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後衛
作者:老茅      更新:2021-08-10 03:34      字數:3935
  .“敵襲!敵襲!”葉羽還沒來得及分辨,城頭到處響起了淒厲的喊聲,整個城頭頓時一陣騷動。(提供最新章節閱讀>~~.~~.

  ??事實證明,淮安城的軍民這次是虛驚了一場,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殷洪盛所領的前鋒人馬,隻是淮安府上下都在擔心清軍去而複還,一時沒有看清旗幟才鬧起了這一段笑話。

  ??殷洪盛接到斥候的報告說淮安還在大明手中時,簡直不敢相信,大軍行軍的痕跡無法輕易消除,何況多鐸等人也根本沒有想到要消除,殷洪盛很容易就得知清軍的具體動向,清軍到達淮安至少已經十幾天,哪有攻不下的道理,因此殷洪盛也沒有與淮安取得聯係,急匆匆趕來。

  ??見到是自己人,淮安府的軍民才徹底安下心來,劉肇基下令打開淮安府門,自己親自出迎,殷洪盛等人看清城外還有許多未收的屍體,心下也是側然,心知淮安必定是經過一番艱苦的戰事才守住了城池。

  ??“劉總兵!”

  ??“殷總兵!”

  ??兩人原先認識,互個客氣了一下,殷洪盛就迫不急待的問起清軍的情況,當得知清兵隻是撤了二三天的時間時,殷洪盛心下大定,隻是對於清軍為何突然撤軍,劉肇基也是不得要領,當時淮安就要快頂不住了,到底是什麽原因讓清軍撤軍,而且不是向北而向南?

  ??劉肇基邀請殷洪盛到城中休整,殷洪盛拒絕了劉肇基的好意,他要盡快得到清軍的具體消息,好向後麵的黃得功匯報,劉肇其聽到黃得功的大就在後麵。心中也是大定,並沒有挽留,殷洪盛派出小股斥候開路,自己也率著隊伍匆匆追了下去。

  ??馬頭莊,明軍上下吃過早飯後都摩拳擦掌等待著清軍地再一次進攻,隻是在山上明明看見清軍大營內進進出出,就是不見清軍進攻。許多羽林衛大聲議論,都道韃子害怕了,士兵更是高漲。

  ??“閻愛卿,你看韃子到底是打什麽鬼主意?”王福心中也是納悶。韃子不過死一兩千人而已,相對於五萬大軍來說不算傷筋動骨,難道就會打退膛鼓。

  ??王福自認不是什麽軍事奇才,雖然組建了羽林衛,隻是無論是招募還是訓練,大部分還是靠閻應元來完成,他最多隻是時常提點一下,又經常下到軍營解決一些官兵的實際困難。對於這個時代的皇帝,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非常難得。///所以完全可以抓住軍心,也不用對閻應元產生猜忌之心。

  ??依靠著多出時代數百年的知識,大的戰略方向王福可以把握清楚,戰術上也可以靈光一閃,隻是要猜測出敵人的意圖,作出相應的調整就非王福所長。

  ??一直以來,王福都有意組建一個類似後世地參謀製度以供自己決策,隻是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多數將領都隻會猛衝猛打,根本不知參謀為何物。就算偶爾有一兩名合適的人選。若是將他們調過來隻會認為皇帝變相下了他們的兵權,文官又隻會紙上談兵。更是不足取,眼下遇到問題。王福也隻能臨時向大家征求意見。

  ??閻應元緊皺眉頭,臉色騰的蒼白起來:“不好,滿人黔驢技窮之下,很可能到附近掠奪百姓,參與進攻!”

  ??閻應元驟然從一個典史提撥起來時,不知有多少人等著看他地笑話,閻應元也深知這一點,一心隻埋頭練兵,從不與其他官員交往,羽林衛幾次與京營演習,一下子就將那些等著看笑話官員震住了,漸漸不少官員也開始想向閻應元套近乎,隻是閻應元吃住都在軍營,那些想套近乎的官員根本不得其門而入。

  ??對於閻應元這點,王福也是非常欣賞,這才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聽到閻應元的話,王福頓時也苦笑起來,韃子驅百姓作炮灰早就劣跡斑斑,王福雖然下旨讓史可法將百姓遷進城中,隻是百姓都有僥幸心裏,也不知有多少人會搬遷?

  ??就在王福和羽林衛將領為清軍可能驅趕百姓作為炮灰憂心仲仲時,清軍派出去的各個抓捕隊卻並不順利,他們在淮安府的所作作為已經傳開,又有官府的嚴令,許多原本不想搬遷的百姓還是被迫藏了起來,清軍又是第一次進入南直隸,地形不熟,加上清軍一直將投降地明軍當成炮灰的後遺症也顯現出來,沒有向導,清軍往往不知道哪裏才能找到人,好不容易順著路找到了村莊,百姓又先一步離開。

  ??結果出動了上萬清軍,到了下午回來時,帶回來地百姓不過一千來人,而且多是一些不願遷走的老弱,青壯隻有極少,這讓清軍上下都有一點抓狂,用這一千多人去衝擊,就算明軍再不忍下手也無用。

