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1)
作者:南海十四郎      更新:2021-08-10 03:05      字數:3582
  第392章 (1)

  ??突厥人南下的消息,很快傳播到了江南。謠言的傳播速度總是最快的,越是封鎖,傳播的越快。在不斷傳播的過程中,謠言變得越來越誇張,越來越離譜,突厥人的兵力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萬人上升到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好像長江的洪峰,鋪天蓋地而來。其實,全部的突厥人口加起來,也沒有幾百萬。然而,官府的辟謠布告,隻能在小範圍內傳播,在絕大多數的人群中,恐懼依然以幾何級數增長。

  ??李克用是什麽人?這是個連長安都敢攻打的惡人,這十幾二十年來,還從來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朱溫每次都被他打的夠嗆。甚至連皇帝都被他攆出了皇宮,現在還在偏僻的小山村裏麵避難。突厥人的殘暴,經過謠言的渲染,變得比淮西軍還要厲害十分。其實有些人傳播謠言的時候,並沒有惡意,隻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斷的往謠言裏麵添油加醋而已,可是他們在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同時,的確給民眾帶來了恐慌。

  ??三月底,鄂州的鷹揚軍節度使衙門采取措施,試圖製止謠言的傳播。推官徐雲虔發出了命令,凡是有意製造或者散播謠言者,將當場廷杖二十大板。有些人不以為然,依然在大街小巷上公開散播突厥人南下的消息,結果被徐雲虔抓起來,結結實實的打了二十大板,幾乎打得半死,謠言的傳播速度才有所降低。然而,廷杖並不能完全製止謠言的傳播,相反的,廷杖讓此事變得更加的火爆。要製止謠言,最根本的途徑,還是要真正擋住突厥人南下的步伐。

  ??契丹人南下的消息,同樣傳播的很快,甚至比突厥人傳播的還快。在淮南道一帶,有關契丹人南下的消息,幾乎已經是人盡皆知,搞得鷹揚軍也想不明白,咋這些謠言傳播的如此厲害呢?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所謂的謠言並不全部是謠言。契丹人的進軍速度,就好像謠言的傳播速度一樣快。

  ??由於契丹的進軍速度太快,引發了黃河兩岸的巨大恐慌,推動了難民潮的形成和發展。耶律阿保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進入到齊州(今山東濟南)、淄州(今山東淄博)一帶,燒殺搶掠——準確來說,是燒殺,沒有搶掠。耶律阿保機所過之處,能殺的殺,能燒的燒,一路疾馳,一路燒殺,兩手都不耽誤。

  ??契丹人的大肆屠殺,造成深切的恐慌,大量難民紛紛南下,試圖躲避契丹人的屠刀。原本阻擋在契丹人麵前的橫海節度使,已經完全失去作用,滄州城內的幾千橫海軍,自顧不暇,哪裏還敢對契丹人說個不字?傳說耶律阿保機路過滄州的時候,還專門往城裏麵射了一封信,勒令滄州守軍投降,但是守軍沒有理睬他。

  ??一時間,兗州、沂州、海州、泗州、楚州一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大量民眾拖兒帶女,向南方逃難,當地的官吏不能製止。甚至有些官吏比民眾還要驚恐,帶頭難逃。這片地區乃是朱瑄、朱瑾兄弟的轄地,兩人平時在境內並沒有什麽仁政措施,民眾的生活非常困頓,這次契丹人南下,朱瑄、朱瑾兄弟臨時募兵,結果應征者寥寥無幾,最後,兩人不得不大量抓丁,於是恐慌的情緒蔓延的更加嚴重。

  ??徐州是武寧軍節度使時溥的轄地,同樣受到了謠言的影響,時溥此時正在淮南道的楚州,接到報告以後,立刻派兵攔截運河兩岸,禁止難民南下。但是南下的難民實在太多,武寧軍也不能製止。為了逃命,有些難民甚至遠離運河行軍,穿過了武寧軍的封鎖線。時溥最後沒有辦法,隻好取消封鎖線,聽之任之。

  ??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了淮南道,大量南下的難民,一直向南,度過了淮水,進入楚州境內,才稍稍安頓。一路上,因為各種原因致死的人,十有五六。本來他們以為過了淮河以後,可以獲得安寧,偏偏淮南道也是到處戰火,秦彥率領的宣州軍、畢師鐸率領的驍雄軍、呂用之的莫邪都,在揚州附近大開殺戒,燒殺搶掠。難民們進退失據,隻好繼續南下,一直渡過長江才如釋重負。

  ??三眼都的情報部門,就在潤州對出的江麵上,一天之內就統計到了三百多名來自鄆州的難民。此時距離契丹人南下不到十天的時間,這些難民的說法當然令人難以置信,他們不可能在十天內到達長江邊上。除非他們是輕裝的騎兵。然而,這些難民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的確是來自鄆州,家鄉就在鄆州的鄆城、巨野一帶,一時間真偽莫辨。

