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上京會戰之四
作者:阿菩      更新:2021-08-10 21:26      字數:8202
  時間,回到兩天之前。

  ??夜。

  ??潢水南岸,滿地的屍體!

  ??竟然是薛複。

  ??薛複一臉的疲倦。

  ??正如石晉、天策在關中大戰之後都陷入財政危機,契丹的人力物力也捉襟見肘,麵對天策的雙麵攻勢,耶律德光隻能重點防備,除了安排得力人員於東北,壓製可能造反的女直、渤海外,便將迎戰兵力集中於上京,牽製兵力則分配在幽州、雲州和潢水南岸。此外的廣袤地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空虛狀態,薛複率三千騎,三人一馬,輪流換乘,過鴛鴦泊後至狗泊,然後又挺進羊城湖——這裏是灤河的上遊,灤河在這裏打了個彎,會先向北流淌二百裏,然後向東,再折而向南。

  ??薛複讓疲兵休整期間,讓部分兵馬驅趕當地牧民拔出羊城泊牧場的木料,紮木成筏,一日後順流而下,在灤河折而向南處登岸,繞過了有一定人口的鬆山州,奔赴潢水,在向導的帶領下,行數百餘裏幾乎如入無人之境,全城近乎直線,幽州的快馬傳遞,都還趕不上他奔襲的速度。

  ??到了潢水附近,九千戰馬因過度疲累而廢棄了超過一半。

  ??而幽州那邊得到薛複抵達鴛鴦泊的消息已遲了一日,快馬連夜送信出關,須向東北走密雲,出長城舊址,走百餘裏抵達灤河中遊的北安州,渡過灤河,向東行一百五十裏至神州,再二百裏至榆州,折而向北百餘裏,抵達遼國的中京大定府,然後再經恩州而進入鬆山州境內。然後再由鬆山州向北前往潢水。這條路沿途都有州縣,但在路線上比薛複所走長了一半。

  ??或許是上天保佑。或許是向導得力,這一路薛複沒出什麽意外,接近潢水南岸時,就在眾人準備歇一口氣,一點火光從東南方向傳來,向潢水南岸靠近。

  ??沒人知道那是什麽。但薛複盤算著時日,臆測認為那是信使,於是他不顧士兵疲倦,組織了一千個還有行動力的精銳,讓其他人馬就地休息,自己率領千騎在黑暗中跟著那點火光,衝入了毫無防備的軍營——潢水南岸的營寨這些日子一直防備的都是來自北岸的襲擊,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對付丁寒山上,對南邊既無戒心。也無餘力顧及,這一下便被薛複打了個措手不及!

  ??到了天亮之後,看著滿營的屍體,幸存的八百汗血騎兵無不後怕,也虧得薛複判斷準確,尾隨信使進行突襲,否則以潢水南岸長達數百裏的連營,虛虛實實。薛複就是想攻擊也不知得從何下手!

  ??汗血騎兵團至此已無比疲憊了,但當昨夜沒有參加夜襲的後續兵馬抵達後。薛複就下令渡河!

  ??潢水北岸清野了,但南岸卻備有船隻木筏的。當丁寒山看到有軍隊渡河而來時,不禁愕然。

  ??“難道契丹準備反守為攻了?”

  ??然後就有人驚呼起來,指著當頭的一艘船上高叫:“看!看!那是什麽!”

  ??丁寒山移動千裏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是……”

  ??矗立在船上的,竟是赤緞血矛!

  ??“赤緞血矛!汗血騎兵來了!”

  ??整個潢水北岸瞬間沸騰了起來!

  ??南岸的契丹兵怎麽了。這時候管它去死!

  ??汗血騎兵團來了!

  ??老家的援兵來了!

  ??這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勘籌營發出了震天吼,丁寒山興奮無比地迎了上去,但接到薛複後,他的第一句話卻是:“上京打得怎麽樣了?”

  ??丁寒山一愕,馬上答道:“我們一直等不到南邊的消息。大都督已經決定明日開戰!”

  ??薛複吃了一驚,丁寒山道:“我這就快馬向主營稟報!”