  ??多鐸隻得重新打起了從淮安城下剩下來的百姓主意,從淮安撤軍後,原先用來充當炮灰的百姓還有二萬多人,清軍並沒有將這兩萬多百姓釋放。//

  ??清軍在各個縣城的的軍隊也撤了出來,隻是委任了當地官吏,若是將這些百姓釋放回去,各縣委任的官吏恐怕馬上會被憤怒的百姓推翻,而且對清軍的名聲損害也大,本來多鐸想下令將這些百姓全部斬殺,隻是清軍有大量物資要運,索性強令這些百姓充當清軍民夫,轉運從淮安各地掠奪來的物資,隨同清軍火炮營一起在後麵行走。

  ??清軍從各處掠奪過來地物資極多,花了一天地時間後衛才開始起程,火炮笨重,清軍又沒有船隻,不能借助運河的便利,炮營一天行走不到十五裏,民夫要挑著重物,能行走地距離也差不多,清軍主力已到達馬頭莊兩天,其炮營和民夫離馬頭莊還有差不多三十多裏,足足還有兩天的路程。

  ??有了昨天進攻失利地教訓,多鐸在與諸將商議之後。決定在火炮和充當炮灰的民夫沒來之前,暫不作進攻,隻是派出一部分清軍繼續擴大搜素範圍,準備抓捕更多的漢人百姓。

  ??數十裏外地河提上,正有一支隊伍逶迤而行,這正是清軍炮營和民夫組成的隊伍,整支隊伍拉成了十餘裏的距離。/隊伍中間是無數牲畜拉著大車,車上載滿了糧食、布匹、絲綢等物資,大車旁邊,還有不少牲畜直接背著重物。一些民夫肩上也挑著沉重的擔子。

  ??雖然是冬天,那些挑著重擔的民夫依然累得滿頭大汗,隻是押解的清兵卻毫不憐惜,不時將鞭子甩得啪啪作響,民夫們稍慢,鞭子就打了下來,從淮安撤下來後,一路上幾乎所有的民夫都挨過打。

  ??這些民夫本來就是清軍用來充當炮灰。他們親眼看到自己地同伴被清軍用刀箭逼著去攻擊自己的城池,如果不是清軍突然撤軍。等待他們的命運多半是死在城牆下,如今雖然得以活命,對於清軍的怨恨卻沒有減輕,隻是埋在心中,清軍地鞭打讓他們的仇恨更加深。

  ??對於民夫們的怨恨,這些清軍毫不在意,他們哪個人手上沒有十幾條數十條人命,還怕什麽怨恨,不服殺了就是,反正漢人軟弱的很。

  ??護送大炮和物資的清軍統領是葉臣。葉臣是一名老將。天命四年即從努爾哈赤征鐵嶺、天命六年從征遼陽,積功授三等輕車都尉。皇太極即位,葉臣為臣之一。佐理鑲紅旗,這些年南征北戰,為滿清立下頗多功勞。

  ??除了葉臣,火炮營的統領卻是智順王尚可喜,孔有德在濟南城外中伏,差點全軍覆沒,雖然最終明軍退走,不過卻丟失了四門紅衣大炮,讓多鐸極為惱怒,將火炮劃歸給了尚可喜,若不是炮兵是一門技術活,滿人根本不會用,多鐸肯定要把火炮收到滿人手中。

  ??為了炮營的安全,多鐸給了葉臣三千兵力,加上火炮營本身的兵力,差不多有六千人,離主力不過數天地時間,眼下淮安雖然沒有被攻破,隻是城中的兵力已經被打殘,多鐸並不認為明軍有能力威脅到這支後衛,因此也放心地很。

  ??遠處密林中數匹馬閃出,馬上數人眯著眼打量著這支隊伍,一人語氣有點焦急的道:“大帥,咱們動手吧,隻有大軍一衝,那些民夫肯定會亂起來,到時點上一把火將東西全燒了,看韃子吃什麽?”

  ??說話的是何剛的親兵,忠貫營一直躲在暗處看著戰事的展,葉臣、尚可喜兩人率著這支後衛一出來,忠貫營的斥候就綴上了,隻是忠貫營隻有四千人,麵對著三千韃子和三千尚可喜的部下,何剛沒有把握,所以一直沒有出擊。

  ??“動不動手?”何剛猶豫了一下,如果動手,忠貫營即使得手,肯定會遭到清軍瘋狂反撲,搞不好忠貫營就要傷亡大半,可是再不動手,等到明天,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動手了。

  ??身後傳來幾聲沙沙的響聲,何剛連忙轉頭,見自己的一名親兵滿臉笑容的過來:“將軍,好消息,我們有援軍了。”

  ??“援軍,哪來地援軍?”何剛大為納悶,難道是淮安府,隨即否認,淮安府能保住就算不錯了,哪派得出援軍。

  ??“回將軍,是徐州地兵馬,其先鋒殷洪盛總兵離此不足二十裏了。”親兵回道。

  ??以下免費:

  ??關於火槍射擊鐵甲的問題,毫無疑問,近距離火槍地威力要遠超弓箭,可以撕破鐵甲,不過,滑膛槍的動能消耗很大,隻要距離稍遠,子彈地威力就會下降大半,這裏老茅設定壕溝與柵欄的距離至少有半箭甚至更遠一點,壕溝裏的火槍兵才能躲避弓箭,這樣的距離,子彈威力下降得太多,不可能還打破鐵甲。

  ??話說,或許老茅寫到戰爭顯得太弱了,上一章很不討喜,竟然沒有增加一張月票!

  ??嗯,今天是八月十五號,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前事不亡,後事之師,雖然不可能再找日本人報複,隻是一些事情卻不可或忘。.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