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神戶信孝你不講武德(4/4)
作者:日月合明      更新:2021-08-10 20:55      字數:4544
  宇喜多秀家是沒有得到信長許諾讚岐支配的權力的。但是作為獨立成軍的攻入讚岐的偏軍,宇喜多家擁有對讚岐全領權宜處置的權力。

  ??至於寒川家憑什麽獲得寒川、三木、小豆島的領地,自然是因為寒川家作為先鋒配合宇喜多軍掃平了拒絕降服的安富家。

  ??有這樣的大功在,宇喜多秀家本著有功不延賞的原則將原本安富家的領地賞賜給寒川家有什麽問題?這些都是作為獨立軍團長應有的權力。

  ??在確立了寒川家的降服後秀家就命令忠家帶領富山備、禦野備2800人,配屬寒川家、西宮家等豪族聯軍800人攻入三木郡、寒川郡。

  ??事實證明,人有多大的碗就盛多少飯,安富家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價,僅僅到11月中,宇喜多忠家已經將安富家誌度、雨瀧等城全部拿下,將安富家徹底趕下了海。僅僅擁有小豆島也在織田、宇喜多水軍的包圍之下。

  ??11月25日,在小豆島煎熬許久的安富家家主安富盛茂帶著兒子,安富盛次來到高鬆向宇喜多秀家投降,秀家嚴厲斥責了安富家的錯誤,最後給予了寒川郡最南部山區書寢城3000石的知行安堵。

  ??攜著大勝之威,秀家要求香西家轉封至寒川、三木、香川南部地區3萬石,命其在王佐山建立居城,控遏讚岐中部。

  ??不要覺得讚岐南部就是窮鄉僻壤,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上穀歌衛星地圖看一下,香西家轉封的王佐山地區擁有大大小小的淡水池17個,土地也是極其肥沃的,關鍵他背靠讚岐山脈,東北就是友軍寒川家,不像現在在賀勝地方,盡管擁有讚岐衝擊平原的最末端,但是確是一塊四戰之地。

  ??香西家欣然接受了5000石的增封前往王佐山,秀家將剛剛降服的安富家3000石置於香西家之內,讓安富家接受香西家的支配,成為香西的陪臣。

  ??王佐山地區本來的豪族神內家被秀家安排到了香川、阿野郡北部1萬石,並命他在一本鬆地方修築本城。

  ??以上三家都是與秀家相對親善的大名,可以隨時作為秀家的助力使用。

  ??而作為秀家盟友,或者信長直接從屬於信長,於秀家屬於同盟關係但無法直接支配的通寺地方的奈良家1.7萬石,池內、後藤地方羽床家1.8萬石,大內、寒川部分十河家2.1萬石。

  ??至於原本賀勝、高鬆地方,秀長沒有進行分封,對於這塊風水寶地,在信長沒有做出最終的分封決定之前依然由秀家代管。至此宇喜多秀家已經在3個月內完成了對於讚岐地方2/3地方的征服。

  ??天正九年(1581年)12月3日,宇喜多秀家在高鬆町對從小一起長到大的夥伴舉行了元服儀式,因為健次郎是一入贅的方式進入寒川家,因此由寒川光俊作為健次郎的烏帽子親。

  ??整個流程和秀家元服時候基本一致,秀家將自己的家字賜下,健次郎正是元服稱為寒川光家。

  ??作為原來安富家家臣,在安富家投降之後被減封後重新降服於寒川家的六車宗讚、中村氏宗、等豪族在寒川家家老四宮光行的帶領下向新家族表示祝賀。

  ??與原先商議的一樣,作為寒川家2萬3000石的代價,寒川光俊獲得小豆島3000石隱居,四宮光行獲得瀧雨城3000石,六車宗讚獲得池戶1500石、中村氏宗喜岡1800石,也就是說光家直轄領地為1.67萬石大部分擊中在本城誌度附近。

