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發琉球
作者:高月      更新:2021-08-11 01:14      字數:6408
  晚,一匹快馬風馳電掣般越過田野,向數裏外的齊王去,齊王宮位於濟南府北郊,是一座占地近千畝的宮殿群,齊王是朱元璋的第七子朱,此人在朱元璋的幾十個兒子中以獨斷專橫,性格殘暴而出名,齊王在去年的奪信案中也參與了其中,隻可惜他的人在陽邏鎮便全軍覆沒了,但這也使他逃過一劫,在隨後的朱元璋清算中他能置身事外。

  ??從去年的下半年到現在,齊王朱一直保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他冷看燕王風光無限,冷看秦王被削藩,但一個月前,他忽然接到晉王的邀帖,希望能一起共保秦王,朱先是惑不解,但很快他便得到了大哥在陝西巡察時吐血的消息,朱開始意識到,大明江山的後繼者要發生了,他的心也隨之怦然而動,盡管他隻是第七子,但這並不能阻擋他對皇位的渴求,朱迅速給自己定了位,他既不能做爭奪皇位熱門者,但也不能淡出父皇的視野,於是,他便選擇了一種跟進的策略,躲在秦王的身後,當秦王力竭倒下時,他便出現了。

  ??正是有了這個策略,所以在黨派劃分時,他成為了秦王黨,秦王也答應了他,若能為帝,當封他為山東之主,也就是將山東軍政大權都交與他,朱欣然應允,並和秦王建立了一條有效的聯絡渠道。

  ??這些天從京城來的消息絡繹不絕,大多是秦王派人給他送來,大多是太子的身體和皇上的情緒變化,並沒有什麽切實意義,不過昨天秦王卻送了一份目的明確的急件,命他時刻監視威海衛指揮使李維正的動向,理由是李維正是太子的心腹,從他的動靜中能發現太子黨的下一步意圖。

  ??雖然秦王說得光麵堂皇,但朱卻很清楚,這不過是秦王準備報複李維正的一箭之仇李維正雖號稱太子心腹,但他資曆尚淺,在太子黨中並沒有什麽地位,如常升、李景隆等太子黨的核心人物,是不會把一個小小指揮使看在眼裏,太子黨的計劃也不會告訴他。

  ??雖有明悟,但朱還是很看重秦王的這份急件,他一直就關心蓬萊千戶所的控製問題,那裏可是有大明水師的主力船隊,為此他費盡心機自己的小舅子鮑信安插進去做了副千戶,原以為原千戶獲罪免職後,他的小舅子就能得到這個機會了,他特地緩和了與山東都指揮使葉升的關係,但最後的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竟是李維正兼任了這個千戶的位子,這件事一直令他心中不滿在,秦王的目光也轉到了李維正的身上,那他能不能渾水摸魚,重新拿到蓬萊水城呢?

  ??此刻,齊王朱正坐在書房裏給小舅子鮑信寫一封信,準備將一些重要的事項一一交代給他,朱今年三十出頭,和長相威嚴的燕王頗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他的眼睛裏總縈繞著一種陰冷之意加上他對下屬薄情寡意,所以使人體會不到他的威嚴,而隻是看到凶惡。

  ??就在朱飛筆疾書之時,門外忽然想起了急促的腳步聲,他的一名侍衛在門外稟報:“殿下,蓬萊那邊有急件,好像是鮑將軍出事了。”

  ??朱一驚下筆便站起身道:“快命報信人進來。”

  ??刻,幾名侍衛引著一名鮑信的心腹走進書房,來人跪倒泣道:“王爺,鮑將軍乘坐的船隻在海上翻沉,鮑將軍下落不明。”

  ??“什麽!”朱大吃一驚晌。他無力地坐了下來用說。鮑信肯定已喪身魚腹了呆愣了良久才問道:“他為何要出海?”

