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行善積德 內功外功
作者:追星HZY      更新:2021-08-10 12:46      字數:3229
  玄光鏡內,地陸正在教導張三豐基礎的洪荒常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果說、功德說、氣運說了。至於其他的,張三豐卻是不差了。

  ??地陸講道三百年,把許多問題與洪荒大致的情況都告訴了張三豐,他的故鄉星球也給他說了,這讓張三豐一陣目瞪口呆,同時心中也很是怪異。

  ??道德經,是老子的著作,可這本書卻出現在了林恒紅塔山一脈的星係中。這是在為敵人培養信仰嗎?

  ??這種吐槽的念頭張三豐也隻是一閃而逝,後他便握著一把長劍走出了地陸的屋子,回自己的地方閉關消耗這些年所聽來的東西去了。

  ??又兩百年後,張三豐理清了自己的思緒,也初步煉化了師尊地陸所賜真武劍後,便出關再次尋到地陸身前,言明出去曆練之心。

  ??看到如此之張三豐,地陸更是滿意,道:“善!”言罷,他伸手招來門派隨侍的童子,吩咐道:“你帶你三豐師兄去行功殿。”

  ??“是!”童子恭敬的點頭,對張三豐:“師兄,走吧!”

  ??二人一前一後,走出木屋,直往大山深處去。過了一座山峰,張三豐似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這裏依舊是那座山脈的繼續,可看那綿延的山巒上,竟是構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木屋,由一條青龍握在上麵,霎時壯觀。

  ??這裏,與後麵完全不同,因為這裏很熱鬧,一眼看去,來來回回的都是人,他們衣著不同,發色不同,若說唯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在徒步走著,沒有一個人利用法力、神通或跑或飛。

  ??張三豐心中甚是好奇,可聰明的他一想就明白,這必定是一種曆練。也許,這種曆練有些流於形式,可對於心姓的磨練,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啊。

  ??你想啊!在自家地盤,你都要飛,來去匆匆,那眼中哪裏還有四周的景色。可走就不同了。即便你心裏不煩,也必定因為門規而走。這樣,久而久之的就磨練了心姓,而行走時,與眾人的交談更是對自身的一種幫助。

  ??因為與眾人不熟的關係,張三豐無法與路過的人說話,但有些友好的人會對他點點頭,張三豐也笑著還禮。如此景象,真是讓他心裏有些別扭,這與他之前看到的冷漠完全不同。看來任何地方都一樣有親疏之別啊!

  ??心中感慨了一句,張三豐問童子道:“師弟,行功殿是什麽地方?”

  ??童子回頭看了張三豐一眼,笑著解釋道:“行功殿是山中**外出聚集的地方。師兄知道,洪荒一直都不平靜,外麵很危險的。一個人外出,心裏多少沒底,若發生事端,說不得就死在外麵。所以,大家會自發的組織人員,組隊外出曆練。後,老祖便把大家組織人員的地方叫做行功殿。據說,此名有行善積德之意。”

  ??行善積德……張三豐神思一動,想到了地陸所說的功德、氣運,心中有些明悟。他再次感慨,修道果然處處皆學問啊!

  ??行功殿並不是一座氣勢恢弘的大殿,而是九排整齊劃一的木屋,在木屋的中央廣場上,矗立著一麵石壁,石壁兩麵都刻著字,上麵有各種需要出去曆練的人,有的有明確目標,那樣你看了就去相應的木屋找就可以了,而那些沒有目標的也說明在哪間木屋相聚,大家一起商討去處。

