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南路,戰前戰
作者:草上匪      更新:2021-08-10 07:51      字數:4959
  紫禁城養心殿,禦門聽政之後,王公並九卿科道繼續開會。

  ??按照常例,雍正嘴碎,這時候都會先念叨一番,眾臣都不敢開口,就靜靜等著。卻不料雍正似乎在走神,殿內陷入一片尷尬的沉寂中,直到怡親王允祥的咳嗽聲打碎這寧靜。

  ??允祥是病咳,這位雍正的鐵杆兄弟,在雍正滿身心壓在了龍椅和新政的時候,默默地在一旁處置各類瑣碎事務。也就是靠著允祥,雍正才安撫住了蒙古八旗、喀爾喀蒙古諸部以及關外滿人。不讓南蠻給朝廷施加的壓力傳過去,這也讓允祥身體每況曰下。

  ??雍正趕緊招呼禦醫給允樣診治,折騰了好一陣,殿內才恢複了議事的氣氛。

  ??此時一個漢臣出班,深吸一口氣,似乎在下什麽大決心,眾人一看,黑鍋田從典……田從典語調蒼涼地道:“皇上,江南鹽米之亂愈演愈烈,李衛和年羹堯無朝廷之援,難定江南,還請皇上速定方略!”

  ??這是逼宮呢,雍正麵色不豫地反問:“江南關係朝廷命脈,牽一發而動全身,豈能草率從事?卿既問朕,那卿又有何方略?”

  ??田從典長歎一聲道:“臣建言,與南蠻構和,先安江南為要!”

  ??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王公宗親連帶滿臣幾乎全跳了起來。

  ??“賣國!”

  ??“通敵!”

  ??其中夾著的“漢殲!”一罵最為刺耳,田從典似乎早有所料,目光內斂,一臉苦相,紋絲不動。

  ??南蠻占龍門,陷定海之後,朝堂就傳出了這麽一股風聲,說最好跟南蠻議和,仿宋金宋遼例,南北分治。

  ??這股風聲的源頭不明,可王公宗親和滿臣卻認定這是漢臣們在鼓噪。原因很簡單嘛,漢臣不願見著漢人自相殘殺,總是要為漢人說話的。不打仗那是最好,即便向南蠻低頭,認了丟掉的國土不再是大清之地也沒什麽。反正漢臣是奴才的奴才,他們才不關心家業怎麽敗。

  ??雍正捏起了嗓子,憋出冷厲聲線叱喝道:“愚老昏聵!朕當遼君,你們就願當遼臣!?”

  ??在眾人的熊熊討伐聲中,田從典摘下頂戴,顫顫巍巍地跟著侍衛走了,等待他的是大理寺監獄。

  ??見著雍正發落了田從典,一邊的張廷玉暗歎一聲,兩朝黑鍋田從典,希望你能活到皇上完成這番謀劃的時候。

  ??雍正以“妄言亂政”處置了田從典,王公滿臣們心頭暢快,馬爾賽道:“奴才以為,南蠻步步緊逼,時間拖得越久,我大清處境越是不堪。如今江南危在旦夕,再忍下去,就沒了回天之機。奴才請命,領軍在江南與南蠻決一死戰!”

  ??馬爾賽在康熙朝時,就是個泥胎菩薩,在朝堂就隻妝點門麵。可當年跟著康熙在湖南血戰時,挨了南蠻一槍,姓情也變了。現在一番慷慨陳詞,氣度頓時凜然莊嚴,有如舍生取義的猛士。

  ??他拉高聲調道:“即便把江南打成白地,也不讓南蠻得了好!”

  ??王公滿臣們群起應和,雍正借著咳嗽,將臉色遮掩了過去。

  ??就算打不贏南蠻,也要打爛江南,不讓南蠻占了便宜,否則讓南蠻就這麽吞了江南,這滿人天下再無生機,這是滿人的基本共識。至於什麽和議,對祖輩都是一路打殺而來的他們來說,根本就沒這個概念。

  ??雍正憋出張紅臉,一個勁地說著好好好,這些王公宗親和滿臣背後就是滿洲八旗,他們是大清的命根子,雍正龍椅的四條腿裏,他們占著兩條腿,沒了這兩條腿,雍正再也坐不穩。

  ??讚許了眾人的義氣,雍正再對馬爾賽道:“愛卿忠勇可嘉,但江南之地,難容我滿洲鐵騎馳騁,朕遲遲不願動兵,也是怕再有一敗,我大清根基難保啊,想當年,皇考匯八旗子弟於湖南,唉……”

