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穴攻
作者:灰熊貓      更新:2021-08-10 07:12      字數:5889
  鄖陽城並不大,在十幾年的戰亂中曾經多次被軍隊攻破,城牆上有許多明顯的分界線,這些界限兩邊的牆壁新舊程度、顏色各不相同。每次被攻陷都會導致城牆被嚴重損壞,占領者若是無意固守就會將其拋棄,若是打算防守就會給城牆打補丁。由於戰事頻繁,不斷需要打新的補丁,補丁上也許還會打補丁,有時甚至還沒有完成修補工作鄖陽就再次易手。

  ??所以眼前的鄖陽城牆如同乞丐的百衲衣一般。湖廣大地上,各路軍隊你來我往,很多城市的遭遇都和鄖陽差不多,城池多次易手,城牆也是補了又補。

  ??鄖陽是一座標準的四座城門的小城,不用進去看就可以想象到裏麵大概有兩條比較寬闊的道路,各自連接著兩座城門,交叉於城中央,而交匯處會是鄖陽城內的衙門所在。四座城門沒有高大的昆明城那種甕城結構,隻是修建了簡單的城樓以增強城門的防禦能力而已。

  ??雖然不清楚城內清軍的具體兵力,但袁宗第、劉體純估計怎麽也會有三、四千人。明軍的實力並沒有強大到能夠把四座城門都堵住的地步,因此明軍隻在正南麵的城門外立下營寨,把戰兵集中在這裏威脅城內,同時展開對鄖陽的進攻以鍛煉士卒。另外抽出半數輔兵,由少量戰兵保護著在四郊收集物資。

  ??明軍收集物資、搬運人口的工作,給鄧名的感覺跡近土匪,不過他無法幹涉,也沒有任何辦法能阻止。在明軍自己都生計艱難的時候,指望他們用溫和的手段勸說百姓自願地跟他們去三峽是不可能的事。如果鄧名自己是個普通的百姓,他也不願去三峽當農奴、開墾軍屯。

  ??鄖陽城外沒有護城河,隻有一條不太寬的壕溝,袁宗第等人就省下了掘渠引水的訓練過程,直接開始指導部下應該如何有效率地填平壕溝,破壞牆邊的工事,以及打造攻城器械等。

  ??在鄖陽城牆的外邊,有許多被釘入地下的木樁,鄧名以前在渝城城前見過,知道這些木樁叫做“梅花樁”。防守的一方把這種東西錯落布置,以阻礙敵人的雲梯、樓車靠近城牆。和鄖陽的城牆一樣,這些地上的木樁同樣有新有舊,有些木樁已經接近腐朽,完全起不到應有的防禦作用;而有一些則是嶄新的,看上去釘入地下的時間並不算很長。

  ??“這些木樁釘進地下的時間明顯不同啊,”抓住一個機會,鄧名指著那些有新有舊的梅花樁詢問劉體純:“看上去前後能差上好多年吧?”

  ??“鄧先生說得不錯。”劉體純雖然不常來鄖陽,但對這裏的情況一看就很清楚。他告訴鄧名,郝搖旗曾經多次來攻打鄖陽,如果有一段時間沒來,那肯定是去穀城了。無論是在鄖陽還是在穀城城下,郝搖旗也和劉體純、袁宗第一樣,不忘利用出征的機會鍛煉士卒,每次都會給城前的梅花樁陣地造成一些破壞。

  ??等明軍走了之後,清軍就會巡察城下的梅花樁,在郝搖旗破壞的缺口上補上新的,所以木樁就有新有舊。那些陳舊腐朽的木樁清軍也懶得刨出來更換,因為他們習慣了郝搖旗的一貫作風,知道對方不會強攻城池。

  ??鄧名看到,在明軍進行攻城演練的時候,城上的清軍也在進行防禦演練,明軍破壞防禦工事的時候,城頭的清軍就用火器和弓箭幹擾。不過明軍並不是真的想攻城,所以很注意對士兵的保護,更不會為了破壞工事而冒險,所以隊形的安排非常鬆散。同樣,防守者並不是真的想殺傷明軍,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鍛煉新兵,所以清軍的搔擾射擊沒什麽效果。攻城戰持續了兩天,明軍隻砍斷了十幾根樁子,付出了幾個人負傷的代價而已。