  ??“從這裏到上京城外,需要多久?”

  ??“輕騎快馬,一日一夜可以抵達。催得快的話,明天中午大都督就可以……”

  ??“那來不及了!”薛複打斷了他,說道:“臨陣報變,不如不報!那會亂了大都督的心!”

  ??丁寒山道:“那怎麽辦?”

  ??薛複隻沉吟了片刻,便道:“從現在開始,我接掌上京以南所有軍事大權!”

  ??丁寒山愣了一愣,便道:“是!”

  ??薛複又下令:“還能行動的一千八百汗血騎兵團,全部換馬!與堪籌營、龍驤鐵鎧軍第六府,直接北進,其它漠北部落,全部隨行,不用通知大都督了,直接奔赴上京戰場!”

  ??這時他的隊伍已經很疲憊了。在步兵時代,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

  ??換了騎兵,這個距離不會超過三百裏!故而當初曹操追擊劉備,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裏,之後便進入諸葛亮對孫權說的那句評語: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後唐時代的騎兵,在這方麵比起三國時代並無明顯的技術跨越,丁寒山看看薛複的人馬,忍不住就想勸誡,但薛複還是果斷地下令:換馬!

  ??他所帶來的戰馬,在渡河之後死傷廢棄已經超過七成!剩下的還活著,幾乎也都不能騎了。幸好丁寒山這邊帶來的戰馬,就是勻給薛複之後也足以保證一人兩騎!

  ??“不用發什麽信號了!丁寒山帶路,馬呼蒙擎赤緞血矛,直接去上京城!”薛複也換下了戰馬,喃喃道:“希望……還來得及!”

  ??——————————

  ??上京

  ??的會戰,這就是一場大東北亞的族際大會戰!

  ??阻卜、敵烈、室韋、渤海、奚族、女直……當然最重要的,是漢與契丹。

  ??他們或在唐軍旗下,或在遼軍旗下,在各自的陣營中為各自族群爭取今後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命運——通過這場戰爭!

  ??大族如果輸了,會被奴役,小族如果輸了,可能就此滅族!

  ??隻有一個民族是超然的,就算她輸了,也還永遠都有翻盤的機會。

  ??“那就是漢人!”在上京通往東北的道路上。大遼的太後述律平,正在給耶律德光的長子,十一歲的壽安公耶律璟講述分析形勢。

  ??述律平對孫子說道:“這是漢人讓人切齒的地方,這個可惡的民族,似乎從開天辟地之始就存在,經曆幾千年的風雨曲折而屹立不倒。不過,這也是他們的缺點!他們因此不會有我們這樣強烈的民族危機感,所以他們的人,很難下定必死之心!”

  ??契丹的地皇後,大遼如今的太後,耶律阿保機的妻子,到去年為止整個北方最有權勢的女人,如今已經進入暮年,但身體卻仍然壯健。日常還能騎馬,因此馬車的顛簸對她來說並不算什麽。

  ??“但孩兒聽說天策好像不是這樣的。”耶律璟才十一歲,卻已經長得頗為雄壯,有尋常十三四歲少年的身高,述律平坐在馬車上,他則騎著戰馬在旁邊跟隨,“他們從西域起兵,突破重重困阻。幾次大戰,都是在別人開來必死的情況下奮戰脫困打開新局麵。他們和奶奶說的不一樣啊。”

  ??“天策不是漢人!”馬車內述律平厲聲道:“或許,他們的祖上是有漢人的血統,或許他們說的也都是漢話,或許他們也自認是漢人,但天策絕不是漢人!這一點你要記住,萬一你爹爹這一次沒能打敗他們。將來與天策作戰的重任,遲早會落到你的頭上,你千萬不能被韓延徽那些人蠱惑,將天策當作中原漢人來看待。”

  ??“為什麽?”耶律璟道:“各種變故事,都把天策的來曆說的很清楚啊。他們就是安西四鎮的後人,怎麽不是漢人了?”

