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又一個來送死的
作者:堂燕歸來      更新:2021-08-10 23:10      字數:4479
  五萬兵馬啊,那可是袁紹半數的軍隊數量,可以說是他壓箱底的家當。

  ??離狐一戰,袁紹二十萬大軍被殺得的灰飛湮滅,隻有不到七萬餘人,活著逃回了河北。

  ??袁紹並沒有灰心,他覺著自己擁有冀州這個天下人口第一大州,隻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再聚出二十萬大軍,根本不在話下。

  ??可惜的是,袁方不給他喘息的機會,在離狐決戰結束後不到半年,就向他發起了反攻。

  ??沒辦法,幾個月的時間,袁紹是東拚西湊,也隻湊出了三萬多兵馬。

  ??現在,一分就是半數多的兵力,袁紹當然要找一個他最信任的人,代他往黎陽駐守。

  ??在經曆了許攸叛逃,張頜投敵的打擊後,袁紹對他的文武部下們,已沒一個能完全信任的,到這個時候,也隻有自己的親生兒子,方才能信得過。

  ??盡管,這個親生兒子袁尚,壓根就沒有統帥大兵團作戰的經驗。

  ??“主公,黎陽重鎮,關係重大,四公子雖勇武,但戰陣結驗卻有不足,以四公子去守黎陽,似乎有些不太穩妥吧。”

  ??出言反對者,正是一直不吭聲的辛評。

  ??袁譚一死,袁尚就成了唯一的儲嗣,早晚要繼承袁紹的基業,這一點辛評自是深知。

  ??而袁尚一旦上位,身為汝潁派的辛評,遲早也會被清算。

  ??辛評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量阻止袁尚建功樹威。以拖延他上位的時間。

  ??袁尚一聽這話,當場就怒了,瞪向辛評道:“辛仲治,你也太小瞧我袁尚,你以為我跟大哥一樣,連座城池都守不住麽?再說,我還有審配輔佐,還有關羽這樣的猛將,更有五萬雄兵,難道還守不住黎陽堅城嗎?我看你真是太小看我。小看我袁家子弟了。”

  ??袁尚借著諷刺袁譚。趁勢抬高了自己。

  ??辛評心有怨氣,卻又不知如何反駁,隻能悶悶不樂的退下。

  ??他一閉嘴,自是再無人敢阻撓袁尚。

  ??袁紹對這個最像自己的兒子。則是充滿了期待。當即設下酒宴。為袁尚壯行。

  ??父子二人一番慷慨後,袁尚便統帥五萬大軍,星夜兼程的趕往了黎陽。

  ??數天後。袁方率領著八萬大軍,先期抵達了黎陽對岸的白馬。

  ??此時,其餘六萬多大軍,尚在從各地趕來集結的路上,預計還需要幾天時間,才能集結起十四萬大軍。

  ??駐馬渡頭,遠望瞳開啟,掃視著黃河北岸,巍巍黎陽城盡在視野之中。

  ??這一刻,袁方的心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

  ??過了眼前這滔滔黃河,就是河北地界了

  ??當年,他正是被袁家父子逼走,從河北一路殺至了中原,曆經百戰餘生,才艱難的闖出了一番天地。

  ??而今日,他卻領著十幾萬大軍,帶著他統一北方的夢想,要越過這道黃河,殺回河北,殺回鄴城去。

  ??除了一統北方的夢想,還有他的複仇之念。

  ??現在,他離複仇與夢想,隻隔著這一條滔滔黃河。

  ??“當年袁紹為了偏袒袁熙,跟我定下一年之約時,不知他可曾想過,會有今天的局麵。”

  ??袁方遠望黃河,嘴角揚起冷笑,感歎著過往之事。

  ??郭嘉則灌著酒,笑道:“依袁紹的性格,嘴上不說,心裏肯定後悔死了。不過,他肯定不是後悔偏袒袁熙,而是後悔當初放虎歸山,沒能早點弄死主公。”

  ??袁方哈哈大笑,笑聲中盡是諷刺,還有狂烈的自信。

  ??一騎飛奔而至,直抵袁方馬來,前來者,正是徒弟諸葛亮。

  ??“師父,北岸剛剛傳回情報,袁紹已命袁尚率五萬精兵,增防黎陽城。”諸葛亮拱手道。

  ??袁尚麽。

  ??過往的舊事,浮現於袁方腦海。

  ??他想起了在袁府中的不堪經曆,那些年,袁譚袁熙兄弟,總是明目張膽的欺壓著自己。

  ??而這個袁尚,卻分顯要聰明許多,鮮有公然欺壓袁方,但他卻清楚,袁尚在暗中裏,沒少給他穿小鞋,使陰招。

  ??後袁方雖與袁尚有過短暫的聯手,那也是袁尚想利用袁方,來壓製袁譚。

  ??當袁尚見袁方漸成羽翼時,就果斷的站在了袁譚一麵,兩個嫡兄弟聯起手來,欲除袁方而後快。

  ??這些仇恨,袁方謹記於心,焉能忘掉。

  ??袁熙袁譚這兩兄弟,都送上門來尋死,今袁尚也不識時務的前來挑戰,袁方豈能饒他。

  ??“袁尚此番請戰來黎陽,明顯是想借著守黎陽之功,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不然將來就算他繼承了袁紹的位子,也沒有絕對的威望來鎮服袁紹舊部。”沮授捋著胡須分析道。

  ??袁方卻冷哼一聲:“他還想繼承袁紹的基業,做夢去吧,我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的。”

  ??顏良也豪烈的叫道:“主公,那還等什麽,馬上發兵殺過河去吧,宰了袁尚那小子,讓他下地獄去跟袁譚袁熙兄弟相聚吧。”

