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
作者:巡洋艦      更新:2021-08-10 10:37      字數:4560
  夕陽西下,殘陽如血。殘破不堪的璦琿城死一般的沉寂。

  ??天空中濃煙未散,空氣中依然彌漫著嗆人的硝煙和充滿血腥的惡臭味。

  ??璦琿城周遭幾十裏內,處處可見未燃盡的烈火,一道道黑煙滾滾衝向天空。一場規模空氣的大決戰過後,所剩下的隻有堆積如山的屍體,匯集成河的血水。

  ??站在璦琿城的廢墟上,王士珍等一幹北洋陸軍軍官們靜靜的看著眼前的這一切,作為勝利者的喜悅早已被慘烈的戰鬥和巨大的傷亡所衝淡。

  ??原本這場決戰該是一邊倒的局麵,王士珍等人經過無數次論證,都將是微弱的代價打垮俄軍主力,收複璦琿。

  ??然而,他們算計俄軍的同時,俄軍也在算計著他們。俄軍在最後突然出現在北洋陸軍後方的哥薩克騎兵團,給北洋陸軍的將領們深深的上了一課,作為指揮官,永遠不能小看敵人。

  ??當兩萬餘俄國哥薩克騎兵團螞蝗式的席卷而來時,北洋陸軍官兵們那一刻都慌了神兒,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一旦衝擊北洋陸軍步兵方陣,後果將是災難姓的,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在這關鍵時刻,北洋陸軍騎一團和騎二團在薑桂題的指揮下,麵臨強敵來襲的那一刻所表現出的勇猛和無畏,給北洋陸軍官兵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洋陸軍的兩個騎兵團總兵力不過三千餘人,倉促迎戰七倍於己的俄軍精銳騎兵部隊,已經很被動了。雙方遭遇時,哥薩克騎兵團已經達到了全速衝擊狀態,騎兵衝鋒力量達到最佳,而北洋陸軍騎兵團剛剛加速起來,力量未及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北洋陸軍騎兵團是吃虧的,第一個回合便傷亡了一半人員,其慘烈和悲壯深深的刻在了北洋陸軍官兵們的心中,至今曆曆在目一般。

  ??薑桂題率領騎兵團的戰士們主動衝擊俄軍哥薩克騎兵團,經過一場慘烈的廝殺過後,以騎一團官兵傷亡三分之二,騎二團官兵全部陣亡的巨大代價,給予哥薩克騎兵團迎頭痛擊,並成功的拖住了哥薩克騎兵團的衝擊速度,給北洋陸軍各個主力步兵團緊急部署防禦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最後,北洋陸軍完成防禦準備,哥薩克騎兵團打垮了北洋陸軍騎兵團後,再向北洋陸軍步兵團發起攻擊時,已經討不到便宜了。此時,璦琿城已經陷落,斯特塞爾率殘部退至江麵上的俄艦。哥薩克騎兵團攻擊重兵防禦的陣地是吃虧的,於是果斷選擇撤退。

  ??“大人,找到薑桂題大人,他還活著!”

  ??得知薑桂題還活著的消息後,王士珍等北洋陸軍將領們頓時鬆了一口氣,此刻薑桂題在眾人的心中已是一個大英雄形象,所有人迫不及待的跑過去看他。

  ??薑桂題是被搜尋隊從無數死人堆中找出來的,他的右胳膊已經沒了,嚴重失血導致他處於昏迷狀態。不過,王士珍動用了北洋陸軍最優秀的幾個大夫搶救他的生命,這幾個大夫當初都是專門給王辰浩配備的,都是醫術精湛的大夫。在他們的緊急搶救下,薑桂題得以保住姓命。

  ??幾天後,野戰醫院內,薑桂題悠悠轉醒,看到他的右胳膊沒了時再次昏迷。

  ??又過了幾天,當薑桂題再次醒來時,已經接受了事實。

  ??王士珍、任永清、段祺瑞等一幹北洋將領們過來看望他,給他安慰和鼓勵。

  ??“薑大人璦琿一戰為我北洋陸軍之安危立下了大功,如果沒有你和你的騎兵團兄弟們的英勇搏殺,恐怕我北洋陸軍第一鎮和第二鎮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咱們大帥第一時間就發回了慰問電報,並立即為薑大人請功,對薑大人可是關懷備至,羨慕死我等了。”

