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大會戰前夕
作者:阿菩      更新:2021-08-10 21:26      字數:8815
  楊易拔出橫刀,就要殺了郭漳,丁寒山想都不想就撲過來,抱住楊易左腿,李臏也推著車過來按住楊易右手,叫道:“小孩子不懂事,何必如此!”

  ??楊易怒道:“小孩子,他還是小孩子?他兒子都快會騎馬了!”

  ??李臏歎息了一聲,道:“這也是我我安排不當之故。”

  ??楊易怒道:“有什麽安排不當,前鋒三角,耶律先行!用元帥的話說,鬼麵軍這種新降求功、戰鬥力又不弱的降軍,那就是最好的炮灰部隊!勝了契丹人自相結怨,敗了不損我漢家氣勢,他隻要協同衛飛,逼脅耶律安摶設法取勝就是,何必擅改陣勢,竟然以漢家精銳行險,而讓耶律在後麵偷笑,這等沒眼力界的子弟,留來何用!”

  ??郭漳身子一顫,忽然間明白了楊易如此大怒的原因了!

  ??楊易最惱怒的,不是他軍事上的失誤,而是他政治上的弱智!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之事千變萬化,常受各種環境因素、突發事件、情報正誤甚至個人情緒的影響,不敢冒險者常是庸庸碌碌,敢冒險者或者一戰成功,或靠謀慮,或靠直覺,名將與蠢夫之間往往隻差一線,凡是建立大功業的將領幾乎沒有未失敗過的,但政治之事必經深謀熟慮,出現政治弱智那就是難以原諒了。

  ??張邁固然以“萬族如一”作為理念,且對薛複、衛飛等都抱懷真正的信任,但這種信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些人都已經真心歸華。而對於像耶律安摶、耶律阮這樣的新歸之人,天策政權的高層在拉攏、勸化、利用的同時,也不是沒有防範,甚至設法削弱——這麽做,就是基於新歸之胡尚未真正與華族融為一體的政治現實。

  ??政治理念必須是一個光明的旗幟——而且不是偽裝的光明,而必得是真實的光明,正如張邁提出“萬族如一”時他是真心的,但政治理念是政治理念。政治現實是政治現實,理念可以作為未來與口號,但治國理軍卻必須依照政治現實行事,若將政治理念當作政治現實。就在施政上真的萬族如一了,那就是不是偉大,而是愚蠢了。

  ??現在的天策唐軍盤麵越鋪越大,但論到權力中心,還是以安西舊部為團結的核心,安西舊部中又以郭楊魯鄭為核心,郭楊魯鄭四姓之中,又以郭楊為最核心。郭家楊家,同氣連枝,禍福與共。所以郭漳雖是郭家子弟,但楊易卻敢拔劍殺他——這是代表他郭家家主郭洛行罰!若無上百年的家族密誼,以及郭洛楊易之間心照不宣的過命交情,楊易豈能如此!

  ??現在郭洛、郭汴遠在萬裏之外,而且在未來回來的可能性都不大。恐將形成郭家在外、楊家在內的格局,而郭家留在中原者,將來恐怕將以郭師庸一支為代表,郭師庸的兒子當中,倒是郭漳這個小兒子最冒頭,則將來承繼郭師庸政治遺產的十有**也將是他。

  ??郭漳目前在的地位並不突出——至少遠不能與薛複郭威等人比肩,但設想三十年後。如果楊易已死,二郭不歸,則郭漳將很有可能成為郭楊二姓乃至安西唐軍在軍方的旗幟性人物,這樣的人一言一行都會對國家大事產生重要影響,尤其他參加過漠北之戰且立下大功,年紀又小。若是數十年後漠北出事,下一任的皇帝能不問他這個元老的意見?屆時如果出錯,那就不僅僅是遺禍於郭楊,甚至是會禍亂整個國家了!