  ??“或許他們是安西四鎮的後代,但他們和中原的漢人已經是兩種民族了。”述律平道:“安西舊部,是在西域各種敵人的圍困中苦苦求活的,所以他們才會有著中原漢人所沒有的危機感,有著絕境掙命的決絕!有著將性命當作賭注的勇氣,有著小族小國才會有的團結!”

  ??“小族小國才會有的團結?為什麽小族小國才會團結?”

  ??“因為大國之人,是很難有真正團結的。”述律平道:“人必為自己而活著,為自己而謀利,為自己而戰鬥!但單靠一個人很難做成大事,所以需要彼此相幫來與外界競爭。在東北,在漠北,一個小部落就是一個整體,他們必須全族猶如一個人一樣去與天地爭鬥來獲得活路。團結不是一種美德,它是一種需要。一個部落,必須團結起來才能與其它部落相爭以求活命資源,一個部族,必須團結起來才能與其它部族相爭以求壯大。但是,漢人沒有這種需要!

  ??“漢人的地盤太大了,大到幾乎無邊無際,除了偶爾會出現的像我們契丹或者吐蕃、回紇這樣的強族,其它小族就全部都是他們壓迫的對象,如豬如羊,任其牧養榨取。因此除了西、北邊境,對大部分的漢人來說,他們從出生到死亡,幾乎都沒什麽機會遇到對他們有威脅的外族,他們是漢人,而不管經商種田,讀書習武,爭競的對象也一直都是漢人,絕大部分的漢人都沒什麽機會去與外族人爭競。他們從小就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長大以後,也注定了更習慣於與本族人爭競。他們的內鬥一定會多於外爭。

  ??“隻要漢人一天是這個蒼穹之下最龐大最富有的民族,他們的這種情況就會一直延續下去,除非到某一天他們從高高的寶座上被打落下來,讓他們感到亡國滅種的危機,那時才有團結的可能。”

  ??耶律璟仿佛明白了過來:“但天策卻是一種小國小族的狀態,所以他們內部才能那樣團結,是吧祖母?”

  ??“是的。”

  ??“但是天策現在又回到了中原……”

  ??“是,這也是他們現在最可怕的地方。他們以新興邦族的氣概,回到擁有無窮人力無盡物力的母邦,他們為母邦帶去了拚命的勇氣、掙命的決絕和團結的精神,振作了母邦糜爛的狀態,而母邦則為他們提供了無窮的人力支撐。這也是這些年天策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原因。”

  ??說到這裏述律平歎息了一聲:“可惜我們沒有更早看透這一點,要不然,就不會有漠北之敗了。”說到這裏,契丹地皇後的眼中。罕見地閃爍著一絲恐懼之色:“現在天策掌握的還隻是西北,一旦被他們掌握整個中原,將其人其力用於對外,蒼穹之下別的民族還哪裏還有活路!”

  ??“祖母,我聽韓延徽說,石敬瑭打不過張龍驤的。如果真讓他統一了中原,天策又這麽可怕,那我們契丹應該怎麽辦?”

  ??就在這時,一匹信騎飛奔靠近,對車內的述律平說了幾句話,述律平嗯了一聲道:“曉得了。”就將信使打發走了。

  ??耶律璟問出了什麽事情,述律平卻仿佛沒聽到孫子的提問,繼續剛才被打斷的話題:“述律兒,別怕天策。你隻要好好努力,把大遼撐持下去,熬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熬到張邁、楊易這些人都死了,那契丹就仍然會有機會!”

  ??“為什麽?”

  ??“黃河之水再怎麽浩蕩,灌入大海之後,很快就會被海水同化,最多兩代人。中原一定會回歸常態的。”

  ??述律平沒有再作解釋,隻是望著上京的方向。剛才信使告訴他上京之戰已經開始了,盡管她不肯承認——那裏的形勢,她無法掌控!