  ??鎮海節度使裴易靖隻好下令暫時將他們軟禁起來,以免傳播謠言,同時派人向他們了解契丹人的情況。這些難民描述的情景非常誇張,好像契丹人騎兵乃是鋪天蓋地的而來,就如同是長江的洪峰一樣,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事實上,經過考證,這些所謂的難民,根本還沒有見到契丹人的影子,就已經跑掉了。他們出發的時候,契丹人還在幽州沒有挪窩。

  ??“誤會,天大的誤會。”

  ??裴易靖接到報告,真是又氣又惱,這些難民也實在是貪生怕死,聽到風就是雨,契丹人明明還沒有出動,他們也不知道從哪裏聽來的謠言,結果卷起鋪蓋就跑。他們一邊跑,還一邊傳播謠言,到處亂叫契丹人來了,契丹人來了,導致運河兩岸的民眾,也都紛紛往南跑。裴易靖氣惱之下,真想將這些人全部砍死扔到長江裏麵去,不過想想還是算了,將報告呈報劉鼎了事。

  ??劉鼎接到裴易靖的報告,也是哭笑不得。他接到的類似報告,數量要比裴易靖接到的更多。鷹揚軍在長江邊上審查了好些難民,都發現他們其實根本沒有看到契丹人的影子,隻是人雲亦雲,人走亦走,結果導致恐慌和謠言好像滾雪球一樣壯大。偏偏他們路過的地方,當地民眾也不分青紅皂白,相信了這些荒唐的謠言,卷起鋪蓋跟著逃難。當地的官吏辟謠不力,甚至跟著難民逃跑,最終造成了大規模的難民潮。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難民,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要怪,隻能怪當地的官吏,無法給民眾足夠的安全感,以致民眾如此輕易的相信了謠言。當地的部分官吏,跟著難民逃跑,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官吏如果是在鷹揚軍的轄區,這時候早就上了斷頭台了。難民們經過的地方,有朱瑾、朱瑄、時溥的轄區,看來三人的水平都不怎麽樣。

  ??有用的信息也是有的,龍春昊等人努力從紛雜的信息中,分離出有價值的情報。從各方反應的情況來看,在過去的時間裏,契丹人一直都以幽州為基地,不斷的南下燒殺搶掠,有意識的製造漢人對契丹人的恐懼心理。冀州以北的地區,基本上都被契丹人洗掠一空了,當地有幸逃出來的難民,不斷向南遷移,有關契丹人的凶殘信息,就是這些人帶來的。或許是契丹人有心設計,又或者是巧合,總之,在冀州以南的多個地方,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有大量的謠言迸發,最終形成廣闊的難民潮。

  ??河北多壯士,燕趙出英豪。本來河北道的民眾,是相對比較堅強的,若是契丹人貿然南下,說不定會遭受到他們的拚死反抗,以致欲速則不達,但是契丹人以謠言開路,嚴重削弱了當地人的鬥誌。在尚有退路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退路,這乃是人性使然。結果,契丹人的目的成功的達到了,他們果然沒有遇到激烈的抵抗。

  ??“契丹人看來挺陰險的。”李怡禾自言自語的說道。

  ??“他們是用這些難民來消磨敵手的戰鬥意誌。”劉鼎皺眉點點頭。

  ??由於契丹人南下的謠言大量傳播,導致人心浮動,不思抵抗,結果契丹騎兵最終得以順利的南下,直接越過冀州,渡過黃河,闖入山東境內撒野。平盧節度使王敬武急忙派兵一萬迎戰,結果被契丹騎兵一個衝鋒,平盧軍的隊形就被衝散了。契丹騎兵一路追殺,平盧軍四散奔跑,潰不成軍,最終損失了數千人,王敬武因此向朱溫報告契丹騎兵有數萬之眾。

  ??事實上,後來情報得知,契丹人騎兵的確有七八萬人,但是還在滄州附近。和平盧軍交鋒的,乃是前鋒耶律阿保機率領的契丹騎兵,隻有不足三千人。他帶著這三千名騎兵,好像一陣風的從幽州直衝下來,沿途除了必要的休息,一直都是高速奔馳。由於三眼都在河北的情報網是剛剛建立的,無法準備的傳播完整的信息,因此,情報員將這三千名契丹騎兵,當做了契丹人的前鋒。事實上,耶律阿保機並不是前鋒,他距離父親耶律撒刺率領的大部隊,中間至少拉開了上千裏的距離。

  ??這也是契丹人騎兵為什麽行動如此迅速的原因,因為他們每人都攜帶了至少三匹馬,輪流使用,一路上的草料、食物,全部都是從地方上搶來的。契丹人一路南下,一路殺戮,繼續製造恐怖氣氛。耶律阿保機一連屠殺了好幾個城鎮,死者據說有數萬之眾。雖然數據很有可能被翻了幾番,但是河北民眾慘遭毒手的事實,已經不容回避,隨著耶律撒刺帶領的騎兵大部隊到來,屠戮的數字肯定會直線上升。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