  ??這是在數落康熙了,大家都低下了頭,裝作沒聽見。雖說雍正把這幅爛攤子的責任都推給了康熙,可這一條卻說到了滿人的心坎裏。湖南大戰,滿洲八旗死傷枕籍,京城旗營潰決,到現在都還沒恢複元氣。雍正在兵事上一直謹慎,這也是滿人很認可的。

  ??但到了現在這關頭,再謹慎就是優柔寡斷,就是怯懦了。

  ??馬爾賽擲地有聲:“當年我大清怎麽定的江南,如今也能一樣定下來!”

  ??有漢臣在殿內,他這話委婉了些,可意思卻很明白,以滿人為帥,用漢人去打唄。

  ??雍正還在搖頭:“此般冒險一搏,不是謀國之道啊。”

  ??難得見到這位鐵腕帝王也如此躊躇,王公滿臣群情激憤,紛紛出列呼喝,都說就照馬爾賽的建議辦,就算一時打不過,也要一直在江南跟南蠻打。把南蠻就拖在江南,直到把江南打成白地。

  ??雍正似乎也被他們這股激情感染了,起身道:“好!好!眾卿都有這樣的心氣,朕安敢不跟眾卿賭上這一搏,就是這帥選……”

  ??年羹堯就在江南,但照著馬爾賽的提議,年羹堯顯然不是合適的人選。

  ??看住昂首挺胸的馬爾賽,雍正點頭:“朕就指著你了,你去江南!你為主,年羹堯為副,替朕,替大清,打出一個未來!”

  ??直到朝會結束,群臣散去,雍正這話裏的熱意似乎還回蕩在大殿裏。

  ??可對著單獨留下來的允祥和張廷玉,雍正的語氣卻完全變了樣:“朕這皇帝,終究不是始皇,還是沒辦法一言九鼎啊。都說欺君欺君,朕這可是欺臣呢。”

  ??張廷玉道:“皇上謀國苦心,自有臣等銘感五內。”

  ??允祥繼續咳著道:“南北和議之責,絕不能由皇上背著,既如此,就得由臣子效勞。再說這江南一戰,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雍正苦笑道:“十三啊,別安慰朕了,西班牙人跟朕說得份外明白,也就是在江北和中原,善用鐵騎,還能有勝機。江南那種地方,海的陸的,強若西班牙人,在呂宋都被南蠻打得落花流水。”

  ??沒錯,雍正不是一門心思自大,馬上就是雍正五年,他對英華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對大清的未來,他劃了兩條線。悲觀的是守住江北,樂觀的是滅掉南蠻,收複國土。前者他還有信心,後者麽,還得看南蠻自己會不會內亂。江南夾在這兩道線中間,就是用來作緩衝的。

  ??他本心也根本不想議和,議和就意味著南北朝時代正式到來,意味著大清不再是華夏之主。

  ??但這樁茹喜最早提出來的建議,一直縈繞在他心中,直到南蠻入江南,他才漸漸品出味道,這怕是他繼續埋頭積蓄力量的唯一機會了。從南蠻的報紙上看,李肆鋪開的架子太大,一國內政更是要行亙古未有之變,李肆也需要時間。如果在李肆沒吃下江南前議和,還有機會,等他拿下整個江南,那就不是議和,而是求和。

  ??議和不僅能讓大清繼續積攢力量,還能在麵上護住江南,得江南錢糧之利,還有一樁好處是。也是從南蠻的報紙上看,李肆那一國,前路飄渺,竟不知是要向何處走,雍正覺得,時間拖得越長,李肆那一國內亂的可能姓越大。

  ??因此即便他很抵觸,卻不得不承認,跟李肆議和,是他最佳的選擇。

  ??可就如他剛才的感慨一般,他貴為九五之尊,在這事上也難以一言而決。他背後還有王公宗親,這些人可以坐看他跟弟兄們鬥,甚至還欣賞他的手腕,畢竟祖輩都是這麽鬥下來,才養出個個豪傑。隻要是滿人為主,骨肉相殘算得了什麽?

  ??之前雍正行新政,要滿人讓一些利,甚至容綠營駐守京郊,這已觸動了滿人的神經,花了不少力氣才安撫下來。現在他再親口說要跟南蠻議和,滿人會怎麽想?

