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蘇州舅舅
作者:高月      更新:2021-08-11 01:13      字數:4223
  兩天後,太子朱標正式出巡江浙,這次他不再是微服私訪,而是代父出巡,兩天前,朱元璋的旨意已經下發,命江浙各州府做好春耕之餘,全力接待太子出巡。

  ??李維正雖然是朱標的私人幕僚,但朱元璋對太子身邊人審查極嚴,唯恐他誤交匪人,所以在沒有得到朱元璋正式批準前,李維正隻能扮作侍衛與太子隨行,但朱標體恤下屬,知道他帶有弱妹,便賜他重幣,命他單獨南下,若有事情,可隨時聯係,就這樣,李維正囊中豐厚,乘一葉扁舟,攜美遊曆江南。

  ??這一天,李維正的小船在蘇州楓橋碼頭上緩緩靠岸,蘇州是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商業城市,手工業和農業都十分發達,因此張士誠的緣故,朱元璋對蘇州一直課以重稅,故蘇州也是朝廷重要的財政中心,漕運極為發達,楓橋碼頭上,糧食、布匹、茶葉等大宗物資堆積如山,數以萬計的碼頭勞工在此謀生,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極為熱鬧。

  ??“大哥,快看!”啞妹,不!現在不能再稱她為啞妹,一路乘船南下,十天時間裏,她的說話能力已經恢複了很多,盡管說得很慢,但不再像前段時間那般結結巴巴,一些短句已經沒有問題了,她姓郭,名叫倩倩,在正式戶籍中登記為郭倩倩,以後我們就叫她郭倩倩吧!小名啞妹。

  ??郭倩倩指著遠方的一座掩映在竹林中的寺院,興奮得直跳:“那裏就是寒山寺麽?”

  ??李維正卻似乎沒有聽見她的驚呼,他恍若在夢中一般,‘夢裏不知身似客’,這裏就是他的故鄉嗎?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潔淨的青石路,一切和六百年後似乎並沒有什麽區別,寒山寺邊夜泊楓橋,遠處還有鐵鈴關,他記得裏麵是蘇州人抵禦倭寇的紀念館,而現在是船隻進入楓橋碼頭的收費站。

  ??“大哥,你怎麽了?”郭倩倩拉了拉他的衣服,將他從對前世的追憶中拉了回來,李維正苦笑了一聲,“沒什麽,我在想舅舅住在哪裏?”

  ??李維正的生母姓顧,原是蘇州大戶,洪武初年隨家人被強行遷往鳳陽,並在那裏嫁給了李員外,顧家為保住蘇州的商鋪,便留下了幼子,也就是李維正的舅舅,年年歲歲,因官府不批路引,李維正的外公和大舅便扮作乞丐回鄉祭祖,那時蘇州城內滿是鳳陽的乞丐,成為獨特一景,故後世流言:‘自從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便是出典於此,因為隻有荒年,乞丐才會出鄉,年年歲歲大規模乞丐南流,外人不知,自然會以為鳳陽十年九荒。

  ??李維正撓了撓頭又笑道:“好多年了,我都忘記在哪裏了?”

  ??他聽父親說過,以前的李維正和他的小舅關係極好,每年春天小舅都要帶店裏的糕餅來鳳陽拜祭過世的外祖父,那些祭祀用的糕餅最後都進了他的肚子,前幾年他和繼母吵架,還時常嚷著要去投奔舅父,也來過蘇州兩次,當然,這都是過去的李維正,而現在的李維正卻是初次來蘇州,當然不知道他舅父店鋪在哪裏。

  ??“大哥,夫人不給你地址了嗎?”一句話提醒了李維正,他臨走時,楊纓是給了他舅父的地址。

  ??李維正急忙從行囊中找出那張紙條:閶門王狀元巷,閶門他當然知道,但王狀元巷他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他一時竟怔怔發起呆來。

  ??“大哥,你今天好怪。”郭倩倩詫異地看著他,仿佛他變了一個人。

  ??“嗯,沒什麽。”李維正臉一紅,連忙叫住了一輛馬車,“啞妹,咱們走吧!”

  ??兩人上了馬車,李維正對車夫說了地名,車夫一笑,振長鞭催馬疾行,馬車在狹窄的街道裏奔馳,李維正默默地看著街景,雖然路人已經不同了,但後世的蘇州依然保持著明初的這種味道,一切都是那麽熟悉,不知不覺,他的眼中湧出了淚水。

  ??郭倩倩沒有說話,她似乎感受到了李維正內心的傷感,就宛如她那晚回京城一樣,她隻是握著大哥的手,默默地將自己一份關懷傳遞給他。

  ??閶門是明清時蘇州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一幅盛世滋生圖,生動地勾勒出了蘇州當年的繁盛,雖然現在是抑商重農的明初,但閶門一帶已經顯示出了大明少有繁華景象,近千家商鋪林立次比,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的招牌掛在店門口,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

  ??此時正是中午,大街上行人如潮、熱氣騰騰,到處可見前來送貨、運貨的馬車,李維正坐的馬車在人群中緩緩而行,走到大街的中段,車夫指走一條狹窄的小弄堂道:“這裏就是王狀元巷了,馬車進不去,你們自己走吧!”

  ??“多謝了!”李維正給了他一把銅錢,帶著郭倩倩快步走到弄堂口,弄堂幽深,不知藏有多少戶人家,他卻沒有了具體地址,這時,他見一名中年男子正往弄堂裏走,便連忙跑上去問道:“大叔,請問這裏有一個姓顧的人家嗎?”

  ??中年人驚異地回過頭,看了一眼李維正,他忽然一把抓住李維正的胳膊,激動得大叫道:“大郎,是你嗎?”

