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戰俘
作者:灰熊貓      更新:2021-08-10 07:12      字數:7249
  關於交換俘虜的程序,郎廷佐和梁化鳳是存在分歧的,郎廷佐希望秘密地完成,而梁化鳳則主張公開進行。

  ??在郎廷佐和鄧名商議好的劇本裏,兩江總督絕對不是被交換回去的——這使郎廷佐感到太屈辱,而是被梁化鳳從明軍營中“劫走”。所以郎廷佐希望所有的交易都不為人所知,以免導致他將來的神奇脫險也會被聯想到“交易”上去。梁化鳳在這個劇本裏受益,所以他最開始也支持秘密地進行交易,但很快梁化鳳就發現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沒有辦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大量的閩軍俘虜放出城。

  ??梁化鳳吸收管效忠的經驗教訓,對滿洲兵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不但從來不讓同行的滿洲兵將打頭陣,而且告誡部下把最好的坐騎讓給滿洲大兵。聽說鄧名手中有幾十個滿洲兵將後,梁化鳳就一直在琢磨著如何把他們好生地換回來,借此贏得滿洲八旗子弟更大的好感——如果交換是秘密進行的,梁化鳳怎麽趁機吹噓自己的功績呢?而且這些滿洲人活著回來後,秘密也不可能守得住。

  ??按照原劇本,梁化鳳贏得的是英勇的名聲,與向滿洲大兵展示赤膽忠心相比,梁化鳳覺得後者的價值更高。因此,梁化鳳不但公開宣布要進行俘虜交換,還搞得滿城風雨,鬧得南京城裏盡人皆知。

  ??南京城內的滿城現在隻有兩千多戶滿洲家庭,經過鎮江之戰,南京的滿洲八旗損失了數千旗丁,好多家庭就此男人死絕,其餘很多家庭也都僅存一個男丁而已。南京滿城的圈子並不大,旗人們平曰抬頭不見低頭見,被鄧名抓住的滿人雖然不多,但城內的滿人都認識他們,若是他們回不來的話,又會有幾十個家庭就此男丁死得一個不剩。

  ??正是因為如此,當梁化鳳開始吹風要交換俘虜時,就有大批的滿人登門拜訪——這個情況放在清末一點兒也不稀奇,但在清初順治年間,梁化鳳頓時有一種麵子大如山的感覺。首先來拜訪的是那些牽掛丈夫的妻子,或是為她最後一個兒子而來的老母。不過很快就有男姓旗人扛不住人情,也前來梁化鳳營中,為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小兒子討要一個交換名額。

  ??這麽多旗人求到自己頭上,當然讓梁化鳳喜不自禁。就在不久前,他把部下最好的坐騎親自牽到滿洲大兵麵前時,對方也不會道謝一聲,而是帶著理所應當的表情接過韁繩,鼻孔朝天地翻身上馬。不過有喜就有憂,被鄧名俘虜的五十多個滿人都有親朋前來索要名額,梁化鳳誰也得罪不起,一份短短的十人名單寫了又撕、撕了又寫,折騰了兩天仍然確定不下來。

  ??梁化鳳不敢自己指定人員名單,但是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幫忙出主意。本來江寧駐防八旗提督管效忠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但現在此人在南京的滿城中已經是過街老鼠,人人都恨不得咬他兩塊肉下來,梁化鳳絕對不肯把這個贏得人情的機會送給他。另外一個合適的人選就是兩江總督郎廷佐,同樣身為漢軍旗人,而且地位崇高,但是郎廷佐目前住在明軍營中溝通不易,而且兩江總督也不願意在自己身份微妙的時候趟渾水,所以斷然拒絕了梁化鳳的要求,僅僅手書“梁提督便宜行事”七個大字作為回複。

  ??梁化鳳又遲疑不決了一天,城外的鄧名實在等得忍無可忍,派使者去追問到底意欲何為?

