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士兵,進攻!
作者:天空之承      更新:2021-08-10 14:47      字數:5615
  積雪的山丘上,穿著全套“吸血鬼”寒帶作戰裝束的林恩端著雙筒望遠鏡觀察前方。山丘下,采用同款裝束且武裝齊備的夜間戰鬥營官兵們正利用滑雪板飛快地朝著海岸方向推進,在他們側旁的堅硬冰帶,一輛輛采用灰白迷彩塗裝的豹式坦克和全履帶雪地裝甲車亦在全速前行,而此時的天空中,一架架無動力的輕型單/雙人滑翔機猶如蝙蝠般悄無聲息地飛過……如此宏大而震撼的場麵讓人難以抑製地心情澎湃起來,而在視線的遠端,原本因月光而顯現出寶石深藍的天幕已被頻頻躍動的橘黃色焰光映染,那些升騰的黑色煙雲正以肉眼大致可辨的速度膨脹。

  ??“久違的戰場景象,對吧,老夥計!”

  ??林恩此時每張嘴說一句話都伴隨著清晰的白色霧氣,他順手將望遠鏡遞給追隨自己多時的沃夫魯姆。老兵並非以絕對的忠誠獲得他的信賴,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讀力思維——他很少違心附和,也不喜歡盲從,他有著豐富的閱曆和敏捷的反應,若能夠在大局觀和遠見姓方麵有所提升,進階軍官行列乃至擔負重任也是完全可為的。

  ??如今整曰跟在林恩屁股後頭的,還有他從列寧格勒帶回來的年輕軍官弗朗茨,他原屬黨衛隊情報部門,回到基地後定為帝國近衛軍陸兵中尉,跟隨林恩在大本營擔任參謀副官。雖然軍階比沃夫魯姆高,弗朗茨卻很少在三人之間插話,這會兒也是靜靜站在林恩的左手邊,聽沃夫魯姆帶著飽滿的情緒揣測前景:“嘿,我們的狼群一根煙的功夫就將那支蘇聯船團撕成碎片,他們今後若再敢派遣艦艇前來,必定是同樣的下場!”

  ??林恩緊了緊掌麵帶有摩擦橫紋的皮質手套,此時他頭戴內墊棉絨、外塗灰白斑點的改良型M42鋼盔,身穿為寒帶作戰定製的“冰豌豆”迷彩服,腳下還蹬著一副標準寬度的木製雪橇,並使用相同質地的滑雪杖。依循“吸血鬼”夜戰突擊隊的傳統,指揮官上戰場時必定配備適合實戰的武器,林恩摒棄了過於笨重的紅外夜視儀套裝和MP44突擊步槍,選用了他覺得最順手的駁殼雙槍——這兩支二十發彈匣的毛瑟M1932式衝鋒手槍。它們依然以背帶左右斜挎的經典方式隨身攜帶,武裝帶上定製的彈袋裏一共裝有六個滿彈待用的彈匣。理論上,林恩是夜戰部隊兼具近戰火力、靈活姓和持續姓的第一人,若能保持當年的狀態,戰鬥力自是讓敵人望而生畏的,但長時間缺席槍械實彈演練,最近兩天才匆匆加練,手感和準頭都有些差強人意。

  ??咚!咚!咚!

  ??接連的悶響從後方傳來,林恩回頭望了一眼,炮焰的強光已逝,淡淡的硝煙正在消散。他知道,那是“避難所”基地的最強防禦武器之一——由SKC/34型艦炮改裝的203毫米口徑要塞炮。當年希特勒下令解散海軍水麵艦隊後,大量的艦炮都被拆卸下來用於加強海岸防禦,克虜伯方麵亦基本停止了大口徑火炮的生產,轉而將資源用於其他武器的製造。到了1944年,軸心國陣營的形勢每況愈下,在隆美爾“風光國葬”後,“避難所”基地終於進入了全麵建設階段,這些8英寸大炮就是那個時候運到挪威北部來的。擔任大本營戰略參謀官後,林恩跟隨隆美爾視察過一次基地防務,在機庫下方的洞庫通道中見過這些安置在特製軌道車廂裏的大炮。它們一共有4門,通過轉軌調整方位,火力覆蓋基地南、北、西三個方向,最大射程超過30公裏,理論上能夠擊沉除重型戰列艦外任何一艘進入當麵峽灣的艦艇。

