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兩年同盟
作者:巡洋艦      更新:2021-08-10 10:38      字數:5848
  1900年的夏天很快到來,作為北半球的兩個麵積最大的國家,中華帝國和沙俄帝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在不斷的升溫。

  ??這一年,世界各國的政客和軍事家們除了關注布爾戰爭和美菲戰爭外,剩下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中俄兩國正在不斷升級的邊境摩擦上麵。

  ??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工程橫跨歐亞大陸東西兩個節點,規模之浩大,一直被歐美列強們認為是俄國向遠東擴張的標誌。而沙俄在歐美列強們麵前的種種遊說中,尤以渲染黃禍論、中國威脅論為主,其目的是營造對中國開戰所必須的國際輿論優勢。

  ??雖然俄國在歐洲大陸的人緣很差,但是歐洲大陸各國都攝於俄國數百萬軍隊的強大威懾力,加之歐洲白人世界並不願意看到東方黃種人崛起。此前歐洲各國為了消耗俄國國力,一直暗中支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俄作戰,幾個世紀以來利用奧斯曼帝國成功的消耗了俄國的國力。如今,歐洲各大陸國家出於將俄國的禍水東引之目的,於是故技重施,挑唆中俄開戰借機消耗俄國國力以減輕俄國對歐洲大陸的威脅,消耗中國國力,進而歐洲列強可以卷土重來,最終把中國重新納入他們的殖民市場之內。

  ??可以說,歐洲列強們都沒有安好心。

  ??6月18曰,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訪問巴黎,雙方在私底下進一步簽署了一係列秘密協定,包括進一步強化了同法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將俄法聯盟從歐洲擴展至亞洲,在對華問題上保持一致立場。以及法國政斧同意在德法邊境、奧法邊境牽製同盟[***]隊,緩解同盟國對俄國的軍事壓力。

  ??俄皇在法國訪問期間,法國政斧免除了一部分俄國到期債務。同時法國政斧再次向俄國貸款五億法郎,折合兩千萬英鎊,並鼓勵法國國民購買俄國國債。法國一些大資本家們得到風聲,法國政斧和俄國方麵紛紛向他們保證,投資俄國國債將一本萬利。被政斧引導的一些投機商、銀行家們和一大批認為中俄戰爭中國必敗的法國人紛紛購買俄國國債。

  ??這樣,尼古拉二世對巴黎的訪問之後不久,俄國便獲得了來自法國政斧和法國工商界高達三千萬英鎊的戰爭國債。

  ??隨後,尼古拉二世又訪問了德國柏林,同他的表兄弟德皇威廉二世會晤。雙方同樣達成了一係列協議,例如俄國答應在同德國、奧匈帝國的邊境地區減少駐軍人數,減少重武器的部署。在對華立場上,俄國要求德國在遠東的殖民地可以在戰時為俄國海軍提供煤炭補給。

  ??此時,德國將注意力轉移到海上,視英國為強敵,因此德國和俄國的關係較以前已經大為緩和。尤其是俄國許諾在波蘭地區減少駐軍和削減重武器,這讓德國非常高興。因為波蘭邊境線上的俄軍離著柏林隻有180英裏,德國視俄國為敵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俄軍一旦在東普魯士地區打一場勝仗,就可能直逼柏林。如今俄國為了在遠東展開攻勢,削減在波蘭的駐軍,對於德國的安全來說是大好事情。

  ??對於尼古拉二世的提議,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同意。作為回報,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德國海外領地可以為俄國海軍提供補給,同時德意誌帝國銀行借款給俄國兩千萬英鎊作為俄國的戰爭國債。

  ??這樣,當尼古拉二世回到莫斯科時,他已經為俄國籌集到了五千萬英鎊的戰爭資金,同時強化了和法國的軍事同盟,以及穩定了同德國和同盟國集團的關係。尤其是後者,同盟國在俄國邊境上牽製了俄國大量的軍隊,改善關係後,俄軍可以從歐洲抽調八十萬精銳開赴遠東。

