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逼劉協割肉
作者:堂燕歸來      更新:2021-08-10 23:10      字數:4397
  箭去如風。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這一箭相隔近百步,袁方於馬上顛簸,司馬懿又在船上顛簸,這一箭的難度何其之大。

  ??饒是如此,袁方這一箭,隻偏了稍許,還是射中了司馬懿後脊。

  ??“啊~~”

  ??司馬懿一聲慘叫,隻覺刹那間,身體中箭以下的部位,仿佛瞬間跟頭腦失去了聯係一般,雙腿一軟,整個人便癱倒在了地上。

  ??司馬朗和眾族人大驚,紛紛圍了上來,將負傷的司馬懿,七手八腳的抬下船艙。

  ??“袁方,我不會放過你的,不會——”

  ??劇痛難當,下半身似已癱瘓的司馬懿,臉色憋到通紅,咬牙切齒的暗暗發誓。

  ??一艘艘船隻,倉皇的逃離渡頭,隻將堆積如山的財物,都留給了袁方。

  ??“籲~~”

  ??袁方勒馬於岸邊,望著船上負傷中箭的司馬懿,心道:“算你運氣好,這一箭怕是射不死你,不過也必能重創你了。”

  ??身後處,司馬懿拋下的幾百家兵,已被袁方的部下,殺了個精光。

  ??諸葛亮勒馬於前,望著逃敵,恨恨道:“可氣啊,讓司馬家給逃走了。”

  ??“我適才一箭已重創了司馬懿,還有這堆積如山的財物,司馬家雖逃過一劫,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一戰沒什麽遺憾的。”袁方淡淡道。

  ??諸葛亮這才稍稍解氣,遂又問道:“師父,現在我們怎麽做?”

  ??“把司馬家的財物,統統都帶回去,犒賞三軍將士。”

  ??袁方拍著身邊滿滿的錢袋,目光又掃向西麵,令道:“至於阿亮你。這幾千兵馬你統統帶去,速從上河陽南渡黃河,給我搶下洛陽以西的函穀關。”

  ??搶奪函穀關?

  ??諸葛亮身形一震,急望向袁方。似是意識到了什麽。

  ??袁方又遙指南麵道:“我已給虎牢關的朱靈下令。命他率軍繞過洛陽,搶奪洛陽南麵的伊闕諸關。事不宜遲,你也速率兵馬去奪函穀吧。”

  ??聽得此言,諸葛亮恍然大悟,不禁麵露一絲興奮。

  ??函穀關乃通往關中要道。而伊闕關又是南下豫州的要隘,袁方今下令搶奪諸關,分明是要斷絕天子出逃之路,關閉洛陽通往四麵的通道。

  ??這是一個信號。

  ??這個信號,顯然意味著,袁方將改變尊王的戰略,要將這個恩將仇報的漢天子。納於他的實際掌控之中。

  ??“諾!”

  ??興奮的諸葛亮,更無猶豫,欣然領兵,率軍向西麵河陽城而去。

  ??當天。袁方則率軍回師,與主力大軍會合。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袁方的七萬步騎大軍,橫掃整個河內郡,野王、平皋、沁水、軹縣等諸縣,皆插上了袁方的戰旗。

  ??與此同時,諸葛亮也南渡黃河,出其不意的攻占平陰、穀城,等洛陽西麵諸縣,並將函關穀一舉奪下。

  ??而虎牢的朱靈,則率五千精銳,繞過洛陽東麵諸縣,連奪伊闕、大穀諸關,封住了洛陽與南麵的通道。

  ??入冬之時,袁方已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對洛陽的四麵封鎖包圍。

  ??合圍已畢,袁方親書一道上表,直斥董承為奸臣,授意種輯,欲謀害袁方,篡奪朝廷大權,請天子誅殺董承,以還他一個公道。

  ??否則,袁方就將親提大軍入洛陽,清君之側!

  ??袁方包圍洛陽的軍事行軍,已是令劉協,乃至洛陽百官和軍民,深為不安,人心惶惶。

  ??今袁方一道上表送至洛陽,更是掀起了渲然大波,震駭京師。

  ??……

  ??洛陽,皇宮。

  ??金殿之上,死一般的靜寂。

  ??劉協盯著手中,那道袁方的上表,年輕皇帝的臉上,流轉著絲絲怒意。

  ??某一個瞬間,劉協真有種將那上表,撕個粉碎,然後再將袁方大罵一通的衝動。

  ??但他卻強忍住了。

  ??洛陽四圍,一路路的袁方耀威雄兵,逼得他隻能選擇強忍怒氣。

  ??半晌後,劉協將那上表一揚,無奈道:“董國丈,是你向朕進言,派出禦林軍奪河內,現在卻惹出這禍事,人家袁方口口聲聲要帶兵入京,誅殺你董國丈,你倒說說看,朕該怎麽辦?”

  ??劉協此言,分明暗含怨意,竟有點想犧牲董承的暗示。

  ??董承心中一驚,忙道:“河內乃大漢之土,陛下派兵收複,乃是天經地義之事,那袁方分明存有謀逆之心,他聲言誅殺老臣,隻是借口而已,請陛下明鑒啊。”

  ??劉協不語。

  ??這時,董昭便站了出來,拱手道:“董國丈這話就有點過份了,大司馬大將軍的舉動,確實稍有過份,可就算如此,難道種輯就可以用下毒這等卑鄙手段,去謀害大將軍嗎?”

