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楚伐匈奴
作者:晶晶亮      更新:2021-08-10 02:34      字數:4087
  鳴鏑的刺耳聲響,在北方大地久久回蕩。

  ??機會,青睞的是有準備的人。

  ??與人才濟濟、群星閃耀的秦國相比,匈奴這個崛起於北方的異族和這個時代的其他草原部落一樣,因一人的強大則強大,因一人的死去而衰亡。

  ??右賢王折蘭鬆花的軍事才能,與冒頓相比,相差甚遠,與計謀迭出的李原相比,也要相距十萬八千裏。

  ??事實上,從秦軍進入河西以來,折蘭鬆花就被秦軍牽著鼻子走,樓蘭的匈奴使團遊說失利,使得河西匈奴人陷入到兩麵夾擊的危險之中,再往後,秦軍奇襲部隊對焉支山一帶進行破壞打擊,他又一次次的分散有限的兵力,這使得在烏鞘嶺、蓋藏城一線的正麵,匈奴人的力量從略占優勢變為了劣勢。

  ??而更加嚴重的是,隨著後方一個又一個壞消息的傳來,匈奴人的士氣也在一天天的低落,隻是依靠部落鬆散聯盟出兵的匈奴人,在聽到本部落被秦人劫掠、妻兒被殺戮之後,就再也沒有了繼續戰鬥的興致。

  ??就在冒頓為河西戰事不力而惱羞成怒,並決定派出一支五萬人的精騎增援時,一直保存實力的李原在獲知西域聯軍到達之後,終於下令秦軍對匈奴右賢王餘部全力一擊。

  ??三萬秦軍主力部隊如鋪天蓋地的黑色洪流,洶湧的向著匈奴人並不高大的堤壩衝了過去,頓時壩塌人亡,一片狼籍。

  ??蓋藏城下。

  ??匈奴人死傷累累,被留在大部隊的二千月氏重步兵懷著收複家園的憤恨,擔當起了第一波進攻的先鋒。

  ??後陣。

  ??三十輛拋石車被集中推到戰場前沿,現在,它們無需擔心匈奴騎兵的突襲了,一塊塊的鋒利棱角石頭被堆積在了拋石車的後麵,這是二千月氏士兵從祁連山腳下一點點肩扛硬拉搬運而來的。

  ??為了蓋藏城這個月氏人的故土聖地,這些月氏兵拚命了。

  ??在月氏人的兩翼,駱甲部騎軍、甘勇部騎軍、還有章邯支援上來的一部新卒,成為了進攻的大部隊。

  ??一個多月的對峙,讓這些身經慣戰的秦軍將卒心裏憋了一團火,尤其是當聽到插入敵後的曹信軍、李仲翔的西域聯軍屢屢取得戰果時,更讓這些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別人都是第二的將卒們火氣直往上衝。

  ??“殺!”

  ??“占領蓋藏城,會師焉支山!”與其餘兩支秦軍部隊會師的口號一經喊出,就讓秦軍上下士氣高昂。

  ??總攻的時機終於來臨。

  ??三月二曰。

  ??秦軍在黎明時分,突然發動了對烏鞘嶺、蓋藏城一線匈奴人的總攻,已經知曉後方不穩的匈奴人已經沒有了死命抵抗的念頭,開始時是一個又一個小部落悄悄的脫逃,然後即是全軍的大崩潰。

  ??對於習慣騎馬征戰的匈奴人來說,天為被、地為床,隻要有馬在,無論什麽地方都是他們放牧生活的居所。

  ??匈奴人大敗。

  ??秦軍一戰殲敵二萬餘人,右賢王折蘭鬆花絕望了。

  ??大兒折蘭雷在白龍堆誤中秦、西域聯軍埋伏,慘死於荒灘之上,二兒折蘭懷恩在樓蘭被扣留,生死不明,折蘭部落的未來被籠罩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苦戰不支的折蘭鬆花,最後在弱水西岸被秦將曹信追上,一矛刺死於馬下。

  ??失去首領的匈奴各部隨即或投降秦國,或驚惶失措的卷起帳篷,向著漠北的王庭方麵逃跑,河西對於他們來說,就象是一個美麗的幻夢。在這個夢裏,他們隻呆了不到二年的時間就無奈的退出了。

  ??秦、匈河西之戰硝煙在持續了二個多月後,漸漸散去。

  ??一場局部戰事的結束,讓秦國終於打通了河西走廊,成功的將秦國與西域諸國連接起來,滯留在樓蘭、於闐、精絕一帶的胡人商賈們在聽到匈奴人被驅逐之後,一個個歡呼著趕著駝隊透過沙漠來到秦軍占領的地方。

  ??——。

  ??同年,二月末三月初。

  ??一場關係匈奴未來的大會盟在北海(今貝加爾湖)舉行,也正是這次會盟的原因,讓冒頓錯過了親自領兵增援河西的機會。冒頓在軾父,自行接任大單於之後,雖然戰功顯著,但在匈奴內部,不同的聲音一直存在。

  ??這次的百部會盟。

  ??目的就是在匈奴各部內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並從中選出一名大單於,這是匈奴部落聯盟體係下最為重要的一個不成文製度,冒頓非常渴望通過這次的會盟,真正的成為匈奴諸部無可爭議的大單於。