  ??在東歐和西亞地區,沙俄政斧最大的敵人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過1896年奧斯曼帝國爆發了針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遭到國際孤立後奧斯曼帝國又陷入了國際銀虧危機不能自拔,奧斯曼帝國國內爆發不斷的反對皇帝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讀才統治的運動,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陸續罷免宰相,解散議會,鎮壓輿論,鬧得帝國內部不消停。在這種情況下,奧斯曼帝國沒有能力威脅俄國,因此俄國陸軍部認為可以從西亞抽調二十萬精銳陸軍到遠東。

  ??這樣一來,沙俄陸軍部經過一係列計劃,最終可以從歐洲和西亞抽調一百萬大軍開赴遠東,加上遠東的五十萬大軍,以及中亞的三十萬大軍,沙俄可以動員一百八十萬大軍參加對華作戰。

  ??沙俄陸軍部的戰時調兵計劃迅速被尼古拉二世批準,而財政、交通大臣維特維特受命動用五千萬英鎊的戰爭國債加緊生產軍械軍火,儲備彈藥、糧食、醫藥等戰略物資。

  ??沙俄帝國通過一係列行動,先後解決了發動戰爭所顧忌的外交、財政、軍事調動等敏感問題,積極準備,就等著西伯利亞鐵路竣工。

  ??不打無準備的仗,這也是王辰浩一直奉行的既定國策。

  ??麵對沙俄帝國的頻頻動作,中華帝國外交部大臣唐紹儀奉王辰浩的旨意先後出訪英、法、德、美四國,在外交上出重拳,回應沙俄的外交攻勢。

  ??針對沙俄同法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唐紹儀出訪英國的第一目的便是促成中華帝國同英國的軍事同盟,以便牽製法俄同盟。

  ??唐紹儀抵達倫敦後,先後同英國外交部大臣第五代蘭斯多恩侯爵、海軍大臣、海軍元帥弗雷德裏克?威廉?理查茲爵士等英國主要官員會麵,就中英建立軍事同盟的可行姓進行探討和談判。

  ??英國政斧認為俄法軍事同盟條約有可能在未來中俄軍事衝突和戰爭中產生連鎖效應,法國有可能介入中俄戰爭。英國政斧出於對抗法國和俄國的戰略目的,蘭斯多恩作為英國外交大臣,對於中華帝國希望建立中英軍事同盟問題一事原則上表示同意。

  ??隨後,英國新進晉升為海軍元帥的英國海軍大臣弗雷德裏克元帥在同唐紹儀談話後,認為中華帝國海軍力量不足以應對沙俄帝國海軍和法國海軍聯合在一起的威脅。他在海軍委員會和上議院的報告中稱,當前英國最大的敵人依然是法國和俄國,聯合並支持中華帝國共同來對付俄法協約符合當前英國國策和國家戰略。

  ??英國上議院超過一半的議員被說服,他們支持中英結成軍事同盟,利用中國來對付在遠東的俄國和法國。

  ??不過,英國上議院一些議員對於中英同盟問題持有不同的意見。一部分議員依然奉行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英國不應該卷入協約國的戰爭當中。還有一部分議員則認為中國發展的速度太快了,一旦中英結盟,得到好處的還是中國,而英國將因此培植了一個類似美國的未來強大敵人。

  ??英國議會於是出現了不同的意見,結盟問題被一拖再拖。在這種情況下,唐紹儀並不氣餒,在之後同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的會談中,唐紹儀多方舉例證明中華帝國不會成為英國的敵人,反而會是英國的好幫手。例如中華帝國可以在遠東阻擋和削弱沙俄的擴張,在中亞阿富汗問題上同英國夾擊俄國。在東南亞地區,同英國一到壓製法國的殖民擴張。在南非問題上,中華帝國可以為英帝國提供急需的糧食、醫藥和國際輿論支持,甚至可以派出海軍醫院船幫助英軍救治傷病員。

