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控製歐洲經濟
作者:巡洋艦      更新:2021-08-10 10:39      字數:6626
  東洋戰爭拖垮了法國,印度支那獲得了讀力,中華帝國恢複了自中法戰爭以來對印度支那的控製,徹底將法國從亞洲驅逐出去。

  ??不過,東西方的較量並未結束,僅僅是開始而已。

  ??蘇聯在法屬印度支那的作用很大,成為中華帝國假手對付法國的工具。但是蘇聯在英屬殖民地的活動卻未能發展起來,遭到英國殖民當局的殘酷鎮壓,最終未能形成向在法屬印度支那建立蘇維埃國家的那種局麵,因而中華帝國也就無法假借蘇聯之手顛覆英屬殖民地政權了。

  ??但這並不代表中華帝國放棄對英屬殖民地的窺視,即便沒有蘇聯當槍手,中華帝國總能夠找到借口和機會。

  ??英國為了鎮壓殖民地的革命起義耗費巨大,其財政已經不堪負重,境況比法國好不了多少。尤其是英屬印度爆發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統治。

  ??在1920年的8月1曰,甘地用他辭去勳爵的信,作為發起不合作運動的信號?甘地的動作立刻便有影響?很多文官都跟著他辭了職位,學生也離了學校,官府和學校都是人去樓空?全印度國會於9月在加爾各答開特別會議,以大多數的票數表決,讚許甘地的主張?甘地和他的友人毛拉拿沙科特阿裏同遊全國,在各處都受到極熱烈的歡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的影響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了鞏固殖民統治,英國一方麵準備憲政改革,安撫和拉攏印度上層階級,另一方麵頒布羅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強鎮壓。1919年4月13曰,發生阿姆利則慘案,反英鬥爭迅速高漲。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計劃。甘地宣稱,鬥爭的目的是達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實行帝國內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實行脫離帝國的自治”。在甘地號召下,人民舉行罷工、罷課、罷市、集會遊行,匯成一股反英洪流。

  ??1922年2月5曰,聯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爾縣喬裏喬拉村農民2000人將22名警察連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運動超出非暴力鬥爭範圍,甘地聞後急忙製止。2月12曰,國大黨通過巴多利決議,譴責群眾“越軌”行為,決定無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3月10曰,甘地入獄,運動遭到殘酷鎮壓。

  ??盡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被鎮壓了下去,但是其影響卻是非常大的,動搖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統治,同時牽製了英國海外殖民軍大部分兵力。由於五國公約的簽署,英國陸軍兵力被大幅度削減,原本就數量不足的英軍抽調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去鎮壓印度革命,使得英軍在其他殖民地的兵力變得非常薄弱。

  ??戰後的世界經濟低迷,雖然各國的銀行家沒有受到損失反而大發國難財積累了巨額財富。但他們的財富隻能依靠國家信用來維持,沒有黃金白銀這種硬通貨來支撐,貨幣很容易貶值,股市也不穩定。

  ??各國都想著恢複金融穩定,但是他們缺乏黃金和白銀作為金融基石。在世界大戰中唯一的大贏家就是中華帝國,中華帝國的黃金和白銀儲備占據全球硬通貨儲備量的90%,各國隻能花費巨資從中華帝國回購黃金和白銀,而中華帝國是唯一一個金本位製穩定的國家,從中華帝國回購黃金,除了發行國債之外,就隻能購買中華帝國國的龍幣,而後者則依靠引進中華帝國的投資來完成。

  ??中華帝國在戰後資金雄厚,巨額的戰爭賠款令中華帝國有用之不盡的資金來投資。雖然中華帝國的資本主義發展不過二十多年而已,但是通過掠奪式的資本原始積累之後,中華帝國已經進入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成為中華帝國的資本家掠奪世界財富的主要手段之一。

  ??歐美各國為了重塑金本位製的金融係統,不得不打開國門,紛紛給予中華帝國最惠國待遇來吸引中華帝國對其的投資。

  ??中華帝國的充沛資金迅速進入歐美各國國內的各大公司企業,有中華帝國商人直接投資設廠,有中華帝國商人同當地商人合資辦廠,但更多的是中華帝國商人直接掏錢對各國關鍵姓企業實施控股,進而達到控製該公司的目的。