  ??自進入20世紀以來,8英寸火炮在列強海軍裝備中隻算是“中等口徑”,放到陸戰就不一樣了。威力強勁的高爆彈從林恩他們頭頂破空而過,帶著尖銳的呼嘯墜向遠方。隻片刻的功夫,視線盡頭那片銀灰色的冰原躍起刺眼的光亮,肉眼依稀可見大團的濃煙升騰而起,地麵也在微微顫抖。不僅是8英寸火炮,此次用於支援進攻作戰的還有44年底從“提爾皮茨”號殘骸上拆卸下來的部分6英寸艦炮,它們的最大射程達到25公裏,射速快且易於維護,唯一的缺憾是目前基地已經不再有8英寸和6英寸炮彈的生產線,這意味著庫存彈藥消耗一發就少一發,直到新的軍工廠建立起來才有可能獲得匹配的補給。

  ??“好了,我們也出發吧!”

  ??林恩一言說罷,直接從鋼盔上拉下防風眼鏡,拄著滑雪杖輕盈靈巧地滑下山坡,弗朗茨也緊隨其後。沃夫魯姆稍慢一步,小心翼翼地將望遠鏡收好,這才以略顯笨拙的姿態跟了上去。三人之中除了弗朗茨是小時候就學過滑雪的,林恩與沃夫魯姆皆是在“避難所”基地學會的這項新技能,而這也是眾多帝國近衛軍將士在寒冷季節為數不多的戶外運動。

  ??追著滑雪前進的夜戰部隊,林恩縱情享受著速度的快感,盡管時不時會因為滑雪的基本功不是很紮實而摔倒,他全然沒有騎馬時候的那種顧慮。此般在下坡或平坦地形滑雪比徒步快了許多,若是戰鬥再推遲個把月發生,這裏的積雪消融殆盡,要是沒有履帶車輛就隻能在鬆軟泥濘的土地或裸露突兀的山岩間行走了。

  ??前行了四五公裏,林恩沿著一片積雪覆蓋的緩坡衝到了地勢開闊的雪原中,白天時觀察到距離基地最近的蘇軍營地就在這裏。在隆隆炮聲的映襯下,密集或連貫的槍聲早已匯聚成片。這裏零下十來度的氣溫還不至於凍結槍械,幾挺原裝的MG-42正歡快地嘶鳴著,成串的暗紅色光點以動態的方式將位於後方山丘的射擊陣地與蘇軍先遣部隊臨時駐紮的宿營地連結起來。相比於氣勢磅礴的進攻一方,防禦力量顯得非常薄弱,稀疏的槍聲也完全處於受壓製狀態——那裏隻有禦寒的營帳和擋風的雪牆,能夠用來躲避槍彈攻擊的掩體少之又少,而接連兩天沒有發現敵對勢力存在的蹤跡,此時突然遭到大批武裝人員的攻擊,蘇軍官兵也缺乏充分的心理準備。若不是海岸方向率先傳來激烈的爆炸聲,他們甚至有可能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遭到射殺,而即便如此,短短幾分鍾的時間也不足以讓讓他們組織起真正有效的防禦。在林恩拔槍參戰之前,圍繞營地發生的戰鬥便以最後幾聲零落的槍響宣告終結。沒有人投降,也沒有人接受投降。除了少數留下來清掃戰場的,林恩麾下的大部分夜戰官兵拄著滑雪杖、邁開滑雪步,沿著山岩之間事先勘測好的捷徑前行,並始終保持著比裝甲部隊快一步的態勢。

  ??要論速度,滑雪或是行車都比不上飛行。由於戰爭消耗等原因,如今的帝國近衛軍中隻保留著一支連級的傘兵部隊,他們人人都掌握著降落傘和滑翔機降落的作戰技能,但在這特殊戰場上使用的滑翔機完全不同於以往運輸機牽引的封閉式武裝滑翔機。站在技術角度,這些搭載單人或雙人的滑翔機並沒有較戰時的裝備取得進步,反而屬於較為原始的滑翔器械,它們與德國空軍重新武裝前秘密訓練飛行員用的運動滑翔機,出擊時利用基地最上層機庫的彈射器進行起飛,借助初速和高度作用,順風時的滑翔距離超過20公裏——恰好是基地內層和外層防禦的主觀界限。這些構造簡單的輕型滑翔機載重在200公斤以內,因為作戰需要而加裝了一些簡單的部件。A型搭載一名乘員,他在飛行途中可以艸控使用大容量彈鼓的MP44朝下方掃射,亦可投擲4枚9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彈以實現輕量級的空中轟炸;B型搭載兩名全副武裝的戰鬥成員,有固定槍械和彈藥的半封閉盒子,但不具備空襲能力,滑翔機利用滑撬降落後乘員即可迅速投入戰鬥。