  ??—————

  ??—————

  ??當述律平正在道路上教育孫子的時候,她的丈夫阿保機所引以為傲的契丹腹心部已經對天策唐軍發起了衝擊。

  ??天策前軍一步步地投入上京城南的戰場,剩下的九千人根本就無法抵抗契丹的強勢突破,九千部落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地被撕成了兩半。

  ??拽剌鐸括揮動巨斧。不是用砍,而是用砸,加長的鐵皮柄,八十多斤的斧頭,在他手上就像一根狼牙棒。他都不在乎準確度,看到前方有人就是一揮,然後人世間就多了一個死人,或者一匹死馬。

  ??強烈的衝擊力、可怕的殺傷力,血肉橫飛的場麵,讓天策麾下的漠北諸部嚇得兩股戰栗!

  ??但這一切並沒能嚇倒天策中軍。

  ??和契丹的錐行陣相應,唐軍的中軍分成五個縱深,第一層是鷹揚萬騎,麵對契丹腹心部威懾十足的氣勢仍然穩如泰山屹立不動,第二層一萬人主力是甘涼新征集的騎馬步兵,第三層一萬人,主力是龍驤鐵鎧軍,第四層的主力又是鷹揚騎兵加上從後軍調入的防衛步兵,第五層是混合的備戰隊。

  ??五個縱深,前三部都排列成初月型,最精銳的兵力集中於左右兩尖,第四個縱深做半圓形,本來,李臏準備以拒馬高盾作為第一層,但楊易卻拒絕了。

  ??“我們這一趟,不是為了防守,而是為了廝殺!契丹要衝殺,我們陪他衝殺!”

  ??契丹兵馬在突破拔野的前鋒之後,若從高空俯瞰,可以看到契丹的整體陣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錐形,但基層陣型卻為之一變,變成五到十騎為一小隊,五十到一百騎為一大隊,數騎為一小叢,數十騎為一大叢,上千大叢上萬小叢,叢叢推進,騎兵叢與騎兵叢之間幾乎等距,彼此之間互相呼應,又不因距離過近而發生踐踏,且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方弓箭的殺傷力,這個進軍陣勢,是漠北千百年發展出來的騎兵戰法,但不是契丹這樣的漠北精銳不能有效執行,後來傳到蒙古人手上,鐵木真為之取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進如山桃皮叢”!

  ??當第一波騎兵叢進入漠北箭支的三箭射程,天策中軍第二層已經發出了號令:“預備!”

  ??這第二層人馬,主力是來自甘涼的新征集人馬,多是騎馬步兵,種群夾雜漢番,但對天策政權的認同度甚高,西涼自古出勇士,這些人在郭師庸和張邁共同建立的軍訓體製下,軍事素養已算不低,再經去年萬裏迂襲的實戰訓練,已經堪稱精卒!

  ??二千八百步兵同時坐倒,腰用力,雙腿開撐,他們用的是腰弩!必須坐倒在地發射弓箭,但一弩五箭,且有效射程又是漠北箭枝的三倍!

  ??“放!”

  ??一萬四千支羽箭,以尖銳得讓耳朵難受的破空之聲,直入契丹陣中!

  ??若這時有羊群在左近吃草,聽到響聲就足以讓羊群嚇得四散而逃。若這時渤海步兵團近在左側,看到這樣密集的箭雨、這樣迅疾的箭速都得愧死!高強度的腰弩所激射出來的羽箭,和渤海步兵團的弓箭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能看出精銳之所以為精銳!契丹腹心部的人聽到破空之聲,幾乎不須將領下令,數千騎兵叢全部在馬上伏地,身子縮成了一團,最大限度地縮小了傷害麵,且山桃皮叢的陣勢。本身就能有效削減遠程武器的傷害,第一輪箭雨飛射過去,落馬者卻隻有寥寥二三十騎!

  ??“衝!衝啊!”

  ??拽剌鐸括發出野獸一般的聲音,他的黑龍仍然跑在最前,根本不將剛才所受到的傷害放在心上,直接衝入了二箭之地!

  ??“預備——”

  ??“放!”

  ??契丹越是接近,望空箭雨的殺傷力就越大!

  ??又是一陣激烈的破空聲,然後是上百騎幾乎同時落馬!

  ??但由於契丹特殊的騎兵陣勢,使得前方中箭者無論是人中箭落馬。還是馬中箭栽倒,都不會影響到戰友的前進。箭雨來得雖然猛烈,卻完全影響不了腹心部騎兵的衝鋒速度!