  ??健次郎向秀家申請,將原來金光家的武士轉給他以提高他對寒川領的控製,秀家欣然接受,將原本編製在上道備的幾名武士都轉封給光家,甚至將原本從他領內聚集的1個大隊的足輕及他們的家人也都送了過來,幫助光家快速掌握寒川領。

  ??秀家在完成健次郎的入繼儀式之後,就抓緊利用冬季的時間,抓緊掃蕩阿野、鵜足、那珂等郡依然沒有降服的岡田、齋藤、大穀川、瀧宮、長尾、大平等家。

  ??至於讚岐山脈中的三穀家,既然秀家已經將那塊地區轉封給了香西家,自然是交給香西佳清去解決了。

  ??與秀家這邊進度神速不同,阿波方麵織田主力3萬人正與2萬長宗我部家在岩倉城附近對峙,由於進展實在緩慢作為總大將的神戶信孝受到了信長的斥責。

  ??麵對自己父親的斥責,神戶信孝失去了耐心,命令全軍出擊。

  ??但是在阿波國西部,麵對讚岐山脈和四國山脈之間的穀地,織田軍的人數優勢根本無法發揮出來,前線僅能擺開3000人左右的對戰。

  ??時間來到天正10年1月,秀家在高鬆町過了一個春節之後就向奈良、神內、羽床、寒川、發去了協同令,讓他們在1月底率領部隊在阿野鷲山城下集合,圍攻固守鷲山城的青野家。

  ??至於香西家,秀家讓他們在穩定領內後即刻向讚岐山脈內的三穀家發動攻侵,而另一個盟友十河家,作為三好家的從屬,不是秀家可以調動的存在。

  ??秀家率領旗本備500人,富山備1300人,禦野備1500人於1月18日來到岡本,幾乎一鼓而下的攻下了鷲山城的支城岡本城,上道備背秀家送回備前修整去了。

  ??隨後秀家以岡本城為本陣,開始從東南兩麵包圍鷲山城。麵對本城被圍,前麵極度硬氣的岡田重行,向秀家派來了使者,期望可以投降。

  ??秀家打你青野家根本不需要動員奈良、羽床、寒川、神內的兵力,隻需要自己宇喜多本隊就可以攻下,之所以叫來這麽多七大姨八大姑,就是打算殺你這隻雞給猴看啊!

  ??因此秀家在收到青野家的降服狀後明確拒絕了青野家的降服。

  ??到了1月25日奈良家已經從綾南地方紮營,寒川、神內也都到了鷲山城下,隻有羽床家未到,作為離鷲山最近的兩家,羽床和神內應該在差不多時間趕到,但是羽床家卻到期未至。秀家向羽床家發去了詢問的使者。

  ??據使者匯報,羽床家當主羽床資載,居然帶領1000多羽床眾從東讚岐虎丸城進入阿波,與十河家一起支援織田家正麵戰場去了。

  ??要知道,在讚岐地方除了三好家的家臣十河家以外,其餘的獨立家族都在宇喜多家的讚岐攻略軍團陪下,盡管你羽床家是直屬與信長的家族,但是你有什麽理由越過自己的軍團長向另一個方向的軍團長匯報?

  ??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羽床資載將自己的女兒送給了神戶信孝做了側室,作為信長兒子的神戶信孝當然要關照這位嶽父,於是允許了他從讚岐軍團配下直參為四國軍團直轄。

