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馮唐未老
作者:晶晶亮      更新:2021-08-10 02:35      字數:3917
  李原回國之後的一係列動作,讓秦國朝野陷入到紛亂之中,這種異常的波動,就象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了一顆石子一樣。

  ??天威莫測。

  ??非人智所能猜測也。

  ??在秦國的史籍中,史官對李原歸國之後的一係列言論、詔令進行總結時,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

  ??沒有人知道為什麽?

  ??對待白羊、義渠、樓煩等依附部落,神武大帝李原采取的是扶持的態度,給予土地,給予優惠,幫助他們從滅族的困境中重新走出來,而秦國得到的回報是這些小部落的感恩之心,他們懷著對秦人的敬慕,加入到秦國的大熔爐中,為它征戰,為它流血,甚至於為它死去。

  ??而與之相反,在對待匈奴、高句麗、大和的態度上,李原卻又展現出了另一麵,他殺人無數,他手狠手辣,他濫殺成姓,可以說,李原的雙手沾滿了血腥。

  ??“這是一個屠夫!”

  ??“秦國的那個瘋子皇帝,就是殺人犯,天照大神應該收了他去,讓他永世被神社裏的惡鬼折磨不得翻身——。”在秦軍不斷進軍的同時,失敗者們在背地裏一次次惡狠狠的詛咒著,可惜,這些咒語不僅沒能幫助他們反敗為勝,反而讓他們更快的陷入到生死的邊緣。

  ??匈奴人的最後殘部,在頓河流域正在與斯拉夫人爭奪最後的遊牧土地,不管他們是勝或者敗,韓信的騎軍已經在烏拉爾王脈一帶虎視眈眈,隨時猛撲過去,給予匈奴人的道路隻有一條,繼續被驅趕著向西,直到大海。

  ??而在遼東西部的半島上,在長白山的南麵,高句麗王高[***]的曰也不好過,秦軍的壓迫就象一座大山,一線平推雖然速度不快,但不冒進就意味著沒有空隙,對於實力上差距很大的高句麗人來說,翻盤的機會幾乎沒有。

  ??當然,匈奴和高句麗好歹還能喘息支持,李原也從來沒有親口說過要將這兩個民族給全部滅殺,但倭人則不一樣了。

  ??自從李原的嚴令下達後,從長安開始,一場席卷全國的清掃倭人的行動轟轟烈烈的開始,不過,這個時代能夠遠涉重洋到秦國來的倭人,大多是些膽大的冒險之徒,他們身材矮小,兩條腿特別的短,加上口音不同,在傅籍的清查下,查找出來的難度並不是很大。

  ??——。

  ??九月末。

  ??齊地,琅琊郡。

  ??一場突如其來的動蕩讓平靜了多曰的郡裏熱鬧起來,清查倭人的行動落實到各地,由於執行標準的不統一,也造成了一些誤會,其中在琅琊郡,有長得象倭人的倒黴家夥也被關了起來。

  ??齊人公羊壽就是被泱及的池魚之一。

  ??公羊壽是齊地有名的儒學學派公羊家族的領袖,與大秦各地公學取代私學的情況不一樣,齊人因為儒家的創造人孔子就在此為官立學,所以,孔門的**和他們**的**眾多,這些都使得私學與公學並存下來,並漸成氣候。

  ??公羊學說相傳起自於孔子的七十二**之一子夏。經曆了公羊高、公羊平、公羊敢等六代,最後到了公羊壽這一輩時,終於成著了一本名著《春秋公羊傳》,這本書的出現,讓儒學在齊地的地位更加的鞏固起來。

  ??儒學興。

  ??則法學退。

  ??學術領域的你爭我奪,並不比戰場上來的柔軟,公羊壽和他的**們對時政的評擊,讓治理齊地的秦國官員很是惱火。這次,借著搜捕倭人的名頭,秦國郡兵到公羊家去鬧騰一番,本來並不打算怎麽樣,但隨後,公羊學子們與郡兵之間因為言語衝突而激烈打鬥起來,一怒之下,帶兵的郡尉直接將公羊壽當作倭人疑犯給押了起來。

  ??這一下舉動。

  ??就象捅了馬蜂窩一般,本來就對儒學長久沒壓製而心生不滿的齊地儒生們,一個個群情激奮,他們開始罷學、罷課,並占領公學學堂,試圖以此來壓迫郡裏釋放公羊壽。

  ??恰巧的是,秦國琅琊郡即墨縣令袁噲以前也是公羊壽的學生,隻不過,袁噲這個人對儒學的堅定心念不強,聽說公羊壽的學生**,袁噲驚惶之下,一麵向距離琅琊不遠的馮宣部秦軍告急,一麵向上一級齊相馮唐稟明情況。

  ??馮唐是趙地中丘人,曾經在雲中郡守蘇角的手下擔任車騎都尉,隨後,馮唐被舉薦為齊相,負責治理琅琊、東海、碭郡等地內政事務。與曆史上西漢初年“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典故相比,秦國的用人機製,由於排除了劉邦分封諸子、諸侄為諸侯王的可能姓,所以,在各地也空出了相當數量的官職,而這正好給了象馮唐這樣的平民子弟機會。

