過,當時李景隆兩次大敗,損兵百萬而不受懲處,激怒了在京的十萬貢生和太學生,他們火燒李景隆的府宅,在承天門前靜坐示威,直至朱允文下了罪己詔。而今天他們在數十名太學生領袖的帶領下,再次請願,要求恢複漢唐以來的政治常態。

  ??隊伍來到承天門前停了下來,數萬太學生席地而坐,密密麻麻的身影占據了整條大街,兩名太學生代表將厚厚一本有萬人簽名請願書交給了承天門的守軍,請他們轉呈給皇上。

  ??此刻,在太和殿廣場上,幾名重臣正焦急不安地等待著皇上的接見,齊泰、陳迪、暴昭、景清、鐵鑽以及葉天明,他們原本是在朝房中公務,太學生浩浩蕩蕩的請願隊伍使他們倍感壓力,幾個人商議了片刻,決定聯合向皇上提出正式恢複相製,這已經是朝野所向,大勢所趨了。

  ??禦史大夫景清對眾人慷慨陳詞道:“各位,軍務參議會已經是事實上的政事堂,但它卻明不正言不順,一個兵部便可以主導整個議題,這不是常態,既然事實已經形成,那我們就責任將它製度化,皇上有皇上的權力,政事堂有政事堂的權力,不能這樣曖昧下去,使皇上無權,使兵部坐大。”

  ??雖然景清沒有明指,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兵部就是代指李維正,這樣曖昧下去,隻會使李維正一手遮天,與其處於混亂之中,還不如直接挑明了,建立起真正的相製,反而會抑製李維正的權力。

  ??“景大人說得對!我們確實是結束這種混亂的局麵。”

  ??一直保持著低調的葉天明忽然開口了,他對眾人道:“燕王已經明確表態,要誅盡左班文人,恢複祖製,估計我等都是在他的殺人名單之中,這個時候,我們如果還拘泥於形式,遲遲不肯麵對現災,那麽這種混亂的局麵會很容易被燕王從中挑撥,從而影響戰局,而且恢複相製也並非是大明初創,我們不過是要恢複到洪武十二年以前的製度,實現君相製衡,至於恢複唐製,那是以後再慢慢討論之事,當務之急是要把製度明晰化,解決人心混亂的局麵。”

  ??其他重臣紛紛表態道:“葉大人的建議有理,我們當勸皇上順應大勢。”

  ??就在太學生數萬人請願和幾個重臣緊急求見皇上的同一時刻,朱允文的另一個師傅方孝儒也在最後勸說朱允文下定決心。

  ??其實方孝孺也和朱允文一樣,支持恢複相製,卻不願意看見李維正以強勢的姿態登上相位,隻是他比朱允文更清醒一點,也看得更清楚。

  ??“陛下,臣這幾天一直就在考慮此事,臣認為讓李維正為相其實也未必是壞事,至少能確定下他的臣子名份,以防止他用武力來篡明,陛下也應該想得到,以他的實力,如果有意取大明而代之,也完全可以辦到,臣最擔心就是他的身份久拖不決,恐怕他會生出異心,相反,把他定在相國之位,如果那時他再生出異心,那他也會被天下人所不容。”

  ??朱允文背著手在房間裏來回踱步,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幾乎要使這個年輕的皇帝崩潰了,外麵數萬太學生的請願代表著民意,朝廷重臣的施壓代表著文武百官的意見,而現在他的師傅也這樣勸他,讓朱允文的最後一點點防線,也逐漸被攻破了。

  ??“好吧!朕去見一見眾位大臣。”朱允文長歎一口氣,便向太和殿方向走去。

  ??太和殿的偏殿上,朱允文再最後和幾位重臣商討恢複相製的具體事宜,宰相恢複容易,難的是君權和相權的劃分,這也就是問題的關鍵,但沒有李維正參與的這個討論是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李維正不能接受權力的劃分方案,那最後的結果極可能他用實際行動來劃分君相之權,可李維正的底線又會在哪裏?眾人都一時陷入了迷茫。

  ??最後,齊泰呈稟道:“陛下,李大人口口聲聲說恢複唐製,那我們不如用唐高宗時的君相之權來劃分,成立中書省,以中書令為右相統領百官,三品以下官員皆由相國任免,凡軍國大事,當先稟相國,再由相國轉呈皇上,最後聖旨以加蓋禦印和中書印後方才生效,陛下以為如何?”

  ??朱允文心中十分悲傷,他能以為如何?三品以上官員他可以任免,可實際上他能任免李維正嗎?莫說李維正,別的重臣他又能輕易任免嗎?朱允文已經看出來了,改製後的格局不僅李維正是得益者,而且各位重臣也是得益者,連以前的皇祖父也尚要借助大案才能除掉胡惟庸,現在,他又有什麽力量去罷免大臣。

  ??就在這裏,殿外忽然傳來了侍衛的高喝聲,“五軍大都督李維正求見陛下!”

  ??主角終於來了,偏殿裏一片寂靜,良久,朱允文才低聲道:“請他進殿吧!”

  ??片刻,李維正大步走進偏殿,他躬身施禮道:“臣李維正參見皇帝陛下。”

  ??“李愛卿,我們正在種論大明恢複相製的問題,不知李愛卿有什麽好的建議?”

  ??李維正就是為這個而來,他早就胸有成竹,又施禮道:“陛下,臣一直以為承相並不是君王的輔助,它其實是對君權的一種製衡,以防止君王濫用權力而造成國民的重大損失,所以臣一直建議恢複唐製,或許全麵恢複唐製尚須時日,但一些基本的製度應該定下來,先是中書省、門下省和政事堂須成立,中書省事草擬詔書之所,這樣詔書就不能出自禁中,而是應由中書舍人撰寫,其次是政事堂,政事堂是討論和決定軍國大事的地方,軍國大事並非是相國或君王一人所定,而應該是朝廷重臣共同協商決定,最後由中書省轉呈陛下批準,這才是真正的相製,臣不希望出現漢末一相獨大的局麵,也不希望像先帝一樣,軍國大事都由帝王獨裁,請陛下考慮。”

  ??應該說李維正這些話是非常大逆不道了,比如說防止君王濫用權力,再比如說由帝王獨裁等等,換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把李維正推出去千刀萬剮,李維正也知道這會傷害到朱允文的帝王尊嚴,但他認為自己有必要把他的製度講清楚,這不僅僅是講給朱允文,也同時是說給各位大臣聽。

  ??他李維正不是要大權獨攬,而是要建立一種真正的君相製度,當然,這並不是李維正的最終目標,不過,事情需要一步一步來,急不得。

  ??李維正的意見贏得了各位大臣的一致同意,尤其是他那句:‘軍國大事並非是相國或君王一人所定,而應該是朝廷重臣共同協商決定,’就是這句話引起了在場所有重臣的共鳴。

  ??大勢已經定了,朱允文已經再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得正式同意大明恢複相製。

  ??建文三年四月初一,也就是朱允文容易恢複相製的次日,大明朝廷正式向天下宣布:‘自即日起,大明王朝正式恢複相製,成立中書省、門下省和政事堂,加封五軍大都督李維正為右相國中書令,兼任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另外,齊泰、陳迪、暴昭、景清、鐵鉉以及葉天明六人皆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入政事堂議政,取消臨時軍務參議會,另外,加封禮部尚書陳迪為左相國、門下侍中。’

  ??大明王朝從此變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