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辦學(3)
作者:南海十四郎      更新:2021-08-10 03:02      字數:1430
  第149章 辦學(3)

  ??就連江宣銘都可以想得到,劉鼎辦校,絕對不是為了這些孤兒的未來,而是為了將年輕一代,都牢牢的控製在自己的手中,保信軍需要新鮮血液,劉鼎也需要新鮮血液。閱讀vip最新章節\.網\不少強大的節度使都有自己的義子隊伍,例如朱全忠和李克用,看來舒州也要走同樣的路子了,隻是這些人不叫義子,而叫學生。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劉鼎果斷同意這樣的辦校方式,的確是為了舒州的未來,為了自己的將來。這樣由商人出錢獲得地位的辦校方式,劉鼎花費了很多的心思來完善。任何一個地方的強大,都離不開教育,然而,舒州目前的財政,無法在這方麵投入太多,因此,他唯有從那些有錢的商人那裏下手。他付出的,是不值錢的特權,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有唐一代,商業貿易還是比較發達的,盡管現在到處都是戰亂,也無法完全消除商人的痕跡。不過,這時代的商人,最大的弊病就是資金容易沉澱,他們通過貿易賺取了大量的錢財以後,很容易用金錢來購買田地,修築豪宅莊園,缺乏用金錢來推動商業繼續發展的決心。不少商人動輒在家裏儲藏幾萬甚至幾十萬幾百萬的貨幣,卻沒有拿出來使用,使得這些錢白白的浪費掉。

  ??同時,在另外一方麵,商人的政治地位始終得不到提升,無論多少錢財,他們始終排在士農工商的最末,錢財能夠帶給他們享受,卻無法給他們帶來名正言順的尊嚴。捐官是一條途徑,但是捐官需要的費用太多了,而且很容易讓官僚係統變得臃腫失效,同時民間莘莘學子對捐官還是非常反感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初玄宗時代,大商人王元寶的故事。唐代巨富王元寶,玄宗問其家財多少,對曰:“臣請以一縑係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玄宗皇帝曾經召見王元寶,問他有多少家產。他回答說:“臣請用一匹絹捆一棵樹,捆陛下南山上的樹,南山上的樹捆光了,我的絹不光。”),可見其豪富。

  ??有一次,玄宗坐在含元殿上南望終南山,“見一白龍橫亙山間”,就問左右有人看見沒有,都回答說沒有看見,玄宗便差人急忙把王元寶傳喚至殿上。王元寶知道皇上召見他的意思後,巧妙地回答:“見一白物,橫在山頂,不辨其狀。”旁邊的人聽了都感到奇怪:“為何臣等不見!”玄宗說:“我聞至富可敵貴,朕天下之貴,元寶天下之富,故見耳。”(玄宗到含元殿,望著南山,看見一條白龍橫架在兩座山之間。問左右的人,都說沒看見。讓人趕快去叫王元寶來問他,王元寶說:“看見一個白色的東西,橫架在山頂上,看不清它的子。”皇上身邊的地位尊貴的大臣問皇上說:“我們為什麽看不見呢?”玄宗說:“我聽說最富的人能夠比得上尊貴的人,我是天下最尊貴的,王元寶是天下最富的人,所以能看見。”)

  ??王元寶家有一把扇子,每逢熱天請客吃飯時,他便讓家人將扇子拿出來放在座前,並在上麵灑些新水,這時扇子“則颯然風生,巡灑之間,客有寒色,遂命撤去”,玄宗聞聽後感到好奇,就命人把這把扇子借去觀賞,稱讚道:“此龍皮扇也!”

  ??王元寶嗜好吃發菜,每餐都讓家廚做一盤發菜佐食。後來王元寶成為國中巨富,許多商人以為王元寶是吃了發菜才發財致富的,所以大家紛紛模仿他也吃發菜,致使發菜身份百倍。以後廚師便特意將發菜做金錢形狀而稱為“釀金錢發菜”,寓意發財致富而流傳至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