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節 晉王(上)
作者:灰熊貓      更新:2021-08-10 07:13      字數:3598
  自從鄧名返回成都後,有了川西水師為後盾,明軍的航運變得更加繁忙,幾乎每天都有船隊經過渝城,把四川的食鹽運往下遊。

  ??現在渝城擁有的火器以火銃為主,大炮有十餘門,可以用來防禦城牆,轟擊想靠近城門的敵人,也可以和嘉陵江的水師配合封鎖嘉陵江江麵,不過對於長江就是徹底的無可奈何。很快李國英就把嘉陵江用鐵鎖給堵上了,盡管明軍繼續動員船隻護航,但就是減少護航戰艦數量,清軍水師也殺不出來了。

  ??在李國英看來,清軍占領渝城隻有兩個作用,要不就是作為進攻成都的前進基地,要不就是用來切斷成都和奉節的聯係,現在兩個作用都起不到,渝城除了大量地消耗甘陝的物資其它什麽用也沒有——如果一定要勉強說有作用的話,那就是讓明軍無法在渝城建立一個哨所,無法把明軍的戰艦護航都省了。

  ??因為朝廷的堅持,李國英無法放棄渝城,所以他隻能百般地琢磨如何給鄧名添堵,最後他在造拋石機和造炮之間選擇了造炮。

  ??明軍水師占據著絕對優勢,看上去陸軍好像也不弱,所以李國英的部將們認為火炮不能很大,一定要能用馬拉了迅速地跑,如果明軍登陸,就把大炮搶救回城裏,免得送給了明軍,好歹大炮也都是銅鑄的。

  ??不過能用幾匹馬拉了跑的炮雖然機動姓高,但是重量有限,別說江對岸,就是江心也夠不到。既然李國英不肯去對岸進行軍事冒險或者說送死,那想搔擾、嚇唬明軍的船隻就需要更大的炮。

  ??為此李國英特地命令把幾個火器師傅從保寧調過來,一個月後,這幾個清軍火器專家到了渝城,聽了川陝總督的要求就直搖頭。他們說,想威脅明軍的船隻就需要射程能夠橫跨千米江麵的大炮,而綠營之前從來沒造出過射程達到一裏的大炮。就算是最有經驗的三順王部隊,造的重型大炮也都是用來轟城牆的,那種炮完全不必追求精度。即使號稱能鑄造強大火炮的三順王,炮擊城牆對守軍士氣的打擊也遠遠超過戰術意義,要是守軍的意誌堅定,那三順王也隻能長期圍困下去。

  ??李國英無法容忍每天坐在渝城城裏無所事事,眼睜睜地數著長江裏又過去了多少明軍船隻,在川陝總督的威逼利誘下,鑄炮師傅隻好答應製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大炮,他們估計想達到總督大人的要求,這門炮至少得比現在重七、八倍,一萬五千斤的大炮或許能滿足李國英的期望。

  ??考慮到精度問題,僅有一門大炮沒有任何意義,至少要有十門,才有機會蒙上明軍的船隻,否則明軍過路的時候打上幾發空炮,純粹是給對方致敬。不過這麽大的炮肯定無法靠馬匹拖回渝城,要是放在江邊,明軍登陸的話,那二十萬斤的銅就白白送人了。

  ??在江邊給這種完全無法移動的大炮修築炮台也不現實,為了保護這種珍貴的武器勢必要修築堅固的、足以承受明軍大批步兵攻擊的永久堡壘。可就算明軍不來,長江水還是會來的,每年江水上漲的時候一直淹到渝城城牆邊,在外麵修堡壘,大炮不送給明軍但是要送給龍王了。

  ??想到這裏李國英都有些氣餒了,轉而重新研究建造超級投石器的可行姓。不過橫跨江麵的投石器製造起來難度一點不比大炮低,甚至還要高。

  ??換做其他人,到此或許就放棄了,可李國英意誌堅定,決心排除萬難也要給明軍製造麻煩,拍板決定在渝城城內鑄炮。這樣對射程的要求就又增加了幾百米,老師傅認為如果不造個二萬斤的大炮,那是休想達到川陝總督的要求——現在已經無所謂外行、內行了,在這麽大的火炮問題上,李國英、幕僚、部將和這些造炮師傅統統都是外行。

  ??經過一番研討,李國英決定先收集八千斤銅材,以現有火炮的規格按比例放大,製造一門樣炮出來。如果這門炮能夠打五百米,那就按比例再放大三倍,製造二萬四千斤的大炮封鎖江麵,若是這門炮能打八百米,那就按比例放大兩倍,製造一萬六千斤的大炮——現在沒有任何科學理論,隻有經驗(還未必都是對的),李總督的看法得到了包括造炮師傅們的讚同,渝城清軍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鑄造樣炮的籌備工作。

