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債務
作者:灰熊貓      更新:2021-08-10 07:12      字數:6127
  江西的清軍本來就沒有多少鬥誌,遭到明軍的反擊後,更是徹底失去了進攻的欲望,就此對明軍的行動不聞不問。所以明軍進入湖廣後,就如同行走在自己的領地上,再也沒有任何敵軍前來搔擾——黃州府等地的清軍駐軍早就被胡全才調撥一空,張長庚敗退回武昌以後,又把剩下的衙役也統統征召走了。現在湖北幾個府的府城就如同不設防一般,連打掃衛生、掏陰溝、運送垃圾的輔兵都相當緊缺,別說出來打明軍,明軍不去攻打他們就燒高香了。

  ??比府城更慘的是湖北這些府的縣城。不少縣城連守衛城門的兵力都湊不出來,麵對這樣險惡的局麵,不少縣令都逃出了衙門,帶著僅剩的少量兵丁在野外紮營,隨時準備撤退。

  ??對於該如何處置這些府縣,鄧名也有些猶豫。

  ??雖然目前湖廣的明軍占有較大的優勢,但是誰也不敢說這種優勢能夠保持多久。如果占領這些城市而無法堅守下去的話,那麽這些地方的百姓就很可能遭到隨後趕來的清軍的掠奪。此番東南之行更加深了鄧名的這個擔憂,凡是被鄭成功解放過的城市,無一例外慘遭前來“收複城市”的清軍的洗劫。

  ??在南京城下駐紮的時候,鄧名就看到一些到南京來尋找女兒的父母。其中一個母親給鄧名的印象尤為深刻,那個鎮江婦女一直找不到女兒,看到明軍的旗幟後,突然發狂一般地大喊,不要命地衝過來,要和營門口的衛兵拚命。

  ??那個婦女衝擊的是浙軍的軍營,守衛在營門口的浙兵嚴守張煌言的規矩,見到對方是老百姓後就再三忍讓,好不容易才把這個發狂的婦女勸住。當時張煌言已經到了鄧名的軍中,聽到動靜後還以為是明軍禍害百姓,急忙趕出來詢問事情的經過,好不容易才搞清楚這個婦女與明軍無怨無仇,她的女兒是被清軍擄走的。

  ??明軍把這個婦女勉強安撫住後,帶著她到女營中尋找,但最終仍是沒有找到。這位絕望的母親再次朝著明軍大罵:“殺千刀的海賊,沒有本事就不要來啊。”

  ??明軍初到鎮江的時候,城內的百姓夾道歡迎,想起當時的熱鬧場麵,這個母親更是氣恨難平:“你們打不過就一走了之,可是我們怎麽辦?怎麽辦?”

  ??鄧名、張煌言和將士們都無言以對,也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最後想送給那個母親一些盤纏,讓她能夠平安回家,但那個婦女把明軍給她的銀子扔在地上,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有幾個士兵看見她直奔江邊投入水中,轉眼就失去了蹤影。

  ??其他來尋人的鎮江人雖然沒有像那個母親那麽激動,但看向明軍的眼神並不友善,充滿了悲哀和無助。有少數幸運的人在明軍的女營中找到了女兒的下落,剩下的人本打算進南京城碰碰運氣,但由於明軍駐紮在城外,守城的清兵也不肯放他們入城。

  ??一部分鎮江人就在南京的郊外住下,打算等明軍走後再設法進城尋人。還有一部分人則掉頭向東,前去蘇州等地尋找親人的下落——既然這裏沒有,那他們的孩子可能是被管效忠的部隊掠走的,也許會被販賣到蘇州。

  ??鄧名知道這些百姓找到親屬的機會非常渺茫,對這些小民來說,這種尋親行為也許會讓他們傾家蕩產,最後很可能孩子沒有找到,父母也沒有活路了。

  ??“下次延平郡王再來的時候,鎮江人恐怕不會歡迎他了。”當時鄧名低沉地評價了這麽一聲。不僅是鎮江,遭到洗劫的其它城市可能也會如此。現在看到湖北空虛的府縣城防後,鄧名對衛士們說道:“如果我們拿下這些城市,最終又放棄的話,湖廣的父老以後再也不會歡迎我們了。”