  ??這麽多年了,這石壁上最多的還是有目標的人,而現在,因為邊境時時衝突的原因,去那裏的人比較多。

  ??站在石壁前,張三豐一眼看去,發現多是去戰場的人,隻是去的戰場不同而已。

  ??仔細想了一番,張三豐還是決定不去戰場了。他才到這裏,最好還是遊曆一番,親身感受一下洪荒的文化局勢,這樣才好讓他仔細判斷以後的路該如何走。

  ??看了半天,張三豐尋到了一個外出遊曆的隊伍。他看了下方的木屋號碼,當即與童子告辭,往木屋去了。

  ??小世界中,看到此時的林恒收了玄光鏡,目光掠過一抹沉思之色。

  ??相比一般生靈的因果之力,聖人對因果看的更重。你看幾大聖人,他們一般都不欠別人因果,欠了也想法還,絕不會托太久,其也不願隨意下洪荒,以免與天地胡亂結下因果。說白了,因果就是聖人的一種束縛。不是聖人的修士還好,他們感覺不到那種超脫的境界,所以便是有了因果,也不會有太深的感受,可聖人就不同了,他們已經看到了那種超脫的境界,自然對束縛也更加敏感。

  ??這種感覺,絕對不會有人喜歡。所以,聖人才會那麽規避因果!

  ??隻是,聖位本身就是因果,故想要超脫,必定要還清天道因果。林恒不知其他六聖的因果是如何的,他自身的因果不深也不重。但他相信,那六聖的因果絕對遠遠超過自己,尤其是西方二聖。不對,女媧應該是一個例外。

  ??女媧是功德成功,可不要忘了,他造了人族,而人族成了天地主角。這種大氣運、大功德,足以衝破她大部分的天地因果。說不得,她才是眾人中因果最輕的那個。

  ??相比她,林恒應該也不會差太多。一,他的成聖不是鴻蒙紫氣,而是自己**。這一點就比聖人強多了。二,林恒也做了許多對天地、天道有益的事情,屢次得到大功德。如此,也可還他成聖因果。

  ??隻是,這成聖因果太大了。以林恒看,這就如父母養孩子一般,父母恩,還不完啊!天地對於聖人來說,就是生養他們的父母,若想還恩,不是那般簡單的。這些林恒不是不知道,可感受著那超脫的境界,他依舊有著強烈的追逐之心,相信其他聖人也是一般。

  ??那麽,該用何種方法來還這因果恩情呢?

  ??以前林恒做的,多少有這方麵的意思,隻是他的心思卻不再這方麵,就說他謀求功德吧,更多的是要求增長自己的修為,增加自己的氣運。當然,這兩者與還清天道因果並不矛盾,可心不對就是不對。在他們這個境界,你心不對,便是做的事情是對的,也是差那麽一點的。

  ??從觀察張三豐,聽童子說的話,他突然就醒悟了過來。

  ??當年,自己立行功殿,為的就是行善積德,讓門中人內功、外功齊修,齊進步,以求達到互補增益的效果。沒想到他自己到時先把這點給忘了啊!

  ??“成聖,成聖,沒想到自己成了聖,卻把這些基本的給拋到了腦後。”自嘲一笑,林恒暗自警醒自己。

  ??前麵就多次說過,**,前麵看的是資質、勤奮,後期看的就是本源與悟姓了。當然,機緣也不可少。隻是到了聖人這等境界,哪裏還有那麽大的機緣,他們更在意的還是一朝頓悟!可是,一朝頓悟又豈是那般簡單?

  ??對道的頓悟,以聖人境界來說,很難。不然,六聖到如今也不會沒怎麽提升修為了。那麽該如何去悟呢?就這麽坐著,自然不行。最好的辦法,還是四處看一看,通過別人的行徑來刺激自己,就如林恒看張三豐,被他們無疑的交談,點醒自己一般。

  ??這是有關**的,對聖人來說,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上麵的還天地因果,也就是做對天道、對天地有好處的事情。

  ??林恒現在想的,就是該如何去改善天地,讓天道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如此,自己做的越多,待天道成熟後,自己還的因果也就越多,越一切因果還清了,說不得天道成熟時,自己也可趁機脫離天地束縛,成為真正的天外聖人。

  ??說白了,不隻是下麵的修士需要積德行善,修內外功,便是聖人也是如此的。至於更高的境界,林恒不知,可就在現在的境界,他可以很肯定的如此說,而他心中,也在思考著,該如何去做,才是對天道、對天地有益的,才能得到天道功德,補償天道因果恩情?(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