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將誅
作者:阿菩      更新:2021-08-10 21:25      字數:4028
  第八十一章 將誅

  ??魏仁浦聽了郭汾最後一句話,不由得一愣,道:“你們九個人?”心中猛地一驚,便猜到隔壁這人隻怕不是等閑之輩!

  ??朝範質望去,卻見他臉上的神『色』十分複雜,魏仁浦作了一個詢問的神『色』,範質蘸了一點茶水,在桌上寫道“元帥夫人”四字,魏仁浦駭了一跳。

  ??就在這時郭俱蘭奔了進來,道:“夫人,鄭長史……”看看附近有人便頓住,郭汾卻已知瞞不過了,見雨勢已停,走到天井中來,對範、魏二人道:“今日一談,得益良多,範先生都沒聽出妾身的聲音麽?”

  ??範質和魏仁浦趕忙出廊行禮,範質道:“剛才已經聽出了夫人的聲音,隻是見魏兄與夫人正在興頭上,不好打擾。”

  ??郭汾哈哈一笑,又問魏仁浦的身份來曆,範質道:“魏兄是衛州人氏,中原有名的士子,入涼有日,如今正是待考之身。已經過了二試。”

  ??“待考,莫非準備應我天策府取士之試?”

  ??範質代為答道:“正是。”

  ??郭汾大喜道:“若是如此,那真是國家之福了!前麵二試,元帥都未曾參與,最後這一道關,卻得元帥親自主持。這場考試早就要進行了,隻因元帥西征,這才拖了又拖。”

  ??魏仁浦應道:“倫才大舉雖重,但破虜征伐更急。”

  ??他自知道郭汾的身份,說話便顯得謹慎多了,這兩句話語氣上沒有下任何評判,隻是述說。

  ??郭汾道:“搜選人才,也很急的,現在咱們的武將是不少了,治國的文才卻總是不夠用。”頓了頓,道:“剛才魏先生說,中部糧價之事有經、權二議,經先生已經說了,權卻該如何?”

  ??魏仁浦忙道:“待考儒生,如何敢在夫人麵前妄議國政!”

  ??郭汾笑了笑,道:“待考儒生為什麽不能議國政?咱們這邊不是中原,沒這***啊。”

  ??魏仁浦剛才不知道郭汾的身份,說開了便止不住,有些話甚至是未經深思熟慮的臨場發揮,這時既然知道了郭汾的身份,說話之前便不免三四猶豫,遲疑了好一會,才道:“經者王者之政,權者霸者之略。王者之政,放諸四海皆可明議,霸者之略,非其人不言,非其地不議,非其時不行。”說著看了看周圍,意思是現在的氛圍不對。

  ??郭汾便猜此事必須保密,便向觀音堂的和尚借一間廂房,這時觀音堂的和尚聽說是元帥夫人駕到,個個又驚又喜,哪裏有不答應的,馬上就提供了一間淨室。

  ??郭汾便邀魏仁浦入內,魏仁浦拘禮不敢進去,郭汾道:“既要論國家大事,扭扭捏捏的做什麽!”

  ??魏仁浦聽了這話,怕被小覷了,這才進來,郭汾也不令關門,隻是讓郭魯哥夫『婦』守在門外,其他人等都隔離在遠處,門雖未關,但外麵的人卻聽不清楚裏麵人的話。

  ??郭汾這才道:“先生是不是有什麽辦法?”

  ??魏仁浦心想:“剛才最不該說的話也都說了,現在還藏掖著幹什麽!”便道:“中部糧價之事不決,是因為主政雙方之議論,一個過嚴有害國法,一個過寬以至於無法懲治『奸』商,且朝中……”他說到這裏,又停住。

  ??郭汾道:“繼續說下去。”

  ??魏仁浦道:“晚生對國家之事,隻是旁觀,未知得深切,實在不宜妄言。”

  ??郭汾搖頭道:“正因為你是旁觀,所以才能旁觀者清啊。你說下去吧,有什麽不對的,我不會見怪。就算涉及到什麽人你說錯了,我也隻當你無心。”

  ??魏仁浦得到這份鼓勵,這才鼓起勇氣道:“其實政策一過嚴、一過寬,以至於無法施行,或者正是朝中有人為利益所牽涉,不想糧價就此下跌。中部『奸』商有所依賴憑恃,這才有恃無恐。”

  ??郭汾一怔,不置可否,過了一會,才道:“若真是你說的這樣,你可有辦法解決?就像你剛才說的,要在不侵擾國家現有律法的情況下解決。”

  ??魏仁浦道:“可以的,隻要重重拿起,輕輕放下,就行了。”

  ??郭汾皺眉道:“莫給我打謎語,說實在的。”

  ??魏仁浦道:“糧價炒賣之風,盛行於高昌,但那些糧商背後的勢力還盤踞得不算牢靠,隻要尋一個在高昌有嚴酷之名的人,將行極嚴厲之事,就可以了。其事在將行未行之間,風聲傳出,糧價必跌!正如投鼠忌器,卻引一貓入內,貓不需近器,隻需一叫,便可讓鼠輩喪膽。此事說來輕巧,不過卻得是最高決策者有足夠決心,且其真正意圖必須絕密,不能走漏半點風聲,否則就不靈了。”