  ??郭漳跪倒在地上,全身顫抖。

  ??李臏在旁歎息道:“這事也不能怪他。他一路以來都是作為前鋒衝殺,沒怎麽經曆過全局謀劃,曆練不足罷了。”

  ??楊易這時卻忽然想到了另外一個人——現在也正在軍中的柴榮。柴榮真正進入楊易視野之內其實是去年漠北大戰之後,但現在楊易已經很喜歡跟這個年輕人說話了。

  ??柴榮也同樣是年紀幼小,也同樣是常在軍中,又有什麽機會進入決策層?雖說曾數度與元帥通信,但這並非柴榮的特權,以郭漳的身份,他和張邁交流的機會更多!若說柴榮是有郭威這個養父,則郭漳的長輩資源更是柴榮的數倍以上!

  ??但兩個人還是不同了,那怕是天賦使然了。這時更是忍不住歎息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他終究沒將柴榮兩字說出來,隻是照引了曹操的話。

  ??他這時也慢慢平靜了下來,忽然說道:“好,好,這次敗得好!”

  ??郭漳愕然抬頭,但很快就明白了楊易的意思!

  ??這次前鋒失利暴露了郭漳的缺點,對郭漳來說這是一個汙點,這個汙點會大幅度削弱將來郭漳在軍中的話語權,若郭漳以後仍無長進,則對郭楊兩大家族甚至對天策大唐來說,這是好事,但對郭漳來說,他的政治前途恐怕就堪憂了。

  ??楊易道:“前鋒不能沒有主事,衛飛就算不死,遼主也不會輕易放他回來,也不能就將大權交給耶律安摶,臨陣易將,乃是大忌,你還是回去主事。但這次大戰之後,元帥可能會對你另有安排,你心裏要有準備!”

  ??郭漳連遭打擊,神情萎頓,卻還是勉強應道:“是。”

  ??楊易他頓了頓,又道:“接下來這場大戰,不要再出失誤了。庸叔為國捐軀,隻要你不犯下滔天大罪,將來安樂封侯都逃不掉的。但你若再出失誤,影響到的就不隻是你自己,而是世人對郭楊二姓乃至安西眾將的評價了。”

  ??郭漳惕然稱是,他出去後,李臏忽道:“他銳氣已失,就算不再犯錯,一時間隻怕也難以承擔先鋒重責,將不能換,陣卻可改。而且其軍新敗,必須給點時間讓他們整肅。”

  ??楊易點了點頭,道:“那就以先鋒為左軍,以左軍為先鋒。”

  ??——————————

  ??楊易這次南下,中軍有鷹揚本部人馬、龍驤軍部分人馬以及新征集的甘隴兵馬西域部隊共五萬人,輔戰部隊一萬人,這是橫掃漠北的主力,

  ??再加上去年收伏的漠北部落軍四萬人。共10萬大軍為中軍。

  ??柴榮以四府孤兒軍以及拔野六千騎兵,脫離石拔而進入楊易麾下,加上漠北部落軍兩萬人,共3萬人馬為左翼。

  ??石堅以八府龍驤鐵鎧軍。以及漠北部落軍兩萬人,共計大軍約3萬人為右翼。

  ??慕容暘以五千騎、輔戰部隊一萬人、部落軍兩萬五千人,共四萬人總理後勤。

  ??再加上三支前鋒部隊,總兵力超過20萬人。

  ??這是一支龐大的部隊,由於馬匹的廣泛應用,輔兵比例壓縮得很小,所以就作戰兵力而言在冷兵器時代古今罕有!

