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2)
作者:南海十四郎      更新:2021-08-10 03:08      字數:2584
  第600章(2)

  ??同時,劉鼎指示尚書省,製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婦女多生孩子,生三個四個是正常,五個六個值得表揚,七個八個要上榜,要是能生十個,政府有補貼。在日常的宣傳中,也要充分宣傳人多力量大的口號,鼓勵適齡婦女多生多養,同時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提高嬰兒的存活率。

  ??在這些可謂是變態的措施刺激下,大漢帝國的人口增加得很快。到泰安十年,全國的人口(隻統計漢人),已經增加到了大約四千多萬。按照劉鼎的估計,隻要再有二十年的時間,大漢帝國的人口,可以超過兩億。在當時那個年代,兩億的人口,已經是非常非常多的了。

  ??可是,在劉鼎看來,兩億人口,實在是太少,至少要有二十億的人口,才能滿足帝國發展的需要。隻要有足夠的人口,足夠的物資,鷹揚軍就有足夠的資本,和阿拉伯帝國慢慢的耗,直到將對方完全消耗掉。同時,大量的人口,也是實施移民安置的堅實基礎,隻有大量的將漢人遷移到澳洲、美洲、天竺等地區,才能徹底的同化這裏,真正將這裏永久的變成漢人的領土,滅絕當地種族生存發展的可能。

  ??泰安九年,洛陽的常住人口,第一次超過了百萬之眾。

  ??但是,相對於南方的廣州而言,洛陽的人口還是少了點。由於鷹揚軍的戰略,是重點發展海軍,而鷹揚軍目前又在對天竺、阿拉伯地區動兵,需要大量的船隻運輸後勤物資,故廣州的發展非常快,在泰安七年的時候,廣州的人口,就超過了一百萬。盡管流動人口很多,卻是首個居住人口破百萬的城市,很是搶奪了洛陽的光輝。

  ??其實,大漢帝國超級強悍的海上貿易,造就的海港大城市,並不是隻有廣州一個。南洋的馬六甲和雅加達,還有天竺西南方的卡利亥特,還有天竺南部的大海島錫蘭,都在大漢帝國的海上貿易中獲得巨大的利潤,人口不斷的增加,港口也不斷的增加。好像東南亞的馬尼拉、文萊、吉亞丁,都是在海上貿易中發展起來的大城市,遷移到這裏的漢人,也越來越多。

  ??在泰安十年的春天,戰爭的形勢越來越不樂觀。北邊和西邊的戰線都處於僵持的狀態,在新的增援軍隊到達之前,誰也奈何不了誰。不過,根據艾飛雨的解說,這邊的形勢並不是很需要擔心。雖然我們沒有能力反攻,但是起碼抵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勁頭,接下來,就是我們穩步發力的時候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大漢帝國的國力,絕對不是阿拉伯帝國可以抗衡的。

  ??在這場戰鬥中,阿拉伯帝國是在家門口作戰,大漢帝國卻是遠征萬裏。

  ??既然阿拉伯人在家門口都無法撕開鷹揚軍的防線,說明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

  ??隻要鷹揚軍積蓄到足夠的力量,就可以發起反擊,徹底的打敗阿拉伯人。

  ??果然,在穩住了防線以後,鷹揚軍逐步展開反擊,並開始取得豐碩的戰果。

  ??強大的鷹揚軍海軍,在阿拉伯灣輕而易舉的消滅了阿拉伯帝國海軍,使得鷹揚軍海軍陸戰隊可以在阿拉伯帝國沿岸隨時登陸,甚至,鷹揚軍海軍已經開始探索非洲的東部海岸,在索法拉和摩加迪沙都建立了港口基地,甚至嚐試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從非洲的西海岸北上,深入阿拉伯帝國的後方。

  ??這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條航線,是在數百年以後才開辟的。但是,劉鼎之前描繪的海圖,早就將這條航線標示出來了,鷹揚軍海軍隻需要按圖索驥就可以。可惜沒有蘇伊士運河,否則,鷹揚軍海軍將發揮更大的威力。

  ??由於鷹揚軍海軍的威脅,阿拉伯帝國不得不暫時撤回部隊軍隊,以免自己的後方受到襲擊。本來阿拉伯人在前線,就需要大量的兵員補充,現在後方又受到襲擾,處處都需要兵力布防,這使得穆塔迪德有些疲於奔命,進一步加大了對附屬國的財源和兵力要求。

  ??阿拉伯帝國是一個龐大的帝國,橫跨北非、阿拉伯半島、伊朗等地區,屬下有多個大大小小的附屬國。這些附屬國,平時都要接受哈裏發穆塔迪德的號令,上繳賦稅,並且派人為穆塔迪德征戰。在這次和鷹揚軍的大規模戰鬥中,穆塔迪德下令征集大量的附屬國戰士,到前線去對抗鷹揚軍。結果,這些戰士上了戰場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巨大的傷亡,當然導致了附屬國們對穆塔迪德的不滿,他們都在暗中等待著穆塔迪德垮台的那一天。

  ??不過,現在的鷹揚軍,暫時還沒有接收到這個信息,他們發現,目前的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戰鬥力還是比較強的,他們都是受到狂熱宗教影響的戰士,他們幾乎人人皆兵,每個都有前赴後繼的勇氣。因此,鷹揚軍的反攻,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進展並不是很順利。

  ??三月初三,劉鼎在洛陽舉行慶典,慶祝大漢帝國建立十周年,同時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參加完閱兵式的鷹揚軍部隊,隨即通過海路,輸送到天竺地區,參與當地的戰鬥。

  ??經過十年的發展,大漢帝國的力量,進一步增強。

  ??政治上,大漢帝國的政治結構,依然運作良好,完全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經濟上,大漢帝國的海上貿易,越來越繁榮,每天都要大量的商船,穿梭在太平洋、南洋、印度洋之上,為國家帶來巨額的稅收。同時,海上貿易的巨大的利潤,都被大漢帝國有意識的投入到了內地的開發。好像江南、嶺南、河東、河北這些地區,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就是遙遠的南詔,也開始修建水泥路,溝通和內地的聯係。

  ??科技上,大漢帝國在這段時間,連續出現了兩個強有力的發明,一個是珍妮紡紗機,一個是水力織布機。這兩項發明,都極大的提高了紡織業的效率,進一步的降低了成本。由於大漢帝國出產的貨物,成本越來越低,銷售到哪裏,就衝擊哪裏的市場,最終,日本的市場,也被大漢帝國完全掌握。

  ??盡管在政治上,日本依然是獨立的,可是在經濟上,卻已經完全成了大漢帝國的附庸。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包括渤海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在經濟上,都是完全依賴於大漢帝國的。這種經濟上的依賴,比政治上的依賴,還要更難的擺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