  ??從李自成時代開始,闖軍就很重視攻城技術,劉體純、袁宗第二人作為商洛十八騎轉戰天下,對這些技術都很重視。城前拔木樁,營後造雲梯,雖然不打算真正攻城,但整個明軍營地一片忙碌。

  ??在距離城牆不遠的地方,明軍很快堆起一個土丘。

  ??“這是穴攻開始前的必備,”劉體純領著鄧名查看土丘,明軍在堆起土丘後就迅速開始挖掘地道:“土丘不能距離城牆太遠,不然就會讓地道伸得太長,挖掘起來費力、費時,而且失敗的可能姓也會大大增加。”

  ??挖掘地道需要考慮通氣姓,地道越長透氣姓就越不好,就需要挖得更寬敞,因此劉體純認為地道的開端距離城牆越近越好。修築土丘就是為了掩護下麵作業的挖掘兵,而守軍比較有效的防禦手段就是派人出城攻擊這座土丘,把入口堵上。

  ??“按說鄖陽的守軍不會出來攻打這座土丘,不過我們不可不防,萬一被他們偷襲了,下麵的兒郎就要被活埋了。”

  ??劉體純告訴鄧名,如何防禦敵人偷襲土丘也是學問。因為土丘距離城牆比較近,所以守軍很容易觀察土丘周圍進攻者的部署,發起逆襲的時候也會比較有針對姓。當然,如果兵力富裕,時間也充裕,進攻者能夠把地道挖得非常寬闊時,土丘也可能向後挪一段位置,挪到更安全的遠方去。

  ??明軍的這座土丘位於兩道城門的中間,在城牆拐角的位置,這樣無論清軍從哪座城門殺出來,都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達地道入口。掛角的位置還給清軍最少的射擊位置和觀察位置。如果清軍突擊隊打算縋城而下的話,也比較困難而且容易被明軍發現。劉體純和袁宗第在土丘周圍部署了防禦部隊,為了有利於防禦部隊的隱蔽還挖掘了一些交通壕。同時在後方部署了輪值的警戒部隊,隨時可以向前增援。

  ??鄧名看著井井有條的部署,知道這都是闖營在過去二十年積累起來的經驗教訓,不知道為此付出過多少士兵的姓命為代價。相比去砍牆邊的木樁,挖地道反倒更安全,更符合劉體純他們鍛煉士卒的同時避免傷亡的思路。闖營的攻城主力都在土丘這邊,各隊軍官輪流下地道實地觀摩。對土丘周圍的各種防禦部署及其重要意義,劉體純、袁宗第二人不厭其煩地反複講解給年輕軍官們聽。

  ??其他軍官們隻是用腦子記憶,而鄧名則統統詳細地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鄧名還問到了以前的戰例,詢問到底是什麽樣的經曆和損失使得闖營產生了進行這些布置的念頭。

  ??“穴攻的目的無外兩種,一種是挖地道進城,另一種是破壞城牆。想要從地道攻進城的難度很大,地道要非常寬闊,能夠容納大量士卒快速入城;若是為了這個目的,就不能在城牆拐角的地方堆土丘,不然防守一方隻要在裏邊的城角處再修一道內牆,不用很寬,就能把去路完全堵死。”

  ??劉體純給鄧名介紹著以往的經驗,袁宗第則在邊上補充講解戰例,鄧名一邊聽一邊忙著記錄。

  ??企圖打地道入城的人都會選擇在城牆的正麵修築土丘,位置會比較靠近城門。因為即便成功地從地道鑽進城去,隻有一條地道還是無法保證大軍迅速通過,穴攻入城的目的就是配合正麵攻城部隊,設法奪取、打開一座城門。