  ??諸將戰意如火,皆紛紛請戰進兵。

  ??沮授卻冷靜說道:“今我全部大軍尚未集結,而袁尚有兵五萬,且有關羽這樣的大將,還有審配做謀主,我軍隻以八萬兵馬,若強渡黃河,恐為袁尚半渡而擊之,還是等大軍齊集,再全力渡河不遲。”

  ??沮授不愧是沮授,頭腦時刻保持著冷靜。

  ??當年白馬一役,袁紹就是因為太過驕狂,沒有大軍集齊再渡河,而是以文醜率先鋒軍先圍白馬,結果為袁方趁虛所敗。

  ??今袁方北伐,當然不會重蹈袁紹的覆轍。

  ??況且,袁方也想盡快給袁尚迎頭一擊,挫一挫他的銳氣。

  ??一時沉吟。袁方並沒有采納沮授之策。

  ??“師父,我倒是覺得,我們應該毫不拖延,以手頭兵力,即刻發兵渡河,進攻黎陽。”

  ??諸葛亮自信的話語,打破了沉寂,他竟跟河北第一智者沮授唱起了反調。

  ??沮授忙道:“我軍以八萬兵馬強渡黃河,若是袁尚出兵,半渡阻擊該怎麽辦?”

  ??袁方卻眼眸一亮。嘴角揚起一抹詭笑:“阿亮。如果我沒猜錯,你讓我現在強渡黃河,應該是想誘使袁尚輕敵,主動出擊吧。”

  ??諸葛亮那裏已醞釀了滿腹的韜略。就等著袁方讓他繼續。他才好滔滔不絕。於眾人麵前顯露一把。

  ??卻不想,袁方一語,便是點破了他的意圖。

  ??諸葛亮無奈的一歎。苦笑道:“徒兒的心思,還是瞞不過師父啊。”

  ??今南北實力逆轉,袁方的實力要強於袁尚,這是無庸質疑的。

  ??倘袁方集齊十四萬大軍,方才渡河,那時袁尚見袁方軍勢浩大,定是不敢與戰,隻有盡以五萬兵馬,龜縮於黎陽城中死守。

  ??然而,若袁方現在就以八萬兵馬渡河,以袁尚那急於立功樹威的心思,見袁方兵馬不足夠多時,說不定就會趁機出擊,給袁方一個半渡而擊之。

  ??隻要袁尚敢主動出擊,袁方就有辦法收拾他。

  ??袁方會意了諸葛亮的意思,沮授亦為智謀之士,自然轉眼已恍然大悟。

  ??明白之時,沮授不禁麵露驚歎之色,暗忖:“這個諸葛亮年紀輕輕,竟然有這樣的智計,不愧是主公的高徒,當真是叫人刮目相看。”

  ??沮授奇歎,袁方又何嚐不欣慰。

  ??這個他一手培養出的徒弟,如今終於學有所成,漸已展露文武雙全的實力,今在沮授麵前的獻計,大漲了他這個當師父的麵子。

  ??欣慰之下,袁方畫戟一指北麵,豪然道:“阿亮,為師就命你率三萬兵馬,明日北渡黃河,誘使袁尚出擊,你可有這個膽量?”

  ??第一個渡過黃河,登上河北的土地,這是何等的榮耀,諸葛亮知道,這是袁方故意讓他立此大功,一戰揚名。

  ??暗喜之下,諸葛亮忙拱手慨然道:“徒兒願領此命,師父你就瞧好吧。

  ??號令傳達下去,諸軍暗作準備。

  ??次日,東方發白,天色未明。

  ??南岸白馬渡集結的袁方軍,尚未天明時,就已要陸續出營,按照預定的計劃行動起來。

  ??水營棧橋一般,百餘艘的運輸船隻已揚起大帳,諸葛亮督斥著三萬將士,井然有序的登上各條船隻,擺出一副渡河之勢。

  ??袁方軍的一舉一動,很快就被河北的細作,迅速的送往了北岸。

  ??位於北岸灘的巡騎,不敢稍有遲疑,即刻將這情報,送往了黎陽城中給袁尚。

  ??這時的袁尚,仍在埋頭大睡,因為他猜測袁方在大軍未集的情況下,根本不敢強行渡河,故也沒什麽好擔心的。

  ??熟睡中的袁尚,被部下叫醒,方才得知這個驚人的情報。

  ??瞬息間,袁尚就從睡意中清醒過來,驚道:“那賤種大軍不是還未集結完畢嗎,怎麽現在就要渡河,敵軍有多少?”

  ??“稟四公子,敵軍渡船約有百餘船,應該至少可渡三萬餘人。”斥候答道。

  ??三萬人,這賤種憑著三萬人,就想強渡過黃河麽!

  ??袁尚的臉色沉靜下來,英俊的眉宇中,漸漸浮現一絲不輕視。

  ??而這時,聞訊趕來的關羽,興奮道:“四公子,袁方小賊想要強渡黃河了,這正是我們趁勢出擊,殺他一個半渡的大好機會啊。”

  ??半渡而擊之!

  ??袁尚的精神陡然一震,眼眸中迸射出某種興奮。

  ??自離狐以來,他袁紹父子可是連敗於袁方,今他若能打一場漂亮的勝仗,不但可提振河北軍士氣,更可令袁紹歡喜,還可令河北文武士民,對他刮目相看。

  ??這時一個難得的機會。

  ??“正南先生,你覺得呢?”袁尚興奮望向了審配。

  ??審配卻眉頭緊凝,陰沉不語。(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