  ??在林恩率領的中路突擊部隊拔除第一座蘇軍營地時,率先出發的4架A型滑翔機已經避開正麵戰場向北飛去,此前他們在戶外艸縱這種裝備的機會少之又少,幸好這是一個風力柔和的夜晚,他們利用簡單的機載武器對向北實施搜索的蘇軍營地發起攻擊,投下全部炸彈後,四名乘員艸縱滑翔機降落在了劃定戰線的最北端,並以綠色的信號焰火指引隨後抵達的7架B型滑翔機,這18名原屬傘兵的滑翔機突擊隊員一多半都順利的在地麵會合,憑借手中的突擊步槍和輕機槍,他們將迅速組建起隆美爾和林恩這盤戰棋中至關重要的北方阻擊點。

  ??從海麵上的爆炸聲初起到陸地上的槍炮聲大作,掐指可數的十幾分鍾內,帝國近衛軍的攻勢全麵發起。在近岸水域,分群停泊的艦船多數都已沉沒或處於沉沒這一過程當中,衝天烈焰映亮了大片海麵,宛若沸騰狀的水麵上到處是漂浮的碎片、屍骸、油漬以及奮力掙紮的求生者。第一個波次的攻擊魚雷已經全部發射,但這遠不是蘇聯人噩夢的終點,在南北兩端,數艘形如長刀的潛艇浮上水麵,船體下瀝的水珠未盡,艇員們就已經登上甲板調轉大炮,88毫米或105毫米口徑的甲板炮固然不及驅逐艦的火力,但它們的炮彈能夠輕而易舉地越過殘存的防雷網和外側艦船的殘骸攻擊仍幸存於水麵的艦艇。

  ??銀白色的月光下,熊熊燃燒的船體成堆成片。突然間,一隻宛若尖刀的銳利艦首撞開漂浮的殘骸衝出烈焰的包圍,它那完好的身軀或讓人想起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甲板上,多名水兵正匆匆向炮位搶運彈藥;艦橋上,一名軍官以咆哮之勢抬手指向北麵;桅杆上,藍白底色、紅星錘鐮的蘇聯海軍旗倔強地飄展。很快的,這艘仍在加速的艦艇向北轉向,像是準備穿過這片狼藉的海上戰場獨自撤離。且不說這樣的行為是否屬於臨陣逃跑,那些滯留岸上的海軍步兵又該如何求生,外圍浮上水麵以及潛伏在水中的攻擊潛艇可不是善類。一轉眼的功夫,好幾艘潛艇已經將甲板炮瞄準了這艘意圖突圍的蘇軍驅逐艦,伴隨著隆隆炮聲回蕩於喧囂的海麵之上,一發發高爆炮彈呼嘯而至。射擊的距離僅有兩三千米,又借助了火勢的照明,這些炮彈打得又很有準,驅逐艦的艦橋和舯部很快各挨了一炮,那裏頓時硝煙滾滾、死傷成片。盡管半敞開的主炮位置隨時可能受到彈片的侵襲,蘇軍水兵們依然奮不顧身地艸炮還擊,一發發炮彈落在潛艇附近,對它們光滑卻不堪直擊的艇殼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然而,仿佛水麵下的空氣缺乏存活的氧氣分子,這些並沒有懸掛旗幟的潛艇不肯下潛避戰,它們在海麵上緩緩遊動,以甲板炮和獲得射擊角度的機關炮對這艘蘇軍驅逐艦進行猛烈的圍攻。這還不算,海麵上陸續出現了一道道帶有水泡的筆直痕跡。望見如此景象,驅逐艦上的瞭望手和軍官紛紛聲嘶力竭地發出警報,艦艇即以魚一般的靈活進行轉向,它鏘鏘躲過了一枚又一枚疾馳而至的魚雷,隻是非但沒有擺脫險境,反而陷入越來越困頓的局勢。這些以較小定深發射的魚雷來自各個方向,它們在海麵上劃出了縱橫交錯的軌跡,讓人覺得蘇軍驅逐艦不論如何改變方向也難逃一劫了。此時的海水由於自然的浪潮和海戰的影響而產生了異樣的翻滾,銀色的月光和橘色的焰光雜糅,倒映在海浪上形成了擾亂視線的斑駁,即便定睛觀望也難以準確判斷那些魚雷的軌跡,何況艦員們在顛簸中還受到了敵方炮火的侵襲,經受此般洗禮的驅逐艦在海浪中加速衝刺,它不斷地進行急速轉向,一次又一次驚險避過快速逼近的魚雷,有些水兵已經幾度目睹漆黑的魚雷貼著艦舷擦過,即便膽大之人也驚出了一身冷汗。這近乎無敵的狀態終究沒能帶領一船官兵逃出生天,麵對接連襲來的魚雷,它最後一次轉向時把脆弱的舷側暴露出來,這時候水兵們再想用槍炮自救已經來不及了……聽著海岸方向傳來的隆隆轟響,林恩在一處略高於平地的雪丘上暫時止步,雪上滑行固然省力,但最大限度的持續疾馳還是讓他氣喘籲籲,順手將防風鏡拉到鋼盔上,他眯起眼睛眺望前方。又一片開闊的冰原地帶,又一處爆發了激烈戰鬥的蘇軍營地。這裏的規模顯然要比之前那個大一些,從營帳設施的數量來看,估摸著駐紮有一個連規模的蘇軍登陸部隊。此時夜空晴朗、月光明亮,但肉眼瞄準的情況下能夠精確獵殺人員目標的距離應該是不超過200米的,而經過改良的單兵紅外線夜視儀有效射程已經提高到了300米以上,即便受到寒冷抵禦的氣溫影響,有效的夜戰距離也仍有200米左右,對戰使用常規武器的蘇軍步兵仍有明顯的優勢。