  ??“鮑將軍走得很急。並沒有說麽事情下們事後打聽。聽說是押運一艘裝軍械地船隻去威海衛。那艘軍械船似乎裝得太多了。”

  ??“胡說!”朱重重一拍桌子。他根本就不相信鮑信會跑去押運什麽軍械。前不久自己還反複叮囑他要坐鎮蓬萊。任何出海之事都不要參與。他怎麽可能跑去押運軍械。這其中必有緣故。

  ??朱地怒火將跪在地上地報信人嚇得一哆嗦。連忙道:“屬下不敢說謊。鮑將軍這次帶了十名手下出海。結果一個都沒有活下來。我們都不知道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隻知道他走地上午曾和李維正開過會議。”

  ??“居然一個都沒有活下來?”朱沉思了片刻。他忽然問道:“翻船那天。海上可有暴風雨?”

  ??“那天天色很陰沉。風也大。但並沒有暴風雨。”

  ??朱自言自語,“這倒奇怪了,怎麽一個也沒活下來。”

  ??按理,船隻傾翻,總有人會抱著斷木逃生,可一個人也沒有活下來,這就有點死無對證的感覺了,想到‘死無對證’四個字,朱似乎明白了什麽,他又急忙問道:“那李維正現在在做什麽?”

  ??“他已率領兩千人分乘三十艘戰船出海了,現在鎮守蓬萊水城的是副千戶賴永國。”

  ??朱不由一陣咬牙切齒,在鮑信剛剛死去的節骨眼上李維正就出海了,這未免也做得太明顯了吧!

  ??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上,一支船隊正劈波斬浪列隊疾行,三十艘戰船組成的船隊排列近二十裏,波浪隨風起伏,拍打著船體,寶船上的巨帆被風吹得‘嘎嘎!’直響,水手們緊張而忙碌地調整帆向,大船上下顛簸,在蔚藍色的東海上航行。

  ??這天

  ??十八日,船隊離開渤海近一個半月了,半個月前,李千蓬萊水師和一千威海衛水師抵達了位於長江口瀏河港,和早期在這裏參加護航、由千戶楊帆率領的二十艘戰船匯合,同時蓬萊水師正式向兵部遞交了剿滅小琉球倭寇的申請,十天後朱元璋的正式批複便下來了,再次批準了李維正的海上臨機之權,和第一次授予他的權力沒有半點改變,準許他出海打擊倭寇。

  ??七月十日,楊帆依舊率戰船隊為第三批的近兩百艘糧船護航,而李維正的船隊則調頭向東,率三千人向數千裏外的琉球國進發。

  ??船隊已經在東海上行駛八天了,按照海圖琉球國應該不遠了。

  ??“大人,看見那座礁盤沒有,那座礁盤我們叫他百步島,它最寬處一共隻有百步。”說話的是船隊領航人陳萬裏,他是從耽羅島上船隨軍,為了不引人注目,他特地換了一身百戶的軍服,加上他高大的身材,倒顯得頗為威風,陳萬裏今年三十八歲從十二歲開始隨父出海,在海上搏擊已經二十六個年頭,風風雨雨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險阻,他最遠曾去過伊兒汗帝國的巴士拉,對日本和高麗的航線更是了如指掌。

  ??李維正就站在他旁邊,他舉起千裏眼,向陳萬裏所指的礁盤望去盤屬於珊瑚礁,露出海麵約兩米,呈不規則形,但礁石島表麵頗為平坦,就有點像後世的直升飛機停機場,這種小島倒十分怪異,確實可以作為一個標誌,他點點又問道:“那到了這座百步島,離琉球國還有多遠?”

  ??李維正之所以去琉球國因為陳萬裏告訴他,琉球國是倭寇船隻返回日本的中轉補給站,對倭寇尤為重要,在那裏有許多倭寇的物資倉庫,倭寇從大明打劫來物品和人口,都要在這裏暫放,而琉球國雖是大明屬國在倭寇問題上卻兩麵三刀,以提供中轉補給的方式與倭寇分贓,琉球國明顯是在欺大明消息閉塞,不可能有船來探知真相,如果幹掉琉球國的倭寇基地就等於斷了倭寇的後路,倭寇船隻中途沒有補給不可能返回日本。

  ??陳萬裏羨慕地看了一眼維正手中的千裏眼可是航海中的寶貝,尤其在海戰最為實用以起到先發製人的作用,真不知他怎麽弄來的?他指著東南方向道:“這座百步島就是一座標誌到了這裏,水手們都開始放鬆了,再向東南行五十裏就到了。”

  ??李維正又起千裏眼看了半晌,他當即令道:“命令船隊減速,所有的船隻進入戰備狀態!”