  ??接著,王士珍拿出王辰浩的慰問電報給薑桂題念了一遍。前麵的大致內容是褒獎了薑桂題前半生的功績,中間的內容是薑桂題對於北洋陸軍騎兵的訓練多做出的突出貢獻,後麵是璦琿大戰中立下的汗馬功勞,通篇肯定了薑桂題為北洋陸軍所做出的一切。

  ??薑桂題連忙說道:“大帥遠在海外,事務繁忙,對我如此關懷,桂題感激不盡。還望王大人轉達卑職對大帥的感謝!”

  ??王士珍微笑著點點頭,又拿出一封電報,說道:“朝廷還沒有回複,頂多口頭嘉獎一番,不要也罷!這是咱家大帥給薑大人你的嘉獎令!”

  ??說著,王士珍又為薑桂題宣讀了一遍嘉獎令。王辰浩在給薑桂題的嘉獎令上很大方,決定授予薑桂題北洋陸軍騎兵中將軍銜,獎勵一等文虎寶星一枚,撫恤金10萬兩白銀,並任命薑桂題為北洋陸軍大學副校長,主管騎兵教學。

  ??在北洋陸軍內部係統裏,目前除了王辰浩自任五星上將大元帥之外,隻有王士珍一人是中將軍銜,其他都是少將、校官、尉官。此次璦琿大戰的勝利,諸將皆有提升,而薑桂題升至中將軍銜,可謂北洋陸軍內部第三號人物了。

  ??薑桂題獲得一等文虎寶星更是北洋陸軍第一個獲得者,文虎寶星是《北洋陸軍勳章令》中規定的授予陸軍有功之人最高一級的勳章獎勵,是其他人眼饞卻拿不到的。

  ??《北洋陸軍勳章令》是王辰浩為了激勵北洋陸軍將士們的鬥誌和凝聚力而設置的獎勵製度,同時也是對清政斧隻將雙龍寶星製度設置為獎勵外國人的不滿和回應。

  ??勳章獎勵包括榮譽勳章、戰功勳章和學習鼓勵勳章三方麵的獎勵和授予。榮譽勳章有三等,“大綬寶光嘉禾章”、榮譽“嘉禾勳章”和通用“寶鼎勳章”,授予那些有勳勞於國家或有功績於學問、事業的人,授予等級按授予對象的功勳大小及職位高低酌定圖案為嘉禾,就是生長得特別茁壯的禾稻,古人視嘉禾圖案為吉祥的象征。

  ??戰功勳章包括陸軍“文虎勳章”、海軍“海獅勳章”和空軍“金雕勳章”,按軍銜分九等。一至四等授予將官,三至六等授予校官,四至七等授予尉官和準尉見習軍官。六至九等授予士兵。授予勳章時均附給誥命(證書),有的勳章還可以憑執照領取年金。陸海空軍獎章分為四等,一至二等獎給軍官,三至四等獎給士兵。最高的大勳章由兩層八角星組成,中間繪製曰月星辰山龍華蟲等12種事物,其他勳章依次減少。

  ??學習鼓勵勳章主要是表彰學員功課成績和科研人員科技成就等之用,有“勳表”和“陸海空軍獎章”、“功績”、“學術”、“射擊”、“科技”等獎章。

  ??北洋陸軍大學是新進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在北洋陸軍武備學堂基礎上設立,王辰浩從歐洲聘請了大批的軍事學理論家充當北洋陸軍大學的教師,囊括當前全球陸軍全部科目,是一所專門培養陸軍學員的綜合姓大學。由於薑桂題負傷失去了右臂,王辰浩覺得他不適合在戰鬥部隊了,但又不能讓有功之臣委屈,因此任命薑桂題為陸軍大學副校長,可謂照顧之至了。

  ??“恭喜薑大人升任中將軍銜並擔任北洋陸軍大學副校長一職,至於一等嘉禾寶星,大帥說等他回來親自為薑大人授勳。”

  ??“大帥要親自給您授勳呢,這是何等的榮耀?”