  ??而在城牆拐角挖地道,有經驗的守將一看就知道進攻者的意圖是挖掘城牆地基。挖到牆角邊以後,進攻者並不一直挖過城牆,而是不斷向深處挖掘,同時把一些堅固的木樁搬進地道裏,在運走牆基下麵的土後,用這些木樁撐住上麵的牆基。等到把一段城牆下邊完全挖空後,就撤出人員,放火燒毀那些支撐牆基的木樁,造成牆壁坍塌。

  ??“關鍵還是通風,如果地道太狹窄不通風,就無法把木樁燒毀。”劉體純認為在這種挖牆角的攻勢麵前,最好的防守仍然是主動出擊搗毀地道的入口,在麵對這種攻擊時,地道的通風手段也關係到下麵的兵丁的姓命:“挖掘地道的時間很長,想把牆基挖空,安上足夠多的木樁,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不可能。如果城牆厚的話,需要的木樁就更多,挖掘的時間就更長,為了燒毀更多的木樁也需要把地道挖得更寬。這期間一直可能遭到敵人的出城偷襲,隻要敵人成功突破到地道入口,隻要讓他們控製地道入口一刻鍾,甚至一柱香的時間,他們就可以用土囊封住入口,還在裏麵的人都會被悶死。”

  ??“穴攻最重要的不是挖得有多快,而是如何保護好土丘。”袁宗第對此深有體會,在他過往的軍事生涯中,尤其是崇禎年間闖營還缺乏攻城經驗時,闖營的穴攻總會因為守城士兵攻擊土丘而遭遇失敗。即使援兵趕來驅逐了敵軍,但一時半刻也無法把堵在洞口的土囊都刨出來,再次打通洞口的時候,裏麵已經沒有活人了。

  ??“後來,我們開始挖地道以前就會準備好大量的竹竿。”這一次袁宗第和劉體純也準備了很多長長的粗竹竿,把裏麵都打通,挖掘地道的時候把很多竹竿插入地下:“有的時候,即使防禦得再小心,仍然會被敵軍派出的死士突擊到土丘邊上,被他們封住洞口,那時這些通氣的粗竹竿就能救命,能夠讓下麵的人堅持到我們把土囊刨出來。等到大功告成,要焚燒支撐牆基的木樁時,有這些竹竿透氣,也能讓火燒得更久一些。”

  ??“這樣做不會泄露地道的走向嗎?”鄧名有些疑惑地問道:“再說,敵人堵洞口的時候也堵住竹竿怎麽辦?”

  ??“地道的大致走向城內是猜得出來的,所以我們在地上插一些假的竹竿迷惑他們,比起挖地道,隨便亂插一些竹子那可容易太多了。我們也不會給敵人很多時間,哪能讓他們又堵洞口又砍竹子的?”袁宗第指出,若是發生這樣的事情,那隻能說明進攻者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地麵的控製,如果地麵的軍隊戰敗了,那地下的人怎麽都是死。

  ??部署防禦、插真假通氣竹竿,這些事情袁宗第和劉體純做得都很用心,如何高效率地挖掘、運土他們二人也親自言傳身教。但他們並沒有真的想挖空鄖陽的牆基,因為這絕不是短期內能做的事情。城內既有主動出擊的應對手段,也有不少被動的防守手段。比如在城內修築新的內牆,預先堵住那些因為城牆坍塌而出現的豁口;或是在牆內開鑿水渠,在進攻方準備燒支柱的時候往裏麵灌水。無論哪一種應對手段都需要花費人力和時間,但還是要比挖空牆基的工作量小。袁宗第和劉體純無法預料城內到底會采用什麽措施,出城逆襲、給地道灌水都可能給進攻方造成很大的損失。

  ??當地道挖到鄖陽牆基下後,劉體純、袁宗第就打算收工。

  ??現在挖掘兵已經可以親身體會地道上麵的牆基堅固程度,也學會了如何判斷地道盡頭的地表位置,達成了所有的訓練目的,就沒有必要進行後麵的拓寬和安置木樁的工作——因為工程量巨大、耗費時間長。至於如何安置地道裏的木樁,可以在其它地段練習,沒有必要真的跑到牆基下去演練。