  ??截止到1925年初,中華帝國累積向歐美各國輸出資本230億龍幣,歐美各國很多知名大型企業都成為中華帝國控股或者合資企業,使得中華帝國掌握了歐美各國的經濟命脈,撈取巨額回報。

  ??中華帝國手握黃金和白銀,是對歐美各國經濟掠奪的最重要的工具。歐美各國對此深為羨慕嫉妒恨,但是就各國局勢來說,接受中華帝國的資本掠奪是唯一的出路,盡管歐美各國在這段時間裏都被中華帝國刮了幾層皮,但是各國都通過引進中華帝國的資本從而得到了他們重建金本位製的黃金。

  ??意大利是歐洲各參戰國當中最快恢複金本位製的國家,因為意大利的經濟總量小,維持金本位製的黃金儲備金隻需要1200噸,因此意大利通過向中華帝國借款兌換了一部分黃金,再加上吸收一部分中華帝國在意大利的投資,很快恢複了黃金本位製。恢複了黃金本位製的意大利,中央銀行控製了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裏拉戰爭期間的1322兌換1龍幣降至202:1,並且維持了匯率的穩定,使得意大利經濟開始複蘇。

  ??但是,意大利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為了回收過量發行的意大利裏拉紙幣,意大利先後向中華帝國借債32億龍幣,其中中華帝國二十二家大型銀行用20億龍幣來回收意大利裏拉紙幣,當時回收的價格是1000裏拉兌換1龍幣,作為中華帝國購買意大利國債的條件。五年後,當意大利貨幣穩定時,中華帝國銀行團手裏掌握著約20000億裏拉的意大利國債,等於五年間中華帝國從意大利瘋狂掠奪了價值80億龍幣的財富。這還不包括中華帝國對意大利的公司企業的投資和控股,意大利經濟學家摩爾思科指出,意大利經濟恢複固然可喜可賀,但是在意大利經濟恢複期間,每年意大利人民創造的2000億裏拉的財富,超過一半進了中華帝國的口袋裏。等於意大利人民無償的為中華帝國貢獻了2%的GDP增長,中華帝國國民每消費一瓶啤酒,當中就有意大利人民為其免費貢獻三個小時的工資。

  ??德國是歐洲大戰受創最輕的國家,其工業體係完善,因此恢複的速度也很快。德國在1923年恢複了金本位製,但卻因此欠了中華帝國50億龍幣的債務,很多德國知名企業變成了中資公司。德意誌中央銀行為了恢複馬克的購買力,允許中華帝國政斧持有1500億德國馬克的國債,但實際上中華帝國超過50多家銀行都暗中從德國市場上收購了大批的德國馬克,因為這些銀行商們都得到了中華帝國的官方保證,那就是德國政斧會持續讓馬克升值,直到恢複戰前的10馬克兌換中華帝國1龍幣。因此中華帝國的銀行商人們豪賭馬克升值,自然大規模囤積馬克。

  ??到了1923年德國金本位製恢複時,中華帝國實際上握有7500億德國馬克,成為德國最大的債主,有德國經濟學家指出,中華帝國的帝國銀行實際上就是德國的中央銀行,因為其握有巨額的德國馬克,不但每年從德國攫取幾十億馬克的巨額利潤,而且一旦中華帝國釋放這些馬克,德國經濟將立即崩潰。為此,德國政斧對中華帝國服服帖帖的,甚至連德國的政治選舉都要先問問中華帝國的態度,隻有親華派的德國政客才有仕途,任何一個對中華帝國態度不好的德國政客都會被無情的打壓下去。

  ??意大利和德國作為歐洲最先恢複金本位製的國家,雖然兩國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金融被中華帝國控製,經濟受到中華帝國經濟的左右,淪為中華帝國經濟的附庸。但是兩國成功的穩定了大戰帶來的經濟動蕩,社會也漸漸穩定了下來,總體上還是得大於失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但是,對於其他參加世界大戰的歐洲國家來說。依然處於經濟混亂,社會動蕩的狀態。尤其是法國,作為世界大戰最大的受害國,其半數國土城市和工業區毀於戰火,經濟崩潰。戰後的法國雖然得到了中華帝國的緊急經濟援助,但剛剛起色又先後被拖入土耳其革命和印度支那讀力革命的漩渦當中無法自拔,三年的希土戰爭和四年的東洋戰爭令法國本來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到了1925年,法國不但沒有恢複經濟穩定,反而經濟再次瀕臨崩潰邊緣。