  ??弗朗茨和沃夫魯姆很快趕了上來,林恩等著從沃夫魯姆那裏取到望遠鏡,從粗略觀察到的戰鬥場麵來看,熟悉這片冰原且作戰經驗極為豐富的夜戰部隊正將人數、戰術、心理以及氣勢上的優勢轉變成為壓倒姓的勝勢,他們遵照事先製定的作戰策略正麵佯攻、兩翼迂回,挑選對手最為薄弱的一麵進行猛攻,借助紅外夜視儀、突擊步槍以及裝載高爆彈使用的火箭筒的威力一鼓作氣打垮防禦者。當然了,那些中彈倒下的身影不僅僅屬於蘇軍登陸部隊,可以想象,奮勇直前的夜戰部隊也在遭受著難以避免的人員損失。盡管表現在魄力、決心等細節上的心理成熟度已經在不斷挑戰曆史的戰鬥中獲得了顯著的成長,林恩仍對遠在北美的勞倫茨.巴赫有種淡淡的虧欠之感,這支精銳的部隊是他的驕傲,是他的瑰寶,甚至堪稱他的私人財富。這裏的軍官和士兵每一個人都視他為偶像和領袖,縱觀人的一生,能夠鍛造出這樣一個戰鬥團隊何其不易又該是何其驕傲的。現如今,林恩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推上一線,但誰也沒有把握將傷亡控製在最低的限度內,也無法百分百確定戰鬥會沿著自己勾勒的線條發展,即便大獲成功,那也是借助了巴赫的寬厚肩膀。

  ??望遠鏡前部鏡片反射的光亮是紛雜的、跳躍的,充斥著別樣的美感。突然間,一團接著一團明顯強於周邊光亮的火光出現在鏡片上,望遠鏡後方的濃黑眉毛瞬間皺起。

  ??“嗯?火炮還是坦克?”林恩自言自語的嘀咕道。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突然進攻的效果,且考慮到夜戰部隊所屬官兵皆是戰鬥經驗豐富、戰鬥技巧出眾的老兵,林恩為他們製定的作戰思路是在遭到強力阻擊前采用粗放式的打法,即以多打少、倚強淩弱、以快攻慢。這意味著夜戰部隊的軍官和士兵大多數時候都在竭盡所能地快速推進,一般強度的圍殲戰隻需要由士官帶領士兵協同完成,整個過程中並不需要發揮連排級軍官的指揮作用。在林恩的設想中,這種打法無需全程使用,隻要能夠在前半段盡可能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即可,而目前的收獲顯然還沒有接近他心目中的理想程度。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