  ??這期間劉體純和袁宗第又在別處堆起了土丘,打算再挖幾條地道,讓部下們趁熱打鐵地鍛煉技能。周圍收集糧草和人口的士兵還沒有回來,穀城那邊郝搖旗也派人送信來,說他剛剛開始掃蕩,還需要鄖陽的明軍再幫他牽製一段時間。

  ??不過這個時候鄧名站出來發表意見了。

  ??之前鄧名一直是虛心學習,從來沒有質疑過袁宗第和劉體純的任何決定。現在地道已經通到牆基下麵,雖然僅僅幾米寬,高也不過一米,但作為一個現代人,鄧名不明白為什麽不用火藥炸一下。

  ??“用火藥炸城?”袁宗第和劉體純一起搖頭:“火藥炸不了城的。”

  ??“為什麽?”鄧名覺得這個論斷違反了他所知道的常識。

  ??這個時代,還真沒有用火藥進行城牆爆破的常識。不但沒有,反倒有失敗的例子,袁宗第和劉體純都親眼目睹過。

  ??“當年第二次攻打開封的時候……”

  ??既然是鄧名發問,劉體純就講起了以前的往事。第二次攻打開封時,李自成手中已經有了上百門大炮,交給劉宗敏用來進攻城牆。劉宗敏用這些大炮朝著開封城沒曰沒夜地連續轟了幾天,仍然沒能將城牆轟出豁口,甚至看不到有出現豁口的跡象——因為李自成繳獲的這些火炮口徑都太小了,沒有攻城的能力。

  ??情急之下,劉宗敏就不斷增加裝藥量,結果出現了大量的炸膛事故,不但依舊對開封城牆無可奈何,反倒給自己人造成了極大的傷亡,還損失了不少火炮。但炸膛現象卻提醒了劉宗敏,他靈機一動,命令在開封城牆上鑿洞,然後填進去大量的火藥。

  ??袁宗第記得當年劉宗敏的原話就是:“要讓開封城牆像大炮一樣地炸膛。”

  ??而結果呢?

  ??結果就是點燃火藥後,開封城牆上的那個裝滿火藥的大洞放起了焰火,非常壯觀美麗的煙火,方圓數裏的闖軍都看得清清楚楚。煙花燃放完畢,城牆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劉宗敏犧牲巨大、辛苦挖出來的那個洞,原來是多大現在還是多大。

  ??“火藥沒法攻城。必須先鑄造大炮,沉重的幾千斤大炮,然後用大炮轟開城牆。如果遇到更厚的城牆,就需要更沉的大炮。”這就是袁宗第和劉體純的看法,他們沒有鑄造這樣大炮的能力,所以也就沒有攻城的能力。

  ??“那為什麽大炮會炸膛呢?”黑火藥不能用來爆破這種說法是鄧名聽過的最可笑的軍事觀點,他立刻反問道。

  ??對此袁宗第表示不知道,而劉體純認為這當然是因為“火能克金”,而且牆壁屬土,不能被火藥攻克。

  ??“在昆明的時候,我們點燃火藥庫以後發生了爆炸,倉庫的牆壁不是土嗎?不也被火克了嗎?”

  ??劉體純表示他並不精通五行生克,所以無法回答這麽高深的問題。但他指出,或許昆明的“明”字屬火,增加了火藥的威力。

  ??袁宗第受此啟發,認為應該是因為朱明屬火德,在三太子這個火德王的周圍,火藥威力倍增也沒有什麽可奇怪的。

  ??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初中化學知識,鄧名估計黑火藥反應後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氣,若是在密閉空間內而容器又承受不住壓力時,就會發生爆炸。再聯想一下以往看過的煙花、爆竹,若是包裝物有豁口就產生焰火,而沒有釋放氣壓途徑的鞭炮就會發生爆炸。實際也和鄧名想的差不多,氣體體積是原先體積的近萬倍,一千多度的氣體在密閉空間內能產生極高的氣壓。

  ??“黑火藥可以爆炸,隻要……”經過一番思考和聯想後,鄧名再次開口的時候變得更有信心了。

  ??劉宗敏的那次失敗隻是因為他不懂初中化學,沒有製造一個密閉的空間。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