  ??會盟的過程波瀾不驚,僅有幾個小部落表示對冒頓軾父行徑的不滿,不過很快,這些沒眼力的家夥就嚐到了苦頭,徹底的閉上了嘴巴。

  ??死人。

  ??是不會說話的。

  ??同樣的,一個部落被吞並了,代表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言權。

  ??心情甚好的冒頓,隨後從增援部隊那裏得知右賢王大敗,匈奴各部逃亡的消息,在盛怒之下,冒頓即決定發兵三十萬,大舉向南攻伐秦國,他決意要給秦人一點教訓,特別是那個有過一麵之交的秦神武侯李原,更讓他有種被盯上了的不爽感覺。

  ??有些人,天生就是敵人。

  ??隻憑直覺,冒頓就認準了,李原崛起的最終目標,就是匈奴。

  ??與之相對應的,南方的任何一個勢力,之前都沒有象秦國一樣,表現得與匈奴人有深仇大恨一樣。

  ??冒頓的戰略眼光,不用質疑。

  ??而這一回,他卻看走眼了,在會盟之前,對於秦國的下一步軍事動作,冒頓也有過分析,但怎麽也想不到,在內有反秦力量牽製的情況下,李原竟然還會選擇出兵攻打河西,而且表現的如此的毫不猶豫。

  ??天下英雄,唯李原與吾二人耳!

  ??至於那個號稱天下無敵的楚國霸王項羽,冒頓並沒有放在心上。

  ??南人善楫,北人善馬。楚軍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在北地大平原上取得什麽佳績,這一點,冒頓信心很足。

  ??然而,一切均已改變。

  ??包括人和事,西楚國,也不再是之前那個內亂頻頻的國家、項羽也不用忙於四處滅火,有李原這個榜樣在前麵,項羽的戰略眼光也漸漸的從國內,關注到北方草原上。

  ??秦新曆六年,三月春。

  ??一場發生在關東諸侯之間的口角,出乎意料的引發了一場諸侯之間內訌的戰事。

  ??在反秦的各路諸侯之中,有的人表現如溫厚長者,比如漢王劉邦;有的人急功近利,比如魏王魏豹,還有的人,則是誇誇其談,除了一張嘴巴厲害之外,幾乎一無是處,他們之所以成為一方諸侯,隻是因緣際會罷了。

  ??河南王申陽、燕王臧荼就是後者之中的突出兩位。

  ??申陽被秦軍攻滅,臧荼在這一年的春天,也終於將諸侯王的位置坐到了盡頭,秦國西征,作為諸侯盟主的霸王項羽卻始終按兵不動。臧荼在叔孫通的鼓動下,竟然頭腦發熱,不自量力的在薊縣發起了一場聲討項羽的大會。

  ??臧荼的用意很明顯,就是你項羽已經喪失了與秦交戰的勇氣,已經沒有資格再做盟主了,接下來,新盟主的產生,應當由各方勢力代表重新推薦。至於推薦哪一個諸侯王出來,自然不用多說,在燕地開會,被推選的人選除了他臧荼之外,不複他人。

  ??得知臧荼在燕地搞小動作,項羽的火暴脾氣一下發作,在他的親自率領下,楚軍以七千騎軍為先鋒,從齊地向北,突然占領了燕國的襄縣、右北平、薊等地,臧荼的主力部隊都在易水畔防備秦軍,根本沒有想到楚軍被從背後殺將過來。

  ??經過四個多月時間的艸練,得到秦國一部分戰馬和馬具資助的楚騎軍基本成型,嚐到了騎軍甜頭、誌得意滿的項羽想要西向攻秦,卻發現秦國雖然舉兵於河西,但在關東卻依舊保留了韓信、蔣渝兩個主力軍團。

  ??韓信的能力已經在實戰中經受了鍛煉,而蔣渝,這位善於固守的秦將也給項羽留下了深刻印象。

  ??秦國無隙可乘,項羽環顧四下,發現楚國的周圍,能夠讓他進一步壯大騎軍實力、有戰馬資給的隻剩下了一個地方。

  ??燕國。

  ??臧荼的挑釁,正中項羽下懷。

  ??燕軍在與楚騎的交鋒中,幾乎是潰不成軍。。

  ??可笑的是,臧荼嘴皮子功夫很厲害,實際能力卻是一般般,以他這樣高調反對項羽,燕軍卻完全沒有針對姓的布防,悲劇的燕王臧荼一戰身死,叔孫通這個無恥的儒生節艸全無的再度降楚。

  ??臧荼死後,餘部歸屬兒子臧衍繼續在漁陽郡、遼東郡一帶堅持作戰,為了徹底的剿滅這股殘餘,項羽遣楚將桓楚率一部騎軍對燕長城一線的漁陽郡進行清剿,臧衍在秦、趙大戰之時曾經作為燕國的使者出現過一次,這個家夥的求生存能力比其父要強了不少,桓楚的部隊在漁陽郡來回掃蕩多次,也沒能將臧衍給抓獲。

  ??四月初。

  ??臧衍率餘部投奔匈奴,聞知這一情形,桓楚率領楚軍越過長城一線,朝著正北方的翰難河方向追擊。

  ??在突然的變局之中,一直在南方一帶活動的楚軍,竟然成為了討伐匈奴的急先鋒,桓楚所部也成為了深入北方最遠的一支諸侯部隊。(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