  ??但是神戶信孝此時做的很沒有牌麵,不論怎麽說,宇喜多家都屬於另一個戰場的盟友,盡管你是總大將,但是也要照顧下麵軍團長的情緒不是。

  ??你現在一聲不吭將陪下豪族調走,等於是一個巴掌扇在宇喜多家臉上,可不就是看宇喜多家當主秀家年幼可欺嗎

  ??也就是作為副大將的丹羽長秀發現了問題,寫了一封信托前來商量直參四國本隊的羽床家使者帶了回去,希望由羽床資載轉交給秀家、

  ??但是人家羽床資載抱了神戶信孝的大腿正可能把你宇喜多家放在眼裏呢,也沒有轉交信件直接帶著備隊走了。

  ??直到使者來到後藤城,守城的家老羽床資治才將丹羽長秀的信件轉交給使者讓他帶回去。

  ??秀家看著丹羽長秀言簡意賅的情況說明,字裏行間帶著愧疚,盡管秀家知道神戶信孝絕對沒有絲毫的愧疚。

  ??就算神戶信孝不給你麵子,你宇喜多秀家又能怎麽辦?你有膽子現在去揍他嗎?人家是大魔王的親兒子,是四國征伐的總大將,人家後台就是比你硬。

  ??秀家能做的就是借驢下坡,給於丹羽殿下一個麵子,將此事暫且揭過。

  ??拋開這個煩心事不談,秀家命令禦野備開始攻城,如果說遭遇戰遇到貼身肉搏是宇喜多直轄備隊的弱點,那麽攻城戰、守城戰和陣地戰絕對可以說是宇喜多軍的優勢。

  ??禦野備的鐵炮射擊和箭雨直接壓製著城內二至丸的守軍無法探頭,隻肯通過屏板上預留的射擊孔進行還擊。

  ??事實上,直到石牆逐步替代屏板成為日本城主要的掩體,火槍彈丸的射擊才得以有效壓製。而屏板僅僅是用來防禦丸木弓的射擊的。更不要說薄薄一層的屏板。

  ??特別是鐵炮的怒吼,即便你躲在屏板之後依然無法躲過鉛丸的索命,而在100步距離內長弓手射出的重甲箭皆能入木三分,傷到躲在屏板後的足輕。

  ??眼見城頭火力被壓製,禦野備選拔的勇士開始扛著圓木撞門,大手口冠木門兩側的櫓台有人想要探出身體向正在撞門的足輕放箭,都被禦野備預先留好的弓手點名射殺。

  ??讚岐的豪族們在鷲山城下,再一次見證人宇喜多家對於弓的充分運用,而宇喜多家善於用弓的名聲也從讚岐豪族口中向四周傳播。

  ??禦野備自早上9點左右開始攻城,10:30左右已經攻入二至丸,秉承宇喜多家從秀家在因幡丸山城學到的優良傳統,攻破二至丸之後禦野備迅速將提前準備好的火藥放在本丸冠木門口,隨著“轟”的一聲爆炸,宇喜多軍幾乎沒有再二十丸多做停留就攻入本丸。

  ??宇喜多家的攻城戰術寒川家早在配合宇喜多家進攻安富家時就已經見過,因此表情相對正常,但是對於第一次看到這種戰法的其他豪族來說,宇喜多家暴力的攻城戰法,給了他們深刻的記憶。

  ??岡田重行在不久後被帶了出來,秀家對於這種龍套完全沒有想法,更何況既然依靠武力攻下本領,那麽織田家完全戰局岡田舊領本就是應有之義。

  ??但是秀家也給了他們一個活命的機會,雖然沒有了領地但是秀家給予了青野重行,青野家貞和青野景貞父子三人每人一人份扶持米,讓他們在宇喜多家工作。

  ??鷲山城幾乎一鼓而下的情況無疑刺激到了不遠處的瀧宮家,瀧宮家家主瀧宮辰氏在宇喜多軍修整時候獨自一人跑到岡本城向秀家表示了降服。

  ??秀家大幅消減了瀧宮家領地,僅以瀧宮800石安堵了他們,即便如此,逃過殺身之禍的瀧宮辰氏依舊對秀家千恩萬謝,回去就組織了180人的部隊隊加入秀家的讚岐討伐軍(瀧宮本有3500石領地)。

  ??甚至在讓手下農兵全部在頭上綁上了寫有“討逆”二字的布帶,並多次自己和長宗我部家不共戴天的仇恨。

  ??——————————————

  ??題外話:

  ??今天已經更新完了,我很喜歡大家在討論區和小說書頁中的討論,我也會盡量每條都回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讓《備前宰相》熱鬧起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