  ??“我們已經拿下了鍾祥、襄陽、穀城,先生打算在這些地方堅守麽?”李星漢問道。

  ??“我希望能夠說服百姓和我們一起撤退,撤回三峽。不過這種大規模的遷移恐怕會讓很多百姓死在半道上,他們也未必肯和我們一起走。”鄧名感到事情很棘手,至今也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黃州府這裏,我想我們就過門不入好了。這麽多百姓,我們沒辦法說服他們都跟著我們走,就算有人肯和我們一起走,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糧食和船隻。”

  ??鄧名計劃派少量士兵到各個城市附近,要求城內的官吏向明軍繳納一定數額的軍糧,而不去占領城池。

  ??“如果他們肯給軍糧那當然好辦,但假如他們不給呢?”任堂能夠理解鄧名的心情,但他覺得這個方案有很大的隱患:“就算提督不打算立刻掃清湖北的韃虜,也要讓地方上的這些官吏畏威懷德。如果他們拒絕提供糧草,提督就必須攻打他們,讓其他人感到害怕;如果不管他們滿足不滿足提督的要求,結果都是一樣的話,那些頑固的韃子走狗就會看輕提督。”

  ??鄧名琢磨了一會兒,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們幹脆就不去找他們好了。”

  ??“這樣恐怕也不妥。”任堂繼續分析道:“現在我強敵弱,有的縣令甚至都已經逃出城外,連他們自己都很清楚是絕對守不住城的。這些城怎麽辦?提督派不派人去要求他們為我軍提供糧草?如果城內的縉紳不識相,比如說,有膽大包天之輩想拚死從虜廷那裏掙個功名,殺害了提督派去的使者,提督報複不報複?攻不攻城?”

  ??南京還好說,畢竟城高池深,鄧名不進攻,別人也不會認為是鄧名擔憂城中百姓的命運。但如果路過這些府城時,連要求官吏們提供糧草都不敢的話,鄧名投鼠忌器的心理就會被旁人看透,將來清軍肯定會利用這一點做文章。

  ??“仁不掌兵啊。”鄧名歎了口氣。他雖然不想給地方上的百姓招來災難,但現在他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可以讓他完全按著自己的心意去行動。斟酌一番後,鄧名覺得如果自己什麽都不做的話,就是對那些向他效力的明軍士兵不負責任:“我們向沿途的所有縣城、城鎮派出使者,命令他們主動向我軍提供糧草和船隻。作為交換條件,我們不攻打他們的城市。要讓使者盡量小心,傳話的時候不要進城,以免遭到伏擊。如果有人膽敢拒絕我們的要求,那我們就要攻城。”

  ??“遵命。”衛士們齊聲應是。很快鄧名的命令就被傳達下去。明軍一邊前進,一邊勒令附近的村莊、地方上的豪強向明軍提供軍需。

  ??兩天過去了,鄧名擔心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沒有哪個豪強、縉紳膽敢拒絕明軍的要求,他們一邊加強自己塢堡的防禦,一邊派人給明軍送來豬羊、酒類、糧食以及本地的向導。鄧名需要的就是這些豪強表現出馴服的姿態,他們送來的物資不需要很多,隻要表現出足夠的象征意義就可以。

  ??好言安撫過這些地方豪強、縉紳的家仆後,明軍就紀律嚴明地從他們的塢堡、大宅邊經過,絕不在他們的土地上多做停留。

  ??“這就是所謂的官兵、王師氣象,”任堂已經發現鄧名對這種拉攏人心的方式並不在行,就不厭其煩地給他講解各種注意事項。地方上的豪強和縉紳向明軍貢獻物資,換取明軍的口頭讚揚和秋毫無犯——通過這種交易,豪強向明軍表示,他們會在明清的爭霸中持中立的態度;而明軍則表示承認他們的縉紳地位,默許他們的中立。