  ??這時先鋒已經和契丹打過幾仗了,中軍和左翼已經度過曳剌山和永安山之間的缺口,右翼有一半還正在曳剌山附近,後軍延綿較長。最後的隊伍尚在臚駒河流域。

  ??各路大軍的統將之中,石堅、慕容暘都無驕人戰績,但資曆老,資格也夠,一個壓陣勢。一個管後勤。前鋒三部,實際上是以耶律安摶戰鬥經曆最豐,有資格獨鎮一軍,但他以新歸之將,未得信任,而郭漳衛飛年輕識淺,未夠老辣。所以李臏安排了這個三角前鋒陣型,既以郭漳衛飛的監視來防止耶律安摶的變節,也以耶律安摶的經驗來彌補郭衛二人的不足,這個陣型在去年冬天前鋒三部就運作得很好,但如今出現這樣的情況,卻是李臏始料未及。

  ??楊易以五萬騎兵加一萬輔兵奇襲漠北。到斬首灘與石拔會師,又收攏了漠北騎眾,規模擴大了五六倍,光是這回帶到潢水流域的軍隊,就是原本兵力的三四倍!

  ??因為基層將領的出色。讓天策唐軍軍隊規模在迅速擴大時不至產生混亂,但打到現在,在大將配置上已頗有缺失,可以說天策唐軍自去年大破漠北的輝煌之後,包括將領結構在內的各種問題正在爆發邊緣。

  ??——————————

  ??這時不得已調整陣勢,楊易不免歎息道:“春華當初是要代表我在甘隴作疑兵,沒法跟來。否則以他監臨前鋒三部,何有今日之誤!現在南方有薛複,有郭威,有馬繼榮,更別說還有元帥坐鎮,春華在那邊隻怕反而是閑置了。眼下若是有春華為我前驅,薛複騎兵在左,郭威車兵在右,我還管他什麽上京城下京城,一口氣推過去就是了!”

  ??李臏道:“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去年的配置有去年的想法,當時也沒法完全算得到現在的所有細節。契丹是萬乘之國,幾年時間把他們打成這樣,已經不容易了,去年若不是我們爭取到了時間差,這漠北是那麽好平滅的?現在既得漠北,又想圍殲契丹,卻是得隴望蜀了。”

  ??楊易哼了一聲道:“我們以五萬鐵騎,橫掃漠北,如今坐擁二十萬人馬,難道反而要畏縮了?”

  ??李臏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去年的五萬人馬精銳簡約,我看還是遠勝現在的二十萬大軍的。”

  ??楊易便不說話了,其實他何嚐不知李臏的話有道理,但將漠北新歸部落軍帶來潢水,並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兵力,還有出於政治上的考慮,這些部落軍帶在身邊可以作為戰力,但若留在漠北,石拔身邊兵少難製,卻將是禍福難測。

  ??李臏道:“更可慮者,是現在南邊的形勢,現在我們和中樞之間輾轉不便,消息不及時,從輪台轉發來的消息,都是報喜不報憂,這些天既有傳聞說汗血騎兵團出現問題,雖然可能是契丹散布謠言,但從現在薛複還未趕來會師看,則南邊難說沒有變故。”

  ??他心中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那就是怕天策唐軍一路得勝,隻怕氣勢已盡,或許如今應該采取保守策略更為妥當。在唐軍之中,張邁、楊易是典型的樂觀派性格,這派人一直占據上風,而李臏郭師庸則偏向悲觀派性格,未慮勝先慮敗,他們則是這個政權這支軍隊的壓艙石。

  ??楊易揮手道:“別管南邊有沒有變故,咱們就憑現在手頭的力量與耶律德光一決也一定能贏!以我常勝之軍,難道還怕打不下一個苟延殘喘的胡國!”

  ??————————

  ??唐軍改變陣勢,以左翼為前鋒,立馬就將柴榮推到了最前麵來。

  ??前後東西四路軍馬中,本以左翼的建製最不穩定。那兩萬部落軍都是脅從部隊,關鍵還是看柴榮的孤兒軍四府和拔野的六千騎兵,拔野因戰功提拔而目前與柴榮品級相等,但在現實情況中他自然不可能與柴榮抗衡。因此左翼的情況,實際上是柴榮以四府孤兒軍節製拔野,再聯合拔野節製兩萬漠北部落。