  ??在一係列許諾之後,唐紹儀指出俄法軍事同盟對中華帝國構成巨大威脅,一旦俄法兩國同時從南北東西同時發起攻擊,中華帝國現有的軍力和財力不足以抵抗他們的進攻。

  ??唐紹儀故意在軍事上示弱,稱中華帝國還是貧窮的農業國,支持現有的百萬軍隊已經是極限,對付沙俄帝國還算勉強,一旦法國參戰,中華帝[***]隊可能堅持不到三個月,屆時英國在華利益將得不到保證,俄法瓜分中國是不會給英國好處的。

  ??唐紹儀的示弱讓索爾茲伯裏感覺到了對中國的放心,同時也明白法俄如果同時對華開戰,那麽中華帝國的勝算很低。由於法俄兩國都是英國的敵人,因此索爾茲伯裏明白一旦法俄獲得勝利,那麽在中國的利益就會被法俄獨占。

  ??最終,索爾茲伯裏被唐紹儀說服,在此後三天裏,索爾茲伯裏陸續說服了英國議會其他反對派議員們,最終同意跟中華帝國結成軍事同盟。

  ??雖然英國議會勉強同意了跟中華帝國結盟一事,但英國政斧對於中華帝國的戒心還是很大的。當初王辰浩的北洋政斧廢除了絕大多數不平等條約,更是在鴉片問題上狠狠的打擊了英國,令英國在華利益受到極大損害,這種影響造成英國政斧很不高興。而很多英國鷹派分子希望中華帝國跟俄國兩敗俱傷後,英國的影響力能夠重新回到中國,重新將中國納入英國的殖民市場係統當中。

  ??於是,英國政斧作出了一個妥協的決定。即答應跟中華帝國結成軍事同盟,但是為了英國自身利益,同盟時間隻有兩年。

  ??英國政斧作出這個決定,主要是判斷中俄之間的戰爭將在未來兩年內爆發,英國隻需要阻止法國介入戰爭,便可以讓中俄兩國打的兩敗俱傷。英國政斧認為中俄的戰爭不會持續太久,兩年足夠了。

  ??對於這個結果,唐紹儀覺得有些失望,但是當王辰浩得知後卻是大喜。王辰浩知道當年英國為了幫助曰本對俄作戰,為了防止法國介入戰爭,也隻跟曰本結成五年同盟。英國當時同樣也是不希望給曰本太多的支持,防止曰本做大。正因為隻有兩年同盟,曰本在跟俄國打了一年多後,當曰本軍事上大勝時,英國便不在續約,致使曰本害怕繼續打下去超出同盟期限,失去英曰同盟後法國將有可能參戰。因此,曰本接受調停結束戰爭。

  ??當年英國人就是用五年同盟來約束住曰本,防止俄國被過分削弱讓曰本做大,英國的這個政策成功的阻止了俄國東擴和曰本擴張。

  ??如今,英國人自然對華也會采取這種策略。隻不過中華帝國遠較曰本強大,因此英國人怕五年時間太長無法控製中國,因此限定在兩年。當然,如果兩年內中俄沒有開戰,那麽英國將再延長兩年時間,以此類推。

  ??王辰浩於是電告唐紹儀,取得兩年軍事同盟已經是大勝,他功不可沒,這才讓唐紹儀好受一些。

  ??得到王辰浩的旨意後,唐紹儀代表中華帝國政斧同英國政斧代表蘭斯多恩在英國倫敦簽署了《中華帝國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印度聯合王[***]事同盟條約》,條約規定:締約國雙方相互承認有權保護各自在全球的利益。締約國一方為保護己方利益而與第三國作戰時,另一方應嚴守中立;如締約國一方遭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進攻時,另一方應予以軍事援助,共同作戰。條約有效期為2年。

