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之約
作者:諸葛不要太亮      更新:2021-08-10 05:04      字數:2842
  更新時間:2012-10-14

  ??劉毅大軍到後,匈奴單於遣使前來意欲說服其納上錢糧牛羊以免除兵禍,同時表示了可以助他興兵中原的意思,可他哪裏知道劉毅的脾氣與來意,加上那身為使者的萬騎長檀必溫言行無禮,最後被劉毅割下右耳才放了回去!回營之後自是將對方的行為添油加醋的報告了一番,呼酌泉當即暴跳如雷,便是白馬將軍公孫瓚當初也沒有這等侮辱自己,這劉毅劉朗生此番如此定要叫他付出代價。

  ??不過冷靜下來一想,自己又能如何,此次雖說自己以大單於的聲望糾集了共十四萬大軍,可他心中也是明鏡一般,自己手下各個部落氏族之間絕非看上去的鐵板一塊,此次出征若是大勝自能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可若是一無所得的話很可能便會有人身懷異心。

  ??一開始他大軍前來自是信心十足,可一個散關就使他十餘萬人馬難做寸進,狂攻不果之下便從公孫越之策分兵襲擊黟縣與泰興兩地,誰知泰興一場血戰,縣城得而複失,那隊漢軍的血勇與膽氣更是令回來的士卒們心生畏懼,皆言其彪悍猶在白馬將軍麾下之上!而黟縣漢軍更是嚴陣以待,讓他無機可乘!因此派使者前來除了威脅劉毅之外他此時也有點進退兩難之意,自己大軍前兩聲勢一會無兩,總不能空勞開拔,至少也要得到些補償才是。誰知這劉毅劉郎生竟是剛烈無比,自己遣使的行為反而成了自取其辱,如今正是難有良策。

  ??彷徨無計之間便叫親信請來自己的另一心腹,萬騎長伯虎爾,此人少年時曾去大漢遊學,頗有智計,呼酌泉平時對他也極為看重,至於公孫越,非我族內必有異心,他豈能真正信得過?伯虎爾當日便勸他不要發兵南下,而他卻未從其言,今日才相信其所言。

  ??“伯虎爾,今番我大軍前來,不料在散關與泰興皆是損兵折將,我軍鐵騎雖是所向無敵可奈何漢軍不與我正麵決戰,隻是穩守城關,要是說到攻城?哎~~當日你曾一力苦勸我不可南下,恨未聽你所言,如今卻是騎虎難下了。”見伯虎爾進帳,呼酌泉並未諱言。

  ??“那公孫越一心為其兄長報仇,便攛掇單於起兵,言道劉毅乃是用陰謀詭計方才擊敗公孫瓚,並無真才實學!加之我族今年天災不斷,漢朝又紛亂不堪,因此各部落首領也是眾口一詞,單於當時也是迫於形勢!可以我看來,這劉毅確是人傑,單於可知當年他初為燕郡郡守,兵不過三千便能大破烏桓聯軍,何況如今他擊敗公孫瓚,坐擁數萬精銳之眾,又怎會向單於低頭?”見單於言語中頗有悔意,伯虎爾自然不會再度加以刺激,而是力道公孫越的不是。

  ??“哎,伯虎爾你說得不錯,可眼下漢軍穩守散關、黟縣、泰興三弟,我軍根本無懈可擊,若是強攻卻非我所長,如此下去遲早糧草不敷,但要叫我就此退兵卻是心有不甘。”呼酌泉歎道。

  ??“那烏桓部落自從與漢朝通商之後,得了劉毅很多好處,現在人丁興旺,其實力已經有淩駕我族之勢,當初我們若是也與劉朗生交好又何致有今日進退不能之局?單於若想不失臉麵,我這裏倒有一個辦法可以一試!”伯虎爾言道,他倒不失為一個有戰略眼光的人。