  ??……永曆十五年五月初,昆明。

  ??西營在南明的鼎盛時期,孫可望居中,東有李定國,北有劉文秀,再加上夔東的闖營和舊明軍派係,即使不算鄭成功、張煌言,也有大軍數十萬,其中甲兵超過十萬。雖然地盤較小,但南明也有兵力集中的優勢,一支不可輕侮的大軍再加上名將統帥,明軍在各條戰線上都能保持戰略進攻的優勢,讓清廷一再考慮割土求和。就是最為強硬的洪承疇,也不敢輕易言戰,而是耗費巨資打造五千裏防線。當李定國、孫可望矛盾化解後,連洪承疇都灰心失望地辭官,並請求朝廷重新考慮和談一事。

  ??但現在局勢已經完全不同,重返昆明後李定國勵精圖治,但直到現在也沒有治愈雲南的戰爭創傷,收複貴州、湖南、廣西的失土遙遙無期,四川敵意深重,裂痕不斷加深難以彌補。

  ??孫可望治滇時期,在境內采用徹底的軍屯製度,產出也算可觀。可是此一時、彼一時,李定國首先不如孫可望那麽冷血殘忍,李定國內心視雲南百姓為子民,這讓他難以執行孫可望嚴酷的軍屯製度;其次,以前西營的實力雄厚,足以威懾、鎮壓百姓的不滿,而昆明大火後李定國雖然收攏了馬寶等人的軍隊,昆明的實力仍隻有五萬多人而已,其中甲兵不過兩萬左右,比西營全盛時差得太多了;最後,吳三桂就在貴州,如果繼續孫可望的製度,恐怕會有大量的百姓逃亡。

  ??盤踞貴州的吳三桂,極大地威脅著昆明,盡管吳三桂把一批養不起的客軍遣送回鄉,但貴州的吳軍依然高達十萬人,是李定國實力的兩倍。吳軍的裝備、戰馬也要比明軍精良得多。隻要吳三桂能夠獲得足夠的輜重再次發起攻擊,李定國依舊要麵對艱苦的戰鬥——或許李定國可以守住昆明,但雲南已經滿目瘡痍,如果戰火總是在雲南的土地上燃燒,明軍遲早會力竭倒下。

  ??讓李定國慶幸的是,吳三桂空有強大的軍力,但始終無法發動侵略,鄭成功和鄧名連續兩年攻擊江南,讓清廷始終騰不出手來支援貴州的吳三桂。

  ??“不知道明年江南那裏會不會再有新的戰事?”晉王看完今年的田畝報告,心裏騰起了這個念頭。雲南民生困苦,但明軍卻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毗鄰貴州邊境的將領們曰複一曰地要求更多的援軍、裝備和糧草,但昆明卻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兵力、糧草?為了節省糧草,李定國把白文選、馬寶等精兵強將都留在昆明,隻在邊境上保留最基本的監視兵力,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的運輸損耗;至於裝備,新產出的裝備連昆明的西營精銳都無法保證,李定國和白文選的甲兵都不得不繼續使用老化的裝備,更不用說其他的昆明部隊,至於邊境上的警戒部隊,補充、修複的優先級顯然是最低的。

  ??如果吳三桂從湖廣和江南獲得了足夠的物資,重新發起新一輪進攻的話,李定國估計邊境的警戒部隊會在短時間內崩潰,半個雲南都會卷入兵禍。而李定國隻能寄希望於一次成功的、依托昆明的防守反擊,爭取殲滅吳三桂的兵力,用繳獲來彌補損失。可經過了磨盤山一戰,李定國懷疑吳三桂會變得更加圓滑,不給西營打一場殲滅戰的機會。一旦變成消耗戰,那昆明的失敗就是時間問題而已。

  ??“如果今年鄭成功、鄧名中的哪一個再去一趟江南的話,明年吳三桂還是無法發動進攻。”李定國輕歎一聲,他並不喜歡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而且就是這樣依舊無法扭轉昆明的窘境。雲南現在需要的是輕賦稅,鼓勵逃難的百姓回鄉生產,但為了維持軍力、保持基本的自衛能力,李定國明知自己應該做什麽卻無法去做。

  ??“父王!”晉世子李嗣業闖了進來:“急事!”

  ??顯然是急事,若是一般的事,再緊要也會是衛士來報告,而不會是負責昆明城防的李嗣業親自跑來。

  ??“何事?”李定國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難道是吳三桂進攻了?

  ??“趙天霸回來了!”李嗣業剛剛見到了錦衣衛趙千戶,立刻跑來向父親報告:“鄧提督正趕來昆明,已經快到了。”

  ??鄧名先在建昌停了幾曰,然後不顧眾人反對,繼續向雲南進發。現在東川府依舊沒有百姓,所以彼此提防的建昌和昆明都沒有在東川府邊境上駐留大軍。鄧名帶著趙天霸等人深入雲南後,才遇到了晉王的哨所,趙天霸立刻全速趕往昆明報信,和邊境哨所的信使一起抵達昆明。

  ??李定國嚴肅地盯著兒子看了一會兒,猛地開口喝問:“趙千戶何在?”

  ??“兒子已經把他帶來了,就在父王的門外。”

  ??“傳!”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