  ??郭汾一點就透,心中大喜,又想:“唉,我怎麽就沒想到!若是夫君的話,便不會躊躇這麽久了。”便有了主張。

  ??她之前的態度十分彷徨,對兩種解決方案在兩可之中,因此聽鄭渭說覺得鄭渭有理,聽楊定國說覺得楊定國有理,隻因為自己沒有決定,所以就容易動搖。這時既有了決定,便不再猶疑了。

  ??第二日糾評台召開了會議,郭汾親自主持,一上台就表明了自己的意見:她要依法嚴厲打擊炒賣糧食者,絕不容許禍國殃民者的存在。

  ??涼州坊間本來就對中部的糧商意見很大,嚴厲打擊的聲浪很高。至於力主慎重者,主要來自上層——那必須是小部分對律法有遠見的人才能看到的問題,相對來說有些形而上,卻很難在一個麵對許多人的場合說。非有上層執政者的推動,後一種意見很難取得勝利。

  ??糾評台的禦史們都是深知***的,這時見郭汾表示如此紛紛響應,楊定國見郭汾徹底支持自己,心中大喜,在糾評台前痛斥中部糧商的無良,說到激動處幾乎聲淚俱下!

  ??這一場本來要討論如何應對中部糧價高企問題的政策的糾評會議,當時成了一場對無良『奸』商的批判大會!鄭渭一派的意見簡直沒法上台!

  ??會議連續開了七天,禦史們的意見一天比一天激烈!到後來豈止是要將糧商們抄家,簡直是要將糧商們拆骨扒皮了!

  ??鄭渭見郭汾轉變得如此之徹底,心中詫異,卻又暗暗擔心,怕天策政權好不容易立起來的信譽在這次的事件中一朝崩潰。

  ??不過糾評台的***已經完全一邊倒,鄭渭想要回天也在所難行。他心想隻有在天策府內部討論如何執行時想辦法了——***是***,真要執行,還是得看他長史如何調動人手。

  ??不料就在天策府內部的議事中,郭汾建議將這件事情從政務層麵,提升到軍政層麵上來——也就是說從內政轉變為涉及軍事的範疇。這樣一來事件的『性』質就變了!

  ??楊定國卻道:“這件事情已經影響到了國計民生,正該如此!”又自動請纓,道:“老夫雖然年邁,卻願意到高昌走一趟。如果諸位信得過我,這件事情就交給老夫吧!”

  ??郭汾道:“這件事情,也正應該由中樞派一個人過去親自辦。若是個地方官吏,或者威權不夠,隻怕辦不下來。但是我覺得楊國老並不合適。”

  ??楊定國看了鄭渭一眼道:“我不合適,難道要請鄭‘相爺’去麽?”

  ??郭汾道:“涼州政務繁忙,鄭長史哪裏走得開?我是想,這次的事情,有很大原因是楊易將軍將許多北庭軍民發派到高昌、伊州就食,既然如此,也不用從涼州派人了,就幹脆讓楊易將軍來辦這件事吧。讓他以輪台都督身份,在秋收之前主管龜、焉、高、伊四州糧務。”

  ??楊、鄭兩人都愣了一下,一時想不通郭汾為何會有這個提法,鄭渭固然覺得不妥,楊定國也道:“楊都督主持北庭防務,既要防備漠北,又要處理北庭的重建,隻怕***乏術啊!”

  ??鄭渭也道:“而且楊都督如今是邊防重將,若再牽涉到政務上來,隻怕混淆了軍政界限。如今楊都督已經在總理北庭軍政,若是將山南也交給他,那權力就太大了——當初就是寧遠郭都督,也沒有這般大的權力啊!”

  ??郭汾卻道:“我卻覺得,楊都督必有辦法。而且也不是要他署理山南的政務,而是將天山南北統合起來,作為一個總的缺糧區,讓他來主抓對軍、民、商、奴的糧食調配。如今中部的糧食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嚴重到影響軍心民心,此事若是處理不好,北庭也會被拖垮的,所以這事不止是政務了啊。而且民間也一致認為應該嚴打。既然如此,唯有先將山南連同北庭一起進行糧食管製配給,按照戰時緊急情況來辦。再說這原本不是常態,待秋收之後,就食的軍民回到北庭,楊都督的這個權限自然終止。這也就幾個月的時間。”

  ??楊定國點頭道:“這說的也有道理。我覺得可以考慮。”

  ??魯嘉陵這時也從蘭州回來了,笑道:“楊都督在高昌是幹過一票鐵血之事的,若是他去,還沒到高昌隻怕那批糧商就得嚇得魂都沒有了!”

  ??他說的,正是楊易誅殺龐特一事!那件事情鄭渭其實也不讚成,但當時的幕後推動者是張邁,所以鄭渭沒法否決。

  ??薛複對這件事情一直沒什麽意見,這時目光閃動,若有所悟,點頭道:“若是此事依戰時情況處理,那便容易多了。”

  ??隻有鄭渭依舊主張持重。

  ??郭汾道:“務本之道,仍然得從律法上著手,但這個遠水救不了近火,今天的決議隻是從權。當初元帥吩咐東方之事,我們若有歧異則以多數決定,如今既然有五人中有四人讚成,那麽這件事情就交給楊都督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