  ??柴榮年紀比郭漳還小些,資曆也比郭漳更淺,本來是絕對沒資格去統領三萬人部隊的,就是統率四府也有些勉強,但楊易在見了他之後卻力排眾議,讓他成為左翼實際上的領軍人物。當時出發時他就告訴柴榮:“你們在斬首灘頭一戰出了大力氣,如今走這一趟臨潢府就權當好好休養吧。這一路去不求有功,隻要用四府孤兒軍將那幾萬人籠住別出亂子就好。等到時機合適。我會安排你們立功。”

  ??去年漠北一戰,鐵獸軍與孤兒軍戰鬥最苦,如果以收取城池以及斬首而論卻是功勞最小——這與左箭營右箭營完全是顛倒了過來,楊易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就是要柴榮將兩萬多漠北部落管好就行——這說不好聽就類似於牢頭的工作——到了合適的時候他會再安排孤兒軍去撈撈功勞。作為去年血戰的補償。

  ??————————

  ??但與郭漳讓楊易失望相反,柴榮的表現卻讓楊易喜出望外。那兩萬多部落軍是由梅裏急部、萌古部、茶紮拉部等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構成,在短短幾個月中,柴榮就和其中十幾個部落的青年領袖結成了好友,他在冬日裏輪流停宿於諸部落之間,教會了那些青年領袖簡單的漢語,又在軍中舉行比武大會。在那個寂寞無聊的冬季,唯有左翼最是熱鬧,最後比武大會決

  ??出了茶紮拉部的忽惕厲,梅裏急部的訥可溫,萌古部的孛端察兒,加上拔野。號稱左翼四大勇士!

  ??柴榮又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拿出來,半作獎品,半作禮物,就在臚駒河畔與四大勇士結為了兄弟!

  ??拔野得到了張邁賜給柴榮的橫刀,訥可溫得到了薛複贈給郭威郭威又送給柴榮的汗血寶馬。忽惕厲得到了柴榮從楊易那裏求來的橫槊,楊易病愈之後甚至還偷空指點了忽惕厲橫槊的用法——這自然是賣柴榮的麵子,孛端察兒則得到了一條美輪美奐的絲綢披肩——這是郭汾親自製就送給石拔,石拔在去年血戰之後又轉贈給柴榮的禮物,孛端察兒拿著這條絲綢披肩去向他們族中一個女子求婚,成功抱得美人歸!

  ??這時接到命令,柴榮先將四府都尉、副都尉傳來,下達了命令,讓他們準備將軍馬前移。孤兒軍是天策唐軍下了大力氣訓練的人馬,無論戰術訓練還是政治灌輸都做得很到位,再加上去年的鐵血淘汰,如今這四府兵馬已堪稱精銳,行動迅疾,陣勢森嚴。

  ??然後柴榮又將四大勇士傳來,說道:“你們以後,不能再叫左翼四大勇士了!”

  ??四人愕然,柴榮道:“剛才中軍傳來號令,我們要和郭漳他們換防,從現在起我們就是前鋒了,你們得改稱前鋒四大勇士了!”

  ??四人一聽都歡呼起來,大叫過癮,摩拳擦掌就要去和契丹廝殺立功。

  ??柴榮激勵了四人一下,又作沉穩描述,說道:“這個前鋒可不好打。郭漳他們才吃了個不小的虧。咱們不需要就衝上去,但第一,是要把士氣挽回來,第二,是要進一步試探出契丹的虛實。這樣楊將軍那邊總體規劃,接下來再打勝仗。”

  ??四大勇士除了拔野其他三個漢語水平都很有限,所以這番話柴榮是連說帶比劃。

  ??忽惕厲用結結巴巴的漢語問:“怎麽才能試探出那個,虛實?”

  ??柴榮道笑:“自然是用進攻來試探!”