  ??“預備——”

  ??腰弩第三次被拉開,撐開這種特製的腰弩,需要消耗很大的體力!

  ??但在放箭之前,第一層主將忽然下令:“下馬!”

  ??所有騎兵猛地下馬伏蹲!

  ??兩千八百妖弩手將射擊角度調低,由拋物線望空射擊,變成低空橫掠而射!

  ??“放!”

  ??就在破空之聲響起時。拽剌鐸括發出了一聲巨大的吼叫,聲音響亮地不像人類所有:

  ??“契丹!契丹!衝!”

  ??兩萬腹心部同時發出大吼:“契丹。契丹!衝!”

  ??那真是一個壯觀的聲響,那真是一個慘烈的場麵!

  ??麵對迎麵而來的羽箭,沒有一個契丹騎士選擇退避——他們若閃避了,或許會減少傷亡,卻會影響衝擊速度!甚至會影響到後麵的戰友!

  ??在這一刻,不知多少人是明知死亡而繼續前衝!

  ??“契丹啊……”觀戰台上。李臏也發出了顫抖的喉音。對麵這個民族的勇士們是值得尊敬的對手!橫掃大漠二百年,豈能無由哉!

  ??數百騎兵翻滾著栽倒,或死在唐軍的箭下,或死在戰友的馬蹄下!

  ??上京城頭,耶律德光兩行眼淚忍不住垂了下來!

  ??契丹腹心部的勇士從來不曾為一次衝鋒就付出這麽大的代價!

  ??p;天策唐軍那邊。鷹揚萬騎在箭雨發射的後一瞬馬上就翻身上馬,十個都尉同時發出號令:“鷹揚破胡!衝!”

  ??不是用拒馬等著敵人的衝擊,不是用盾牌來延緩敵人的馬蹄,而是騎兵對騎兵,馬戰對馬戰!

  ??不作軀殼,就是強碰強!硬碰硬!

  ??兩千叢的契丹騎兵,以錐形陣勢,突入鷹揚萬騎之中!

  ??契丹的馬刀,砍中了漢家的勇士,天策的橫刀,刺入了胡虜的身體!

  ??但這第一輪衝擊,更多的是靠馬的衝力,而不是人的臂力!

  ??初月陣型的兩尖,比中央內凹的同袍更早接觸到敵人,左尖的數十馬戰長刀兵用大刀砍下幾十顆契丹腹心部頭顱的同時,右尖的數十馬戰長槍兵也用長槍將數十契丹腹心部挑得肚破腸穿!

  ??在兩馬對馳之際,根本就沒有取巧的空間,隻是看得精準,一槍一刀就是生死立決!

  ??但中央部位,形勢卻是不妙,一個漢軍校尉將長槍向前縱放,靠著敵人自身的衝力,一槍就挑翻了迎麵而來的契丹,但同時被拽剌鐸括一斧橫掃,槍斷,跟著手臂折斷,再跟著整個人被砸飛得離鞍,在半空中就死了!整個過程不到半秒鍾!

  ??他的手下如同瘋了一般圍困過來,換來的卻是巨大斧頭的一陣橫掃!

  ??與拽剌鐸括一起形成皮叢的腹心部將士,也都個個具有百夫不當之用!一個個的皮叢翻滾過來,進擊剿殺,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殺光了前進道路上的二十五個騎兵!

  ??第一層最中央的一個點,被突破了!

  ??“破!破!破!破!”

  ??這是嘶吼,也是報捷!

  ??上京城頭,耶律德光望見之後,下令擂鼓!

  ??鼓聲傳遍整個戰場,腹心部萬騎士氣大振!

  ??但與此同時,天策中軍那支長長的槊又再次豎起!

  ??楊易發出了命令!

  ??一道煙花衝天而起,石堅的龍驤鐵鎧,郭漳的五千騎射同時出發!

  ??“鈍其鋒芒,折其兩翼!”

  ??腹心部鋒芒正盛,而大唐的兩支預備部隊,已向其兩翼進發!(。。)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