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尾聲
作者:阿菩      更新:2021-08-10 21:24      字數:4048
  第一三九章 尾聲

  ??成都,天府之國。

  ??過去的一年無論是對西北來說還是對西南來說都算是多事之秋,西北多了個張邁,以新興之威一舉統合安隴,聲威震懾萬裏之外,西南則死了個割據雄主孟知祥。

  ??孟知祥本是後唐派駐巴蜀的方麵大臣,在後唐的變『亂』中割據自立,他正式稱帝雖然隻有短短幾個月,但真正掌握蜀中政權卻已有多年。

  ??當其時,中原紛擾,北方禍『亂』,唯有蜀中久安,孟知祥擇良吏、除弊政、安流民,與百姓休養生息,就在李從珂窮得連給從龍兵將賞金的承諾都兌換不了時,巴蜀卻在原本就厚實的基礎上又得到了近十年的平穩發展,整個西南糧豐米,百姓鼓腹謳歌,成都更是滿城錦繡,遍地膏油。

  ??可惜孟知祥沒能享受到這份福分,在其最得意的歲月裏忽然病逝,留下一個十來歲的兒子孟昶繼立蜀國的皇位。

  ??巴蜀有山川之隔,但與中原、湖廣卻廣通消息,尤其西北更與蘭州接壤,薛複並未收複蘭州全境,他駐馬於黃河邊上,向東便是後唐,向南便入蜀境,因此天策軍的動態,蜀國也相當關心。

  ??孟昶是個才子的料,不過在顧命大臣趙季良與王處回的輔佐下卻不得不收起一股少年心『性』,服喪期間披麻縞素,戒酒粗食,看起來卻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說話的是宰相趙季良,他既是孟知祥好友,在孟知祥還未稱帝時又長期擔任起副手,孟知祥有什麽軍國大事都與他商議,孟昶以十幾歲的少年能夠在這個『亂』世順利登上帝位,也多虧了這個世叔兼老臣的鼎力支持。

  ??“喜從何來?”孟昶問,對趙季良他還是有些怕的,盡管這位趙叔叔對自己還不錯。

  ??“啟稟陛下,西北張氏崛起,長安不穩,洛陽震『蕩』,成州守將以城池並軍馬內附於我,陛下繼位之初,未出一兵一卒便開疆拓土,如此美事,豈非大喜?”

  ??孟昶一聽也喜道:“成州內附?那洛陽那邊豈非要氣瘋了?”

  ??趙季良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另外一個顧命大臣王處回道:“成州內附,固是美事,但也要防李氏惱羞成怒,將氣出在我們頭上。我主新立,又兼年幼,萬一李氏以此為借口興兵南下,那時候美事隻怕就要變成兵禍了。”

  ??趙季良笑道:“不怕!自來隴右對長安的威脅遠過巴蜀,既有張氏興起,洛陽那邊勢必要將大部分心力都用在對付張氏身上,縱然聽說了成州有變,也斷斷不會貿然興兵犯屬的。再說,成州既已內附,往隴右的道路也就通了,若李氏真有犯蜀之心,那時候我們便向張氏派遣使者,約同夾擊長安,平分關中,李從珂北有契丹大敵,內有心腹之患,斷斷不敢在這個時候同時與我們兩家動手的。”

  ??王處回這才放下心來,道:“趙相爺說的有理。不過就算李氏不派兵來伐,我們也該盡早派出使者,與張氏訂交結誼。”

  ??孟昶問道:“這個張邁我之前也曾聽過,成都也流傳有幾段《安西唐軍長征變文》,煞是好聽。隻是不知道他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是否真如變文中描述的一般英雄神武。”

  ??趙季良笑了起來:“陛下,那變文所述,如何可信?我料這個張邁必是一西北胡兒,要麽是黨項,要麽是吐蕃,要麽是回紇,或者竟是雜種,以大唐為名,不過是自高身價罷了,最近他又馳報諸國,建號天策,自稱天策上將——這顯然蠻荒戎狄初學漢文鬧出來的事情,若他真的傳自漢文正統,哪裏會立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名號。”

  ??孟昶道:“既然隻是一個胡兒,那我們又何必主動去與他結交?”

  ??王處回道:“那又不然,人家能馳報至我們關前,那就是向我們微微『露』意了,我們也該有所表示才對。隴右與巴蜀,既是鉗製關中的一對鉗刀,同時也是共抗中原的唇齒。隻要張氏在隴右立得住陣腳,李氏麵對我們時就有後顧之憂。李氏若再要犯蜀,必先平隴。此所謂‘得隴而後望蜀’者也。如今張氏崛起,對我們來說乃是一件比成州內附更大的好事。咱們也不管他是什麽來曆,隻要他們不至於太過野蠻,便該遣使道賀。”

  ??趙季良道:“不錯。隴蜀結盟乃是國勢使然,非關胡漢喜惡。”

  ??孟昶道:“那我們應該以何種禮節去與他結交?聖旨封賜麽?”