  ??李維正略略有些反應過來,但是還不能確認,“你是”

  ??中年人狠狠地給了他肩頭一拳,笑罵道:“你這個臭小子,我是你二舅啊!這才幾年,你連我都不認識了嗎?”

  ??李維正摸了摸肩頭,苦笑一下道:“我一時眼花,請舅父莫怪?”

  ??“你小子,是不是見我手中沒拎糕餅,就不認識我了?”

  ??李維正的二舅叫顧禮,繼承了顧家在蘇州的祖業:一家糕餅店,他見外甥到來,心中著實高興,拉著他便走,忽然見外甥的身後還跟著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娘,便向他眨了眨眼睛笑道:“你小子是不是拐了人家的閨女逃到蘇州來了。”

  ??“舅父說哪裏話了,這是我的義妹,啞..那個,倩兒。”

  ??李維正又回頭對郭倩倩道:“這就是我的二舅了。”

  ??郭倩倩盈盈施了一禮,聲音比蚊叫還低地喊道:“二舅。”

  ??“你這臭小子!”顧禮隨手抽了李維正一個後腦皮,笑罵道:“都叫我二舅了,還說不是拐來的。”

  ??“爹爹,你昨天怎麽算的帳,明明虧了八百文,非說賺了錢,害得我們空歡喜一場。”不知何時,小巷內風風火火跑出了一個年輕的女子,約十六七歲,給李維正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雙腿筆直而修長,她嘴唇剛毅,鼻子高挺,一雙細長的眼睛異常敏銳,顯得十分精明能幹。

  ??“是嗎?”顧禮撓了撓後腦勺,恍然大悟道:“對了,我忘記把糖錢算進去了,唉!我說呢,虧了七八年,怎麽會贏利呢?”

  ??他幹笑一聲,忽然又想起了外甥,連忙拉過李維正笑道:“英兒,你看這是誰來了。”

  ??李維正聽父親說過,舅父生有一對孿生姐弟,姐姐叫顧英,弟弟叫顧俊,兩年前曾來過臨淮縣,在他們家住了兩個多月,這位想必就是她的表妹顧英了,他連忙笑道:“幾年不見,表妹越發俊俏了。”

  ??不料顧英卻沒睬他,而是走到他身後,對郭倩倩親熱地笑道:“妹子,你叫什麽名字?”

  ??李維正僵在那裏,神情尷尬之極,旁邊的顧禮心知肚明,他哈哈一笑,拍了拍外甥的肩膀道:“你不是最喜歡吃舅父店裏的糕餅嗎?走!今天讓你吃個夠。”

  ??說完,他拉著李維正便走,顧家的店在大街上,但他們家同時也是作坊卻在巷子裏,不過離巷口很近,約走了二十幾步,便來到一座黑黝黝的門前,這是,李維正忍不住回頭瞥了一眼,見兩女孩在後麵說說笑笑,神情親密之極,啞妹和同齡女子在一起,似乎比和他在一起時說話還順暢一點。

  ??“大郎,就是前年你們打架那件事,她還記仇呢!”顧禮低聲對他說道:“你順著她一點,等她消消氣就過了。”

  ??“我幾時和她打過架?”李維正苦笑一聲,隨著舅父走進了院子。

  ??院子不大,靠院牆左右各搭了一個棚子,棚子下是一座灶頭,灶頭上正在蒸糕餅,巨大的蒸籠騰騰冒著白氣,“俊兒,你看誰來了?”

  ??灶頭前站起來一名年輕人,也是十五六歲,身材粗壯,一臉的憨厚老實,這就是李維正的表弟顧俊,長得和他姐姐一點兒也不像,他抓了抓後腦勺,不好意思地笑道:“表哥,你幾時到的?”

  ??李維正立刻喜歡上了這個表弟,他在懷裏掏了半天,什麽東西也沒找到,便掏出一塊二兩重的銀子,塞給他道:“表哥來得匆忙,沒有買東西,這點錢你就拿去買幾件衣服。”

  ??“不!不!不!”顧俊嚇得轉身便跑,死活不肯接表哥的銀子。

  ??“哎!都是自己家人,大郎快別這樣。”顧禮連忙阻止他道:“孩子還小,給他錢會把他寵壞了。”

  ??李維正無奈,隻得把銀子收回,他抬頭打量一眼房子,隻見房屋都很老舊,屋簷也有點殘破了,看得出二舅家的光景並不好,李維正又笑著問道:“舅母呢?怎麽不見。”

  ??“她在看店呢,大郎先隨我進屋吧!”

  ??李維正剛進屋坐下,這時旁邊的小房間裏出來一個老人,六十歲左右,頭發花白,滿臉皺紋,背也有點駝了,他沙啞著聲音對顧禮道:“掌櫃的,能不能再支給我一點錢。”

  ??“大嫂的病又犯了嗎?”

  ??老人長歎一聲,低下了頭,顧禮搖了搖頭,從懷裏摸出個小布包,一層層打開,裏麵是一卷寶鈔,最後也隻有十幾貫,他取出一張,遞給老家人道:“這個月的糖錢還沒付呢!隻能給你兩貫,真是對不住了。”

  ??老家人接過錢,默默轉身進了小屋,李維正看得心裏難過,連忙從皮囊中取出一百貫錢寶鈔,硬塞給顧禮道:“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要跟我客氣。”

  ??“這...這怎麽好意思。”顧禮心中酸楚,家中確實窘迫之極,一共隻剩下十五貫錢了,可是還欠著麵店近三個月的麵粉錢沒付呢!

  ??他看看手中的一百貫錢,忍不住仰天長歎:“我無能啊!顧家祖業被我折騰得快要倒閉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