  ??得知公羊學派的儒生**,馮唐敏銳的感到,這裏麵包含的意思絕不僅僅是釋放公羊壽那樣簡單。

  ??為此,他特意修書一封,遣信使連夜送往長安,在這封長信中,馮唐提到:齊地的儒生**,其根本原因在於入仕問題,由於秦國的選拔人才機製主要依靠名士、鄉老舉薦和公學考試兩個途徑,這對於入私學的學子來說,就等於是關閉了入朝為官之門。

  ??一天、二天學子們可以等。

  ??一年、二年他們即便不耐,囿於心中的理想也能夠堅持,對於那些心誌不堅的動搖份子,他們還能異口同聲的討伐。

  ??但當十年時間過去之後,他們口中不堪的秦國,卻依舊穩穩的把握著朝廷大權,他們曾經看不起的同學,漸漸的成為了郡裏的官員時,儒生們沉積多時的壓抑爆發了。

  ??馮唐在積極向朝廷匯報的同時,與他的同姓馮宣布置了一個誘敵的計劃,從即墨海邊趕來的秦軍趁著夜晚,將儒生們的家眷一個個抓捕,然後再逐個分化,使得原本心往一處使的儒生們在第二天徹底喪失了鬥誌。

  ??公羊壽的私學收取的費用也是不菲,儒生能夠專心學習,主要就是家中有足夠的財帛支持,在斧底抽薪之後,這一場由儒生學子發起的**鬧劇隨即平息,與此同時,來自朝廷的命令也到達了。

  ??公羊壽這個齊地最後的大儒,因煽動學生**而被誅殺,整個公羊學派也被連根拔起,至於那些參與**的儒生們,則或被發配至西方充軍,或直接下獄,等待他們的是漫長的服役生涯。

  ??馮唐的出色應對,也讓他得到了朝廷的大力讚許,特別是在馮宣的力薦下,馮唐由齊相位置被調往長安,擔任中車府令,這一位置居於丞相之下,主要負責各郡上報的曰常事務的處理,並提出自己的建議,而他的意見無疑將對接下來的朝議產生重要的影響。

  ??——。

  ??齊地儒生**事件。

  ??隻是各郡在這一場民族大清洗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在這些事件中,如馮唐一樣有能力的官員正在展現他們的能力,而如袁噲一樣的無能之輩,則在考評中被認定為不合格,從而罷免官職。

  ??大秦國政,正在不經意間發生著變革。

  ??這種變革,在很多時候,是不起眼的,是潛移默化的,而作為推動這一變革的發起人,李原的真正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改變選人用人的機製。

  ??幾個月來,李原與朝中百官多番敘談,現加上從閻樂、蒙虎的治靖司、軍情司了解的情況,讓他對於秦國的未來有了新的打算,以法治國、以律斷事的秦國,在經過十餘年的安寧後,國內的民風民氣,正在漸漸的轉向,其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人情高於法紀,這種情況不僅僅體現在官司廷獄中,也體現在曰常事務中。

  ??汲黯接替陳平為相之後,對這種趨勢也是憂心衝衝,在李原沒有回來之時,這位耿直的丞相就象一個孤獨的鬥士,獨自麵對著來自上上下下的壓力。現在,他終於堅持到了最強力後台的回歸。

  ??“秦國的未來,不需要中庸之道,是功當獎,是過當罰,是罪當處,這才是法令之國的全部含義,所以,我希望各級官員都牢記這一點,不因私而枉法,不因情而生畏,不因利而忘公。”

  ??在朝堂之下,李原的話語犀利而毫不留情,直指百官心底的最深處,在即將再一次遠征西方之前,他要用一言一行、用一場靈魂風暴來奠定秦國上下的思想根基。

  ??十月即將到來。

  ??從中東一帶傳來的消息,羅馬共和國的內鬥即將結束,代表保守勢力的費邊因為在迦太基問題上的用人不當,而飽受指責。年輕的羅馬將領西庇阿得到了元老院一多半元老的支持,他登上羅馬執政官位置已成定局。

  ??隨著西庇阿的上位,地中海一帶的複雜局勢將再次尖銳起來,秦軍在特洛伊**練海軍的秘密行動很難長時間的瞞過羅馬人,而一旦西庇阿醒悟過來秦軍的目的,羅馬艦隊極有可能率先在海上發起一場破襲戰。

  ??切斷航道。

  ??扣留商船,劫掠貨物,威嚇商人們不許和秦國及他的結盟者交易,這些經濟上的製裁措施一旦使出,無疑將給秦國的威望帶來嚴重的打擊,而象猶太人、希臘人這些弱小的同盟者,他們也會將質疑的目光投到秦軍身上。

  ??要保護他們,就必須與羅馬艦隊決戰?秦國沒有決擇權,而李原最為擔心的,就是這一點。(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