  ??趙季良屏退內侍,隻餘下君臣三人時,才道:“陛下,蜀乃小國,富庶過於安隴,若論強盛,恐未必勝得過西涼之精銳鐵騎。張邁雖然隻稱天策上將,但梟雄之意已甚明顯。此次出使,當以兄弟之邦禮儀出行,方能成事。”

  ??孟昶道:“一切都依太保、太傅。”

  ??趙王二人齊道:“老臣領旨。”

  ??出來後各自準備,文書趙季良負責,王處回則挑選了精裝書冊三百卷、絲綢二百匹為主禮,蜀錦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馳名天下,至於蜀中書籍更是海內佳品。

  ??其時巴蜀內部升平,百姓豐衣足食之餘,文化也極為鼎盛,蜀地自唐末以來便為華夏文脈之聚處,轉至北宋又成華夏文脈之出處,其文采蘊藉處極盡柔美精致,與此時西北天策軍的粗野雄曠正是兩個極端。

  ??王處回挑選這兩份主禮,既是選擇了巴蜀最拿得出手的禮品,同時也有標榜自家風流文明之意。

  ??——————————————

  ??當趙季良與王處回正為出使涼州之事而忙碌時,太原城內,一個叫郭威的青年軍官正皺著眉頭,踏雪走入家門。

  ??“爹!”

  ??門內跑出一個十來歲的少年來,興衝衝地拉著郭威的手入內。郭威見到了這個少年,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父子兩人甚顯親密,隻是兩人年齡相去不大,雖以父子相稱,看起來卻像長兄幼弟,相攜走進屋內。

  ??這並不算一個很寬裕的家,屋子已經是賃來的老屋,雖然入冬前剛剛修葺過,但牆角卻還是藏著不少破損的地方,一個臉『色』微帶蒼白的美貌『婦』人從後堂走了出來,半帶著埋怨道:“你們都指揮使太也沒人情味,現在又沒仗打,大過年的也不放人。若不是榮兒在跟前,這個年我都不曉得該怎麽過。”

  ??郭威喝道:“『婦』道人家,懂什麽!”看看美貌『婦』人連連咳嗽,又改了口,說:“莫多說了,都指揮使不留別人,獨留我,那是對我的看重。”扶住了『婦』人給她摩挲背脊,道:“這病怎麽好像又重了,『藥』可有依時喝?”

  ??說著望向少年,少年道:“有的,我有看著姑姑服下。”

  ??這『婦』人與郭威顯然是夫『婦』,少年喚郭威為父,卻喚『婦』人為姑,原來他並非郭威的親生兒子,本姓柴,這『婦』人柴氏乃是他的姑母,因柴家中落前來投靠,郭威這邊的環境也不算很好,可卻憐他愛他,又因自己無所出,便養為螟蛉。不過少年與姑母叫慣了,便也沒有改口稱娘。

  ??郭威歎了一口氣,道:“你的身子這般樣子,叫我如何放心去……唉!”隨手將一個包裹放在桌上,『婦』人聽金銀著桌的聲音有異,從丈夫手中接過包裹打開一看,裏頭白閃閃、金燦燦的都是金銀!

  ??她大吃一驚:“你哪裏得來這許多錢財?”

  ??郭威道:“你莫驚駭,我豈會取不幹淨的金銀回家?這是都指揮使賞賜的。”

  ??柴氏卻更加擔心了:“這……現在又沒打仗,你又沒立什麽大功,他為什麽要賞賜你這麽多財物?”忽然將包裹包好,道:“快退回去,這錢我們不要。”

  ??郭威失笑道:“你這是做什麽!都指揮使賞賜出手了的東西,哪裏有收回的道理。我便要去還,也沒處還去。”

  ??柴氏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都指揮使給你這樣豐厚的賞賜,隻怕是……隻怕是……定然是有極危險的事情要你去辦。”

  ??郭威笑道:“你莫多心,危險倒並不危險,隻是路途遙遠,且多艱難,來回多有耽擱,不知何時能夠回來,這筆錢,是給我的安家費。”

  ??柴氏將信將疑:“真的如此?”

  ??郭威道:“事到如今,我騙你作甚?”頓了頓道:“隻是你這身子……讓我如何有心情外出遠行。”

  ??柴氏甚識大體,沉『吟』半晌,道:“若真的沒有危險,那也不能隨意推卻,我這病也就是這樣,好不起來,也壞不下去。你呢,熬了多久,總算得到都指揮使的賞識,機會難得,豈可因為我這點小病就放棄?好男兒誌在四方!留戀妻兒的人,能成什麽大事?”

  ??郭威仍然有些難以下決心,柴氏道:“你就放心去吧。反正這兩年都是榮兒幫著我料理家務,你就算不出征時,不常常十天半月都呆在軍營不回來的麽?我就當你這次去的時日長一些,也沒什麽。”

  ??郭威見妻子如此鼓勵,這才道:“好吧,那我就去一趟,你可得好好將養身子。”

  ??柴氏微笑道:“不待你說。”呼喚那少年:“榮兒,趕緊幫姑姑將飯菜熱上來,還有,將藏在窖裏的那壇好酒啟出來,今天姑姑許你喝酒,你就替我敬你爹,就當是給你爹爹餞行。”

  ??這一家三口正在溫馨與離愁中吃飯飲酒的時候,張邁卻站在涼州城外,等待著他兩房妻子的到來。

  ??太原、成都、涼州,三座城市彼此相隔千萬裏,又分屬三個政權之下,彼此本來互無牽連,但在這個冬天,卻有一場雪給這三座城市染上了同樣的顏『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