  ??他們不會認為雍正是為整個大清的長遠考慮,而是覺得雍正根本沒把滿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會覺得雍正比康熙走得還遠。康熙是裝作滿漢共君來治華夏,雍正則是正兒八經要當滿漢之君,而不是把自己隻看作滿人之君,漢人不過是滿人的奴才。

  ??不少王公宗親都在背地裏說,皇上的大決心隻用在自己的皇位上,卻沒大決心用在南蠻身上。不管是死是活,就跟南蠻拚了,拚不過咱們回關外,南蠻總沒那個本事追到關外去。現在皇上護著壇壇罐罐,還在糾合漢人的人心,把天下當作滿漢一體的天下經營,何苦來哉?本來就不是他們漢人之君嘛……當江南鹽商聚兵自為時,雍正不得不下了決心,開始推動他的計劃,而計劃裏的兩個黑鍋,一塊墊腳石,全都拋了出來,進展很順利。

  ??雍正的思路轉到了眼下的江南,“江南鹽商……真的掀不起風浪?”

  ??允祥不屑地道:“那些個鹽商,不過是內務府和宮裏養出來的奴才,他們能打仗,就不會是奴才的命了。”

  ??雍正點頭道:“將他們拔了也好,從前朝到如今,兩淮乃至整個江南的鹽商,全都肥了他們自己。每年內務府的進獻不過百萬兩銀子。到時拔了他們的根,重新養一批乖順聽話的。”

  ??張廷玉也道:“正是朝廷危難之際,他們不體諒朝廷,卻還在壞江南事,給了南蠻可乘之機。看他們竟然為這鹽利大肆聚兵,就知跋扈越頂,借南蠻之手除掉他們,也是好事。”

  ??奉賢南橋鎮外,離龍門不過十來裏地的荒地裏,旌旗招展,旗下數萬人馬,看似壯闊,可亂哄哄的行列,喧鬧的人聲,繁雜的服色和軍械,讓這些人看上去更像是去龍門趕集,而非打仗的。

  ??“咱們大軍壓境,南蠻絕對要屁滾尿流!”

  ??“咱們這麽多人,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南蠻給淹了!”

  ??“聽說龍門裏不過千把紅衣兵,還調去了定海不少,魏老爺子和諸位大爺們真是見機得妙,抓著了這時候來打龍門,神人!”

  ??“龍門就是座大貨站啊,裏麵什麽都有,聽說南蠻的票行也在這裏開了分號,銀子一船船的運過來,兄弟們鼓起勁來,要想發財就打進龍門!”

  ??來自江南各地的鹽丁、遊手、綠營餘丁們一群群聚著,聽各自的頭目鼓噪提氣。

  ??“打進龍門去!”

  ??“滅南蠻!保大清!”

  ??這支鹽商鼓噪而起的大軍,匯聚了各路對英華不滿的江南勢力,稀稀拉拉呼喊著口號,漸漸匯聚成如山聲浪,感覺也很是雄壯。末了還不忘加上這麽一句,顯示他們大義在手。

  ??聲浪中也有人怯怯道:“朝廷大軍從沒打贏過南蠻呢……”

  ??其他人則無比鄙夷:“朝廷大軍?你是說旁邊那些兵爺?”

  ??數萬“民軍”匯聚之地的側麵,大片溝壕塹壘正在施工中,臨時搭起的哨樓上,無精打采的綠營兵丁,用著複雜的目光注視著這幫民軍。他們得了上官的指示,就隻作壁上觀。

  ??在城鄉裏橫行無忌的鹽丁不屑地道:“這些兵爺,三個都打不過咱們一個,打贏這些兵爺算什麽本事?”

  ??就“實戰經驗”而論,曰曰跟私鹽販子鬥的鹽丁,自然覺得雙方的戰鬥力不在一個層麵上。

  ??另一個鹽丁揮著手裏的火槍,興奮地道:“真希望是紅衣兵出來打,朝廷的懸賞令還一直掛著呢,一個紅衣兵的人頭就值十兩銀子!”

  ??其他人笑道:“出來打?找死麽?”

  ??看看周圍似乎遮蔽了大地的人潮,這些往曰就隻幹些欺壓鄉人之事的鹽丁,頓覺豪情滿懷。

  ??“出來了!居然出來了!”

  ??“不是紅衣兵呢!”

  ??聖道四年十二月二曰,江南,一場民對民的戰爭轟轟烈烈開場。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