  ??在秘密條款中還規定:兩國海軍應配合行動,在遠東海域保持優勢。中英同盟是針對俄國的軍事攻守同盟。

  ??中英同盟訂立後,頓時引起歐美強烈反應。首當其衝的便是俄國和法國。俄國本來在遠東海上力量便不如中華帝國海軍,如果英國海軍介入的話,俄國海軍維持平局的戰略構想將麵臨失敗。對於法國來說,中英同盟的目的明確就是防止法[***]事介入中俄戰爭。原本法國政斧也打算在中俄戰爭的時候,悄悄的在中國南方分一杯羹,或者脅迫中國簽署一些條約來讓利給法國,以換取法國不參戰。但如今中英同盟定立後,中國便不懼怕法國的軍事威脅。

  ??法國政斧在隨後的法俄對話中頓時不再明確表態介入戰爭,這令俄國方麵非常惱火,尼古爾二世為此大發雷霆,發誓將來一定要讓喜歡管閑事的英國人吃屎去。

  ??隨後一個禮拜,唐紹儀陸續訪問了法國和德國兩國,並同德法兩國分別展開對話和談判。唐紹儀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讓這兩個歐洲強國在未來的中俄衝突中保持中立,兩不相幫。法國礙於中英同盟的訂立,自然不會再叫囂著介入了。不過德國卻並不買賬,此時德國和英國在南非問題上鬧得非常不愉快,見中英結盟後,德國非常不高興,因此對於唐紹儀的要求,德國政斧依然表示會為俄國海軍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過德國政斧否認會介入中俄衝突,原因是德國同樣忌憚英國的強大海上力量。

  ??唐紹儀結束了歐洲訪問後,隨後來到美國。雖然美國政斧同中華帝國在巴拿馬問題上鬧得很不愉快,但是兩國在菲律賓問題上還保持著密切合作。二十多萬美軍在菲律賓作戰,需要依靠中華帝國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基地的支持。美軍的彈藥、糧食、醫藥、煤炭等物資補給從中國進口比從本土運來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費用,節約成本總額高達兩億美元,而美菲戰爭打了快三年了,還沒有消滅菲律賓軍隊,因此美國國防部在不確定美菲戰爭何時結束的前提下,還得依靠中國。

  ??當然,王辰浩不認為美國會支持俄國,他讓唐紹儀訪問美國隻是順道。因為王辰浩希望唐紹儀到美國順道將美洲銀行儲備的黃金運回國,王辰浩準備將美洲銀行總部遷到上海。

  ??王辰浩的美洲銀行的黃金儲備已經達到六千噸,其中在天津儲備有三千四百噸,大部分是帝國銀行的黃金,也就是中華帝國的國家黃金儲備。王辰浩稱帝後,決定將他個人資產和國家資產分開,因此天津的黃金儲備將大部分運回燕京帝國銀行。而王辰浩在紐約的黃金儲備達到兩千四百噸,放在美國王辰浩覺得不安全,因此將黃金運回國內儲存。

  ??另外,唐紹儀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到美國繼續圈地。

  ??自從王辰浩上次在美國東德克薩斯州圈地賣石油後,美國人瘋狂的闖進德克薩斯州,到處尋找石油。王辰浩在洛克菲勒財團的石油股份的價格已經漲到了兩億美元,考慮到洛克菲勒財團即將麵臨美國政斧的反托拉斯法製裁,到時候洛克菲勒托拉斯將被拆分,股票價格將暴跌,於是王辰浩命唐紹儀將他持有的股票先賣掉,等到幾年後洛克菲勒財團的股票跌至穀底時再重新買回,這樣王辰浩從中可以多賺幾千萬美元。

  ??唐紹儀抵達美國後,迅速跟小洛克菲勒會談,將王辰浩持有的兩億美元股票賣掉。此時洛克菲勒石油股票依然在上漲,沒有人知道洛克菲勒石油股票將大跌,包括小洛克菲勒在內。

  ??小洛克菲勒問及唐紹儀為何王辰浩要將股票拋掉,唐紹儀稱中華帝國正麵臨來自俄國的戰爭威脅,因此作為帝國皇帝,王辰浩需要用錢。小洛克菲勒覺得有理,於是他便出兩億美元將王辰浩的股份買下。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