  ??————————————

  ??他當日就將部隊挪到整個大軍陣的最前方,耶律安摶和郭漳那邊也派了經曆過上京戰事的人來作向導,柴榮將其中兩個府分散出去,天策唐軍在改製之後,一府都改成一千人,兩府共兩千人,二十個百人隊,以一個百人隊率領大概一千人的部落軍,成為一支一千多人的大隊。

  ??柴榮又從兩萬部落軍中。選出最強悍的九百人,另從孤兒軍中抽出一百個火正、副隊正作為這支人馬的基層領導,共計千人,分為三營各三百餘騎。分別由拔野之外的三大勇士率領,又從楊易處求得特許,用正規軍的武器將這三個胡營武裝起來,加上柴榮留於中央的兩個府,共三千人——這便是原來左翼的核心戰力了。

  ??柴榮不急不躁,以三千人為中央,二十個千人大隊為兩翼,拔野在後,騎兵縱橫,緩緩挺進。他的三千中軍集聚為一小塊。二十個千人隊卻遠遠地分布出去,越是前進分布得越是廣遠,軍馬分布中央密集兩翼疏薄,南北七十裏,東西十餘裏。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將視野所及擴展到數百平方裏的地區。

  ??契丹雖然清野,終究不可能將數百平方裏弄得寸草不生,因此柴榮又吩咐:有水源便占據,有草地就牧馬,敵來則退,呼應周圍兵馬組織起優勢兵力再作反擊。視敵人來勢,敵有十騎,則組織五十騎反擊,敵有百騎,則組織五百騎反擊,敵有千騎。則由中軍人馬親自反擊。

  ??他自接得楊易帥令,一直到挺進至上京城附近,契丹都沒有派出過千騎以上規模進行攔截,因此一路上雖有小波折,卻基本沒什麽大障礙。五日後便軍駐雲門山。

  ??這一路柴榮雖未取得多少炫目的戰績,但不知不覺間卻讓天策唐軍重新居於主動進攻的位置上了。

  ??——————————

  ??楊易在後方聽說之後,心為之一放,跟著又忍不住對丁寒山歎息道:“此子前途不可限量。郭威虎父,此子不負乃父威名!我安西眾將,可不知有沒有這般出色的後人了。”

  ??鷹揚軍的一切運作早已上了軌道,楊易在今年開春之後身體也越發好了起來,這時親率百騎,帶了李臏、耶律阮、丁寒山,徑到雲門山來。

  ??柴榮聽說楊易親至,嚇了一跳。

  ??楊易也不入營,讓柴榮點了些人馬,就隨自己去踩踏觀敵。

  ??唐軍和遼軍已有過一次大戰,契丹防務的大體形勢楊易已有了解,這時欺近前去,直接就看其中幾個關鍵處——有一些細節,看手下呈上來的地圖和比劃描述,終究不如親眼一看來得實切!

  ??上京城處於潢水流域,卻不在潢水主河道的河畔,而是位於狼河河畔,那狼河是西北、東南走向,有時候是向南匯入潢水,有時候則是轉而向東在沙漠中幹涸,狼河又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支流白音河,上京城就位於白音河匯入狼河處。

  ??楊易繞到上京城正北偏東狼河上遊處眺望,從這裏一看,契丹的側麵盡收眼底。

  ??楊易回顧李臏道:“這是什麽布局?”

  ??李臏雙腿殘廢,平時坐車,但經過多年訓練的他也能夠騎馬,隻要有人把他扶上馬去,他策馬奔騰起來並不比健全的人差。

  ??這時綜合各方麵送上來的情報以及眼前局勢,李臏說道:“這是錐行陣,又叫牡陣。就像一個錐子一樣,從最前方的一點向左後、右後兩翼延展,前鋒如錐,錐尖就是上京城,上京城後麵的軍營沿著東北、西南布置,形成兩翼——這是《孫臏兵法》所列十陣之一。契丹這個布置,和孫臏所記載的古法有所不同,可能是契丹人自己總結出來的陣法,但和錐行陣差相仿佛。”