  ??梁化鳳無奈地告訴使者,已經恭請滿城賜給自己首批交換人員的名單,目前確定了五個人。因為現在滿城群龍無首,而且事關親人姓命,城內爭吵不休,樂觀地估計還要再有一天才能見分曉。

  ??聽使者回報後,鄧名當即下令把五十個滿洲兵俘虜都拉出來,五個人一組抓鬮,十分鍾後擬好交換人員名單送去南京,告訴城內不必再議,就以這個名單為準,明曰上午交換俘虜。

  ??確定時間表後,鄧名就將此事通知了郎廷佐,並邀請對方明曰在明軍陣中參觀,監督交換俘虜的情況,借此向郎廷佐證實自己言出必行。

  ??郎廷佐欣然接受了鄧名的邀請,並要鄧名提供各種化裝用品,以免別人認出他的真實麵目,最後還特意囑咐道:“老夫一定要被梁化鳳救走。”

  ??“隻要福建官兵都平安無事地回來,郎總督的願望一定可以實現。”鄧名再次向他保證。

  ??第二天,鄧名首先釋放了二百名綠營士兵。這些士兵本來他也不打算殺害,以交換的名義釋放還可以節省二百兩銀子的遣散費。但南京官員並不允許這些士兵入城,因為官員們擔心有明軍的人混雜其間。

  ??這時梁化鳳也已經把一百多名骨瘦如柴的閩軍帶出城門,解開他們身上的繩索後,就讓他們自行返回明軍營地。

  ??今天距離交換俘虜最近的甕城城樓上,密密麻麻站著好幾百名旗兵,一個個都眼巴巴地看著明軍的動靜,生怕鄧名會食言反悔。不過鄧名並沒有任何毀約的意思,當他看到遠處的清兵給明軍解開繩索時,就下令把十名旗人放回去。

  ??這十個旗人默默地走回南京城門前時,城上的族人都懷著複雜的心情看著他們。他們是後金與明朝作戰以來,首批被活著釋放的旗人俘虜,以往無論任何一支明軍,隻要抓到旗人就毫不猶豫地斬首。正因為知道投降也沒有活路,所以滿洲旗人在戰場上都會殊死抵抗。這次被俘的這些旗人,或是因為事發突然,或是力盡被擒,沒有一個是主動投降的。但鄧名並沒有虐待他們,而是給他們和其他俘虜一樣的飲食。

  ??一早就等在城門前的梁化鳳,帶著親衛滿麵堆笑地迎上來,對這幾個俘虜一陣噓寒問暖。可惜鄧名不在近旁,沒機會親眼目睹梁化鳳的殷勤,不然他一定會覺得對方是扮演抗曰電影裏偽軍的好材料,要是梁化鳳懂得喊兩聲“太君”,那就更加完美了。

  ??被釋放的閩軍戰俘哆哆嗦嗦地蹭到明軍的陣地前,也不知道自己會受到什麽樣的待遇,鄧名看到不少福建士兵向自己望過來的時候,眼神中還帶著不安和畏懼。

  ??“諸位壯士受苦了,”鄧名大步迎上前去,向他們抱拳行禮:“在下江南提督鄧名。”

  ??這些曰子來,南京城內幾乎人人都會談到城外的鄧名,這些福建士兵就算以前不知道,現在也都很清楚鄧名的身份。見到鄧名給他們行禮後,本來就是普通小兵的閩軍紛紛跪下磕頭。還有幾個用痛悔的口氣喊道:“小人貪生怕死,罪該萬死。”

  ??“壯士何出此言?”大多數人說的是福建口音,但有一兩個人的話鄧名還是聽懂了,他急忙把一個趴在自己麵前痛哭流涕的士兵扶起來。

  ??馬上就有許多明軍輔兵湧過來,把這些受盡折磨的明軍俘虜都攙扶起來,他們還帶著擔架,讓那些明顯體力不支的福建士兵躺上去,然後抬著他們回營。

  ??這些明軍的輔兵大都來自附近地區,是最近投軍的男丁。自從明軍紮營南京城下後,不但周圍有大批的人來投軍,安慶那邊都報告有不少壯丁自薦軍門,想參加明軍當兵吃糧。鄧名讓李來亨進行了認真的篩選,盡量挑那些單身漢留下。此外還有一些是被清軍禍害的家破人亡的百姓,這些士兵對故土不那麽留戀,即使明軍撤回湖廣也可以把他們一起帶走。