  ??關閉<廣告>

  ??“洪承疇老賊修築五千裏防線,設置江防阻擋王師入境,就是為了隔絕王師和縉紳的聯絡。我們隻要做得妥貼得當,湖廣的士人就會知道我們乃是堂堂的王師,而不是什麽不懂規矩的流寇。”任堂對明軍的表現很滿意,明軍的行為會通過這些人散布出去。隻要這種武裝遊行進行幾次,哪怕不攻城掠地,也能有效地消除湖廣豪強對明軍的畏懼和敵意。這不但可以降低將來光複湖廣的難度,還便於建立統治:“但如果有人膽敢違抗提督的命令,連麵子都不給一個,那就算拚著損兵折將,也要把他的家族連根拔起。”

  ??相比地方上的豪強,縣城就比較麻煩一些。做為清廷任命的官員,縣令的抗拒情緒要強烈得多,而且也心存僥幸,希望靠守住城池為自己謀取更好的前程。

  ??“現在湖廣地方上非常空虛,說不定他們就服軟了。”任堂生怕鄧名到時候又會心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他打預防針:“但如果有人不服的話,提督又想少攻城、少死人,就絕不能對負隅頑抗的縣城客氣。”

  ??“我知道了。”鄧名誠懇地接受了意見,同時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為什麽會給任堂留下如此的印象?之前在穀城等地時,對於負隅頑抗的清軍,鄧名從來沒有手軟過。

  ??不過在向湖廣的府縣發出最後通牒前,一位來自武昌的密使趕到了鄧名的營地。

  ??“周舉人?稀客,稀客。”鄧名打量著眼前的老熟人,感到對方身上顯露出了一些不曾有過的威嚴,目光中也有了更多的自信:“周舉人前來有什麽重要的事?”

  ??“特來恭賀提督大捷。”雖然已經是十月初,周培公手中依舊握著一把折扇,和鄧名行禮過後,穩穩地坐在給他的椅子上。

  ??自從得知明軍回師後,湖廣東部的告急使者就一撥又一撥地趕到武昌府;明軍通過九江等地後,江西方麵也派人向武昌報警。兩江總督衙門聞訊後並沒有派出增援部隊,而是派談判專家周培公出馬,同行的還有一些張長庚新近提拔的心腹。周培公奉命星夜趕往武昌下遊,全權負責各府的防禦工作。

  ??此時鄧名身邊隻有幾個衛士而已,任堂也在其中——周培公到達明軍營地之前,他正在和鄧名討論給府縣的檄文該如何措辭。其他的衛士都見過周培公,任堂則是第一次,對周培公和鄧名的交易也一無所知——誰也沒想到會這麽早見到周培公。這些天任堂忙著教課,一點也不知曉武昌城下的交易。

  ??得知對麵的周培公是敵非友,卻顯出一副氣定神閑的姿態,任堂暗暗奇怪,在心裏說了一聲:“好膽色。”

  ??“給周先生上茶。”

  ??周培公不慌不忙地啜了兩口茶水,才慢悠悠地說道:“此番前來,是要向提督討要欠賬的。”

  ??“欠賬?什麽欠賬?”鄧名頓時糊塗了。

  ??“贖城費嘛,”周培公微微一笑,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紙:“這是賬單,請提督過目。”

  ??鄧名離開武昌前並沒有通知周培公,若是張長庚得知鄧名離去,覺得沒有危險了就拒不付賬的話,鄧名也不會感到奇怪。但他沒想到的是,張長庚不但繼續繳納贖城費,而且還讓明軍因此欠下了巨額債務。

  ??把周培公的賬單拿到手中看了一遍,鄧名頓時感到腦袋都變大了,急忙叫道:“有請虎帥來議事。”

  ??李來亨很快就趕到鄧名的營帳,他進帳後,周培公站起來行了一禮:“虎帥。”

  ??“原來是周舉人。”李來亨馬上認出了來人,臉上露出笑容:“周舉人近來可好。”

  ??“托虎帥的福,家裏一切都好……”周培公又變戲法一般地從懷裏掏出了一個錦盒:“聽說虎帥的公子生辰快到了,特備了薄禮一份,還望笑納。”

  ??“周先生客氣了。”李來亨謝絕道:“不好讓周先生破費。”

  ??“一點小心意而已,值不了幾個錢。”周培公卻不容李來亨拒絕,把錦盒硬塞給了他。雖然看不見裏麵裝的是什麽東西,但光憑外麵那精致的錦盒,也知道絕對便宜不了:“等虎帥回到武昌,巡撫大人還會有一份慶生禮送上。”

  ??看到李來亨和對麵這個清軍的使者聊起了家長裏短,任堂感到腦子一陣陣發懵:這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麽?怎麽看著倒像是交情深厚的老友?