  ??段祺瑞、馮國璋等人皆是一臉的羨慕表情,薑桂題經此一戰,可謂獲得了大豐收了,功名利祿兩得,實在非常的羨慕人。

  ??然而,薑桂題聽到後麵時卻是不高興了,他打心裏不想離開部隊,盡管他明白這是王辰浩對他的一片好心,但他的個姓倔強,他不服輸。

  ??“王大人,請你轉達大帥,就說我薑桂題感謝他的關心和愛戴,但我真的不想離開部隊。軍銜、勳章、獎勵、副校長之職我都不要,請他收回成命,我要留在北洋陸軍繼續帶我的騎兵!”

  ??王士珍看了看旁邊幾人,都是一臉的不解。

  ??“薑大人,可你這?”

  ??王士珍指著薑桂題的斷臂,那意思很明顯了。

  ??薑桂題有些激動的說道:“我就算隻剩下一條胳膊,照樣帶兵打仗!”

  ??王士珍生怕他太過激動,牽動身上傷口,於是連忙道:“行行行,薑大人的話我會轉達給大帥的,不過咱們經過這次璦琿大戰,咱們也損失不小,兩個騎兵團都廢了,一時半會兒也組建不起來。”

  ??說到這時,所有人都沉默了。

  ??這次璦琿大戰,雖然北洋陸軍最後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此役,北洋陸軍消滅俄軍24600餘人,收複了璦琿。不過,北洋陸軍也付出了七千多人官兵陣亡的代價,而俄國哥薩克騎兵團給北洋陸軍造成的傷亡就高達四千餘人。

  ??薑桂題歎口氣,問道:“這支俄國哥薩克騎兵團是怎麽過來的?我們的為什麽沒有得到預警?”

  ??王士珍沉著臉說道:“都是長順手下的那群混蛋老爺兵,他們看守的防區被俄軍偷渡部隊悄悄的給端了,而長順又以為哥薩克騎兵團攻擊吉林,因此龜縮到城內沒有攔截,結果就讓俄軍襲擊了我軍後路。”

  ??薑桂題狠狠的啐了一口,大罵長順混蛋,段祺瑞、王英凱等也在心中狠狠的詛咒長順。

  ??王士珍說道:“也是我們太過大意了,一直以來咱們都非常順利,現在吃一塹長一智也未嚐不是好事!”

  ??眾人點頭稱是,這次化險為夷,眾人心中的傲氣都收斂了些,也長了經驗。

  ??過了一會兒,王士珍笑道:“咱們北洋八鎮新軍都已經練成,如今第七和第八鎮已經朝我們這邊開來,我們實力大增。同時,我們收複了黑龍江省,也算是完成了戰略任務。而俄軍經此一戰,短時間內在黑龍江方向恐怕難以發動大規模攻勢。而遼南方向有北洋陸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四鎮協防奉天,俄軍恐怕難以前進,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把俄軍趕出去。”

  ??段祺瑞說道:“就目前敵我態勢來看,陸上有我們北洋八鎮防守,俄軍很難有所作為,隻要逼退俄國海軍,這場戰爭就可以結束了!”

  ??任永清說道:“現在俄國海軍勢大,北洋水師被圍在旅順和威海衛出不來,就得等大帥的艦隊回來解圍了!”

  ??馮國璋這時道:“聽說林建章那小子運氣不錯,剛到英國不久就成了大帥艦隊的艦隊司令,他這回可是發達了。”

  ??王英凱突然問道:“大帥什麽時候回來?”

  ??王士珍說道:“恐怕快了,這最後的戰局還得靠大人來解圍!”

  ??段祺瑞說道:“鐵良現在幹脆都不露麵了,北洋陸軍還得大帥回來坐鎮才行,我看短時間內咱們還是不要對俄采取攻勢,一切等到大帥回來再說。”

  ??眾人紛紛點頭。

  ??這時,馮國璋突然道:“大帥夫人臨盆在即,各位都打算出多少銀子啊?要不咱們賭一把,猜猜是男是女?”

  ??眾人頓時翻翻白眼,一臉無語表情。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