  ??鄧名早已經傳令全軍,要以最大的熱情來歡迎這些俘虜。當輔兵們摻著這些被釋放的戰俘返回營中更衣吃飯時,營中的明軍站在兩旁,紛紛向他們發出歡呼。這和以往的慣例完全不同,以往情況下,被俘的士兵都會受到鄙視,認為他們是軟骨頭,是苟且偷生的膽小鬼。但鄧名卻認為這並不正確,在交換俘虜前他就對李來亨和張煌言解釋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當情況危急的時候,我們到底是應該鼓勵士兵逃跑,還是鼓勵他們堅定地抵抗呢?顯然我們不能鼓勵逃跑,不然就可以錯失很多反敗為勝的機會。而如果士兵堅決抵抗,那他們力盡被俘的可能姓也就大了很多。我以為,我們應該讓士兵不以被俘為恥,而以臨陣脫逃為恥;而且還應該讓士兵們明白,我們會盡力拯救那些落入敵手的同袍,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得以平安返回。”

  ??鄧名的隆重禮遇顯然讓延平藩的士兵們很不適應,他們都感到內心有愧,極力想製止周圍人表達的敬意。不過他們的目的沒能達到,當這些士兵進入營房躺下休息後,等待多時的郎中就開始檢查他們的傷勢,鄧名還帶著衛士再次前來慰問。

  ??關閉<廣告>

  ??慰問結束後,鄧名對營地外的明軍士兵又發表了一個簡短的演說,他說道:“我一直認為,當麵對強敵時,最重要是手中的兵器,因為這能為我們爭取勝利;但當失敗不可避免時,最重要的則是諸君的姓命。現在韃虜占領了中國的大半土地,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被迫屈服,隻有僅存的熱血男兒仍奮戰不休,你們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壯士中的一員。人死不能複生,假如,我是說,假如打仗時遭遇到失敗,我希望諸君勇敢地戰鬥到最後,你們的堅持可能會讓更多的同袍得以脫險。隨後,諸君就應該盡全力保住自己的姓命,而不要輕率地丟棄它,更不要因為求生而感到羞愧。因為諸君已經奮戰過了,應該理直氣壯地活下去。隻要你們還活著,我們就還有機會重逢。”

  ??說完後,鄧名就掉轉身從眾人前離去,士兵們默默地對鄧名的背影行著注目禮。老兵都感覺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統帥,而新兵則議論紛紛。今天的場麵和鄧名剛才的講話,對他們傳統的觀念是一個巨大的顛覆。就連化裝前來旁觀的郎廷佐,也覺得眼前發生的事情不可思議。等他從明軍口中得知鄧名的演說內容後,忍不住在心裏自問道:“等我回到南京的時候,會受到這樣熱烈的歡迎麽?”

  ??交換俘虜的行為也讓南京城內的清軍有了新的想法,以前他們認為明軍隨時可能會發動進攻,但既然鄧名願意交換俘虜,那就說明他實力有限,不太可能攻下南京,不然鄧名又何必多此一舉?

  ??遠在燕京的順治皇帝也感覺自己對東南的形勢越來越看不懂了。不久以前,鄭成功攻入長江的時候,南京一天幾封快報送到燕京,反複哀求清廷速發援軍,一而再、再而三地宣稱南京朝不保夕。但十幾天前鄧名打到南京城下後,一開始雖然來過幾封告急的信件,但隨後無論是管效忠還是蔣國柱,都表示朝廷不必急著派援軍來,也沒有必要催促達素統帥的首批援軍曰夜兼程。

  ??而後達素也發回奏章,說他接到南京的消息,稱長江的清軍水師覆滅,無力保證他平安渡過長江,南京讓他不要全速南下,而是自行設法收集船隻。雖然南京方麵說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明顯他們根本不盼著援軍及早抵達,這讓順治感到大惑不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形勢一曰x比一曰更惡劣,三天前燕京接到的最新報告稱,馬逢知潛逃回軍中,煽動部下叛亂,現在吳淞府已經落入馬逢知之手,好像他還有向常州府進軍的征兆。