  ??船隊開始減速了,由一字型隊列排成縱向三隊,寶船也由最前麵退入到隊伍中間,它就宛如一艘古代的航空母艦,四周密布著各種護衛船隻,浩浩蕩蕩向琉球大島進發。

  ??刻的琉球國並沒有統一,還是處於三山時代晚期,由山南、中山、山北三國組成,三國均位於琉球大島上(今衝繩島),尚沒有向南北諸島發展,在三國中,以中山國的實力最強,而山北實力最弱,洪武初年,朱元璋派楊載向琉球三國發布詔諭,三國陸續向大明進貢,從此正式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在狹長型的島國中分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小城,其中以中山國的都城首裏城為最大,聚居了上萬人口,首裏城位於仲泊地峽的南岸,長長的地峽直通大海,地峽北麵便是山北國的都城今歸仁城,兩座都城相向而望,和平時期,各自有船隻在地峽中往來。

  ??這天上午,首裏城和今歸仁的民眾突然發現了一件無比詭異的事情,在地峽中間竟停泊著數十艘大明戰船,其中一艘船儼如小山一般,黑洞洞的大炮對準了地峽兩岸的城牆和建築。

  ??這個恐怖的消息迅速傳開了,很快,震驚異常的中山國國王察度親自趕到碼頭上來探查情況,察度國王約五十餘歲,在位已有二十幾年了,當年,就是他接受了大明的冊封,此刻,察度國王的心情異常緊張,就在他旁邊不遠處,聳立著二十幾座日本人的倉庫,而大明船隊昨晚半夜便到了,但至今沒有人下船來交涉,由此可見,大明戰船來者不善啊!

  ??“大哥,大明是怎麽回事,它可從來沒有派軍船來過,難道他們發現什麽了嗎?”旁邊說話的是察度國王的二弟泰期,他可以稱得上是半個大明通,他每年都要作為使者前往大明進貢,隻有今年沒有去。

  ??察度國王搖了搖頭道:“我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我懷是和日本人有關。”

  ??他忽然回頭問三弟泰平道:“三弟,你今年去大明進貢,大明皇帝對我們可有什麽不滿,有沒有提到倭寇之事?”

  ??老三泰平就是年初時和李維正在茶館看戲的那位,聽大哥問他,他眼中也是一片茫然,半晌才道:“沒有明皇帝沒有任何不滿,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他話音剛落,碼頭上的民眾忽然騷動起來,隻見山北國那邊出來一條小船,緩緩駛向大明的寶船,察度國王立刻道:“山北已經派使者前去了,我們不能落後,三弟,你是今年的對明使臣,你就去一趟吧!弄清大明軍船來琉球的用意。”

  ??泰平雖不情願他不敢不從,隻得上一條小船向大明寶船駛去。

  ??李維正的船隊是半夜時抵達琉球本島,他們直接駛進了仲泊地峽

  ??山不同,這一次明軍是要駐紮在琉球本島,而且兵力需要得到琉球**隊的協助以這一次主要以施壓為主,逼迫琉球國的三國國王與倭寇斷絕關係。

  ??李維正站在船頭,見南北兩岸皆各來一條小船,他知道這是兩國派人來詢問了,他立刻轉身進了船艙,片刻,山北國的小船先靠近寶船,士兵帶來了山北國的使臣。

  ??山北國派來了一名副丞相,名字叫做昆達中山國不同,山北國與山南國因國力較弱,兩國和倭寇都沒有什麽聯係,因此在大明軍船抵達琉球本島時,山北國的使臣就顯得從容很多。

  ??昆達曾十次代表山北國朝覲大明,在大明住過幾年,能說一些漢話上前躬身施禮道:“山北國副丞相參見大明將軍。”

  ??李維正已從陳萬裏口中知道,琉球三國中與倭寇私通的,僅中山一國,其餘兩國並沒有什麽關係,他立刻拱手回禮笑道:“副丞相不用擔心們前來是為了調查倭寇在琉球國的滲透,並無其他目的。”