  ??“哦,有什麽辦法,快說!”呼酌泉聞言急忙催促。

  ??“久聞這劉毅英雄,且勇武過人,素性剛強,既然他給單於下了戰書,那邊約他半月之後在奔狼原一戰,他麾下雖然精銳可畢竟缺少精騎,我軍騎軍卻是縱橫無敵,更有八萬之數,正麵交鋒我方贏麵極大!他若來戰,單於可趁勢破之,自然得償心願;他若不來等於自毀名聲,到時單於可以以此為由下令退兵,則顏麵不失!”伯虎爾侃侃言道,打敗烏桓之後,劉毅的勇名便在北疆傳揚,無人不知。

  ??“如此兩全其美之策你怎麽不早說?那便立刻依計行事!”呼酌泉聞言大喜,最好劉毅敢來與他一決勝負!在他心中就是當年的公孫瓚在這樣的兵力對比下也絕不敢與他以堂堂之陣交戰的。

  ??伯虎爾見單於喜形於色,心中卻是暗歎,如果劉毅不來真的退兵的話,今年這糧荒又該如何度過,他日若聽自己之言仿效烏桓與其結好當是各取其利,他不惱單於不聽他言卻是恨上了公孫越。

  ??呼酌泉為了戰事而憂心忡忡,散關之上的劉毅心中也不輕鬆,雖然他知道隻要自己穩守三地便可保無虞,可他的目的並不在此,舉大軍前來就是要一戰定匈奴,保證以後北疆再無大戰!則他才能做到真正的沒有後患,一心爭奪中原之地,匈奴十餘萬大軍齊聚雖然給了他很大壓力不過也更是抓住其主力的良機,否則對方來去如風,能進能退,再要除之就是難如登天了,此戰正是機遇風險並存!

  ??想要一戰而定,就少不了要與對方進行主力會戰,這是最有效的方法,而這正是劉毅沒有把握的地方,原因無他,對方陣中的八萬精騎實在太過叫人頭痛!當年董卓之所以能威震四方,麾下的西涼鐵騎便是最大的保證,諸侯聯軍討董之時足足集結了三十餘萬人馬才讓他知難而退,可自己現今手上可用之兵卻不過七萬,這還是連同黟縣泰興兩地守軍算在一處,可以用於決戰的也就在五萬之間!尤其是缺少騎兵,趙雲手下鐵騎營收降了白馬義從之後也不過萬人。

  ??人數上本就處於劣勢,騎兵數量更是遠少於對方,如此的力量對比即使以劉毅的自負也知道若是毫無花巧的正麵交戰漢軍應是有敗無勝,可若是讓他真的穩守不出又覺坐失良機!此時的劉毅也是有點舉棋不定,他在下屬麵前所說的自有應對之策更多的是想鼓舞士氣,在士卒與眾將心中劉毅劉朗生從未有過敗績,再是困難的局麵隻要他這個主將有信心下麵的人就更是勇氣十足!

  ??想要取得決戰的勝利,隻有一個方法,讓敵軍的騎兵發揮不出作用!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關外多是平坦草原,想借地形之利並不容易。當時劉毅還設想過一個方法,那就是誘敵深入,堅壁清野再尋機克之,不過那樣等若引狼入室,地方百姓定要遭受塗炭,換了其他諸侯劉毅倒不會有太多顧忌,可這是與異族的戰爭,劉毅自問還是做不出拿百姓生命去換取勝利的事情。說到底後世的他心中也從來不乏熱血,否則也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亂世。

  ??苦思了一日仍是毫無所得,匈奴方麵卻是又派來了一個使者,這次來得人可是依足禮數參見劉毅,顯得極為恭敬,並遞上了匈奴單於呼酌泉親筆的戰書,約他半月之後於奔狼原一決勝負,若劉毅勝則有他在一日,匈奴便不會再範大漢尺寸疆土!

  ??劉毅倒沒有想到這些一向頭腦簡單的異族竟然給他來了這麽一手,恐怕是有人指點,對自己的性格亦是有所了解,知道他絕不是一個坐守之人。什麽不範大漢疆土他隻當笑話聽,隻要此戰得勝他拿什麽來範我疆土,可眼前的兵力對比卻是鐵一樣的事實,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劉毅自是深明其中道理,可異族使者就在眼前,讓他避戰是無論如何做不出的,此時決戰的地點卻使他心中一動。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