  ??“這……”董承眉頭一皺,隻得道:“種輯所為,確實不妥,可是……”

  ??“所以說嘛,大司馬大將軍今陳兵洛陽四方,完全是被種輯所為激怒,而種輯又是國丈你所推薦才帶兵入河內,大將軍他遷怒於國丈你,也是天經地義之事。”

  ??董昭不給董承辯駁的機會。

  ??董承愈發尷尬,卻強作正色道:“就算如此,難道他就可以兵圍洛陽,公然威脅天子嗎?”

  ??董昭歎了一聲:“大將軍他誅袁術,滅袁紹,尊奉陛下,實可謂功高勞苦,而今卻遭人下毒謀害,多半也是被寒了心,一怒之下才會如此。”

  ??這番話後,董承便無言以應。

  ??劉協深吸一口氣,問道:“董愛卿,那依你之見,朕當如何處置此事?”

  ??董昭想了一想,正色道:“臣以為,陛下應當為大將軍他加官進爵,重重的封賞於他,以厚恩相待,方才能平息大將軍的憤怒。”

  ??加官進爵?

  ??“朕已封他為大司馬大將軍。更封他為縣侯,已是位極人臣,還能再怎麽給他加官進爵?”劉協皺著眉頭道。

  ??董昭清了清嗓子,高聲道:“臣以為。陛下當加封大將軍為國公。方以表彰大將軍的功績,安撫其心。更能體現出陛下賞罰分明。”

  ??加封國公!

  ??此言一出,大殿之中,頓時又是一片嘩然。

  ??鍾繇等袁方一係的大臣們,紛紛附合董昭進言。勸說天子加封袁方為國公。

  ??那董承卻急道:“陛下,袁方身為異姓,焉能封國公,這可是自光武以來,都沒有的先例啊。”

  ??國公國公,一國之公,位雖低於郡王一等。但同樣擁有著建國稱公的權力。

  ??漢以郡國並行,例如那北海國,名義上就是郡王的封國,而自光武以來。能有封國者,隻有劉姓諸王。

  ??而當年王莽代漢,正是先從加封國公開始,故自光武中興以來,異姓封國公就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禁忌,兩百餘年來,更沒有一人被封國公,哪怕是那些權傾天下的外戚。

  ??劉協眉心凝成了一個“川”,憂色更重,顯然董昭的進言,也觸碰到了他的禁忌。

  ??董昭卻正色道:“此一時彼一時,方今天下大亂,若還因循守舊,隻會寒了臣子之心。陛下若還不舍得一個國公的封號,到時大將軍兵臨城下之時,隻怕就後悔莫及了。”

  ??董昭這是在委婉的“威脅”,逼迫劉協屈服。

  ??劉協身形一顫,眉宇間,立時閃過一絲懼色。

  ??他回想起了當年被董卓,被李郭等西涼諸侯挾持,連吃飯喝水都被監視,絲毫沒有尊嚴的日子。

  ??今若袁方一怒之下,攻破了洛陽,隻怕他就又要重溫那般暗無天日的苦難。

  ??現在,他若應了董昭所請,雖然心裏邊不舒服,但到底在這洛陽城中,一切還都是他說了算,至少他還保存著帝王的尊嚴。

  ??沉吟許久,劉協長歎了一聲,無奈的一擺手:“罷了,擬旨,就封他為國公吧。”

  ??……

  ??兩天後,董昭攜著聖旨,來到了黃河北岸的袁方大營。

  ??中軍大帳中,董昭當著謀臣武將的麵,向袁方宣讀了天子之旨,正式加封袁方為齊公。

  ??這聖旨一宣讀完畢,大帳之中,頓時沸騰了。

  ??袁方進封國公,這意味著能建國稱公,意味著他們這些誓死追隨的謀臣武將,水漲船高,也能在袁方的封國之中,謀取爵位食邑。

  ??官位可以因年齡而卸任,爵位和食邑,卻能子子孫孫,世代的傳下去,世代造福子孫。

  ??這些當世豪傑們,之所以追隨袁方,當然是為袁方的氣度和實力折服,但憑心而論,誰又不想跟著袁方,搏一個榮華富貴,封侯拜相。

  ??今日,天子這道聖旨,意味著他們離夢想,又邁近了一步。

  ??而袁方封國公的消息,很快也遍傳全營,七萬將士無不欣喜萬分,整個大營都為之沸騰。

  ??將士們都知道,他們的主公進封國公,將官們可以封官進爵,他們這些小卒,必也可以獲得賞賜,誰人能不歡欣。

  ??“齊公,這個‘齊’字的封號,可算公仁你有心了。”袁方亦麵帶欣慰道。

  ??董昭笑道:“國公崛起於青州,而青州又屬齊地,以齊為國號,對國公來說,應該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故昭便自作主張,為國公請得了這齊公的封號。”

  ??袁方微微點頭,以示滿意,卻又道:“天子恐怕也是畏於我軍勢,所以才割肉封了我作齊公,你覺得,我應該就此罷休嗎?”

  ??“當然不能。”董昭連連搖頭,“天子加封國公為齊公,隻是迫於無奈,要知道,咱們這位天子,那可不是省油的燈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