  ??新上台的法國總統亞曆山大放棄法屬印度支那,避免跟中華帝國發生碰撞。隨後亞曆山大推行新政,致力於經濟改革。雖然法國失去了印度支那殖民地,但是中華帝國出於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全麵考量,擔心法國過度削弱會令德國失去製衡,歐洲平衡才是中華帝國的戰略目的。

  ??因此,為了挽救法國經濟控製法國命脈,中華帝國內閣總理大臣唐紹儀提出新一輪援助法國計劃,官方稱之為複興歐洲計劃之法國部分,法國則稱之為“唐紹儀計劃”。

  ??唐紹儀計劃以法國人口為基準,向法國提供30億龍幣貸款,分五年依次撥付。法國用龍幣從中華帝國購買必需之物資,法蘭西中央銀行回收2.5萬億法郎紙幣,中華帝國央行購買其中一萬億法郎國債。這筆貸款直接抑製法國巨額的通貨膨脹,新法郎由法蘭西銀行發行,以1新法郎兌換420舊法郎迅速回收市麵上過量的紙幣,抑製貨幣貶值。中華帝國央行派專門人員監督法蘭西銀行印製的貨幣量。

  ??法國金本位製恢複計劃由中華帝國直接負責,中華帝國帝國銀行、皇家銀行等22家超大型銀行為新法郎貨幣作保,新法郎穩定在20法郎兌換1龍幣的比值上麵,允許直接兌換相應的黃金和白銀。中華帝國向法國緊急輸出1500噸黃金,由中華帝國帝國銀行和皇家銀行在法國巴黎的分行代為保管,法蘭西銀行每天需要兌換的新法郎紙幣所需黃金和白銀由中華帝國的帝國銀行和皇家銀行核對後支出,保障金本位製恢複。

  ??在中華帝國的緊急援助下,法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金本位製恢複,新法郎因為有中華帝國財政支持而得到法國老百姓的承認。

  ??唐紹儀計劃以中華帝國四個財政年分期撥款來幫助法國完成金本位製改革和穩定經濟,但是執行八個月後,法國就完成了金本位製恢複計劃,原因是中華帝國官員遠遠低估了龍幣在法國的影響力。

  ??法國人民對於中華帝國大規模援助法國經濟而歡呼和感激,中華帝國的強大經濟實力和國家影響力讓法國各界非常有信心經濟複蘇,各種投資人都表示在中華帝國的強力財政救援下,法國經濟肯定會恢複,這種信心使得法國股市停止下跌,原本擔心經濟不穩定的投資商也得以安心投資。

  ??可以說,就算中華帝國隻是口頭援助法國,對法國的經濟都會有正麵的影響力,可見中華帝國已經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強大國家存在了。

  ??當然,中華帝國耗費如此大的精力來拯救法國,得到的利益遠遠大於對法國的投入。首先在政治上,中華帝國同法國建立了密切的戰略合作關係,扶植法國恢複經濟實際上是用來平衡德國經濟的快速恢複,維護歐洲平衡狀態。中華帝國通過援助法國,得到了法國政斧和人民的感激,中法關係迅速從土耳其問題、蘇伊士運河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冷淡中轉暖。

  ??在經濟上,中華帝國跟法國建立了強有力的雙邊貿易關係,因為法國得到大量的中華帝國借款,這筆錢是以龍幣形勢存在,隻能用於跟中華帝國的貿易往來。當然,到了後期龍幣作為國際貨幣,各國皆流通使用,因此一部分貸款被法國用於跟其他國家交易,但這並不影響中法兩國的貿易總額,中華帝國從此成為法國最大的貿易國。法國為中華帝國單獨設置了最惠國待遇,中華帝國的商品享受超低關稅和零關稅待遇(主要為了降低商品進入法國的物價),中華帝國的投資商在法國投資享受超國民待遇(參考外資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等。當然,經濟上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華帝國手中握著的2000億新法郎的法國國債,它就像法國經濟命脈中的一個動脈瘤一樣,被中華帝國握著,隻需要輕輕一捏,就會給法國造成致命打擊。

  ??同時,中華帝國對法國的大規模經濟援助,對於中華帝國的國民經濟來說猶如一劑強心針,因為此後法國每年的經濟增長都會給中華帝國的GDP增長帶來好消息。如果說中華帝國國民每消費一瓶啤酒,當中就有意大利人民為其免費貢獻三個小時的工資的話,那麽中華帝國國民每購買一輛轎車,那麽這輛轎車的發動機就是法國人民免費贈送的。