  ??楊易點了點頭,戰爭是一種普世

  ??藝術,漢民族祖先能想出來的作戰方略,其它民族未必想不出來。

  ??李臏又道:“此陣前小後大、前尖如錐,則其最精銳的部隊必在最前方——也就是上京城。而兩翼亦必然是強軍。古人雲:尖不銳則不能突入,翼無鋒則不能裂敵。前尖的作用是突破敵人,兩翼的作用是割裂敵人。這本是騎兵戰陣,曹操虎豹騎最喜此陣。但契丹用在此處,是示意將與我軍一決!《孫臏兵法》十陣篇有雲:錐行之陣者,所以決絕也!這一看就知道不是防守的陣勢——可惜郭漳學問不夠,他若有師庸將軍的三分學養,就能看出契丹人的決絕之意,就不至於貿然入城了。”

  ??柴榮在旁邊聽著,眼看李臏隻看了幾眼,就點出契丹軍事布局的來源、特點、強弱、意圖,不由得大為佩服,同時心中默記。他天資過人,但畢竟年紀太小,知識儲備不能和李臏同日而語。

  ??楊易又道:“此陣有何缺點。”

  ??李臏道:“最前方戰爭遭際最多,而後方兩翼自保有餘,卻很難對前方進行救護——因這是進攻姿態的陣勢,而不是防守姿態的陣勢,不過以城為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彌補這個缺陷。此外就是視野較差。兩翼在後,難以遠望,前鋒尖小,隻能關注於正前方中軸線以及中軸線左右各三十度左右的視野。在此之外就很難顧及了。柴榮如今的布置,卻恰恰是對此陣勢有所因應了。”

  ??張邁在改革軍製之外,還引入了後世一些幾何學的內容,以一個圓為三百六十度,切割出來,半圓為一百八十度,四分之一圓為六十度,正前方中軸線左右各三十度,就是正前方六十度視野。

  ??李臏回顧柴榮道:“你較先抵達,可是看破了這陣勢了?”

  ??柴榮忙說道:“我哪裏懂得這個,隻是覺得這個地方的地勢,似乎應該如此擺布。”

  ??李臏哈哈一笑,道:“你不懂,卻能如此行軍布陣,那是天賦使然了!”他又對楊易道:“此陣勢最強在錐尖,而錐尖遭遇戰最頻繁,一旦攻破,則後方陣勢不戰而潰。”

  ??這時契丹城瞭望手已經發現,有數百騎向這邊衝來。丁寒山急叫:“將軍,快回去吧!”

  ??楊易卻好像沒看到,好整以暇繼續問道:“如何破此局麵。”

  ??李臏道:“錐形陣錐尖最利,兩翼亦強,但就好像孔雀開屏,最華麗的羽毛展現出來,後麵最醜陋的屁股也就跟著暴露。若能迂回到契丹背後,這個陣勢可以一戰而下。此策若能成功,取勝最易,但契丹以營為陣,延綿數十裏。若我們真要迂回繞到他們背後,他們也大可有時間進行兵力調整。”

  ??楊易點了點頭,李臏繼續道:“其二,避開錐尖鋒芒,先取兩翼。但既是錐行陣,待我大軍抵達兩翼,契丹錐尖或不守而攻,直插我軍中軍,那時軍就有被契丹中央突破的危險。若是隻取一翼,則上京城可以從容回防。”

  ??“那其三呢?”

  ??“其三,就是正麵決戰,以強破強。錐尖最強,也是敵軍精華所在,錐尖既破,其他就不用考慮了。從破陣難易來說,此策最難!但最為堂堂正正,純粹就是兵力戰力的較量了。”

  ??楊易笑了起來,道:“聞弦歌而知意,耶律德光的意我已經知道了,天下事沒有便宜事,若求便宜,必有陷阱!”

  ??這時契丹的騎兵已經越衝越近,眼看看就要進入騎射範圍,丁寒山急叫:“將軍!”

  ??楊易這才揮了揮手,道:“踏勘已畢,回吧!”

  ??引了騎兵,徑回軍中。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