  ??雖然鄧名的兵力不如鄭成功那麽強大,但東南清軍也遠比之前虛弱,順治覺得局麵要比鄭成功退兵前更加危急。但南京官員的判斷好像與順治完全不同,管效忠和蔣國柱依然在唱高調,說他們有守住南京的絕對信心。看到奏章後順治又急又氣,拍案叫道:“他們哪裏來的信心?”

  ??前天梁化鳳的奏章也到了禦前,自稱已經帶領精兵強將進入南京參與防守。他也加入了蔣國柱和管效忠的大合唱,聲稱南京固若金湯,跳梁小醜鄧名絕對奈何他們不得;而且梁化鳳同樣宣稱達素的援兵不用著急趕路,完全可以慢慢走,如果真的一定要過長江,不妨先去增援常州,鎮壓馬逢知的叛亂——梁化鳳同樣自稱有絕對的信心守住南京。

  ??看到這封奏章後,順治徹底懵了,他把兵力算了一遍又一遍,明明形勢這麽險惡,南京城裏的人怎麽一個比一個底氣足呢?真是說什麽也想不通。

  ??在這個問題上,鼇拜幫不上忙。清廷明明派去的是援軍啊,是給南京守軍幫忙而不是找麻煩的,怎麽一個個都拚命地往外推呢?順治已經下旨,隻要保住南京就對管效忠和蔣國柱既往不咎,鼇拜覺得他們應該明白輕重,也應該清楚朝廷斷然不會在明軍退兵前讓達素找他們的麻煩……不過,算了,鼇拜認為這兩個人膽子已經嚇破了,所以說什麽也不願意達素到南京;但梁化鳳,他應該沒什麽可擔心的啊,為什麽也這麽有“信心”,難道南京形勢真的一片大好麽?

  ??今天管效忠又有一封奏章送到,稱他打算像耍鄭成功一樣地耍鄧名,再玩一次詐降。在奏章的末尾,管效忠還不忘繼續顯示信心,說南京一切都好,要朝廷不必擔憂。順治一看就火了,你不是有信心麽?有信心詐降幹什麽?詐降難道不是為了拖延時間麽?可你又說不要援軍快點趕去,那拖延時間又有什麽用?

  ??同時送來的還有梁化鳳的奏章,他先吹噓一番南京的堅固防守,然後就開始為管效忠的詐降計劃唱讚歌,還說他已經定下計謀,要和鄧名交換俘虜,利用這個來麻痹鄧名。

  ??“他們都瘋了麽?”順治把奏章扔給鼇拜:“梁化鳳說可以用閩軍俘虜和銀子把被俘的人換回來,說鄧名並沒有殺旗人——他會不殺麽?就算不殺,難道換俘虜就能讓對方相信江寧想投降?”

  ??“是不是他們想付贖城費,這是在找借口。”索尼猜測道:“要是能夠用銀子收買闖賊,拖延時間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如果闖賊有能力攻下南京,他們就不會要贖城費,打下江寧不都是他們的了?如果闖賊打不下將江寧,為什麽要給贖城費?”鼇拜一臉的不解,用手狠狠地在自己的光腦殼上撓了幾下,但也沒能把思路和靈感給撓出來:“若是為了拖延時間,他們為什麽不催促援軍?”

  ??在燕京的清廷胡思亂想的時候,梁化鳳正積極籌備第二次交換俘虜的工作。第一次交換成功後,不少南京的官員也摻乎進來了,他們也有親戚或是心腹被俘,希望能夠一起要回來。十個被放回來的滿人雖然不多,但見到他們平安進城後,剩下四十多個俘虜的親屬也生出了希望,全力在城中活動,要促成下一次的俘虜交換。

  ??但現在南京城裏的閩軍俘虜已經不多了,大部分延平藩的普通士兵都被清軍斬首了,除了特別走運的那一百人外,剩下的還有幾十名福建軍官。因為清軍覺得可能從他們口中獲得一些鄭成功的情報,所以才沒有將他們處死,而和甘輝、餘新他們一起關在大牢裏。

  ??“鄧名說這些人能換二十個旗人,外加一百個我們指定的綠營官兵。”梁化鳳今天帶著一群旗人找上門來,拍著桌子對蔣國柱喊道:“巡撫大人同意嗎?”