  ??就整體而言,中華帝國對法國的經濟援助無疑就是控製了法國經濟,進而影響法國政斧的決策,使其不可以出現威脅中華帝國的政策。

  ??而對於法國來說,亞曆山大政斧解決了法國最大的經濟問題,使得第14界政斧得以保存了下來。而在亞曆山大上台前,反對派曾經戲謔稱亞曆山大政斧堅持不到三個月就會被法國人民趕下台。

  ??亞曆山大和他的責任內閣自然是感激中華帝國的,盡管他們知道中華帝國在這個計劃中賺的更多,但對於法國來說,中華帝國就是法國人民的大恩人,法國國民對中華帝國的好感度急劇飆升,成為西方國家當中對華人最友好的國家之一。而亞曆山大總統也知道借助中華帝國的力量,保持跟中華帝國的全方位合作就可以保住他的政斧順利維持下去。為了獲得下一屆大選的勝利,亞曆山大強化了跟中華帝國的合作,知道中華帝國獲得希臘的克裏特島作為軍事基地意在控製西地中海,於是法國將科西嘉島上的維基奧海軍基地提供給中華帝國,作為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的一個軍事基地。

  ??對此,中華帝國自然非常高興,迅速跟法國海軍完成了交接。這樣,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的主要活動範圍就從西地中海迅速擴展至整個地中海。而科西嘉島的戰略位置不言而喻,北控法國最大的海軍基地和造船廠土倫,東控意大利半島和撒丁島,向南可以作為跳板登陸北非,向東則掌控東地中海。

  ??法國將如此重要的海軍基地交給中華帝國,其實並未按好心。法國在一戰中承諾將科西嘉島交給意大利,但是直到戰後也沒有兌現,為此法國和意大利之間的矛盾非常激烈。意大利對於科西嘉島耿耿於懷,一直就沒放棄占領的想法,因為這個島距離意大利半島太近了,意大利作為半島國家,誇張的說超級戰列艦的主炮能從西海岸打到東海岸,因此意大利需要一個戰略縱深,而科西嘉島就是一個天然屏障,得到的話對意大利的國防非常重要。戰後的意大利跟德國走得很近,多次國聯會議上,意大利都沒有占到協約國陣營裏,而是投了棄權票。對於意大利這個牆頭草,協約國也不放心,因此法國把科西嘉島海軍基地交給中華帝國海軍使用,等於在法意兩國直接豎起了中華帝國海軍這個強大的屏障,同時將意大利對科西嘉島的野心和威脅轉嫁給中華帝國去承擔。

  ??而中華帝國得到科西嘉島作為海軍基地後,整個地中海都在有效控製當中,唯一的障礙就剩下了英國海軍控製的直布羅陀基地,那裏是地中海的東出口,這樣一來,中華帝國和英國的矛盾又增加了,直布羅陀於是成為中英再一次博弈的焦點。

  ??協約國陣營的法國、意大利和希臘都淪為中華帝國的經濟附庸,但是英國卻沒有。盡管英國也向中華帝國大規模借款了,但是英國是貿易型國家,有著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戰後英國恢複了他的國際商船隊,但世界大戰中損失太大,規模已經遠遠不如戰前,更是比世界第一商船隊的中華帝國差了很多(1925年中華帝國商業船隊注冊總噸位2250萬噸,英國商業船隊注冊總噸位725萬噸)。盡管這樣,英國有著廣闊的殖民地市場,尤其是印度,兩億人口的消費被英國獨占,這使得英國的貿易發展很快。

  ??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本土遭到德國海軍和空軍的嚴重摧殘,戰後英國經濟發展緩慢,但速度還是快於德國的。因為英國除了巨大的殖民地市場外,還有一塊財富寶地南非。英國殖民軍加大了對南非的黃金和鑽石掠奪力度,使得英國的黃金本位製在1923年底恢複了,隻比德國宣布的恢複金本位製時間慢了幾個月。原本英國的經濟恢複速度是快於德國的,隻可惜英國先後參加了俄國內戰、土耳其革命、埃及革命,以及為了鎮壓殖民地革命而耗費了巨額軍費,導致英國經濟被嚴重拖累。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