  ??其實山北國也到了大明軍船此來是為了倭寇一事中山國早在大明建立前便和倭寇有聯係了,雖然大明建立後中山國有所收斂他們仍然以經商和中轉貿易為掩護,與倭寇暗通款曲目地是為了從倭寇截獲的物資中獲利,中山國的大部分奴隸均是倭寇擄來的大明百姓。

  ??盡管知道這個內情,山北山南兩國仍不敢向大明揭發中山國,他們唯恐大明朝隻是口頭譴責中山國,令其改正就罷了,而無實際行動,可那樣一來,山南、山北兩國必將受到中山國的報複,甚至受到倭寇的報複,這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兩國一直保持著沉默。

  ??今天大明的到來讓山北國看到了一絲希望,如果大明能就此滅掉中山國是最好不過,但山北國國王怕尼芝仍不敢大意,決定先保持觀望後再做打算。

  ??昆達不敢多言,他聽李維正是為倭而來,連忙笑道:“我們山北國和倭寇素無關聯,但倭寇也常來勒索我們,我們願為明軍提供淡水和糧食,希望大明能早日殲滅倭寇。”

  ??維正見一並名親兵站在門口,他知道是中山國的人到了,便點頭稱謝,命人將昆達帶下去,隨即讓中山國使者進艙。

  ??中山國使者正是泰平,忐忑不安地走進船艙,他與李維正一見麵,兩人都愣住了,他們見過,在京城一家茶樓裏聽戲曾說過幾句話。

  ??兩人驚訝一陣,都同時笑了來,李維正拱拱手笑道:“真是巧了,沒想到咱們又在這裏見麵了。”

  ??泰平驚訝之餘,一顆心也隨之落下,至少他不會有什麽危險了,他連忙躬身施禮道:“在下是中山國國王之弟,名叫泰平,參見大明上使。”

  ??“原來是王族,請坐!”

  ??李維正請泰平坐下,又命親兵上了茶,他這才笑著問道:“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大明威海衛指揮使,我姓李,上次聽你說想請雜劇藝人來琉球,最後可曾如願?”

  ??泰平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道:“我倒是提出了這個願望,可大明皇帝為了加強與琉球三國的聯係,準備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於造船航海的技術者赴琉球定居,大明皇帝就問我,雜劇藝人和造船工匠隻能選其一,問我要哪個,我當然隻選擇造船工匠了。”

  ??李維正一怔,這件事他倒是第一次聽說,派三十六姓造船工匠赴琉球,這可不是小數目,他連忙問道:“那一共有多少工匠?”

  ??“我聽說一共有三百多人,本來是早該到了,但不知為何,到現在還沒有來。”

  ??李維正點了點頭,估計是朱元璋征用船運糧食,便暫時向後拖延了,不過這件事和今天無關,他的臉色慢慢嚴肅起來,對泰平道:“我想和你談談我這次來琉球的目地。”

  ??泰平的神情立刻緊張起來,他低聲道:“請李將軍吩咐!”

  ??“吩咐不敢當,你隨我來。”

  ??李維正帶著泰平到船舷邊,便道:“我是奉大明皇帝之令打擊沿海倭寇,以保大明的海運全,我們已經得到確切情報,倭寇以經商為名,與中山國多有往來。”

  ??說到這裏,李維正瞥了他一眼,見他眼中露出了驚慌之色,李維正不由冷笑一聲,指著岸上排列整齊的十幾座巨大的白色建築物道:“那些房子應該就是倭寇的倉庫吧!聽說還有倭寇在管理這些倉庫。”

  ??泰平的臉色一陣白一陣紅,他聽出李維正給他留了台階,便連忙道:“是有日本人與我們進行經商,但我們確實不知道他們竟會是倭寇,如果知道,我們絕對不會與他們往來。”

  ??“好!既然你們這樣表態了,那我就給你這個機會,我給你們提三個要求,第一,大明要沒收這些倉庫,你們將中山國內的全部倭寇交給大明處置;第二,立刻將倭寇曆年擄來的大明百姓交還我們;第三,中山國必須做出書麵承諾,從此再不和倭寇有任何往來;這三個要求我給你們兩天時間,後天天亮前辦到,否則我大明水師將重立中山國王。”

  ??(懇求投一張推薦票給老高)(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作者,!)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