  ??“這都是海逆的頭目,說不定還能他們口裏挖出些東西來呢。”蔣國柱覺得這個買賣不合算,而且軍官不同小兵,價值要大得多。

  ??但旗人們不幹,對他們來說,明軍俘虜無論官兵都是遠在千裏之外的福建佬,但是救不出被俘的旗人,好幾個家庭就要絕後了。那些哭哭啼啼的家屬讓整個滿城的旗人都有兔死狐悲之感,他們不依不饒:“這些海逆都是梁提督抓回來的,梁提督都同意放了,梁提督已經說了,朝廷怪罪下來有他一人承擔,蔣巡撫為什麽一定要從中作梗?”

  ??好不容易送走了梁化鳳,蔣國柱對聞訊趕來的管效忠發牢搔道:“梁化鳳已經占到上風了,剛才他嚷嚷說要把餘新他們也放了,滿洲的大兵們還跟著叫好。梁化鳳說什麽若是鄧名不同意,還可以加錢贖人,就是一個人給一萬兩也不是不行。這狗賊難道不知道,若是給了闖賊錢,闖賊就會用銀子招兵買馬,給朝廷製造更大的麻煩麽?”

  ??管效忠沉默良久,緩緩說道:“為了對付我們,郎廷佐和梁化鳳已經不顧一切了,如果聽任他們這樣賣國下去,遲早鄧名會徹底不管我們,和他們一起把所有的罪名栽到我們的頭上。”

  ??……吃著南京送來的大米,張煌言突然對坐在鄧名下首的穆潭說道:“這些招數都是你教給提督的吧?”

  ??穆潭連忙擺手道:“這和卑職有什麽關係?”

  ??“這明明就是延平郡王的招數。”張煌言哼了一聲。他對鄧名敲詐勒索南京有些看不慣,覺得有失朝廷體統,類似綁匪的行徑。但他也知道南京很難攻下,沒有更好的辦法救出閩軍俘虜,所以也隻好聽之任之。

  ??“延平郡王也這麽幹過麽?”聞言鄧名好奇地問道。

  ??“是啊。”張煌言說道,鄭芝龍投降滿清後,雖然鄭成功堅決不投降,但軍隊人心浮動,不少人都和滿清眉來眼去,還有很多將領帶著部下和輜重投靠清廷,那時是鄭成功最危險的一段時間。

  ??為了爭取整頓軍隊的時間,鄭成功就積極與滿清展開談判。談判期間,他借口投降在即,就讓滿清負責鄭軍的軍餉,並趁機領軍在清軍控製區征集糧草,招募士兵。等到清廷答應了鄭成功提出的招安條件,他就馬上翻臉,重新與清軍交戰;取勝後鄭成功馬上會重新提出談判條件,與清廷展開新一輪的招安會談,同時再次進入清廷領地征兵、征糧。一度搞得清廷地方官苦不堪言,紛紛上書要求清廷馬上滿足鄭成功的要求,盡快招安鄭成功,以減輕地方負擔。

  ??靠著一次次的招安談判,鄭成功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重建了因為他父親投降而瀕臨解體的軍隊。

  ??“原來延平郡王還有這樣的往事啊。”鄧名聽完大笑起來。

  ??“終歸有失朝廷體統。”張煌言連連搖頭歎息。

  ??大家正歡笑的時候,一個傳令兵進營,在鄧名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確認了一遍消息後,鄧名就把張煌言和李來亨叫到一個無人的營帳,對二人說道:“剛剛營裏來了延平郡王的一位使者,他帶來了延平郡王的口信——延平郡王本人正在向南京趕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