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決擇(二)
作者:老茅      更新:2021-08-10 03:34      字數:2451
  .“說吧,你要見朕,所來何意?”在王福前世所學的曆史中,闖王一直是正義的形象,是天下窮人的福星,隻是後來網絡的興起,各種不同的論調都冒了出來,有人撥高,有人就將之妖魔化,其中真假難辨。

  ??如今王福身為大明皇帝,看法的角度自然又不同,李自成是窮人福星也好,禍亂天下的罪魁禍首也好,眼下韃子才是自己的死敵,正因為如此,王福才願意見顧君恩,了解其來意。

  ??顧君恩見大明皇帝絲毫沒有讓自己起身的意思,苦笑著挪了一下膝蓋,他身上的傷勢隱隱作疼起來,對於錦衣衛的陰狠總算領教過了。

  ??“回稟大明皇帝,韃子占據京城,明為替大明崇禎皇帝複仇,其實狼子野心,妄想占據中原,如今韃子兵強馬壯,闖王不願大好江山落入韃虜手中,願意捐棄前嫌,與大明交好,共抗韃虜。”

  ??天無二日,眼下李自成雖然稱帝,可是大明朝廷絕不會承認,顧君恩為免起爭執,素性還是以闖王稱之。

  ??聽到流寇想與大明聯合,馮可宗聽得冷笑,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行,流寇攻占京城,殺害君父,與朝廷之仇不共戴天,若是這些流寇有悔意,當自縛雙手,等侯朝廷發落,朝廷或可寬宏大量,饒其一命……”

  ??王福揚手止住了馮可宗的話,一陣頭痛,雖然眼下他身邊隻有馮可宗一人,恐怕馮可宗的話代表了朝中大部分人的共識。

  ??弘光朝占據著半壁江山,雖然韃子能征善戰是共識,隻是許多人並沒有受到韃子的切膚之痛,又有南宋的先例在,大部分人還是一廂情願的以為最起碼可以和韃子劃江而治,要與李自成等人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清人,哪怕王福是皇帝也不可能輕易辦到。

  ??後來的永曆朝隻所以能接受李自成,張獻忠的餘部,一方麵是朝廷已經被清人快逼得走投無路,另一方麵李自成,張獻忠已死,他們的餘部是以招撫的形式加入朝廷,如今李自成,張獻忠還在,即使他們願意投降,大明接不接受還末可知,何況他們恐怕不會有投降之心。

  ??“哦,要說捐棄前嫌也是有朝廷對爾等捐棄前嫌,李逆現在想與大明交好,恐怕已經晚了,先帝曾言道,寇亦我赤子,不忍派兵剿殺,多次派人招撫,可是爾等是如何報答朝廷,降而複叛,如今更是攻擊京城,逼死先帝,犯下滔天大罪,朕如何相信你們?”

  ??王福的話雖然嚴厲,顧君恩卻聽出了言外之意,如果能讓朝廷相信,那聯合共抗清軍也不是沒有機會,他來之前連一分把握也沒有,此時倒是又多了幾分把握。

  ??“啟稟大明皇帝。闖王亦知兩家聯合一時難予施行。為明心跡。闖王願為大明前驅。與韃虜麾戰。不死不休。”

  ??顧君恩此話有討巧之嫌。眼下滿清對南方還無暇理會。隻派吳三桂。阿濟格等人對李自成窮追猛打。李自成不與清軍作戰也不成。不過。流寇願為前驅。聽起來總是順耳。

  ??連馮可宗也聽得微微點頭。流寇願意與韃子作戰當然是好事。雙方打得越激烈越好。

  ??“不過……”顧君恩欲言又止。想等著皇帝來詢問自己。隻是王福神色淡然。根本沒有詢問顧君恩地意思。顧君恩隻得繼續道:“戰事一起。所需物資繁多。小民不敢向朝廷素要兵器甲杖。隻盼朝廷能夠支援一些糧草。也好讓將士們能夠有力氣打仗。”

  ??“爾等需要多少糧草?”

  ??顧君恩遲疑了一下才道:“糧三十萬石。草料百萬束。”

  ??“看來陝西很缺糧啊。”王福半是感歎的道,曆史上李自成敗得如此之快,恐怕與缺糧有很大的關係。

  ??顧君恩神色不變,陝西缺糧之事根本無法隱瞞,何況闖軍所需的糧草之多,隻有大明朝廷才能夠籌措:“稟皇上,闖王不會讓朝廷白出糧草,願以江南價格五倍購之。”

  ??五倍,王福也聽得動容了,從江南調集糧食到陝西,耗損至多二成,也就是說中間有三倍的利潤,可況現在王福手上就有五十多萬石的糧食,根本不用去江南調集,三十萬石糧,百萬束草料,正常隻需三十多萬兩銀子,現在卻可以換上近二百萬兩銀子,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這筆生意太劃得來了。

  ??“此事朕還要與朝中大臣商議,你先下去吧。”

  ??“是,小民告退。”皇帝沒有直接拒絕,已是讓顧君恩喜出望外,銀子在手中是死物,如果能夠買到糧食,花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

  ??顧君恩下去後,王福呆呆的出神,腦中翻來覆去考慮著要不要賣糧給李自成,五倍價格隻是顧君恩現在開出的價格,王福相信,真要賣糧給李自成,恐怕十倍的價格他們也不得不接受,隻是銀子雖然重要,隻是其中的利弊實在難予衡量。

  ??現在的李自成無疑是最虛弱的時刻,如果按照曆史,再過八個月李自成就會死在九宮山,可是自從自己先殺劉良佐,劉澤清,禦駕親征擊敗左良玉後,曆史早已被變得麵目全非,如果自己再賣糧給李自成,讓他渡過這次難關,李自成多半不會死在九宮山。

  ??在明末諸多起義軍中,以李自成的韌性最大,屢敗屢戰,幾次陷入絕境又讓他奇跡般的得予生還,如果讓李自成喘過這口氣,日後李自成死後數十萬農民軍向朝廷的投降之事自然不會有。很難說對自己是福是禍。

  ??“皇上,不如請諸位大臣一起商議。”馮可宗道,麵對闖軍開出的高價,他也不由心動,崇禎時,大明朝廷每年從南方運往北方的糧食高達數百萬石,如今北方落入韃子手裏,這糧食自然不用運,如今南方的糧價節節回落,糧價回落對於貧民來說當然有利,可是對於家中有大量糧食的士紳來說卻不是什麽好事,將糧食賣給闖軍,正好拉升一下南方的糧價。

  ??王福點了點頭:“好,將各個大臣都傳來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