  ??李來亨推辭不過,隻好把錦盒收起來。走到鄧名身邊,才看了那賬單一眼,頓時神色驟變,差點一蹦三尺高,向周培公叫道:“我怎麽會欠你們這麽多錢?”

  ??此時周培公已經坐下,正慢條斯理地品茶,聽到李來亨發問後,周培公微笑著說道:“提督和虎帥往下看,上麵都寫得分明。”

  ??鄧名和李來亨從張長庚那裏先後拿到了不到二百萬兩的白銀,很快,張長庚就改用糧食、布匹、船隻來支付贖城費,但他的回扣依然要收黃金。再往後,周培公又說服明軍接受盔甲和武器,同時為張長庚爭取到了二成五的回扣(內含張長庚的封口費),再加上周培公的那一成中介費,明軍總計要付出三成五的報酬。

  ??周培公來商議武器、盔甲以及提高回扣率時,鄧名已經前去南京,所以他不知道此事。李來亨當時還在,但已經有好幾隊明軍趁著夜色潛過武昌,李來亨急著要去和部隊匯合,武器和盔甲又是急需,就沒有多討價還價,答應了周培公的要求。

  ??隨著張長庚不停地交貨,留在武昌的明軍不得不大量返還黃金。由於金價持續攀高,明軍庫存的白銀數量更是急劇地減少——周培公很狡猾地與李來亨達成協議,即張長庚隻接受黃金回扣,每一兩黃金固定折算十一兩白銀。

  ??得知鄧名出現在南京後,張長庚確實一度考慮過中止交易。但他還沒下定決心,就得知南京的清軍一敗塗地,連兩江總督郎廷佐都被鄧名抓去了。於是在周培公和幾個心腹幕僚、縉紳的攛掇下,張長庚繼續與明軍交易。

  ??張長庚和周培公都算是被鄧名的糖衣炮彈打中了,二人確定鄧名和李來亨都不在武昌附近後,馬上也製作了他們的糖衣炮彈去打李來亨的軍官,其中包括:美貌的歌女、精美的食物、著名的戲班子等。

  ??李來亨留下的負責軍官雖然對他忠心耿耿,但大多不識字,以前的生活也一直很窮苦,從來沒有機會享受過,哪裏鬥得過見多識廣的周培公?更何況周培公背後還有幾個老謀深算的縉紳、讀書人幫助出謀劃策。很快就有一批闖營軍官中了周培公的糖衣炮彈,在商品的價格上做不到據理力爭。周培公不但成功地幾次抬價,還成功地賣給闖營一些高價貨物,比如特製的全鐵長槍、裝有倒刺的羽箭等。這些武器確實質量上乘,但其中的附加值也更高,不用說周培公還漫天要價。

  ??現在,李來亨的留守部隊不但已經把李來亨的那份銀子都還給了張長庚,更把鄧名的那一半也花得一幹二淨,還欠下了張長庚一萬八千兩黃金的巨額債務。以現在武昌的金價折算,大約是三十萬兩白銀。

  ??李來亨手裏根本沒有這麽多錢,他本來帶來的銀子大都給部下娶親用了,鄧名在南京分給他的二十萬兩銀子,也有一部分用在了這上麵。另外他還購買了一些船隻,現在也就剩下不到十萬兩銀子。不但償還不了欠張長庚的債務,挪用鄧名的銀兩更是天文數字。

  ??李來亨馬上大聲宣布:“我要仔細地算一遍。”

  ??“虎帥請便。”周培公表示讚同地點點頭:“理所應當。”

  ??很快就有人取來了算盤,李來亨坐在邊上,看著手下一筆一筆地核對賬目。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